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策略研究

2020-12-27 騰訊網

科學是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智力,同時科學也是一門注重實踐操作的自然科學。而實驗教學則是小學科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不僅可以強化學生對科學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記憶.掌握與運用,還能夠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教育實施價值毋庸置疑m。因此,實驗教學勢在必行。本文從精心設計實驗內容、利用實驗設置疑問、設計相關遊戲環節、利用課外延伸實驗和構建的多元評價體系五個方面出發,系統地分析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方法和基本策略。

01 科學實驗的設計需要融入趣味性

寓教於樂是現代小學教育理念的一個重要體現,它也更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習慣和思維模式。而實驗教學的內容是直接影響學生興趣和熱情的重要因素。所以,小學科學教師應在教材和課本的基礎之上,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需求,精心設計實驗內容,使實驗內容更具趣味性和探究性,這樣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並使其轉化為學生展開實驗探究的內在驅動力,讓學生主動地展開實驗操作與探究。

例如,「觀察和記錄身邊的材料」這部分知識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身邊物品不同的材料及其特性。從趣味性的角度出發,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實驗內容:第一,讓學生對周圍的物品進行觀察,每人至少觀察5件以上,並做好記錄,第二,待學生觀察、統計好後,讓學生描述觀察心得。通過這一環節,學生不僅對各種材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也為後面的材料學習奠定f基礎。這樣趣味性的教育模式,可以讓學生在進行實驗觀察時更加細心.有耐心,這對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02 利用實驗設置疑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問題往往是思考產生和進行的開始,也是學生活躍思維的動力,所以教師利用實驗設置提問能夠有效指引學生探尋實驗反應原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創新意識。因此,小學科學教師一方面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提問和質疑,使其表達自己內心的看法和疑問,讓學生在積極思考和疑問中深化對實驗的理解、掌握;另一方面需要根據實驗內容的重點、難點及小學生的認知習慣、思維模式等進行問題的設置,通過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和研究,並選擇合適的時機向學生提問,使學生綜合利用各個方面的知識進行分析,形成自己的心得體會。

以「溫度與水的變化」這一節內容為例,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的知識原理,以及學生的思維、視角、生活體驗等找到提出問題的切入點,然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首先,筆者為學生準備了四杯不同溫度的水,標號分別為A(冰水)、B(常溫水)、C(溫水)、D(5(TC熱水),選擇50X:熱水可以更好地保護學生的安全,防止學生燙傷,同時5(TC的熱水更便於學生感受熱水與冷水的差別。其次,筆者再讓學生嘗試將左手手指和右手手指分別放入A杯和D杯,比較它們的冷熱。在學生嘗試結束後,筆者向學生提出問題:在用手指接觸兩個杯子後,大家有什麼樣的感受?如果閉上眼睛觸摸兩個杯子中的水,大家能夠感受出兩個杯子中的水哪個是熱的,哪個是涼的嗎?隨著筆者的提問,學生進行思考、探究,最終完成實驗,找到答案。這種利用實驗設置疑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的方式,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

03 設計相關遊戲環節,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小學生年齡小,思維和認知發展並不成熟,性格也十分活潑,他們的注意力往往無法長時間集中在單一、機械的教學活動中。而遊戲是符合小學生年齡和性格特徵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能夠讓學生保持注意力,使其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因此,小學科學教師可以根據實驗的內容來設計遊戲活動,增加遊戲環節,實現實驗教學與遊戲教學的緊密結合,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並在遊戲和娛樂的過程中進行實驗操作,從而深化學生對課文內容、實驗操作技巧、實驗運行原理的掌握。

以「我們知道的磁鐵」這一節內容為例,筆者將課本內容和遊戲活動進行了組合。首先,筆者準備了一塊硬紙板、一塊磁鐵和一枚金屬製作的「小汽車」,其次,筆者將小汽車放置在硬紙板的上方,再將磁鐵放置在硬紙板的下方,並對應在小汽車的位置。這時筆者向學生展示硬紙板上的小汽車,然後移動下方的磁鐵,小汽車便出現了「自動行駛」的現象。通過這個遊戲,學生對磁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也理解了磁鐵的磁性。這樣的遊戲方式讓小學生對磁鐵的特性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並取得了預期的遊戲教學效果。

04 利用課外延伸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習慣

學生的知識學習不能局限於教材和課本中,實驗學習也是如此。教師只有向課外延伸和拓展,才能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習慣。因此,小學科學教師應聯繫學生關注的、現實的和可能的生活世界,進一步擴大實驗範圍,將實驗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增設簡單的、易操作的、選材方便且學生可以獨立完成的小實驗,實現實驗教學向課外的拓展延伸。這樣可以豐富和充實實驗內容,賦予實驗更大的趣味性,從而引導小學生深入研究實驗內容,牢固掌握實驗操作技巧,進而實現學生的探究能力、思維能力等的提高。

