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升米恩鬥米仇,做人要會感恩,父母給孩子需告訴這些

2020-12-17 水水育兒

《安家》大家都在追的劇,我也跟著追了幾集,看到孫儷帶人去看房,那棟小洋房,無賴親戚霸佔老洋房,居然還能夠理直氣壯地懟來看房的客戶和孫儷扮演的房店長。看房客戶很生氣,房店長也一臉懵。

最後房主龔先生來了,老太太一家人還指責「做人不能太過分」。這種本來是遠親來投靠,龔家好心收留,結果一不小心卻養了這麼多白眼狼。龔家因急需錢賣方,老太太一家不但不搬家還想鳩佔鵲巢,還想龔家賣房從龔家撈得更多。人心不足蛇吞象,幾十年了,對龔家的相助不知道感恩,還在勒索自己的恩人家人。

這不是現代版的東郭先生與狼嗎?東郭先生好心救狼,而狼反過來還要吃掉他。龔先生太爺爺給這位遠方親戚幫助,收留他們一家,給地方住,沒有收過一分錢,還資助他們,甚至借錢給他們,怎麼到頭來還落得老太太一句「你們一家的心咋這麼黑」?想必過世的龔老先生如果活著,想著自己當年的好心,造成現在的局面,肯定是被氣吐血。

古人說「升米恩,鬥米仇」,你曾經危難時候幫助你,你會感恩,再次幫助你,你會理直氣壯地認為你比我過得好,你幫我是應該的。

做人不能這麼貪心,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有義務幫助你,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危難時刻救濟你,你應該心存感恩,牢記人家的恩情。

但是自古以來的「仇富」心理作祟,救急不就窮,否則你一直以來的奉獻給予,在別人眼裡這就是該做的,當有一天你不再幫助,那就是深仇大恨。

01

網上有個段子,有個人下班後,每天給路邊的乞丐給十元錢,一直這樣給著,後來這個人慢慢給乞丐的錢變成五元了,再後來就變成一元了。然後乞丐就問他,為什麼越來越少了,那個人說原來單身,後來有了老婆,再後來有了孩子,乞丐就很生氣質問他:「你怎麼能拿我的錢,去養活你的老婆和孩子呢?」

這個故事聽起來很可笑是吧?這就是人心不足。

02

比起故事的可笑,現實才是真的殘酷,去年的一則新聞:

2019年10月,居女生舅舅的房子,被租客霸佔60年,一直賴著不走,法院都判決了也不執行。更氣人的是這家租客居然把戶口都遷到這套房子裡,因為這套房子要動遷,租客反客為主還想打動遷款的主意。

居女士多次找租客,原來的老租客已經去世,他們的後代竟然說是從老人那裡繼承下來的居住權,當房東居女士去要房子的時候,他們竟然還撒潑打滾,報警私闖民宅。最後在執行法官處理下,強制他們搬離了,法律主持了正義。惡人先告狀,但是也要看理在那裡,自己「賊喊捉賊」,真是法理難容。好在居女士終於拿回了屬於自己房子的鑰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孩子出生到成人,我們作為父母給孩子更多的言傳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無不被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這種就是榜樣的力量對孩子的影響。

《安家》劇中的老太太,不但不感激龔家老太爺當年的收留,還給他們的容身之處,而且還在龔先生要賣房子的時候說「你們一家咋這麼黑心吶」,這句話不是更適合你們自己呢?當年看你家可憐,如今你們日子過得舒坦了,就不想搬走了?當龔先生提出給錢的時候,更是獅子大張口,還口出狂言「三百萬你打發要飯的呢?」這家人真的可惡至極,母親教出來的子女和她一樣,蠻橫不講理,一家人沒有一個明事理的。

上海的那位居女士家的房客亦如此,租客竟然理直氣壯地認為自己從祖輩繼承下來的居住權,還居家把戶口遷到人家那套房子上,這是什麼樣的行為,長達60年賴著不走,本來是去收回自己的房子,還讓人家說「私闖民宅」,這些都是什麼人啊?

