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個眼鏡上千塊 業內人眼中的眼鏡店「暴利」內幕

2020-12-20 健康界

「驗光、測度數、鏡架試戴等,每次配眼鏡沒有500元是下不來的,配個差不多品牌的眼鏡輕鬆上千元。」已有10年戴眼鏡經歷的楊蕾這樣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據介紹,她從高中時開始戴眼鏡,基本上每年都會去重新配一副新鏡,由於對眼鏡的質量和品牌不甚了解,也不知道怎麼去討價還價,因此,店員給她推薦什麼她就買什麼。

楊蕾的經歷並非個案。據公開資料顯示,我國目前近視人口總量達到6億以上,幾乎佔總人口的一半,而這個數據還在逐年攀升。此外,我國青少年近視率高居世界前列。如此龐大的需求讓各種視力矯正產品、近視產品以及眼睛護理產品備受關注,也催生了巨大的驗光配鏡市場。

除了配帶眼鏡以外,市場上還有通過儀器治療、中醫經絡按摩、自然療法、食療、光療等來降低度數、恢復視力的產品。

據業內人士對法治周末記者透露,由於眼鏡行業半工半醫的特殊性,再加上信息嚴重不對稱,行業透明度不高,眼鏡市場魚龍混雜。因此,各種虛假宣傳、誇大宣傳充斥市場,國家雖然多次出臺政策明令禁止但屢禁不止。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在選擇產品的時候往往被牽著鼻子走。

鏡片零售價格是出廠價的10倍至20倍以上

實際上,早在15年前,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現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明確對眼鏡產品實施生產許可證制度,並起草了《眼鏡產品生產許可證實施細則》,其間進行了多次修訂。

據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有關人士向法治周末記者介紹,眼鏡生產許可證制度在中國實施了十幾年,它的實施不僅提升了眼鏡產品整體質量,同時對眼鏡行業規範發展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012年9月和2017年6月,國務院先後發文取消了驗配眼鏡生產許可證和眼鏡產品生產許可證。

而隨著驗配眼鏡生產許可證核發的取消,再加上眼鏡驗光員和眼鏡定配工職業資格證也不再成為從業的要件,許多並不具備這個行業從業資格的人員也加入到了這個職業中來,使得眼鏡店遍地開花,國內配鏡市場魚目混珠的情況時有發生。

據悉,有的國家已將驗光配鏡定義為一種醫學行為,不具備條件的人員是不允許從事這個職業的。

一家知名眼鏡品牌的店長張娟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採訪時表示,一些路邊的眼鏡驗配店經營規模不大,質量技術服務水平偏低,有些店甚至壓根兒不具備驗光配鏡的條件,也沒有足夠的品牌意識。由於它們同大型眼鏡驗配店相比沒有任何優勢,因此,通常就會在進貨渠道上做文章。

這些小的眼鏡驗配店往往會去眼鏡批發市場採購鏡片、鏡架,由於成本低,所以售價也比較低,但是這樣的產品質量可能較差。它們還通過各種不當的競爭手段從中牟利。這樣一來,反而給大型眼鏡驗配店帶來了壓力。

張娟還說,據她了解,還有一些小驗配店甚至連驗光師資格證、鏡片加工許可證都沒有,更有甚者是花錢買來的相關資質證書,根本就沒有經過任何培訓。再加上所用儀器不達標,實際上驗測出來的鏡片度數可能與實際度數存在著很大誤差,這對消費者的視力健康帶來了很大影響。

「雖然宣稱是免費驗光、免費配鏡,但其實已經將成本並不高的鏡片、鏡架的價格提上去了,所以消費者會看到眼鏡價格虛高的情況了。因此,眼鏡行業也一直被戴上了『暴利行業』的帽子。」張娟說。

「眼鏡片的出廠價一般都是很低的。」多年從事眼鏡生意的王利軍告訴法治周末記者,一般的鏡片出廠價格在10元以內,國產樹脂鏡片價格一般在20元以內,即使是進口樹脂鏡片批發價也僅在為30元至80元之間,在零售中卻被賣到300元至800元。貨物一旦進入店門,身價就數倍猛增,零售價都是10倍甚至20倍的增加,專賣店售價會更高。

