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丁香園論壇執考版」,由站友「詩寫輕塵」提供,點擊「閱讀原文」參與討論。
1. [考點] 胺基酸結構
[分析] 穀氨酸含有兩個羧基。含有兩個羧基的胺基酸還有天冬氨酸,其他胺基酸只含一個羧基。
2. [考點] 胺基酸結構
[分析] 色氨酸、酪氨酸以及苯丙氨酸在 280nm 波長附近有吸收峰,但色氨酸的最強,苯丙氨酸最弱,其他胺基酸在該處無吸收。
3. [考點] 蛋白質的變性
[分析] 變性蛋白質喪失了其生物學活性。變性作用只改變空間結構,共價鍵不受破壞,分子量不變小,因構象鬆散,溶解性減小,更易被蛋白酶催化水解。
4. [考點] 蛋白質二級結構
[分析] 蛋白質二級結構是指局部主鏈的空間構象如 α 螺旋、β 摺疊和 β 轉角等。胺基酸順序指一級結構,亞基相對空間位置涉及四級結構,其餘涉及三級結構。
5. [考點] 肽鍵
[分析] 肽鍵由 C 和 N 組成,不能自由旋轉,鍵長為 0.132 nm,比 C-N 單鍵 0.149 nm 短,但比 C=N 雙鍵 0.127 nm 長,具有雙鍵性質。
6. [考點] 蛋白質的結構
[分析] 蛋白質構象的穩定主要靠次級鍵,但不包括酯鍵,因而酯鍵對蛋白質構象的穩定通常不起作用。
7. [考點] 核酸結構
[分析] 核酸所含嘌呤和嘧啶分子具有共軛雙鍵,在 260 nm 波長處有最大吸收蜂。
8. [考點] 核酸的基本組成
[分析] 無論哪種單核苷酸 (組成核酸的單位),它的磷的含量是恆定的,而 C、H、O 和 N 卻含量不一。
9. [考點] DNA 鹼基組成規律
[分析] DNA 雙螺旋結構以 A 與 T 配對,G 與 C 配對,即 A=T;G=C。
10. [考點] DNA 雙螺旋結構
[分析] DNA 變性指雙螺旋鹼基間的氫鍵的斷開,是次級鍵的斷裂。
11. [考點] 核酸的基本組成
[分析] 黃嘌呤是核苷酸代謝的中間產物,不是核酸(DNA 和 RNA)的組成成分。
12. [考點] 酶的催化作用
[分析] 酶的催化作用是它能明顯地降低反應活化能。酶是蛋白質,不是無機催化劑,它對底物具有專一性,但並非都是絕對專一性,大部分是相對專一性,有些酶是需要輔酶的,但也有很多是不要輔酶的 (即不屬於結合蛋白的酶),酶在體內發揮作用是受到多種調節的。
13. [考點] 輔酶作用
[分析] 輔酶與酶蛋白結合疏鬆,可以用透析方法除去; 輔基與酶蛋白結合緊密,不能通過透析將其除去。
14. [考點] 酶促反應動力學
[分析] Km 是米氏常數,其定義為反應速度為最大速度(即 Vmax)一半時的底物濃度。
15. [考點] 維生素與輔酶的關係
[分析] FMN 含有核黃素 (維生素 B2),其餘均不含。
16. [考點] 酶輔助因子
[分析] 細胞色素 b 不含 B 族維生素。葉酸、吡哆醛、硫胺素均屬 B 族維生素,輔酶 A 所含泛酸亦為 B 族維生素。
17. [考點] 酶競爭性抑制劑的特點
[分析] 競爭性抑制劑與底物競爭與酶活性中心結合,如若增加底物濃度,則競爭與酶活性中心結合時底物可佔優勢。
當底物濃度增加足夠大,可解除抑制劑與酶活性中心的結合,反應仍可達最大速度,但增加了底物濃度意味其與酶的親和力降低了,因此 Km 值增高而 Vmax 不變。
18. [考點] 糖酵解途徑
[分析] 葡萄糖經己糖激酶催化為 6-磷酸葡萄糖參加各種代謝反應,並非催化生成 6-磷酸果糖。己糖激酶不能稱為葡萄糖激酶,後者僅是己糖激酶的一種 (即己糖激酶 Ⅳ),不能以個別概全部。
