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這個神奇的公眾號~~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市場迎來飛速發展,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完成連續5年產銷世界第一。這一方面是得益於市場電氣化形勢的大勢所趨,另一方面,更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扶持。
過去幾年,在國家高額補貼政策下,不少新能源品牌「惡劣」生長,嚴安全事故頻發、續航裡程虛標、騙補事件等,讓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飆升的同時也留下了一地雞毛。
好在,隨著下半場國補、地補雙雙退坡,新能源車企重新洗牌,市場在經歷了短暫波折後,眼下又終於重新踏上正軌。銷量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共銷售110.9萬輛,同比增長3.9%。即便在去年上半年的疫情衝擊下,依舊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儘管全年銷量數據還未出爐,但中汽協已經給出預測,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130萬輛,增幅接近8%。同時認為明年銷量將會有「更大驚喜」,增速會達到30%,甚至40%,銷量達到180萬輛。
在新能源汽車一路向好的前景下,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迎來再次收緊。
2020年12月31日,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和發改委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通知》中明確提到,2021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將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並且此項政策將在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政策推出的第二天便開始正式實施,沒有給車企留下任何過渡期準備,可見整個行業對於新能源汽車補貼進入最後退坡階段已形成共識,以及有關部門對於新能源補貼退坡的堅決態度。
2021年新能源政策有啥變化?
其實早在去年4月,四部委聯合發布《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的中就明確2021年、2022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退坡幅度,原則上2020 -2022年補貼標準分別在上一年基礎上退坡10%、20%、30%。
因此,2021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標準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符合市場預期。具體到單車補貼額度,綜合工況續航在300km-400km的純電動乘用車每輛補貼1.3萬元、續航大於400km每輛補貼1.8萬元;2021年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綜合工況大於50km每輛補貼0.68萬元。
但是為推動公共運輸等領域車輛電動化,城市公交、道路客運、出租(含網約車)、環衛、城市物流配送、郵政快遞、民航機場以及黨政機關公務領域符合要求的車輛,補貼標準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10%。原則上每年補貼規模上限約200萬輛。與此同時,為加快推動公共運輸行業轉型升級,地方可繼續對新能源公交車給予購置補貼。
我國新能源汽車試驗方法標準將更新,即將由現行的NEDC變成WLTC,即實際生活使用狀態。在新標準發布實施前,按照老標準進行檢測的產品,只要符合補貼政策技術門檻要求,均可按規定享受補貼。
而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在新試驗方法標準下的補貼技術要求,有條件的等效全電續駛裡程應不低於43公裡;電量保持模式試驗的燃料消耗量(不含電能轉化的燃料消耗量)與《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中對應車型的燃料消耗量限值相比應小於65%,電量消耗模式試驗的電能消耗量應小於同整備質量純電動乘用車電能消耗量目標值的125%。
另外,2021年新能源政策在以下幾點保持了原來的規定:首先是電池能量密度方面,大於等於160Wh/kg的電池都能夠享受到100%的係數補貼,並不會打折扣,並且今年也是連續3年在電池能量密度上保持原有水平。其次,此次補貼調整之後的乘用車價格範圍依舊是不超過30萬元,應用車電分離模式的車輛暫時不受限定價格影響。
除了補貼退坡幅度之外,2021年補貼政策還呈現出多項首次提及的內容,進一步強化了生產企業產品質量主體責任,鼓勵企業積極開展缺陷調查及主動召回。生產企業安全管理體系不到位造成重大事故被主管部門行政處理處罰的,明知產品存在質量問題而不主動召回、造成重大事故的,或者被主管部門責令召回的,視程度予以暫停或取消推薦車型目錄、暫緩或取消財政補貼等措施。
此外,《通知》提出加強汽車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管理,加大殭屍企業退出力度,遏制汽車盲目投資、違規建設等亂象,不斷提高產能利用率和產業集中度。為此,《通知》再次強調了補貼的規模門檻,新能源乘用車、商用車企業單次申報購置補貼清算車輛數量應分別達到10000輛、1000輛。
各大車企究竟如何對應?
事實上,相比前兩年的補貼退坡政策推出後的「哭天搶地」,今年各大車企顯得格外平靜:一是補貼金額遠不如之前來得「痛快」;二是很多的新能源車企也已進入到平穩的發展階段,不過份依賴於補貼來減輕成本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新年伊始,特斯拉便公布第二款國產車型Model Y正式在國內上市,國產Model Y共有兩個版本,長續航版與Performance 高性能版,售價分別為33.99萬元和36.99萬元。而這個售價比之前的進口版Model Y下調了14.81萬元、16.51萬元。
這個降價幅度比當年Model 3還要生猛,並且向30萬元的補貼「門檻」逼近,參照Model 3此前的降價趨勢,不難判斷,Model Y在未來大概率還會降價,直至將起售價下探到30萬元以內。此次Model Y的大幅降價,很有可能是為了獲得新能源補貼資格所作的鋪墊。
對於此次補貼調整,蔚來官方表示為了讓大家能夠安心購車,凡是在2021年1月10日及之前支付大定的用戶,依舊可以享受到2020年國家新能源補貼,其中的差額由蔚來汽車進行承擔,蔚來為大定的用戶準備了14400-22500元的購車補貼,包含旗下EC6、ES6和ES8車型。
而同樣受到次補貼政策影響的小鵬汽車,官方並未正面做出回應,旗下的小鵬G3和P7的價格也未進行調整。同樣,與小鵬P7和Model 3競爭的比亞迪漢也沒有應對措施。
至於理想汽車由於旗下理想ONE車型,其售價已經超過30萬元,並且官方在去年7月份政策開始實施之際就表示官方承擔差價,所以此次價格調整並未受到影響。
可見,此次補貼退坡影響的利益上,消費者要大於新能源車企,但是從補貼的金額差距來看,並不會對消費者的購車欲望和新能源車企的布局積極度造成較大影響。
結語
隨著2021年新能源補貼新政的推出,可以看出,除了對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額度退坡調整外,更多的從市場秩序和高質量發展的角度對新能源汽車進行了約束和指導,其實這更有利於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向好發展。
新能源補貼退坡是國內新能源市場發展的必要階段,國家政策的扶持以足夠到位,新能源車企不能過於依賴政策加持,僅靠高額補貼的「巨嬰」,只會被市場淘汰。新能源車企最終要是要以自身產品和用戶為導向,才會在未來的競爭中走的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