人民日報客戶端"軍裝照"刷屏 傳播紅色文化需創新

2020-12-24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軍裝照」刷屏彰顯紅色文化在民間的永恆魅力

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的特別日子裡,人民日報客戶端推出一款小軟體「這是我的軍裝照」,它能將個人照片合成歷史上不同時期的「軍裝照」。一時之間朋友圈被各種「美哭了」的合成「軍裝照」刷屏。據統計,從7月29日晚發布,到8月2日,人民日報客戶端《快看吶!這是我的軍裝照》頁面總瀏覽量達8.2億次。

寓教於樂,創意和策劃不可或缺

這款App是由人民日報客戶端策劃出品並主導開發,騰訊天天P圖提供圖像處理支持。推出的時間可謂正逢其時,增添了足夠的節日喜慶,激發了人們對解放軍的崇敬和喜愛。而且,不少中小學生還比照著不同時期的軍裝,學習我軍的光輝歷史。這正說明,「軍裝照」成了傳播紅色文化有效而且高效的載體,而「軍裝照」的刷屏恰恰彰顯了紅色文化在民間的永恆魅力。

長期以來,革命歷史和紅色文化的宣傳,主要體現在傳統媒體上,固然內容很好,信息量也大,但因傳播形式不夠豐富,對年輕一代來說,其精神價值不易入腦入心。

青年是民族的未來,不了解革命歷史,生疏於紅色文化,對其個人成長是一種缺失,對國家發展則是一種隱患。在國與國關係中,實力尤其是軍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年不但必須了解國家的力量,以此增加民族自豪感,而且必須增強尚武精神,準備好為保家衛國走上前線。對於軍史的完整理解,對於身為軍人的自豪,對於軍事裝備和排兵布陣的知識,都是國家強大之後中國人應該具有的基本素養。所有這些,都需要通過教育才能達成。問題是,與普通的知識學習不一樣,它們主要不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而是通過社會教育來實現。其效果往往取決於學習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很難用學歷教育常用的考試和證書的方式來激勵和督促,只有靠材料和活動本身的趣味性,來吸引受眾,寓教於樂。因此,在紅色文化傳播過程中,創意和策劃不可或缺。

聚焦軍裝,精準策劃是成功關鍵

「軍裝照」一時成為風潮,首先在於App設計者抓住了建軍節的時間節點。通過PS技術,為照片中的人像穿上任何選中的服裝,玩類似遊戲的軟體早已有之。但改變服裝類型,單一瞄準軍裝,則必須找到合適的時機。基於這點,對於「軍裝照」App選擇朱日和閱兵這一天推出的精準時間定位,尤其需要加以肯定。因為這一天唯有軍裝系列才是最適合網友心意的。

其次,「軍裝照」總體上仍然需要保持適度的嚴肅性,軍事是事關國家命運的大事,軍隊是具有尊嚴的力量,軍裝是民族安全保障的符號,所以「軍裝照」讓國人追風軍人時,特別需要傳遞神聖感和自豪感。伴隨閱兵場上鋼鐵洪流的滾滾向前,屏幕前觀眾的心裡都會翻騰起滿滿的家國情懷,身穿軍裝的英姿在大閱兵的口號聲中,給代入者以特別的體驗。

再次,為了傳播紅色文化,喚起國民的政治認同,「軍裝照」App的設計者嚴格限制了入選的軍裝範圍,只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包括其前身紅軍、八路軍等軍裝才能入選。這說明「軍裝照」所要傳達的核心理念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國家獨立、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中一路留下的堅實腳印。一張張「軍裝照」就是烙在心頭的紅色印記!

最後,「軍裝照」模板所提供的各歷史時期軍裝,在不經意的人那裡或許只是多了些服裝的選擇,而在細心人那裡,一個時期的軍裝就是一個時代的索引,從軍裝著手,可以進入相應的時代。所以,才會有中小學生上圖書館核對不同時代軍裝的顏色和樣式,在不知不覺中自修了一堂中國近現代史的課程。

紅色文化,傳播方式需不斷創新

在網際網路時代,熱點事件往往都有起效快、傳播快的特點。「軍裝照」與其說是以技術創新見長,開發出一款給公眾前所未有體驗的軟體,毋寧說是在已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內容創新,找到一個特定時空條件下的社會熱點和熱點背後公眾的心理需求,給大家以新鮮感。應該說,「軍裝照」的走紅為紅色文化網上傳播留下了可貴的經驗。

簡單地說,第一,堅持內容為王,紅色文化傳播必定對內容有明確的要求,如何為特定的內容找到合適的時機,如何在特定時間找到合適的內容,是紅色文化傳播策劃的靈魂。第二,在善於運用已有技術的基礎上,提高傳播所使用的軟硬體技術含量,形成內容與形式的更巧妙結合,通過提供新體驗,讓有時效的內容產生更長時間的吸引力,擴大傳播效果。第三,針對不同人群,開發延伸產品,從軍裝到軍史,屬於意外效果,如果設計時,考慮再細緻些、全面些,肯定還可以有更多適應不同人群的衍生產品,產生更大的社會效果。