己糖激酶的催化反應基本上是不可逆的,所以它是酵解的一個關鍵酶,但並非惟一的,磷酸果糖激酶-1 和丙酮酸激酶是另外的兩個酵解關鍵酶。
19. [考點] 糖酵解關鍵酶
[分析] 糖酵解的關鍵酶有 3 個,即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 和丙酮酸激酶,它們催化的反應基本上都是不可逆的。
20. [考點] 糖酵解的酶
[分析] 該酶催化下列反應: 3-磷酸甘油醛 + NAD+ + Pi ←→ 1,3-二磷酸甘油酸 + NADH + H+。
21. [考點] 糖酵解
[分析] 無氧酵解時 3-磷酸甘油醛脫氫產生的 NADH 不能傳遞給氧;為了再生出 NAD+ 以繼續進行酵解,NADH 的氫傳遞給丙酮酸生成乳酸,產生 NAD+。
22. [考點] 糖酵解的生理意義
[分析] 琥珀醯輔酶 A 含有高能鍵,其轉變為琥珀酸反應實際如下:琥珀醯輔酶 A + GDP + Pi → 琥珀酸 + GTP + CoASH,這是一底物水平磷酸化反應。
23. [考點] 糖的分解代謝
[分析] 丙酮酸 → 乙醯輔酶 A(3 個);
異檸檬酸 → α-酮戊二酸(3 個);
α-酮戊二酸 → 琥珀醯輔酶 A(3 個);
琥珀醯輔酶 A → 琥珀酸(1 個);
琥珀酸 → 延胡索酸 (2 個);
蘋果酸 → 草醯乙酸(3 個);
總計 15 mol ATP。
24. [考點] 血糖及其調節
[分析] 出現尿糖是因為血糖濃度超出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即腎閾。腎閾為 160 mg/dL。
25. [考點] 氧化磷酸化
[分析] 生物氧化通常指物質在生物體內進行氧化作用,主要是糖、脂肪、蛋白質等在體內分解時逐步釋放能量, 最終生成 H2O 和 CO2 的過程。
26. [考點] 氧化磷酸化
[分析] 呼吸鏈有兩條,一條可產生 3 個 ATP,另一條 (琥珀酸氧化呼吸鏈) 則只產生 2 個 ATP。
27. [考點] ATP 的利用
[分析] 三磷酸腺苷是生物體內各種活動中能量的直接提供者,磷酸肌酸是可快速動用的儲備能源(CP + ADP → C + ATP),葡萄糖、胺基酸和脂肪酸是能量的本源。
28. [考點] 脂類的生理功能
[分析] 多不飽和酸如亞油酸(十八碳二烯酸)、亞麻酸(十八碳三烯酸)和花生四烯酸(二十碳四烯酸)不能在體內合成,必須由食物提供,稱為營養必需脂肪酸。
29. [考點] 脂肪酸合成代謝
[分析] 乙醯 CoA 不能自由透過線粒體內膜,要通過檸檬酸-丙酮酸循環這種穿梭機制來實現。
首先在線粒體內,乙醯 CoA 與草醯乙酸經檸檬酸合酶催化縮合成檸檬酸,經由線粒體內膜上檸檬酸轉運體協助進入胞液。胞液中檸檬酸裂解酶催化裂解為乙醯 CoA 和草醯乙酸(要消耗 ATP)。
乙醯 CoA 可用以合成脂肪酸,而草醯乙酸轉變成丙酮酸, 經線粒內膜上丙酮酸轉運體協助進入線粒體,故稱檸檬酸-丙酮酸循環。
30. [考點] 脂肪酸合成代謝
[分析] 醯基載體蛋白(acylcarrierprotein , ACP)是脂肪酸合成過程中脂醯基的載體,脂肪酸合成的各步反應均在 ACP 的輔基上進行 ; 其輔基為 4′磷酸泛醯氨基乙硫醇。
31. [考點] 酮體的生成
[分析] 體內脂肪大量動員時,脂肪酸 β-氧化產生的乙醯 CoA 是合成酮體的原料。
32. [考點] 脂肪酸合成代謝
[分析] 合成脂肪酸的原料是乙醯 CoA,主要來自糖的氧化分解。