我們要告訴孩子學會感恩,學會如何幫助他人,一定要做個正直善良的人,做個品行端正的人,做個能知恩圖報,回饋社會的人。

作為父母,要給孩子做出好榜樣來,這三件事一定要做到:

一、經常審視自己的行為

因為你是孩子的榜樣,你的言行舉止孩子是無時不刻地關注著。我們對孩子和對自己要言行一致,不能使用雙重標準。不能我可以你不可以的思想對待孩子,在人格上,我們是平等的。我們的規則是一致的。

家長以身作則,孩子就會有樣學樣,這種教育方式是最直接的。

就像安家老太太一家人,都那麼尖酸刻薄,訛龔家錢財,還倒打一耙,這是從根子上出現的問題,大人不懂得感恩,孩子更不懂,這是我們所說的上梁不正下梁歪。

二、讓孩子知道感恩,懂得感恩

古語有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們作為父母要給孩子從小灌輸這種心懷感恩,孝順父母尊敬老人。我們培養孩子,肯定希望他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德育是孩子日後成人的根本。

只有生活在有愛的家庭,懂得感恩,感恩父母為自己創造的生活條件,從小事做起,心懷感恩之心。這個世界生沒有人有義務對你好,感恩別人對你的付出,也要加倍償還。當然也要告訴孩子,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不求回報的。

三、在生活中學會感恩

我們乘坐公交車,要主動讓座,從生活中點點滴滴去教育我們的孩子。讓我們孩子成為一個品行端正的人,正直善良的人,我們可以帶孩子去福利院獻愛心,帶孩子去養老院幫助老人,給孩子講述感恩社會,回饋社會的事跡,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有愛心,健全人格,積極向上的孩子。

只有一個人品行端正,正直,才能更好地立足於社會,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相關焦點