紅色文化在當代社會具有思想、經濟、文化等多重價值,在民族復興和實現中國夢的關鍵時期,有效傳播紅色文化需要我們不斷進行探索和創新。我們有理由期待出現更多成功案例。

(作者為上海大學社會學院教授)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推薦閱讀

慶祝建軍90周年 細數那些軍隊媒體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到來之際,人民網傳媒頻道特別梳理那些軍隊媒體,看看除了大家熟知的《解放軍報》外,軍隊媒體還有哪些?【詳細】

一圖看懂2017上半年中國影市  2017上半年的電影市場延續了去年以來高位穩定、低速增長的總體態勢,票房表現總體低於預期,進口片成票房主力。上半年電影市場表現雖然增長乏力,但真正的觀影需求開始浮出水面。【詳細】

相關焦點

  • 從證件照到軍裝照的刷屏,騰訊教你持續打造爆款
    風風雨雨,從2015年到2017年,從「全民cos武媚娘」到申請了吉尼斯世界記錄的軍裝照,今天,把那些廣為人知、和鮮為人知的秘訣都拿出來分享。一、2015年「全民cos武媚娘」案例解析1.刷屏級活動的策劃1.1製造創意和選擇IP的秘訣–結合熱點,抓住目標用戶喜愛的個性化形象。
  • 嚴正申明,軍裝大頭照軟體劇情大扭轉?
    這兩天,湊著朱日和沙場大閱兵的熱度,在喜迎建軍90周年的喜慶氛圍中,好多朋友都嘗試用一款軟體生成自己的軍裝頭像照,以表達自己對子弟兵的熱愛和對軍旅的憧憬。但是多地警方日前發布重大提醒,稱相關軟體其實是非法採集公民個人信息的釣魚軟體。
  • 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向世界問好
    這些有益經驗可以為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的後續完善提供思路。作為對外傳播矩陣的新成員,人民日報推出英文客戶端「People’s Daily」,將為報社的海外融合發展開闢新陣地。   為十九大宣傳報導「添磚加瓦」   在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的上線「可謂恰逢其時」。
  • 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正式上線
    本報北京10月15日電  (記者侯露露)在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15日上午,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上線儀式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舉行。來自相關部委、新聞媒體及學界的代表和部分駐華使節約百名嘉賓參加了當天的上線儀式。  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在英文客戶端上線儀式上致辭。
  • 創新新時代紅色文化傳播
    紅色文化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的寶貴財富,面對新時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努力創新紅色文化傳播方式,真正讓紅色文化滋潤人們心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整合優勢資源,提升紅色文化傳播效能。紅色文化傳播要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一是強化傳統媒體網際網路思維。
  • 人民日報時政新聞遊戲產品創新研究
    這是我的軍裝照》和2017年兩會時期的《兩會入場券2017》《全國兩會喊你加入群聊》《我的兩會秘密花園》等新聞遊戲產品都成為了現象級的傳播產品。 《人民日報》最早引發熱議的新聞遊戲產品是在2016年G20峰會期間推出的《習近平主席的G20微信群》《G20小精靈GO》等報導,奠定了「創意+趣味+細節」的「人民系」時政新媒體產品的基礎[ 張天培.
  • 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正式上線:聯接中外、溝通世界
    在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15日上午,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上線儀式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舉行。「人民日報客戶端開辦3年,累計下載量超過2億。建設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是適應新的形勢和任務,進一步做好對外宣傳和國際傳播的戰略選擇。」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在英文客戶端上線儀式上表示。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移動端頁面。
  • 網易《榮格心理原型》刷屏,又是朋友圈的「月經式」熱點
    例子:人民日報《快看吶這是我的軍裝照》、天天P圖《五四到,你的前世青年照請查收》3)炫耀的需求炫耀需求是用戶常見的需求。用戶通過分享轉發活動來尋找優越感,從而滿足炫耀的需求。比較常見的滿足炫耀需求的活動有豪車體驗活動、星級餐廳用餐活動,很多用戶樂此不疲的分享轉發。
  • 「新紙媒」探路 人民日報推進報紙傳播形態創新
    7月1日起,人民日報正式分步推進報紙傳播形態創新,一個月來推出帶二維碼的視頻、圖片報導162篇  一個月來,人民日報已推出帶二維碼的多媒體報導162篇,這是人民日報在推出網絡版、法人微博、移動客戶端、電子閱報欄之後,對媒介融合和傳統媒體創新發展的又一全新探索。 近年來,隨著技術日新月異,傳統媒體面臨的競爭壓力日增,也迎來融合和創新的機遇期。如何融合、下一個創新點在哪裡,打造什麼樣的「新紙媒」,國內外的很多傳統媒體都在結合各自實際,進行實踐與探索。
  • 傳播方式不斷創新 上海立體式打響紅色文化品牌
    從紅色地標的多維保護和開發,到紅色作品創作的蓬勃發展,再到紅色文化傳播方式的不斷創新,上海這座血脈中流淌著紅色基因的城市,在過去三年來正積極探索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打響上海紅色文化品牌。「我越來越意識到,紅色文化已經融入上海這座城市的奮鬥歷史與生活日常,觸手可及又蓬勃向上。」
  • 那些刷屏的網際網路傳播,都離不開這5種模
    網際網路刷屏現象層出不窮,其關聯因素紛繁複雜,其發生和走勢看起了很難把控,但通過對很多案例進行復盤,拆解其中機理,還是可以發現很多共同的規律。鑫爺認為,那些刷屏的傳播,大多數逃不了以下五種路徑。具體而言,傳播破圈又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從專業向大眾破圈。比如咖啡文化的傳播,就是先從專業級的手衝咖啡圈,再破圈進入資深咖啡愛好者圈,最後破圈進入普通喝咖啡人群。二是從特定階層向普通階層破圈。
