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複數還「大」的數系——超複數及幾何理解

2021-02-07 數浙裡煙波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科普知識是超複數,複數大家都知道,但是超複數就不一定了。不過從名字上應該就可以看出來,這是比複數還要"厲害"的數了吧?的確如此,不過貌似複數還沒整明白呢,又出現了超複數,是不是有感覺自己又要掉頭髮了。沒關係,今天小編帶著大家以看一看的心態來了解一下超複數,保證你至少能夠學(ji)到(zhu)一(ta)些(de)幹(ming)貨(zi)。

來簡單看一下數系的發展歷史(又名「辛酸的學習歷程」),我們在對數的認識和學習上其實也算是重演了數系的發展。

    自然數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數,可以追溯到五萬年前,起源於人們對計數的需要。我們最開始接觸數學就是從數數開始的。

    上了小學,由於學習到了減法,我們接觸到了負數,因而對數的認識也從自然數擴展到了整數。

    而除法又再一次擴充了數的範圍,分數得以產生,此時我們對數的所有認識也就是有理數。在古希臘時期,人們就認為有理數就是所有的數。

     初中時我們學習了最基礎的幾何定理——勾股定理,然後知道了根號2這個數,這是我們認識無理數的開始。

(這裡再叨叨一下題外話,剛開始知道無理數的時候,小編也確實有些無法接受。可是最先提出根號2是無理數的人——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弟子希勃索斯,因為與畢氏學派「萬物皆為數(指有理數)的哲理相違背,動搖了他們在學術界的統治地位,因此被囚禁,最後競遭到沉舟身亡的懲處。但是,真理畢竟是淹沒不了的,畢氏學派抹殺真理才是「無理」,為了紀念這位為真理而獻身的學者,並將這類不能表示為兩個整數之比的數命名為無理數。)

    無理數和的承認是數學發展史上的一個裡程碑,至此,數系就擴大到了實數的範疇。

    之後,無實數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又引入了虛數的概念,它的概念產生於負數開偶次方根。其實在中學階段我們對虛數的認識大概也就停留於它只是一個表示的形式而已,好像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包括在在公元18世紀初,萊布尼茲也說」虛數是美妙而奇異的神靈隱蔽所,它幾乎是既存在又不存在的兩柄物"。後來,將實數和虛數合併為複數,之後又有了複平面的概念,複平面的提出為複數提供了幾何解釋。

    目前我們對數的認識基本就到達了複數這一層面,然後這還不是最大的數系,Hamilton對四元數的發明開啟了超複數的先河。

      要回答這兩個問題,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複數的概念。

    複數是由實數加上虛數單位i組成(a+bi,其中i^2=-1,a和b是實數),複數也可稱為二元數。相似地,四元數是實數加上三個虛數單位i,j,k組成

(a+bi+cj+dk,其中i,j,k滿足:i^2=j^2=k^2=-1,i^0=j^0=k^0=1,a,b,c,d都是實數)。

    到這裡你或許恍然大悟了,按照這種方式構造的話,那應該還有三元數,五元數,六元數等吧?答案卻是否定的。

    事實上Hamilton在研究擴展複數到更高的維次(複數可視為二維平面上的點)時,就先是在三維空間上研究,然而無法得到三元數。

若三元數存在並是寫成a+bi+cj和d+ei+fj的形式,則兩者的乘積為

(a+bi+cj)(d+ei+fj)=(ad-be-cf)+(ae+bd)i+(af+cd)j+bfij+ceji

要求乘法封閉,那麼結果仍為三元數,那麼應假設ij=ji=0,但這就會產生一些不完美的性質,例如

(1)模運算不是完全成立(|ij|≠|i||j|);

(2)結合律不成立((ij)j≠i(jj));

三元數一直構造不出來,但是Hamilton卻在某天散步時靈光乍現,想出了i^2=j^2=k^2=-1的方程解,並隨之推廣了四元數。

目前數學家們已經給出的結論是,我們可以引進2^n元數。n=0對應著實數,n=1對應著複數,n=2,3,4時分別對應著四元數(Hamilton代數),八元數(Cayley代數)以及十六元數(Clifford代數)。這一類數統稱為超複數