糖轉變為脂肪作為能量儲存,膽固醇不分解代謝乙醯 CoA。
脂肪酸分解代謝的乙醯 CoA 主要合成酮體,再者若真以分解脂肪酸生成的乙醯 CoA 再合成脂肪酸,這是一種無效做功,是浪費。
生酮胺基酸分解的乙醯 CoA 固然可合成脂肪酸,但只是次要的,機體不把它作為能源使用。生酮氨酸只有亮氨酸和賴氨酸,是少數。生糖胺基酸要轉變也先轉變為糖。
33. [考點] 載脂蛋白的作用
[分析] apo-AⅠ 是 LCAT 激活劑;apo-AⅡ 是 LCAT 的抑制劑;apo-B100 是 LDL 受體配基;apo-AⅡ 是 LPL 激活劑;apo-E 是乳糜微粒受體配基。
34. [考點] 甘油磷脂代謝
[分析] 磷脂酶 c 催化水解磷脂分子中甘油與磷酸形成的磷脂鍵,從而產生 1,4,5-三磷酸肌醇(即磷酸肌醇 4,5- 二磷酸)和甘油二酯。
35. [考點] 轉氨酶
[分析] 轉氨基時,輔酶磷酸吡哆醛從 α-胺基酸上接受氨基轉變為磷酸吡哆胺,後者將其氨基轉給 α-酮酸,輔酶又恢復為磷酸吡哆醛,在催化中起著傳遞氨基的作用。
36. [考點] 個別胺基酸代謝
[分析] 酪氨酸經羥化酶催化加上羥基形成多巴,再經多巴脫羧酶脫去 CO2,形成多巴胺(含鄰苯二酚的胺),即兒苯酚胺。
37. [考點] 體內氨的去路
[分析] 尿素是在肝中經鳥氨酸循環合成的,肝含有合成尿素所需的各種酶。
38. [考點] 胺基酸的脫氨基作用
[分析] 肌肉(骨骼肌和心肌)主要通過嘌呤核苷酸循環脫去氨基:胺基酸經過轉氨基作用(一次或多次)把氨基交給草醯乙酸,生成天冬氨酸; 後者與次黃嘌呤核苷酸(IMP)反應生成腺嘌呤代琥珀酸,再裂解出延胡索酸和腺嘌呤(AMP)。
肌肉中 AMP 脫氨酶則催化 AMP 脫氨恢復為 IMP,而原先胺基酸的氨基經這個嘌呤核苷酸循環而被脫下。這是因為肌肉不像肝、腎等組織,L-穀氨酸脫氫酶活性極弱,難以通過聯合脫氨基作用脫氨基。
39. [考點]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謝
[分析] 腺嘌呤、鳥嘌呤可能轉變為黃嘌呤,黃嘌呤再經黃嘌呤氧化酶催化生成尿酸,是嘌呤的終產物。
40. [考點] 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分析] dTMP 是由 dUMP 經酶促甲基化後形成的。要注意這是特例,因脫氧腺嘌呤、脫氧鳥嘌呤和脫氧胞嘧啶都是在二磷酸核苷水平上由核糖核苷酸還原酶催化而成的。
41. [考點] DNA 的生物合成
[分析] 以單鏈 RNA 為模板合成雙鏈 DNA 稱為反轉錄;
以親代 DNA 分子為模板合成新的子代 DNA 稱為複製;
以 DNA 為模板合成 RNA 稱為轉錄;
以 RNA 為模板合成蛋白質稱為翻譯;
DNA 的一個片段參入到另一個 DNA 中稱為整合。
42. [考點] 胺基酸的運載
[分析] 所有 tRNA 3′-末端都有相同的 CCA-OH 結構,tRNA 所轉運的胺基酸就與該-OH 結合。
43. [考點] DNA 的複製
[分析] 原料是 dNTP,即三磷酸脫氧核苷,而非 NTP(三磷酸核苷)。
44. [考點] 蛋白質合成的加工
[分析] 蛋白質中羥脯氨酸是合成後由脯氨酸殘基經羥化修飾而來的。羥脯氨酸不屬有遺傳密碼子的 20 種胺基酸。
45. [考點] 蛋白質合成信息傳遞
[分析] tRNA 上反密碼子 UAG 識別 mRNA 上密碼子 CUA;按反密碼子第 1 個鹼基和密碼子第 3 個鹼基配對,反密碼子第 3 個鹼基與密碼子第 1 個鹼基配對。
