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夜市應該是臺灣名氣最大的夜市,如果海峽兩岸有什麼夜市排行榜的話,它恐怕也是數一數二的吧。我對它的了解可以一直追溯到1984年,當時大陸旅遊和出版系統聯手,決定編一套各地特產風味指南叢書,每個省一本,臺灣這一本自然就落到了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所裡制定了四個人完成這個光榮的任務,我是其中之一,負責寫風味部分。
什麼叫「風味」,當然是「小吃」最風味,為了寫好這本書,研究所花了不少「外匯指標」從香港進口了臺灣的相關圖書,其中有些許關於士林夜市的描寫,但要把那些散文隨筆裡的素材變成資料和寫實的指南條目,還是如履薄冰的,畢竟沒有自己的「眼見為實」,更談不上「親口吃梨子」的「諄諄教誨」。書後來是正式出版了,由福建科技出版社在1985年出版的,書名叫《臺灣特產風味指南》。往事悠悠,這下真的就要走進士林夜市了,可時光竟已經流失了28個春秋……
因為肚子已經被「臺灣面桶」填飽了,所以要吃的東西就得斟酌再三,對著名的「咕咕炸雞排」和「雞屁屁串」只能望洋興嘆,最後選吃了一串的「炸鮮奶」,並喝了一杯「青草茶」,前者體味的是怪誕,後者希望能消食,當然邊走邊吃更主要還是感受在那夜市流中隨波逐流的沉沉浮浮。看見夜市的男男女女個個臉上流光,愜意快意而隨意,所謂的「幸福指數」,這裡堪稱「大拇指」!
在一個攤位前發現有花生糖卷,攤主用銼刀銼下花生糖,然後與形似奶酪的東西包裹成卷,本想嘗嘗,不過見到他拿捏食材的手同時抓錢捏幣,眾目睽睽之下,居然泰然自若,於是老夫一聲嘆息,飄過,飄過,兩岸何其相似乃爾!
在夜市的一個丁字路口,發現有一座被攤點密密相擁的廟宇,在這樣寸土寸金的風水寶地立廟,不紅也難,裡面密密嘎嘎的紅燈籠讓我仿佛進入虛幻,一時分不清此岸彼岸,人生如夢,夜市也如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