在王利軍看來,因為消費者在消費的過程中,缺乏一些基礎的技術常識,而整個眼鏡消費過程對於消費者而言是高度不透明的,信息嚴重不對稱,賣方處於強勢地位,這恰恰給了一些小驗配店不規範的操作提供了空間。因此,消費者的權益缺乏保障。

對此,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有關人士向法治周末記者解釋了其中的原因:「我國眼鏡行業的準入制度還不健全,國內眼鏡零售業入行的門檻奇低,帶有強制性的入行標準缺失。」

眼鏡售價處高位的另有原因

「一般眼鏡店在給我佩戴眼鏡之前都會為我免費驗光、測度數,大多時候是戴著之前的眼鏡測視力。不同的眼鏡店測的度數會有誤差,但基本相差不大,也沒有太較真兒。」楊蕾對法治周末記者說。

「不同於服裝、鞋帽等常規產品,眼鏡作為功能性產品,影響其價格的因素除了常規產品層面外還有專利、技術以及驗光服務等其他多種因素。」據業內人士介紹,一副合格的眼鏡要經過多種複雜工序:精確驗光—開具處方—送加工室—磨片加工—配裝—檢測—試戴等多道程序。一片鏡片的材料成本可能不高,但是製作鏡片的機器設備和技術卻價值不菲。

單單就是驗光、測試、磨製、檢測等儀器設備費用投資較大(屬精密儀器,價值極高)。例如,一套組合驗光臺的價格就超過10萬元,一臺全自動磨邊機也要十幾萬元,再加上測光儀、焦度計、瞳距儀等輔助設備,一個比較有規模的驗配店購置設備的費用最終要超過30萬元,而進口設備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都有。成規模的驗配店為了搶佔市場,都不惜花大價錢購買各種驗配設備。

「而且在眼鏡的材質上,成本也越來越高。」王利軍告訴法治周末記者,這些年眼鏡產品也在不斷的豐富和完善,成本相應的也提高了。據他介紹,鏡架有板材、TR90、新型的塑鋼材料等材質,這些材料本身的原材料價格就不便宜。此外,還有金屬材質,雖然合金架的價格不高,但好的鏡架製作工藝要求很高,有的還需要電鍍上漆、鑽石切邊等特殊工藝,自然就拉高了顧客手中的眼鏡價格。

「除了製造成本,消費者還往往忽略了眼鏡店在眼鏡驗配服務中起到的作用。」張娟對法治周末記者稱,由於眼鏡行業具有一定的技術性,驗配店的工作人員都須持有驗光師資格證上崗,驗配店也應該擁有眼鏡加工許可證等相關資質,因此驗配店每年還要支出一部分經費進行人員培訓和資質驗證。

據了解,培養一位合格的驗光師並不容易,相當於一名臨床醫生,需要專業知識還需要至少5年的臨床實踐經驗。

「技術、設備、人員培訓等所有的費用自然就得由消費者買單了。所謂『暴利』也是針對一些偷工減料的無良商家說的。」張娟對法治周末記者補充說,眼鏡產品屬於個性化定製產品,產品規格繁多。同時,由於個體情況千差萬別,而不同功能性鏡片的製作工藝又有所區別,因此,要根據顧客的具體情況量身定製眼鏡產品,這無形增加了再加工成本。

除此之外,眼鏡從出廠到銷售再到消費者手中要經歷總代理——區域代理——眼鏡驗配店的層層加價格,從而使得眼鏡的售價始終處於高位。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眼鏡標準化工作起步於1985年,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眼鏡行業的標準化體系也在不斷完善,為中國眼鏡行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就現有的產品標準而言,2017年1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國家輕工行業QB/2506-2017《眼鏡钂片光學樹脂鏡片行業標準》(以下簡稱新標準),並於7月1日實施,替代施行了16年之久的QB2506-2011標準。

在各個地方,也對眼鏡行業的管理出臺了具體標準。2017年11月,廣東省質監局發布了《防藍光眼鏡片及桁關眼鏡產品藍光透射比要求和試驗方法》。

「儘管我國目前已經制定了諸如樹脂鏡片、太陽鏡以及配裝眼鏡等質量和技術標準,但對於近年來市場日漸火熱的各類功能性眼鏡,並沒有相應的檢測標準可循。」從事多年眼鏡行業質量管理和標準化工作的王玫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眼鏡的行業標準除了實物產品標準體系外還應該包括驗光配鏡服務標準體系等。」在王玫看來,消費者購買眼鏡並不是單純地購買實物商品,更多的是消費服務,例如,驗光服務等。因此,眼鏡的行業標準除了對眼鏡本身進行規範外,還應該對消費過程中的服務進行規範。