    先看最簡單的實數,實數可以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實數系的加減運算可以理解成為質點在實數軸上的左右移動。

     而在二維空間中,質點的運動方式除了平移還有旋轉。所以,當我們將實數域擴大到複數域時,複數域的加減描述了質點的平移,乘除描述了質點的旋轉,從而將複數上的運算和二維空間中質點的運動聯繫了起來。

    按照這種思路,自然能夠想到超複數的加減可以表示坐標的平移,數乘可以表示對向量模的縮放,乘積能夠表示旋轉。平移和旋轉倒是能夠很容易且直觀地驗證是正確的,但是旋轉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如果將複數域擴大,應該可以得到「三維複數」和三維空間中質點運動的聯繫,然而事實上「三維複數」只能描述質點的平移,而不能實現質點的旋轉,但「四維複數」卻能夠精確地描述質點在三維空間中的運動。

根據向量叉乘可以定義下列一些關係:ij=k, jk=i, ki=j.

    i叉乘j可以理解為向量j繞i逆時針旋轉90度。因此,我們還有ji=-k, kj=-i, ik=-j, 其實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四元數的乘法是不滿足交換律的,即從複數到四元數交換律不再成立(PS:實數到複數,少了能比較大小的性質,四元數到八元數少了乘法結合律這一性質)。

    考慮這樣一個單位四元數:

h=a+bi+cj+dk

(其中a,b,c,d滿足a^2+b^2+c^2+d^2=1),如果記

a=cos(α/2),

那麼可以將這個四元數改寫為

h=cos(α/2)+xsin(α/2)i+ysin(α/2)j+zsin(α/2)k,

此時顯然有x^2+y^2+z^2=1。

   直觀來講,如果我們要描述質點P在三維空間中的旋轉,有一種方式是利用兩個信息,一個是旋轉軸的方向,另一個是旋轉的角度。而h=cos(α/2)+xsin(α/2)+ysin(α/2)+zsin(α/2)剛好擁有這兩種信息,α表示角度,(x,y,z)表示旋轉軸方向,這給了我們提供四元數與旋轉之間存在聯繫的思路。

    純四元數:如果四元數只有虛數部分,沒有實數部分,這樣的四元數稱為純四元數,它實現了與三維空間中向量的一一對應。

表示了向量v表示繞方向軸u旋轉角度α得到向量v'.

    一般的單位四元數不能把純四元數映射成為純四元數,也即只進行一次乘積不能實現從從三維空間到三維空間的變換,實際上是變換到了四維空間中的向量,Hamilton發現再乘一次q的共軛可以將其再從四維空間變回到三維空間,即得到純四元數。

    從上一個問題以及式子上可以看出實際上進行了兩次旋轉,且兩次旋轉的角度相同,因為每次只旋轉了α/2角度,所以將q寫成α/2的形式。

    四元數只是三維空間上表示質點旋轉的一種方法,其他主要的方法還有歐拉角表示方法和旋轉矩陣表示方法,並且它們之間可以進行兩兩轉換,但在實際應用中不同的表示方式展現出了不同的優劣性,感興趣的童鞋可以再去研究研究。