  • 基於人民日報客戶端的手機新聞客戶端的發展研究和發展策略探析
    本文結合移動網際網路與手機新聞客戶端的發展大趨勢和中央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以傳統主流媒體人民日報旗下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為核心,對中國當前新聞客戶端中佔有主要地位的幾個手機新聞客戶端進行了研究分析,從內容、發展、互動傳播等多個方面進行了不同特色的羅列對比,同時從不同角度針對新聞客戶端的輿論影響力進行了簡要探討,結合二者為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的發展提供一些策略建議。
  • 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
    原標題: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   在渠道平臺拓展方面,深圳報業集團採取自建平臺、入駐平臺、「借船出海」、代運營和「合作造船」等融合發展模式,已形成以深圳特區報、深圳新聞網、讀特、讀創客戶端領銜,「紙媒+網站+客戶端+官微+自媒體+代運營」全覆蓋的融媒體矩陣,總用戶數(含粉絲數)達1.1億。   媒體融合必須緊緊抓住內容創新這個根本不放鬆。
  • 蘇州稻香村再上人民日報 傳播中華美食文化
    人民日報多次報導蘇州稻香村近日,人民日報刊發《創新研發、跨界合作,稻香村——老味道 也新潮》的報導。近年來,蘇州稻香村已多次被人民日報報導,該公司的大篇幅廣告也多次在人民日報及海外版發布,向國內外受眾傳播中式糕點文化。
  • 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2.0全新上線
    在人民日報迎來創刊70周年紀念日之際,作為人民日報媒體矩陣中海外傳播的重要平臺,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People’s Daily English language app 2.0版於6月11日正式上線。上線儀式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舉行,來自相關部委、新聞媒體、企業界以及部分駐華使節約三百名嘉賓參加了儀式。人民日報社總編輯庹震,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郭衛民,聯合國駐華協調員、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羅世禮,阿爾及利亞駐華大使艾哈桑?布哈利法,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王永東出席上線儀式。人民日報副總編輯盧新寧在上線儀式上發表主旨演講。
  • 「前世青年照」活動惹信息洩露質疑
    在剛剛過去的「五四青年節」,「天天P圖」推出了「我的前世青年照——百年前的你竟然長這樣」活動,在一些用戶的微信朋友圈迅速被刷屏。不過,由於需要上傳自己的真實照片,這讓許多用戶在參與活動的同時,也不免擔憂:這款軟體是否暗藏個人信息洩露的風險?
  • 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南頻道、人民網湖南頻道牽手湖南師範大學 共建校...
    人民網長沙1月8日電 (李芳森)今天下午,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南頻道、人民網湖南頻道與湖南師範大學舉行實習生基地建設項目合作單位籤約、授牌儀式,正式啟動湖南師範大學——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南頻道、湖南師範大學——人民網湖南頻道實習基地。
  • 「青島觀」入駐人民日報客戶端短短兩個月33萬用戶踴躍訂閱
    本報訊 自今年4月正式應邀入駐人民日報客戶端「政務發布廳」以來,青島日報新聞客戶端「青島觀」成為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移動互聯用戶了解青島的重要窗口。據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統計,截至昨日,通過其「政務廳」頻道訂閱「青島觀」的用戶總數已達33萬。這些用戶來自海內外各地,目前用戶數還在不斷增長。至此,加上「青島觀」直接下載用戶,「青島觀」總用戶已達到68萬。人民日報客戶端「政務發布廳」是我國移動互聯傳播領域最權威的政務信息發布平臺。
  • 郭衛民在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新年分享會上的致辭
    郭衛民在這個分享會上談了三點思考  「在這裡讀懂中國」——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新年分享會12月5日在北京舉行。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郭衛民出席分享會並致辭。郭衛民表示, 中國國際傳播能力的總體提升,對於更好地講述中國故事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國際社會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打開一扇扇生動的窗口。希望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能與更多外國媒體開展各種形式的交流合作,一起來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世界故事。
  • 榮之聯助力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成功上線,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
    北京2017年10月17日電 /美通社/ -- 10月15日,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正式上線。在有限時間內,榮之聯新媒體技術團隊迅速響應,成功完成了需求分析、產品設計、系統開發、產品測試上線、培訓的全過程,充分體現了榮之聯強大的技術能力和艱苦奮鬥的團隊精神。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的成功上線,獲得了用戶的一致認可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