以「開花了,結果了」為例,本節課程內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為了更方便學生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究習慣,筆者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帶領學生來到了室外展開實驗觀察。在本校區內,有一處小花園,花園中有多種植株,所以筆者便帶領學生來到花園進行觀察,並分析哪些植株能夠開花、哪些植株能夠結果。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的探究思辨能力將會得到很好的鍛鍊。

05 構建多元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的直接反饋。有效的教學評價能夠對學生形成一定的激勵作用,讓學生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對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變革過去單一的成績評價模式,採用定性.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對學生的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展開過程性的評價,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並給予其鼓勵和表揚,對於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提醒,指明改正和努力的方向。此外,教師還需要增加學生、小組成員等多個評價主體,構建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以保證評價的客觀、公正,進而充分優化實驗教學的效果。

例如,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筆者構建了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在上課提問環節,筆者會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對學生進行點評,並給予學生肯定,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另外,在課程結束後,筆者還會為學生下發一張自評表,讓學生對自己上這節課程的表現進行打分,井指出自己存在的不足,同時和學生一起探討改進措施。總之,教師要通過多元評價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結語

進行科學實驗對於小學生的學習習慣、認知能力.思辨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義。積極進行實驗教學的加強與優化是提升小學科學整體教學質量的基礎和前提,這是教育工作者踐行使命與責任的有效途徑。小學教師要積極改變思想觀念,把握新課程改革的本質,從現實學習情況出發,以推動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改進、革新。