然而,除了一些地方性規定以外,我國還沒有能夠建立全國性的專門針對「眼鏡服務」的行業標準。

2017年12月4日,湖北省武漢市發布了全國首個定配眼鏡團體標準——《驗光配鏡技術服務規範》,該規範由湖北省行業協會倡議,武漢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武漢市標準化研究院、眼鏡行業6家領軍企業共同制定,對驗光、加工和檢驗這3個對定配眼鏡質量影響最大的環節作出了技術規範。

此外,有行業人士指出,驗光是眼鏡零售企業的核心技術環節,在國外特別是歐美等西方國家,對於驗光師的上崗、認證以及考核都制定了完善的標準,其嚴格程度絲毫也不亞於醫療管理體系,而反觀我國,專業驗光人員上崗標準近乎空白,帶有強制性的國家標準完全處於盲區。

目前,我國採取的是驗光師持證上崗的制度。驗光師資格證管理採取的是兩條線——醫院的眼科醫生由衛生部門頒發證書,而眼鏡店驗光師則由勞動部門頒發證書。而現實社會中,普遍存在驗光師無證上崗和花錢買證的現象,使得驗光師執證上崗制度並未起到應有的規範作用。

「在我國,專業的驗光配鏡人員在培訓上很匱乏。」王玫向法治周末記者解釋,我國目前的眼視光學教育仍處於起步階段,僅有少數大學開設了專門的驗光配鏡專業。現有的大部分驗光配鏡師都只是在接受了短期的崗前培訓之後就「匆忙上陣」,他們中的很多人普遍只有大專甚至高中的學歷,在這方面中國與世界發達國家在驗光配鏡服務上的差距很大。