相關焦點

  • 還有沒有比複數更高級的數?
    二元複數已經是一個完備的數域;比二元複數更高級的數也有,叫做超複數
  • 如何理解複數
    一般可以從三個角度理解數學,分別是哲學內涵角度,圖形、形象(例如物理學意義)角度,邏輯推理證明角度。複數中的虛數i似乎給人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我們這裡先從圖形形象的角度去理解複數。首先可以先建立直角坐標系,Y軸代表虛數軸,X軸代表實數軸。那麼複數和平面直角坐標系的點形成了一一對應。複數中的加法規則可以與向量的加法規則一致。複數中的遇到虛數i的乘法表示逆時針旋轉90度。例如i乘以i等於-1,正好是i逆時針旋轉90度。i乘以1等於i,正好是1逆時針旋轉90度。
  • 理解複數形式的絲綢之路
    英國學者彼得·弗蘭科潘的《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書,賦予歷史上的絲綢之路以複數形式:不僅指皮毛之路、黃金之路、小麥之路,同時也是信仰之路、重生之路……從而在世界史的大視野下,令人炫目地揭示出這個中西交通的道路網絡的20多個不同面向,給人以穿越時空的歷史厚重感。  早在19世紀末,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首次使用「絲綢之路」時,這一概念就有著複數形式。
  • 高中數學知識點總結:複數
    新東方網各科複習資料:http://gaokao.xdf.cn/list_1019_1.html   複數是高中代數的重要內容,在高考試題中約佔8%-10%,一般的出一道基礎題和一道中檔題,經常與三角、解析幾何、方程、不等式等知識綜合.本章主要內容是複數的概念,複數的代數、
  • 複數,通往真理的最短路徑
    讓我們帶著這個模型重新審視下複數的發現歷史,進一步去理解複數。3.1 紙片人卡爾達諾義大利數學家,吉羅拉莫·卡爾達諾(1501-1576),在它的著作《大術》中(這本書首次記載了一元三次方程的完整解法)提到這個一個問題,能否把10分成兩部分,使它們的乘積為40?
  • 複數核心 共軛與模
    雖然在近幾年的數學高考中,《複數》考查要求有所淡化,但是《複數》與《三角函數》、《解析幾何》、《均值不等式》等等,高中數學的其他重要分支(高考主體和核心)之間,卻有著非常豐富、至關重要的關聯(特別是複數的核心部分:共軛與模)。
  • 李誠予:理解複數形式的絲綢之路
    英國學者彼得·弗蘭科潘的《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書,賦予歷史上的絲綢之路以複數形式:不僅指皮毛之路、黃金之路、小麥之路,同時也是信仰之路、重生之路……從而在世界史的大視野下,令人炫目地揭示出這個中西交通的道路網絡的20多個不同面向,給人以穿越時空的歷史厚重感。  早在19世紀末,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首次使用「絲綢之路」時,這一概念就有著複數形式。
  • 人民日報:理解複數形式的絲綢之路
    英國學者彼得·弗蘭科潘的《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書,賦予歷史上的絲綢之路以複數形式:不僅指皮毛之路、黃金之路、小麥之路,同時也是信仰之路、重生之路……從而在世界史的大視野下,令人炫目地揭示出這個中西交通的道路網絡的20多個不同面向,給人以穿越時空的歷史厚重感。   早在19世紀末,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首次使用「絲綢之路」時,這一概念就有著複數形式。
  • 複數在解析幾何中的妙用
    我們知道,解析幾何中的點用一對數(x,y)來表示,而複數x+yi的幾何意義也正是點(x,y),也就是說,平面上的點可以用複數x+yi來表示,當然平面上的向量也可以用複數x+yi來表示。因此,許多解析幾何問題是可以用複數來解決,用複數解決問題和用解析幾何解決問題本質上就是一回事。但複數有一個解析幾何沒有的工具——乘法。複數可以進行乘法,直接用點不能。
  • 高中複數你會算嗎?
