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校(民國篇):嶺南大學

2021-01-10 心言雜談

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美國長老會在廣州沙基金利埠創辦了一所名為格致書院的高等學府。這所學府就是今天在香港復校四十多年的嶺南大學的前身。

1900年,曾在格致書院就學的史堅如謀刺兩廣總督德壽事敗,格致書院引起了滿清政府的注意。為免捲入政治旋渦,格致書院遷往澳門暫避。

1903年,格致書院改為嶺南學堂,是為"嶺南"用作校名之始。在澳門流寓期間,嶺南學堂更一度考慮遷往九龍。

1904年,嶺南學堂在廣州河南康樂村購下三十多英畝土地,並遷回廣州,1911年,校友司徒衛從康樂校園北望的景致得到啟發,設計出一個饒有意思的校徽。圓形校徽的上半部是廣州的白雲山;橫亙其中的是珠江,其南岸有茂盛的荔枝樹;下半部是康樂校園的曲水細流,富有詩意。這個圓形校徽經過多次細微的修飾,一直沿用至今。

1926年,國民政府頒布私立學校立案規程,禁止外國人在中國辦大學,嶺南學校亦在被禁之列。嶺南學校隨即成立以華人為主的校董會,以取代紐約董事局,並準備由華人接手主理校務。

1927年一月,學校改名嶺南大學。

1937年抗戰爆發,伴隨著廣州逐漸淪陷,嶺南大學於1938年8月中旬一舉遷往香港。

1941年12月,香港淪陷,嶺南大學師生在校長李應林的率領下輾轉逃亡至粵北韶關,並在曲江大村復校,後來戰事日漸蔓延,嶺南大學只好由曲江轉移往東江梅州。

1945年抗戰勝利,嶺南大學重回廣州。

新中國成立後於1952年開展全國院系大調整,嶺南大學的康樂校園變成了中山大學的校園,原有的課程或科系拼入廣州其他院校,曾經是國內著名學府的嶺南大學正式解體。

嶺南大學在大陸結束了六十多年曲折而光輝的教育道路,但在香港,由於嶺南大學學子的努力,嶺南大學得以在香港復校,現在的嶺南大學 ,為香港八大公立大學之一,世界博雅院校聯盟成員 、亞洲博雅大學聯盟創始成員、京港大學聯盟成員、粵港澳高校聯盟成員、滬港大學聯盟成員、國際高等商學院協會認證成員。嶺大奉行博雅教育理念,在香港高教界獨樹一幟,2015年獲《福布斯》評為亞洲十大頂尖博雅大學之一 。