原標題:業內人眼中的眼鏡店「暴利」內幕

相關焦點

  • 平價眼鏡店曝內幕 眼鏡行業暴利驚人
    「京城眼鏡業暴利驚人,眼鏡利潤少則百分之一兩百,售價甚至比進價翻10倍!」自稱為眼鏡業「沃爾瑪」的全視角平價連鎖眼鏡店,昨天自曝業內暴利內幕。  該店的董經理告訴記者,眼鏡業多年來一直屬於暴利行業,最終的銷售價格比當初進貨價高個二三倍都還算少的,最終售價翻個10倍也不稀奇。
  • 千元眼鏡成本僅20塊,這個行業為何如此「暴利」?
    在丹陽有個說法是「丹陽的眼鏡論斤賣」,價格便宜到你想不到: 「鏡框純肽的,22元;記憶金屬,13元;板材的,22元。」 「鏡片最低15元;好點兒的30、40,不過都不超過50塊錢。」 能在一百塊錢以內配上眼鏡,是丹陽眼鏡生產基地的常態。
  • 新開眼鏡店的廣告詞:徹底打破行業暴利,一副眼鏡也是批發價
    上樓進店之後,映入眼前的是幾排玻璃明亮的眼鏡櫃檯。許多款式新穎的眼鏡架整整齊齊地擺在裡面。 在工作人員熱情的迎接後,我選擇在這裡配一副眼鏡。在選中了我要的鏡架款式後,我又選擇了鏡片。鏡片的配置是看折射率的,我選擇了不貴的1.60這種。通過討價還價,我把價格還到了220元。真心地講,220元配一副眼鏡,確實不貴了。
  • 揭開眼鏡暴利黑幕
    為了回答這個消費者關心的問題,本報記者從濟南一直追蹤到全國最大的眼鏡生產和批發市場——江蘇丹陽,以期能撥開迷霧,給消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  走馬濟南看零售  濟南大大小小的眼鏡店上千家,差不多的眼鏡,價格之懸殊,讓消費者摸不清頭腦。  在泉城路上幾家大型眼鏡名店,記者看到,眼鏡價格動輒四五百元、七八百元,最貴達三四千元,最便宜的也一兩百元,且款式極少。
  • 眼鏡店真有那麼暴利?寫給行外人看的
    第四,從經銷商那裡到零售終端,就是眼鏡店,會被人說成是最暴利的,對於這個,我只能說是你們傻逼。開一個眼鏡店,你要找門面,門面租金會佔了大頭,現在很多實體企業的利潤都給了房東;第二房子找到了,還有裝修呢?裝修的話,成本也不會便宜,就拿櫃檯的一個展示櫃來說,一點亞克力板就要1000多一個平方,這是包含製作和安裝費用的,而且眼鏡店的裝修兩三年就要換一次,這些不是成本?
  • 為什麼還是有人認為眼鏡店是暴利行業?看完這3點讓你做個明白人
    導語:為什麼還是有人認為眼鏡店是暴利行業?看完這3點讓你做個明白人在網上有這樣一句話,開一個眼鏡店賺的錢比販賣毒品還要高,屬於暴利行業中的暴利行業,在我們印象中,一副眼鏡往往要大幾百,並且這個價格越來越貴,現在我估計很多人買眼睛都要上千了,對於消費者來說,這關係到自己的眼睛,那麼重要的事買一個貴一點的很多人都捨得,但是實際上這裡面的內幕很多人都不知道,小編和一位在眼鏡行業幹了
  • 消費者只能接受眼鏡暴利現狀麼?小米TS向眼鏡暴利宣戰
    配一副合適的眼鏡一直以來都是一件煩心事兒,大街小巷遍地的寶島、博士卻找不到一副心儀的眼鏡。緣何?只因目前眼鏡商家們為了牟取暴利使得一副眼鏡從出廠到最終拿到用戶手裡價格翻了十幾倍甚至幾十倍。哪怕是以廉價著稱的北京潘家園眼鏡城,如今也名不副實了。
  • 山東記者揭開眼鏡暴利黑幕 價格翻十幾倍
    一副眼鏡究竟值多少錢?為了回答這個消費者關心的問題,本報記者從濟南一直追蹤到全國最大的眼鏡生產和批發市場——江蘇丹陽,以期能撥開迷霧,給消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走馬濟南看零售濟南大大小小的眼鏡店上千家,差不多的眼鏡,價格之懸殊,讓消費者摸不清頭腦。
  • 眼鏡行業的「暴利」被揭開,成本幾十賣上千,實際利潤有多少?
    因為我國眼鏡行業最大的特點就是「暴利」,上面說到一個眼鏡的成本可能只有幾十,乃至更低。但你賣出的價格,可能是你成本的幾十乃至上百倍。大家去眼鏡店買眼鏡,很少能看到價格低於200百的眼鏡吧,我國近視人口那麼多,算下來我國眼鏡行業的市場份額,可能早已突破了上千億。
  • 成本五十賣你上千,眼鏡行真的那麼暴利嗎?
    雷雷有話說「賣眼鏡是個暴利行業」這樣的傳言,已經不知道流傳了幾年了,相信這一定會讓許多眼鏡行的老闆有苦難言。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說法,是因為很多人只考慮了賣眼鏡的「毛利率」,卻沒有考慮賣眼鏡的「淨利率」。確實一副眼鏡的成本最多不過幾十塊,售價卻動不動就是幾百幾千,這麼一算的話利潤率可達到百分之幾百,甚至百分之幾千,想想都賺翻了。然而真實情況是,眼鏡的成本原本就是眼鏡店的小頭。靠譜地段的房租費用,銷售人員和驗光師的人工費用,專業驗光設備的費用,都是沉重的負擔。再加上眼鏡的行業壁壘並不高,同行之間競爭激烈,龐大的營銷推廣費用也是必不可少。