  • 升米恩,鬥米仇:為什麼人會恩將仇報呢?
    世上升米恩鬥米仇的案例不少,乍聽來會讓人詫異。妙在升米恩鬥米仇,還不是普通的恩將仇報。升米恩,說明人還懷感恩之心,並非生來要翻天的白眼狼。為什麼小恩會讓人感激,大恩卻會讓人反目成仇呢?在內,則自發的感恩之心;在外,則道德壓力要求你有感恩之心。好比小時候長輩送了你禮物,你自己感激之餘,父母還要督促你,「還不快給長輩說謝謝?」但這種道德壓力,有繃不住的時候。
  • 「升米恩,鬥米仇」: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對這三個人施恩,有道理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升米恩,鬥米仇」的事件,也是屢見不鮮。是啊,一個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可如果給對方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幫助,反而會讓對方對我們產生了憤恨。所以,爺爺常常告誡我:「升米恩,鬥米仇」,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對這三個人施恩,要牢記。那麼,我爺爺所說的這三個人,究竟是指誰呢?
  • 升米恩,鬥米仇!(深度好文)
    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去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鬥吧。窮人千恩萬謝地拿著一鬥米回家了。回家後,家裡人說,這鬥米能做什麼?
  • 升米恩?鬥米仇?這是怎樣的心理狀態?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並不是再說某一個人的心理變化,而是在描述一種社交關係,兩個人在付出與回報之間都會有衡量的標準,理念上的差異才導致了恩仇觀念的產生。升米恩不一定是出自真心,鬥米仇也有可能是身不由己。當一個人飢餓難耐的時候,你給他一升米足以讓他活命,但是卻無法改變他的生活現狀,所以一定要對施恩者感恩戴德,以期能夠獲得更多的幫助,這種感恩可能是出自真心,更大的可能是迫於生活壓力做出的偽裝。
  • 易經提醒:「升米恩,鬥米仇」,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對兩個人施恩
    俗話說:「鄰裡好,賽金寶」,一個好的鄰居,能夠成為我們真正朋友,我們要懂得和他們好好來往。而我們的一些遠親,有時候,還真的不如我們的這些近鄰啊,老百姓常常說:「遠親不如近鄰」,在我們的生活圈裡,對於那些得寸進尺的遠親,我們一定要注意提防啊。
  • 升米恩,鬥米仇(深度好文)
    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去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鬥吧。」
  • 升米恩鬥米仇!為什麼現實版的中山狼那麼多?
    古人說升米恩鬥米仇,意思就是如果你在別人為難的時候幫助他,他會感激你,可如果給人幫助太多,讓他產生可依賴,一旦某次你不幫他就會記恨你!現實社會中這樣的人很多,在生活中想做一個好人真的很難!就像現在的老人摔倒事件!
  • 升米恩,鬥米仇(說得太現實,深度好文)
    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去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鬥吧。」窮人千恩萬謝地拿著一鬥米回家了。回家後,家裡人說,這鬥米能做什麼?
  • 「升米恩,鬥米仇」老故事,解讀職場的人性智慧
    很多人不了解,這裡面說一個老故事,「升米恩,鬥米仇」是怎麼來的!唐朝,關中 有兩戶人家是老鄰居,子一輩,父一輩,平常關係不錯,李家比較富裕,王家稍差一些,李家為人寬容,所以在城裡家買賣,突然一年大旱,天災突降田裡絕產了,王家沒有別的來錢道,沒了收成,一家面臨了災難。李家聽說後,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王家沒有想到,人家主動幫忙,終於熬過了最難過的一段時間,去感謝富人。
  •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對人的一生都有用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指的是別人在危難的時候,你出手給他一點幫助,他會感激你一輩子。如果你給別人的幫助多和持續不斷,一旦你不幫助了,受幫助的人不但不感激你,可能還會很你。據說這句話來自「一升米養恩人,一鬥米養仇人。」還有一個傳說故事。很久以前,村裡有兩戶是鄰居,平日裡關係很好。一家比較能幹,家境富裕。可是,有一年,發生了天災,田裡莊稼顆粒無收。窮的這一家只有等死了。這時,富的一家就買到了些糧食,給窮的一家鄰居送去了一升米,給他救了急。
  • 心理能量平衡——「升米恩,鬥米仇」的心理學解釋