相關焦點

  • 今日一校(民國篇):金陵大學
    金陵大學前身是1888年在南京成立的匯文書院,匯文書院是金陵大學最早的源頭,由美國教會美以美會創辦,院址在南京幹河沿(今金陵中學校址)。它是南京地區最早建立的一所新式學堂,辦學20餘年,為金陵大學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 政協委員:中央大學等民國時期名校能否復校
    昨日上午,在全國政協教育界別40小組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學院院長、博導高抒現場提出一個大膽建議,希望能借南京大學今年即將舉行110周年校慶之際,恢復其此前合併的多所民國時期的知名高校,以補充發展高等教育。
  • 陳序經與嶺南大學
    晚年的陳序經曾經不無自豪地追憶,是他引發了中國20世紀三四十年代思想文化界的三次大討論:中西文化論戰、鄉村建設問題論爭和關於大學發展規劃的論爭。陳序經一生從事教育事業,曾先後擔任過南開大學、西南聯大、嶺南大學、中山大學和暨南大學等校的領導職務,我們這裡追溯的是他在嶺南大學時期的這一段經歷。嶺南大學是廣東的第一所大學,也是基督教會在廣東的最高學府,對廣東的影響力是十分深遠的。
  • 嶺南大學教會山-廣州民國建築
    嶺南大學(校址在今中山大學)首位華人校長鍾榮光的墓與基督教首位華人牧師梁發的墓,原並列於校園內位於廣州市海珠區新港西路中山大學校院內蒲園區北海崗
  • 今日一校:西北聯合大學
    熟系民國歷史的小夥伴都知道,在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民政府為了保存中國文化命脈對各級學校做出了一定的處置措施,以減少戰事對中國教育工作之打擊。對此,國民政府教育部於1937 年 9 月 10 日發布第 16696 號令,以國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等院校為基礎合組長沙臨時大學,遷設長沙。以國立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北洋工學院等院校為基礎合組西安臨時大學,遷設西安。前者後來遷往昆明,成為著名的西南聯大,而後者則為我們今日要講述的主題:西北聯大。
  • 今日一校:西北聯合大學
    熟系民國歷史的小夥伴都知道,在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民政府為了保存中國文化命脈對各級學校做出了一定的處置措施,以減少戰事對中國教育工作之打擊。以國立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北洋工學院等院校為基礎合組西安臨時大學,遷設西安。前者後來遷往昆明,成為著名的西南聯大,而後者則為我們今日要講述的主題:西北聯大。
  • 今日一校(民國篇):之江大學
    之江大學萌芽於1845年,時美國北長老會已在寧波建立了布道站,出於傳播福音的目的,差會成員衛理哲、麥嘉締、桂德明等決定創辦一所男童寄宿學校,「招收貧困家庭的兒童免費入學,主要是培養基督教牧師和從事當地教會工作的助手」,並將學校命名為「崇信義塾」。後因學校選址於錢塘江處彎曲處,呈「之」字形,故定名為之江學堂。之江大學的由來即權輿於此。
  • 「嶺南文史」珍貴文圖再現私立嶺南大學的抗戰
    【訪談】陸鍵東 作家、學者,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院長前後四年曆經三地兩遷,嶺大復校意義非凡保留讀書火種,光耀教育精神羊城晚報:抗戰前的嶺南大學是一所什麼樣的大學?陸鍵東:無論從何種角度上說,嶺南大學都是近現代廣東地區第一所可與國際接軌的現代大學,深深刻下了近現代廣東政治、文化、科學的烙印。
  • 華南農業大學展出民國時期論文 全英文撰寫(圖)
    封面右上角的「廣州嶺南大學圖書館」鋼戳仍清晰可見。 詹文理 攝    華南農業大學展出的民國十五年全英文撰寫的畢業論文,距今已有近90年的歷史。 詹文理 攝華南農業大學展出多本的民國時期的學生畢業論文。
  • 廣州嶺南大學(今中山大學)舊址-廣州民國建築
    當時以錢樹芬為首的一批愛國校友倡議接辦學校,同年7月經廣東政府批准,學校收歸中國人自辦,並正式改名私立嶺南大學 。1951年,前校長李應林用嶺南大學美國基金會以及燕京大學、金陵大學、滬江大學、聖約翰大學等13家教會大學在香港的存款,籌辦了崇基學院(今屬香港中文大學),代表基督教在華發展高等教育傳統的延續。