    一、前言在這之前,作者已經給讀者們講解了複數的相關概念和幾何意義,現在數系擴充了,那麼複數肯定也有四則運算,這次作者就給大家講解一下。二、複數代數形式的加、減運算以及其幾何意義我們規定,複數的加法法則如下:從上述的表述可以看出,兩個複數的和仍然是一個確定的複數。根據幾何意義上看,複數的加法可以按照向量的加法來進行。
  • 歐拉公式,複數域的成人禮
    複數的幾何表示和二維向量有點類似,只是橫坐標是實軸(  ),下圖還把剛才的符號給標了出來:加法的幾何意義和向量也一樣:但向量沒有乘法(點積、叉積和實數乘法不一樣),這就是複數和向量的區別。畫出來發現,兩者是正交的: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理解這一點,
  • 教學研討| 7.1.2複數的幾何意義(2019版新教材)
    複數與以原點為起點的平面向量是一一對應的,於是用複數對應的向量的模定義複數的模.依據複數的模的定義,實數的模與實數的絕對值是一致的.熟練地求複數的模是複數代數運算和複數三角形式表示的基礎. 利用幾何直觀引入共軛複數,更多地關注互為共軛複數的兩個複數在複平面內對應的點關於實軸對稱這一幾何性質.
  • 高中數學:複數代數形式的四則運算
    ,虛部與虛部相加,減法同樣.很明顯,兩個複數的和(差)仍然是一個複數,複數的加(減)法可以推廣到多個複數相加(減)的情形.複數的表示形式:代數形式:z = a + bi ( a, b 屬於R ) 幾何表示:①坐標表示:複平面內以點 Z (a, b) 表示複數z= a+ bi(a, b 屬於R );②向量表示:以原點O為起點,點Z(a,b) 為終點的向量OZ 表示複數z=a +bi .2.
  • 「不可能的數字:複數」-圖解不可不知的數學知識系列 01
    確實理解複數確實需要一點時間, 不過它並不複雜, 而且利用它還能畫出非常美麗的變換和分形圖形, 這次讓我們用圖形可視化的方式來擁抱這個概念.複數, 作為實數理論的延伸先來看看在實數軸上兩個數的加減乘除這 4 種運算.
  • 代數幾何簡史
    如果要以一個漂亮的定理來描述這個結論,就要完成三個大的變革:第一,要在複數域而不是實數域上來討論代數曲線;第二,要在射影空間而不是仿射空間中討論代數曲線;第三,要以一種合理的方式描述交點的重數。第三個變革是在後來把交換代數的工具引入代數幾何才比較好地解決的,而前兩個問題十九世紀前期就得到了解決。現在我們就來討論這個時期的代數幾何。
  • 歐拉獻給數學的成人禮:自然常數所引發的複數變革
    歐拉公式肯定不是憑空編造的,我們來看看他對數學或者說對複數的產生所帶來的變革對e^x的定義至少有三種形式:極限的形式:泰勒公式的形式導數的形式因為在極限形式下我們令x=iθ那麼很容易就得到我們來看看這個式子在幾何上有什麼意義,虛線是單位圓,坐標軸分為實軸和虛軸,且輻角為1當n=3時,我們得到
  • 邂逅負數的平方根——複數的產生
    很快,拉斐羅·邦別利提出可以利用叫做「複數」的數值來表達一些等式。在複數裡,有基於單位1的「實數」部分,也有基於單位i的虛數部分。我們要感謝勒奈·笛卡爾提出了虛數這個概念,感謝萊昂哈德·歐拉使用符號i。虛數單元i的運算和單元1的運算類似,也是i+2i=3i,但是虛數部分構成了另外一組數的基礎,而這組數和實數截然不同。(這兩種數的幾何之間沒有交叉,但是很相似。)所以一個複數可以是1+i或者3+2i。
  • 兩個實數可以比較大小,為何兩個複數不能比較大小?
    複數無法比較大小,這是因為我們無法把複數定義為一個自洽的有序域,使得它在加法和乘法上相容。 實數是可以比較大小的,但是學過複數的人會發現,對於兩個複數我們無法比較大小,甚至我們不知道虛數單位「i」和「0」哪個大。
  • 還有沒有比複數更高級的數及好玩遊戲?如何理解,願你不再掉頭髮
    「哈密頓鏈」、「哈密頓環」可以是圖論問題中的一個大類。而對於哈密頓本人,儘管不如費馬,高斯那樣如雷貫耳,但你是否知道他曾與拉格朗日相提並論,被驚嘆「第二位牛頓已經出現」。接下來的這篇文章,能讓讀者們對哈密頓此人的一生,有著更為詳盡的認識。
  • 複數的物理意義
    而一個複數就是一個能把平面進行均勻縮放和旋轉的乘子。最後,請記得我的彩色正方形!By:Heinrich複數最直觀的理解就是旋轉!4*i*i = -4就是「4」在數軸上旋轉了180度。那麼4*i就是旋轉了9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