  • 眼鏡店暴利內幕:鏡片零售價是出廠價20倍以上
    「驗光、測度數、鏡架試戴等,每次配眼鏡沒有500元是下不來的,配個差不多品牌的眼鏡輕鬆上千元。」已有10年戴眼鏡經歷的楊蕾這樣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據介紹,她從高中時開始戴眼鏡,基本上每年都會去重新配一副新鏡,由於對眼鏡的質量和品牌不甚了解,也不知道怎麼去討價還價,因此,店員給她推薦什麼她就買什麼。楊蕾的經歷並非個案。
  • 眼鏡行「暴利」!售價上千元,出廠價僅幾十元
    眼鏡行業歷來被人們稱為「暴利」。那麼一副眼鏡生產成本究竟是多少?江蘇省丹陽市,一直有著眼鏡之都的美譽,每年生產的鏡片達4億多副,佔全國總產量的7成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鏡片生產基地,也是國內的最大的眼鏡交易集散地。
  • 一眼鏡店老闆自曝價格內幕 20元眼鏡層層加碼賣400
    亂鬨鬨的價格讓消費者摸不著頭腦:一副眼鏡的真實價格到底是多少?有十多年從業經歷的眼鏡店吳老闆一語道破天機:「從出廠到上櫃檯,價格至少翻了20倍!」  多重環節抬高成本  吳老闆算了一筆成本帳:一副眼鏡從廠家到消費者手中,要經過總代理商、幾層批發商、零售商等多個環節,層層剝利,每增加一個環節,價格就差不多翻個跟頭。
  • 批判眼鏡暴利,你在第幾層?
    但高毛利並不意味著「暴利」,不代表你開一家眼鏡店,就能走上人生巔峰。比如像博士眼鏡高毛利的背後,淨利率只不過9.6%。 加上現在滿街的眼鏡店,眼鏡店平均每天賣出四副眼鏡可以算生意興隆。你基本見不到眼鏡店人滿為患的時候,即使是在人流密集的商業區,眼鏡店往往也是街面上最冷清的店鋪。 除此之外,眼鏡店還負擔著線下服務職能。 由於商品的特殊性,門店至少需要配一到兩位驗光師,免費驗光。客戶挑選鏡架、鏡片,也需要店員一對一進行服務。
  • 【武漢配眼鏡】口碑好的幾家眼鏡店都在這裡了!
    去到大一點的眼鏡店,2000塊起步,而小一點的眼鏡店,要麼不專業,要麼就是以次充好。武漢的眼鏡店,真的是讓人又愛又恨,不配眼鏡吧,近視怎麼解決?配了吧,大部分眼鏡店是見一人宰一人。今天,我這個97年的老阿姨就分享一下,這麼多年來,在武漢配眼鏡的一些眼鏡店分享,希望能夠給各位在武漢需要配眼鏡的朋友們一些建議。
  • 進價幾元賣到上千!眼鏡行業是真暴利?業內人士現身說法
    文/林回聲「我在老家的眼鏡店配一副眼鏡要400元-500元,但是我買一雙還不錯的鞋子才幾十塊。 」 家在河南信陽某縣城、患有輕度近視的小李抱怨道。網上也有一句順口溜如此形容: 「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人情,300元賣給你是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行情。
  • 入行24年的老廠長,帶你解讀眼鏡暴利背後的真相
    再過兩個月,手握八倍鏡都吃不了雞的你又該換眼鏡了。關於眼鏡,五環君有話要說。作為月薪五千的「高收入人士」,出門逛街五環君只有兩個門不敢進。一個是女廁所的門,另一個就是眼鏡店的門。每次進眼鏡店,五環君都十分膽戰心驚,店員問我配不配,五環君都連連表示我不配,我不配。
  • 起底暴利眼鏡:錢都被誰賺了
    毛利率達300%,差價幾十倍,眼鏡行業真的是暴利嗎? 作為一個戴了10年隱形眼鏡的人,我實在無法理解一副眼鏡為啥這麼貴。許多人說眼鏡是個暴利行業,那麼今天,我就去中國的眼鏡之都看一看,是不是真的這樣。
  • 眼鏡貓膩太多,別配瞎了
    讀大學時候,班裡一位同學家裡開眼鏡店,每個假期結束,他都會換一副眼鏡回校。每次同學們打趣問他一副眼鏡成本多少,他都諱莫如深地笑笑,不說話!後來知道北京有個潘家園,配眼鏡聖地,光眼鏡城就四五個,加上街邊的獨立眼鏡店,整個潘家園該有幾百家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眼鏡店,絕對能挑花眼。
  • 眼鏡店老闆揭秘:眼鏡利潤這麼高,為什麼還會賣得這麼貴!
    在眼鏡的行業中有這樣的一句話: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一種人情,300元賣給你是一種交情,400元賣給你是一種行情。雖然這句話可能帶有一點誇張,但是從中我們也可以了解到,眼鏡其實是一個非常暴利的行業也就造就了眼鏡行業,甚至是被稱為暴利行業。可是眼鏡為什麼會賣得這麼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