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組照片來源於耶魯大學,記錄了1941年底,私立嶺南大學再次遷徙,校本部從香港遷於曲江縣仙人廟大村(今韶關市湞江區犁市鎮大村)。照片上看當時學校還沒有完成建設,但是這些簡陋的臨時建築卻都以廣州河南康樂園建築的名稱命名。
1884年,美國在華傳教牧師香便文(B.C.Henry)和哈巴(A.P.Happer)擬在廣州籌辦高等學堂一所。1888年,在沙基金利埠(現六二三路)設立了格致書院,由哈巴負責院務。三年後,哈巴回美國,書院停辦。1899年,美牧師尹士嘉(O.F.Wsner)來廣州傳教,重辦格致書院,院址改設在四牌樓(現解放中路)福音堂。1900年,我國發生了義和團反帝運動,格致書院遷址於花埭萃秀園,後再遷澳門,改名為嶺南學堂。
嶺南學堂創辦後,加聘鍾榮光協辦校務。1903年,在廣州康樂村附近購得空地二百多畝,搭蓋板屋作為臨時校舍,將嶺南學堂遷來。1912年,更名為嶺南學校。1914年,改辦為嶺南文理科大學,這是嶺南大學的開始。1927年在鍾榮光等人的努力下,嶺南大學收回中國人自辦。
1938年9月,鍾榮光因與美國基金會的辦學意見不一致,辭去校長職,掛名譽校長銜。校長一職,由李應林繼任。同年10月,廣州淪陷,遷校於香港。1941年香港淪陷後,遷校於曲江仙人廟大村,農學院則遷往樂昌縣坪石鎮,醫學院分散在韶關市河西醫院及江西中正醫學院上課。抗日戰爭勝利後,遷回廣州原址複課。
校園場景
懷士堂
藝術學院學生在懷士堂前
4.附中1943屆畢業生在懷士堂前(後為雲山珠水的校徽)
從山頂看, 大樓和合作式商店在懷士堂後面
6. 圖書館格蘭堂
格蘭堂後面的登記處前面
從格蘭堂看女大學生宿舍。
從格蘭堂望前面的稻田
黑石屋,李應林校長在門口
從黑石小屋看去,右邊是懷士堂,左邊是員工宿舍和大學醫務室。一些士兵在工作(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