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馬上就要到四九了,天越來越冷。走到大街上,寒氣直鑽骨頭。
不管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都想來一杯紅茶來暖暖身子,冬天天氣乾燥,就是要多喝熱水。
「多喝熱水」這句話已經被現代人玩壞了,可見這句話是多麼的深入人心。
在過去老一輩資源睏乏,喝熱水,熱的茶湯已經是我們常用的生活方式。
但喝熱茶這習慣可不是現在才有了,在古代人們也常會說「多喝熱水」,不如你看看陸羽《茶經·五之煮》中就記載者:
乘熱連飲之,以重濁凝其下,精英浮其上。如冷,則精英隨氣而竭,飲啜不消亦然矣。
陸羽認為,熱量使茶的「精英」聚攏。若放涼了,精英消散的茶湯也就索然無味了。這樣的觀點,在今天的飲茶生活中已與時俱進了。
趁熱喝茶得看茶
我們常說茶要趁熱喝,如果茶涼了,就沒有那麼香了。如果茶涼了,茶的滋味口感上會發生變化,如果茶涼了,有些茶湯會變哭,遠沒有熱飲時的甘甜。
我們也知道,我國茶類品種非常多,每種茶的衝泡溫度也不一樣。甚至現在還出現了冷泡茶的喝法,但好的茶還是要搭配準確的溫度,這樣茶本身的味道、香氣、口感才能充分的衝泡出來。關於如何衝泡一杯好茶,之前的文章寫過,大家可以回顧一下。
為什麼說趁熱喝會比較好呢?對於大部分的茶來說,茶湯的溫度的增高,會讓茶本身的苦澀降低,香氣反而會隨著熱度增高。
像烏龍茶、紅茶等趁熱喝最好了,香氣與口感在微燙是飲用最佳。
但非要說所有的茶都必須要趁熱喝嗎?也不是那麼的一定,像我剛剛說的冷泡茶,冷泡後口感會變得不一樣。
但所有的茶都一定要趁熱喝嗎?也不見得。
在古代我們喝茶與制茶的品種與方式方法都是非常少的,自然飲茶的方式也是較少。你看,像紅茶的鼻祖正山小種以及武夷巖茶都是從乾隆年間才開始做大,慢慢的才開始出名。在這之前,聽說過紅茶嘛?沒有吧。
我們前面說像武夷山巖茶或者是紅茶這類,適合用熱水衝泡後儘快飲用。而像白茶這類紅茶,其實等茶湯溫度降下來後,飲用的口感會更好。
歷史永遠都是波瀾壯闊的,起起伏伏。而茶文化在歷史的洪流中也因此在變動。
像大紅袍,現如今母樹大紅袍僅僅剩下那幾株,產量越來越少。而後我們通過科學的技術,無性嫁接除了純種大紅袍,奇丹。
像正山小種,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正山小種是分等級的。而金駿眉則是與正山小種產自同一顆茶樹,只是在傳統的製作工藝上加以改變,創新。製作出紅茶中最受人歡迎,品級最高的紅茶。
其實對於喝茶,每個人在每個時間段的需求量不一樣。在炎炎夏日,誰都不太想喝一壺滾燙的熱茶,而在寒冷的冬天誰也不想灌一肚子的冷泡茶。
如果你是愛茶的人,肯定要選擇準確的溫度來衝泡紅茶,在最佳溫度時品味茶湯。
而如果你只是喜愛茶,可以用你喜歡的方式來喝茶,但前提是對身體好的情況下飲用。
對於熱飲紅茶,給大家提幾個小的小技巧:
器皿選擇
其實茶杯也會影響茶湯的溫度,所以很多茶友在喝茶的時候都要先燙一下茶壺與茶杯。
學會啜飲
其實就是小口小口的喝,一邊吸取茶湯的香氣,一邊一點點的品嘗茶湯,感受茶湯在口中的香氣與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