46. [考點] 成熟紅細胞的代謝特點
[分析] 成熟紅細胞沒有線粒體,只能以糖酵解供能。
47. [考點] 血漿蛋白質來源
[分析] 除免疫球蛋白外,備選答案其他蛋白質均由肝合成分泌,肝功能不良合成大受影響。
48. [考點] 膽紅素的性質
[分析] 游離膽紅素是脂溶性物質,易透過細胞膜,不溶於水,在血中由清蛋白攜帶,不能通過腎隨尿排出,未與葡萄糖醛酸結合,與重氮試劑呈間接反應。
49. [考點] 膽汁酸代謝
[分析] 由肝細胞合成的膽汁酸稱為初級膽汁酸,包括膽酸、鵝脫氧膽酸及其與甘氨酸和牛磺酸的結合產物。
次級膽汁酸是初級膽汁酸在腸管中受細菌作用生成的產物,包括脫氧膽酸和石膽酸及其在肝中分別與甘氨酸和牛磺酸的結合產物。
50. [考點] 骨骼組成
[分析] 骨鹽中的鈣和磷主要以羥磷灰石形式存在。
51. [考點] 影響鈣吸收的因素
[分析] 草酸(多存在於菠菜、莧菜等蔬菜中)與鈣結合為草酸鈣,不利於吸收。
其他常考物質均有利於鈣吸收:乳酸、胺基酸和蛋白質可降低腸道 pH,有利於鈣吸收;1,25-(OH)2-D3 促進小腸細胞中鈣結合蛋白的合成,有利於鈣吸收。
52. [考點] 血液緩衝作用
[分析] NaHCO3/H2CO3 是血漿中最重要的緩衝體系,其含量大、緩衝力強,其比例為 20:1 時血液 pH=7.40。
53. [考點] 酸鹼平衡調節
[分析] H2CO3(碳酸)可在碳酸酐酶催化下迅速分解為水和 CO2 呼出體外,是揮發酸,不是固定酸。
54. [考點] 血鈣、血磷濃度
[分析] 血漿鈣和磷濃度以 mg/dL 表示時,正常人 [Ca] × [P] = 35~40。
55. [考點] 紅細胞代謝
[分析] 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催化 6-磷酸葡萄糖脫氫,提供 NADPH + H+,後者可以維持紅細胞內穀胱甘肽於還原狀態,而穀胱甘肽上的-SH 基是保持紅細胞質膜完整性所需。
該酶缺陷易因食蠶豆、服藥如伯氨喹啉等引發溶血性黃疸。該酶為 X 染色體連鎖,但女性兩條 X 染色體只一條有活性,若有活性的 X 正是該酶缺陷者,仍可引發溶血性黃疸。
56. [考點] 酮體利用
[分析] 酮體中 β-羥丁酸經 β-羥丁酸脫氫酶催化脫氫生成乙醯乙酸,後者再經琥珀醯 CoA 轉硫酶催化生成乙醯乙醯 CoA 才可硫解生成乙醯 CoA 進入三羧酸循環被氧化利用。心、腦、腎等均含該酶。
57. [考點] 體內氨的去路
[分析] 體內的氨主要合成尿素從尿中排出體外。尿素合成主要在肝中經鳥氨酸循環途徑; 該病人有肝炎史,肝不能有效合成尿素,血氨增高,可引肝昏迷。
58. [考點] 苯丙氨酸代謝
[分析] 正常情況下苯丙氨酸代謝的主要途徑是轉變成酪氨酸,而催化這一反應的苯丙氨酸羥化酶先天性缺乏時,體內增多的苯丙氨酸可經轉氨基作用生成苯丙酮酸,並從尿中排出,即為苯丙酮尿症。
該症及早發現,可適當控制膳食中苯丙氨酸含量以防中樞神經系統中毒,避免患兒智力發育障礙。
59. [考點] 同工酶概念
[分析] 乳酸脫氫酶 LDH 亞基有 2 種,即 H 亞基和 M 亞基,可組成 HHHH、HHHM、HHMM、HMMM 和 MMMM 共 5 種,分別為 LDH1、LDH2、LDH3、LDH4 和 LDH5。
60. [考點] 蛋白質結構
[分析] 蛋白質水解破壞了其共價鍵肽鍵,屬一級結構破壞。四級結構指寡聚蛋白中亞基之間的相互關係,因而亞基解聚時四級結構破壞。