作者:張銀花

相關焦點

  •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教師角色轉變的調查研究
    然而,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的急劇變革,科學技術成為第一生產力,「科教興國」發展戰略應運而生,其目的在於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1],而「科教興國」的根本在於教育,對於小學教師來說,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結合教育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小學教師的角色和任務也發生著革命性的改變,這也就要求教師不斷調整自己的角色,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教育要求出發,尋找更適合教學方式和方法,突破自我,
  • 新工科背景下Linux系統課程教學研究
    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以及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雙一流」建設的推進,建設工程教育強國、培養創新創業型卓越工程技術人才,成為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機構新的使命和價值追求[4]。Linux系統作為計算機學科領域非常重要的一門專業課程,是人工智慧及新工科背景下必須改革的一門課程[5-6]。
  • 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中期報告
    》並作相關要求,接著通報《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課題實施情況,布置近期工作,然後課題組成員匯報交流《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各學段實施過程;最後XX作總結講話。2、制定課題研究管理制度,確保研究任務實施:為加強對課題實驗研究工作的管理,確保研究任務如期完成,課題組特制定了「老洲中心學校《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課題研究之管理制度」、「老洲中心學校《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課題組成員職責與要求」、「 老洲中心學校《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
  • 織金縣第一小學2019年基礎教育科學研究、教育教學實驗課題立項...
    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助推學校科研發展  根據《織金縣教育科技局關於開展2019年織金縣基礎教育科學研究、教育教學實驗課題立項的通知》織教研〔2019〕6號文件精神,為我校2019年9個縣級立項課題開題論證會做好充分的準備,使課題研究工作能夠順利進行,2020年4月7日下午2時織金縣第一小學舉行立項課題開題論證籌備會
  •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觀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觀主要包含以下幾點內容:1.從教師與學生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促進者指教師要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對學生啟發誘導和幫助。
  • 歷下區小學英語教學研究成果榮獲市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成果一等獎
    在濟南市教育局公布的2020年度濟南市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成果評選結果中,歷下區教育教學研究中心提交的《小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提升的五位一體教學實驗研究》在300項參評成果中脫穎而出,榮獲一等獎。《小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提升的五位一體教學實驗研究》是濟南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大項目參與課題,由歷下區小學英語教研員謝群帶領項目研究團隊,結合曆下區學生個性化學習特點和區域教學實際,歷經八年時間,以科學專業的教育理論為支撐,用課改理念指導實踐,形成的具有歷下小學英語學科特色的原創研究成果。
  • 疫情背景下師範生三習實踐教學混合式指導策略研究「疫情與教育...
    疫情背景下師範生三習實踐教學混合式指導策略研究「疫情與教育」成果公報魯東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田麗傑一、內容摘要二、關鍵詞:疫情背景下; 三習;混合式;指導策略三、引言魯東大學田麗傑主持的2020年山東省教育科學規劃「疫情與教育」專項課題:疫情背景下高校師範生線上線下「三習」一體化實踐教學研究,課題編號為2020YZB002,參與人有王濤、李振梅、姜妮、李燕、秦鳳珍、王麗娟、丁俊新、呂超、張永。
  • STEAM視野下小學科學課堂的跨學科教學設計研究
    在STEAM視野下,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進行審視與反思發現:在課堂教學當中,原有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太注重通過探究活動對知識進行建構,而忽略了實踐;在學習方法與活動方式上,原有的課堂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只是以探究為中心
  • 2020學校課程改革論壇暨小學教育實驗研究會在洛陽市實驗小學召開
    (通訊員 王穎)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推進建設教育強省,全面開創我市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新局面,堅持「五育並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由河南省教育學會小學實驗研究專業委員會和洛陽市教育局主辦,洛陽市實驗小學承辦的「2020學校課程改革與發展論壇暨小學教育實驗研究會教育年會」 12月22日在洛陽市實驗小學召開。
  • 【教育雜談】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策略研究
    隨著新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入,高中教學的方式與觀念也受到了相應的影響。
  • 教學與課程改革
    [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  為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大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育部決定從2001年秋季起,開始進行義務教育新課程實驗推廣工作,並於2001年7月召開工作會,確定全國28個省、直轄市的41個區縣為第一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印發了《關於開展基礎教育新課程實驗推廣工作的意見》,全面部署基礎教育新課程的實驗推廣工作
  • 開創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新局面:新課標新高考背景下的新教學探索
    通過分析2020年高考各科試題也能夠看出,這次高考著力落實國家對於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要求,以《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為依託,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設置能體現出核心價值引領作用的問題情境,考查學生的學科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那麼,在未來一段時期,怎樣更好地落實國家關於教育改革的各項要求,實現新課標新高考背景下的新教學和新評價?我們邀請了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綜合組專家和一線資深教師共同探討這一話題。
  •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課程教學改革培訓研討會在丹陽召開
    12月18日~19日,全省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課程教學改革培訓研討會在丹陽市召開。會議圍繞積極平穩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強化教育科研支撐,深化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研討和培訓。省教育廳副廳長顧月華出席並講話。顧月華傳達了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暨教學工作會議精神,分析研判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教學改革、高考綜合改革的重點難點和問題,全面部署區域化、項目化、主題化推進課程教學改革的針對性工作措施。
  • 四川42所學校啟動STEAM教育(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改革
    近日,在四川成都、阿壩、涼山等地,以及東北、西北、華東沿海一帶,多所學校的師生通過網絡收看了國內首次STEAM課程在線直播。從本月開始,四川21個地市州的42所小學將試點開設STEAM創意科學實驗課程,孩子們不僅是看直播,而是親自參與其中。
  • 雙平臺融合的「樹形學習」實驗教學策略研究與實踐
    另一方面,人工智慧時代出現的新特徵為信息類專業本科教學賦予了新的要求。對於算法類課程,在原有大量常規經典算法基礎上,出現了眾多新穎的前沿算法。對於教學內容也需要進行與時俱進的調整,即需要兼顧算法內容的廣度和深度、經典性和前沿性。
  • 小學作文教學研究領域的新成果 ——《小學交際活動作文理論與實踐》來了!
    除了以上理論之外,交際活動作文還吸收了國內外現代教學論和語言心理學理論最新成果,努力讓研究具有更高的站位和更開闊的視野。二、以實驗研究推動作文教學改革發展小學交際活動作文有紮實的理論基礎,也經歷了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而每一步都離不開實驗研究的支撐。
  • 探究式教學策略對小學生構建科學概念的影響研究
    探究式教學策略對小學生構建科學概念的影響研究——《導體與絕緣體》課堂教學策略分析作者:姚春玲我們在以探究的方式來學習科學的科學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還要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要培養分析和推理的能力,還需培養綜合運用信息的能力
  • 人工智慧+教育 煙臺市小學英語教學改革實驗啟動
    原標題:人工智慧+教育 我市小學英語教學改革實驗啟動膠東在線12月16日訊 今日,由煙臺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聯合清睿教育(口語100)舉辦的「煙臺市小學英語教學改革實驗啟動儀式」順利召開。煙臺市小學英語教學改革實驗啟動儀式
  • 慕課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的深度融合
    慕課對大學教育的影響不僅是提供了更多的教學資源和學習途徑,在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方面也促進了課程方式的變革。在此背景下,高校實驗類課程如何突破原有教學模式,創新教學組織方法,值得思考。  基礎實驗課程屬於實踐性課程,學生通過熟悉設計實驗步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測量、紀錄、處理實驗數據,得到實驗結論等一系列過程,完成實驗項目。實驗過程需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激發學生創造性,提升實驗、實踐能力,培養嚴謹的科學作風和求實精神。
  • .‖2020學校課程改革與發展論壇暨小學教育實驗研究會教育年會在...
    (通訊員 王穎)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推進建設教育強省,全面開創我市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新局面,堅持「五育並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由河南省教育學會小學實驗研究專業委員會和洛陽市教育局主辦,洛陽市實驗小學承辦的「2020學校課程改革與發展論壇暨小學教育實驗研究會教育年會」 12月22日在洛陽市實驗小學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