  • 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墓園(教會山)
    就在清明前夕,羊城晚報記者與中山大學的幾位工作人員一起拜謁了位於中山大學校院內蒲園區的嶺南大學墓園。  這座墓園始建於1905年至1912年間,由當時嶺南學堂的教會所設,因廣東人把墓園或墳場稱為「山」,故此俗稱「教會山」。
  • 民國時期嶺南大學教師村 變身廣州第一個公益地標
    ■策劃統籌:何姍 ■採寫:新快報記者 黃婷 何姍 攝影何姍 一棟將近百年的紅磚別墅,被修繕改造後,變成公益組織辦公聚會的地方,他們在這裡開展「頭腦風暴」,討論各種社會熱點問題。 一棟近百年的西式洋樓的天台上,一幫年輕人圍坐在一起觀看紀錄片《無薪時代——未來不用工作》,他們思考著,文憑是好工作的敲門磚?
  • 香港嶺南大學接受申請 內地招生港校達到12所
    商報訊 (記者 張高峰)昨天又有一所港校公布了內地招生計劃。香港嶺南大學昨起開始接受2010年度內地學生入學申請,書面申請截止日期為4月30日,網上申請截止日期為5月31日。經教育部批准,香港嶺南大學今年可在包括我省在內的25省(市、自治區)招收內地高中畢業生。
  • 名校介紹--嶺南大學
    1893年,格致書院脫離美國長老會,在紐約另組董事局(Trustees of the Christian College in China),成為一所不屬於任何教會的基督教大學。1903年,格致書院改名Canton Christian College,中文校名亦改為嶺南學堂,是為「嶺南」用作校名之始。
  • 盡瘁嶺南而後死 |《中國社會科學報·人文嶺南》專題探討鍾榮光的教育理念
    【編者按】在民國教育史上,對著名大學校長的讚譽流傳著兩個版本,一是「北有蔡元培,南有鍾榮光」,二是「北張南鍾」。不管北方是蔡元培還是張伯苓,南方始終不變的就是鍾榮光,可見其在中國近代高等教育事業上的重要地位。但是,比起蔡元培、張伯苓的如雷貫耳,鍾榮光則多少顯得有點「陌生」。
  • 珍貴:看看民國時大學生寫的畢業論文,嚴謹、優美,深感佩服!
    民國時代,風雨如晦,許多畢業論文在戰亂中或燒毀或丟失。如今保存下來的這些畢業論文,更顯得尤為珍貴。據華南農業大學圖書館特色資源部張利梅老師介紹,民國時期的紙質資料含酸量太大,很脆,易爛。要保存這些紙質資料,都要經過殺毒和殺菌,再放到恆溫恆溼處仔細存放。
  • 嶺南大學舉辦亞洲博雅大學聯盟啟動會議
    香港2017年11月20日電 /美通社/ -- 由嶺南大學(嶺大)在香港舉辦的亞洲博雅大學聯盟啟動會議於今日(11月20日)揭幕。為期兩日的會議主題為亞洲的博雅教育:成就、挑戰和願景,來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家聚首一堂,從亞洲的角度出發,討論博雅教育發展。
  • 現中山大學校址系原嶺南大學所在地康樂園(圖)
    ,與北大同燕大的關係相若,現在中山大學的校址即是原嶺南大學所在的康樂園,校園以紅磚建築為主體,綠樹紅瓦,夾以寬廣的草坪,頗有些美國南方大學的風範。事實上,嶺南大學確為美國基督教會創建,最近發現的一份民國六年十一月刊的(1917年)嶺南學校大觀,對嶺南大學的源起、各類建築的肇建過程、初創及捐款者情況作了詳細的介紹,當能帶我們越過近百年的悠遠時光,重返那個民國初年的「黃金時代」。
  • 現中山大學校址系原嶺南大學所在地康樂園(組圖)
    ,與北大同燕大的關係相若,現在中山大學的校址即是原嶺南大學所在的康樂園,校園以紅磚建築為主體,綠樹紅瓦,夾以寬廣的草坪,頗有些美國南方大學的風範。事實上,嶺南大學確為美國基督教會創建,最近發現的一份民國六年十一月刊的(1917年)嶺南學校大觀,對嶺南大學的源起、各類建築的肇建過程、初創及捐款者情況作了詳細的介紹,當能帶我們越過近百年的悠遠時光,重返那個民國初年的「黃金時代」。
  • 嶺南大學的前身後事 名校志
    如果沒有香港的嶺南大學,有多少人還記得「嶺南大學」這個名字?其實,香港嶺南大學是始創於廣州的嶺南大學的生命延續。  沿著中國歷史長河逆向行走,「嶺南大學」緣起緣滅的足跡越來越清晰。這所在民國名噪一時的教會大學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它為什麼會突然消失了?又是怎樣在香港找到了生命的延續點?更重要的是,在它的生命歷程中,發生了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