    但是不管怎樣,不管是長期還是短期,一個人對外的「能量支出」與「能量的收入」只有達到「收支平衡」狀態,這些活動才能可持續。這就是「心理能量平衡理論」。在心理學層面,社會中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及其行為,莫不如此。子女與父母之間,表面上看,是父母對孩子持續不斷,單向地付出,其實不然。
  • 大媽扛300斤攪拌機上山,母愛如山之下是升米恩,鬥米仇
    導讀:「升米恩,鬥米仇」,原意本是說在人有困難的時候伸手幫一把,會形成恩情,但是幫多了,突然停止幫助反而會形成仇人。而這種現象,即使是在親人之間,甚至是在父母子女身上,依然會出現。父母給予子女太多,太過於溺愛,一旦無條件供給時,被長期溺愛的子女可能會反目成仇。
  • 升米恩、鬥米仇——是無慚無愧生起得太快
    從百度上百度一下就知道升米恩、鬥米仇的原話是:鬥米養恩,石(dàn)米養仇。其意思就是如果你在危難的時候給人很小的幫助,人家會感激你。如果你持續這樣下去,突然某次因為什麼原因沒有幫忙,對方就會記恨你,並且記恨一輩子!
  • 「升米恩,鬥米仇」,記住古人三句話,從此不當「濫好人」!
    做人,當然應該做好人,但應該是有原則、有主見的好人。記住下面三句話,做個精明的好人:一、「升米恩,鬥米仇」——民間俗語在描繪人性方面,沒有比這六個字更深刻的了。關於「升米恩,鬥米仇」,這裡有個典故:從前,村裡有兩個人,一個叫李大,一個叫王二,平時都以種地為生,關係很好。有一年發生旱災,地裡顆粒無收,李大家沒有餘糧,一家人餓得奄奄一息,只好到王二家去借糧,王二送了一升米給他。李大一家人靠這升米活了命,非常感激,就跑到王家去道謝。
  • 諺語「升米恩,鬥米仇」現實版:不要把別人的好看成理所當然
    「升米恩,鬥米仇」,這是一句自古流傳的諺語。有人家裡揭不開鍋了,你給了他一升米,他會感激你,可你天天給他米,他就會形成依賴,認為這都是應該的,當你有一天不給他米,他就會懷恨在心。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了太多的哲理,作為現代人的我們能學習到很多東西。
  • 升米恩鬥米仇,施恩過多反而是個壞事,為什麼人會這樣恩將仇報
    世界上存在的升米恩鬥米仇的事件不在少數,剛聽到這個說法的人一定會十分的詫異。為什麼小恩惠會讓人感恩,而大恩卻會讓人反目呢?究其原因,其實是一個叫做「道德壓力」的東西在作祟。舍家以報是不可能的。所以最後只能是掀桌子來解決這種尷尬的道德困境了。許多升米恩鬥米仇都是如此法律上,受恩者沒有欠債,但是他的道德上欠債。
  • 《水滸傳》:為什麼宋江仗義疏財得人心,柴進卻「升米恩鬥米仇」
    可以用一句俗語來概括,那就是「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的意思實際上就是說,你施以適當的恩惠能夠能到別人的感恩,但如果給得過多可能恩情就變成了仇。從柴進的身上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升米恩鬥米仇」這個定律,也更加感受到了人性的微妙之處。因此也告誡了我們自身,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一定要牢記這個定律,有節制、有原則的幫助別人,根據別人的需要幫助他人,同時使其自身獨立,而不是每日只是等著你的給予和幫助,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幫助真正達到效果,也避免了我們的好心最後收穫惡報。
  • 「升米恩,鬥米仇」,記住老祖宗這3句傳世名言,做個精明的好人
    如果沒有掌握好善心的度,很有可能就會反被人記恨,就像我們經常聽說的那句「升米恩,鬥米仇」,所以說我們在做好人好事的時候,都應該牢記下面老祖宗留給我們的3句金言,做一個精明的好人。一、「升米恩,鬥米仇」首先我們要說的當然就是這句「升米恩,鬥米仇」了,這句話其實很好理解,就是指在別人危難之際,即使你只給了很小的幫助,對方也會感激你;反過來,如果你給別人的幫助太多,讓對方養成了習慣,但某一天突然停止了幫助,反而會招致怨恨,甚至成為仇人。
  • 只因他忽視了升米恩鬥米仇
    我覺得,問題就出在了柴進忽略了「升米恩鬥米仇」,這才造成了他被人不喜的原因。宋江「升米恩鬥米仇」說的是,別人在危急的時候,你給他們一點幫助,他會很感謝你;但假如你給他們的幫助過多,讓其覺得理所當然了,一旦你的幫助減少,便會引來他的憎恨
  • 俗語「升米恩,鬥米仇」啥意思?老祖宗說透了人性,看後長見識了
    比如在眾多的俗語當中,就有「升米恩,鬥米仇」這樣一句話,那麼這句俗語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種人,他們富有憐憫心、同情心,經常發善心幫助別人,對於別人提出的要求也是有求必應。俗語「升米恩,鬥米仇」指的就是人在為難的時候,如果你能給予他很小的幫助,他都會感激你,但如果你給的幫助太多,讓對方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了幫助,就會讓對方忌恨,甚至還會產生出仇恨。這句俗語的原話其實是「鬥米養恩,石(dàn)米養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