蛋白質的變性作用指在一些物理或化學因素作用下,使蛋白質的空間構象破壞 (但不含肽鍵斷開等一級結構破壞) 導致其理化性質和生物學性質改變。因此蛋白質變性時空間構象破壞。
61. [考點]RNA 組成
[分析] 真核生物 mRNA 3′-末端帶有多聚 A「尾」。
tRNA 含有大量的稀有鹼基如甲基化的嘌呤 mG 和 mA、二氫尿嘧啶 DHU 以及次黃嘌呤等。
hnRNA 即不均一核 RNA,是 mRNA 的前體,DNA 轉錄時基因的非編碼片段內含子和編碼片段外顯子都一齊轉錄成為 hnRNA,要剪去內含子,接起外顯子才成為 mRNA(當然還要戴「帽」加「尾」)。
62. [考點] 代謝酶
[分析] 糖異生生成 6-磷酸葡萄糖後需要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將磷脫下方形成葡萄糖。
NADH 脫氫酶是兩條呼吸鏈中 NADH 氧化呼吸鏈的構成成分。
蘋果酸脫氫酶催化蘋果酸脫氫產生草醯乙酸,是三羧酸循環最後一步,重新提供草醯乙酸使乙醯 CoA 可以進入三羧酸循環。
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催化 6-磷酸葡萄糖脫氫生成 6-磷酸葡萄糖酸內酯,後者隨後水解為 6-磷酸葡萄糖酸,並提供 NADPH,是磷酸戊糖途徑的第一步。
63. [考點] 血漿脂蛋白及其功能
[分析] 乳糜微粒是在小腸黏膜細胞組成的,是機體轉運膳食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新生的極低密度脂蛋白是在肝中合成的,是機體轉運內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高密度脂蛋白將膽固醇由肝外組織運回,避免了過量膽固醇在外周組織的積蓄。有助於防止動脈粥樣硬化。
64. [考點] 胺基酸的脫羧基作用
[分析] 穀氨酸經穀氨酸脫羧酶催化脫去 CO2 即為 γ-氨基丁酸。
色氨酸先通過色氨酸羥化酶催化生成 5-羥色氨酸,再經脫羧酶作用生成 5-羥色胺。
組氨酸通過組氨酸脫羧酶催化,脫去 CO2 即成為組胺。
65. [考點] 蛋白質合成與醫學的關係
[分析] 白喉毒素催化真核生物的延長因子 eEF-2 的 ADP 糖基化而使其失活。
嘌呤黴素與酪氨醯-tRNA 相似,在蛋白質合成中可取代一些氨基醯-tRNA 進入核蛋白體 A 位形成肽醯嘌呤黴素而導致延長終止,因後來的胺基酸 tRNA 上的胺基酸不能與肽醯-嘌呤黴素形成肽鍵。
66. [考點] 膽色素、膽汁酸代謝
[分析] 血紅素經血紅素加氧酶催化斷開原卟啉 Ⅸ 環。先後轉變為膽綠素、膽紅素以及膽素原。膽固醇在肝中經羥化等反應生成膽酸和鵝脫氧膽酸,二者可分別與甘氨酸或牛磺酸結合形成相應的結合型膽汁酸,後者可在腸道經細菌作用下可轉變為脫氧膽酸和石膽酸。
「2016 丁香園執業(助理)醫師全程班」正在火熱報名中,報班即可享受以下福利:
1. 獲贈價值 288 元的《執業醫師手把手教學霸筆記》;
2. 獲贈價值 98 元的「掌上題庫」專業版;
3. 輔導名師 F 老師親自答疑;
4. 查看第 12 節課有 VIP 群群號,加入 VIP 群,即可享受以上福利。
關注「執考助手」(微信號:medpass),回復「課程」即可領取 200 元優惠券,優惠報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