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免疫治療的「中國力量」,又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020年6月19日,PD-1抑制劑卡瑞利珠單抗(camrelizumab)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同時獲批兩項適應症:晚期非鱗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一線治療、晚期食管鱗癌的二線治療。
這是卡瑞利珠單抗繼霍奇金淋巴瘤、肝癌之後,再度拿下的兩大重要適應症,已獲批四個適應症也是國產PD-1抑制劑中最多的。那麼作為免疫治療「中國力量」的代表,卡瑞利珠單抗是如何在肺癌免疫治療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呢?
改寫格局的「後浪」
肺癌一線治療,一直都是免疫治療競爭最為激烈,也最體現實力的戰場。納武利尤單抗(nivolumab)和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這兩大「前浪」PD-1抑制劑,就展開過一波激戰。
納武利尤單抗雖然搶先在中國獲批肺癌適應症,但CheckMate-026試驗失利讓它錯失了一線治療的先機,目前仍停留在二線治療;而帕博利珠單抗則依靠KEYNOTE-189試驗成功,成為國內首個獲批非鱗NSCLC一線治療的PD-1抑制劑[1-3]。
換句話說,帕博利珠單抗其實有些「孤軍奮戰」的意味,而打破這種格局的正是「後浪」卡瑞利珠單抗。臨床III期CameL試驗的成功,讓卡瑞利珠單抗正式脫穎而出,加入了肺癌一線治療之列。
「後浪」強在何處?
Camel試驗共入組了412例組織學類型非鱗癌,且EGFR/ALK驅動基因陰性,此前未接受過治療的NSCLC患者,按照1:1比例分到卡瑞利珠單抗組和對照組,分別在卡鉑+培美曲塞標準化療的基礎上,聯合或不聯合卡瑞利珠單抗治療。
這項試驗的結果,在2019年的世界肺癌大會(WCLC)上由主要研究者——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的周彩存教授口頭報告。結果顯示,卡瑞利珠單抗展現的療效,可以媲美已獲批肺癌適應症的PD-1抑制劑。
卡瑞利珠單抗治療組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11.3個月,而對照組是8.3個月,卡瑞利珠單抗治療組的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相對下降了39%[4]。在KEYNOTE-189試驗中,帕博利珠單抗聯合標準化療組的中位PFS為9.0個月(未進行頭對頭研究,數據僅供參考)。
CameL試驗主要終點
(圖片來源:WCLC2019)
客觀緩解率(ORR)方面,卡瑞利珠單抗治療組為60%,顯著優於標準化療對照組的39.1%,且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上,卡瑞利珠單抗的17.6個月也顯著優於對照組的9.9個月。而KEYNOTE-189試驗中,帕博利珠單抗聯合標準化療ORR為48%(未進行頭對頭研究,數據僅供參考)。
此外,兩組的疾病控制率(DCR)分別是87.3%和74.4%,仍舊是卡瑞利珠單抗治療組勝出。雖然卡瑞利珠單抗治療組的中位總生存期(OS)尚未達到,但現有數據已經體現了獲益趨勢(HR0.72)。
其它國產PD-1抑制劑,也在非鱗癌一線治療中取得了一定進展。臨床III期的ORIENT-11試驗數據顯示,信迪利單抗(sintilimab)聯合化療一線治療非鱗癌患者的中位PFS為8.9個月(HR0.48)。替雷利珠單抗(tislelizumab)非鱗癌一線治療的III期試驗也已達到終點,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化療組的中位PFS達到9.7個月。
中國患者的「專屬優勢」
PFS和ORR的良好數據,加上OS的獲益趨勢,卡瑞利珠單抗確實是一波強勁的「後浪」。除了優秀的療效數據外,它還有著一些專屬的優勢。
比如說,CameL試驗是首個專門針對中國NSCLC患者的一線免疫聯合化療III期試驗,入組的都是中國患者。
眾所周知,東西方人群在臨床病理特徵、基因突變情況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可能會導致免疫治療的療效差異,因此直接來自國內患者的療效證據頗為重要,也更具參考意義。
從肺癌免疫治療的大局上看,PD-1抑制劑目前的循證證據相較PD-L1抑制劑也有優勢。
2019年一篇綜合了19項臨床試驗數據、涉及11379名受試者的系統性Meta分析顯示,在包含非小細胞肺癌在內的多種癌症的治療中,PD-1抑制劑在PFS和OS方面的獲益,均優於PD-L1抑制劑(OSHR0.75,PFSHR0.73)[6]。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取得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一線適應症的PD-L1抑制劑,只有一個阿替利珠單抗(atezolizumab),在非鱗癌一線治療的臨床III期IMpower130試驗中,它的中位PFS數據是7.0個月[7]。
在另一項治療非鱗癌的臨床III期試驗IMpower150中,試驗的B組即阿替利珠單抗+貝伐珠單抗+含鉑雙藥化療的ABCP方案,對比C組的貝伐珠單抗+含鉑雙藥化療(BCP)標準治療方案有明顯OS獲益。
其它的PD-L1抑制劑,還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的臨床試驗階段努力。
而CameL試驗的ORR高達60%,眾所周知,免疫治療有著一旦達到緩解,就能持續獲益,長期生存的特點,這也讓卡瑞利珠單抗的長期OS獲益頗受期待。
目前卡瑞利珠單抗聯合化療,一線治療肺鱗癌的III期試驗已在進行中。此外卡瑞利珠單抗聯合抗血管生成藥物阿帕替尼(apatinib),也在非鱗癌、鱗癌和小細胞肺癌的二線治療中取得了初步成功,未來有望實現肺癌「去化療」治療[9-11]。
當下強勢,未來可期。以卡瑞利珠單抗為代表的免疫治療中國力量,還會在更大的舞臺上綻放光彩,期待這樣的好消息,一次又一次地傳來,為中國醫生提供更強武器,造福更多中國患者。
參考資料:
1.CarboneDP,ReckM,Paz-AresL,etal.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2017,376(25):2415-2426.
2.GandhiL,Rodríguez-AbreuD,GadgeelS,etal.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2018,378(22):2078-2092.
3.MokTSK,WuYL,Kudaba I,etal.TheLancet,2019,393(10183):1819-1830.
4.ZhouC,ChenG,HuangY,etal.JournalofThoracicOncology,2019,14(10):S215-S216.
5.DuanJ,CuiL,ZhaoX,etal.[J].JAMAOncology,2020,6(3):375-384.
6.HWA,etal.LancetOncol.2019Jul;20(7):924-937.
7.SocinskiMA,MokTSK,NishioM,etal.2020June22-24.Philadelphia (PA):AACR;2020,AbstractCT216.
8.ZhouC,GaoG,WangYN,etal.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2019,37(15_suppl):9112.
9.WangJ,ZhangZ,YanX,etal.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2020,38(15_suppl):e21587.
10.WangJ,FanY,ZhaoJ,etal.Proceedingsofthe111thAnnualMeetingoftheAmericanAssociationforCancerResearch;2020June22-24.Philadelphia (PA):AACR;2020,AbstractCT083.
作者|譚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