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校(民國篇):之江大學

2020-08-15 荊州刺史

之江大學萌芽於1845年,時美國北長老會已在寧波建立了布道站,出於傳播福音的目的,差會成員衛理哲、麥嘉締、桂德明等決定創辦一所男童寄宿學校,「招收貧困家庭的兒童免費入學,主要是培養基督教牧師和從事當地教會工作的助手」,並將學校命名為「崇信義塾」。後因學校選址於錢塘江處彎曲處,呈「之」字形,故定名為之江學堂。之江大學的由來即權輿於此。

在1921~1928年這一時期分別由王令賡、司徒華林、費佩德先後掌校,其中王令賡兩度出任校長。值得一提的是,司徒華林在其校長任期內,經過不懈努力,終於使學校在美國哥倫比亞區獲準立案,嗣後凡在該校大學科畢業者可得學士之學位,這無疑又提高了學校自身的競爭力,對學生也具有了更大的吸引力。20年代末期,時事變幻,學校的正常運行受到了社會上非基督教運動和收回教育權運動的強烈影響。在學校向南京國民政府註冊立案一事上,校董會的意見與遠在美國的設立人,即美國南北長老會差會的意見產生了衝突。1928年夏,在與設立人多次接洽無果的情況下,校董會被迫宣布學校暫時停辦。1929年秋,在之江大學校友會的極力催促和支持下,之大宣布復校。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學校為全體師生的安全考慮,學校迫不得已加入撤退大潮之中。戰事瀰漫,校址難覓,之大員生先至建德,後轉屯溪,最終乃謀劃在滬複課,並與在滬之東吳滬江聖約翰等大學合作,交換課程,精神頗為振奮,共計在滬辦理凡四年,發展殊速,由文理兩院增改為文商工三學院,具備大學規模。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同各國立大學一樣,之江大學亦停辦滬校、籌備內遷,先至金華,後達福建邵武,受教職員缺乏、交通不便、設備緊張等各種因素影響,校方不得已將部分師生遷至貴陽花溪,設立分校。黔桂戰起,分校亦不保,後又於1945年春在成都複課。8月間,抗戰勝利之喜訊傳來,學校復歸上海複課和在杭州復校。

1946年聖誕節舉行了百年校慶,慶祝抗戰勝利和成功在杭復校。時任國民政府副主席的孫科在寫給之大創校一百周年的賀詞中如是說:「創建一紀,設備周全,美歟輪奐,毓秀山川,蝦夷縱肆,艱苦播遷,樂群敬業,不輟歌弦,國土光復,奏凱而旋,滿門桃李,共慶百年」。

1949年新中國成立,1952年院系調整,教會大學在這其中被重點改造,之江大學在這之列,其工學院各系分別併入浙江大學和上海同濟大學;商學院(後改為財經學院)併入上海財經學院;浙大文學院及理學院的一部分、浙江師專、俄專併入原之江大學餘下的文理學院中,在此基礎上成立浙江師範學院,即杭州大學前身(現浙大西溪校區)。至此,走過106個春秋的之江大學消逝,現之江大學校址為浙江大學之江校區

相關焦點

  • 今日一校(民國篇):嶺南大學
    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美國長老會在廣州沙基金利埠創辦了一所名為格致書院的高等學府。這所學府就是今天在香港復校四十多年的嶺南大學的前身。1900年,曾在格致書院就學的史堅如謀刺兩廣總督德壽事敗,格致書院引起了滿清政府的注意。為免捲入政治旋渦,格致書院遷往澳門暫避。
  • 今日一校(民國篇):金陵大學
    金陵大學前身是1888年在南京成立的匯文書院,匯文書院是金陵大學最早的源頭,由美國教會美以美會創辦,院址在南京幹河沿(今金陵中學校址)。它是南京地區最早建立的一所新式學堂,辦學20餘年,為金陵大學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 今日一校:西北聯合大學
    熟系民國歷史的小夥伴都知道,在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民政府為了保存中國文化命脈對各級學校做出了一定的處置措施,以減少戰事對中國教育工作之打擊。對此,國民政府教育部於1937 年 9 月 10 日發布第 16696 號令,以國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等院校為基礎合組長沙臨時大學,遷設長沙。以國立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北洋工學院等院校為基礎合組西安臨時大學,遷設西安。前者後來遷往昆明,成為著名的西南聯大,而後者則為我們今日要講述的主題:西北聯大。
  • 今日一校:西北聯合大學
    熟系民國歷史的小夥伴都知道,在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民政府為了保存中國文化命脈對各級學校做出了一定的處置措施,以減少戰事對中國教育工作之打擊。以國立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北洋工學院等院校為基礎合組西安臨時大學,遷設西安。前者後來遷往昆明,成為著名的西南聯大,而後者則為我們今日要講述的主題:西北聯大。
  • 政協委員:中央大學等民國時期名校能否復校
    昨日上午,在全國政協教育界別40小組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學院院長、博導高抒現場提出一個大膽建議,希望能借南京大學今年即將舉行110周年校慶之際,恢復其此前合併的多所民國時期的知名高校,以補充發展高等教育。
  • 歷史上的杭州之江大學
    張鵬博 張鵬程(杭州)    去年我們在快報上發表的幾篇文章中,曾幾次提到過父親在杭州之江大學執教的情況,之後接到一些讀者和朋友打來電話,想進一步了解杭州之江大學的一些歷史,因此再簡單談一下杭州之江大學的一些情況。
  • 透過《民國奇探》的學校,探秘民國大學的學風問題
    一般的探案劇,很少發生校園案件,但是《民國奇探》電視劇中,對於學校由衷地「偏愛」,多次凸顯大學或中學,那麼,我們就以此為線索,聊一聊民國時期大學教育,聊聊百年前的大學故事。以上舉例的四所學校,就有三所是西方教育的學校,沒錯兒,我國的高等教育教育體制就是源於西方教育,通過西方的教育的引進,才有了脫離封建私塾教育的可能,才有了現代教育的基本框架和辦學模式。
  • 燕京大學、輔仁大學、之江大學、震旦大學:中國最好的大學就這樣被...
    而不在權力之大、官位之高,看看今日中國之大學,什麼副部級大學、正廳級大學,這真真是教育史上的笑話! 位於杭州錢塘江畔的之江大學就是其中之一。這所大學起源於1845年美國北長老會在寧波創辦的崇信義塾。1867年改名為育英義塾並遷往杭州皮市巷。1911年才遷至秦望山麓,並於1914年改名為之江大學。時任浙江省教育廳長的馬敘倫對此校十分關注,親自創作了校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多年後正是這位共和國第一任教育部長的馬敘倫,親手消滅了這所教會大學。
  • 那些民國大學校園建築背後的故事
    眼下正是高考學子填報大學志願的時候,在選擇學校時,除了師資力量,校園風景也成為他們考量的重要因素。清新秀麗的風景,給正值青春年少的學子們帶來美好的遐想。民國時期,隨著科舉制的廢除,現代意義上的大學不斷湧現,這些大學在建校之初,同樣非常注重校園風景的建設,由此誕生了一些別具特色的校園。
  • 燕京大學、輔仁大學、之江大學、震旦大學:中國最好的大學就這樣被消失了被消失了
    而不在權力之大、官位之高,看看今日中國之大學,什麼副部級大學、正廳級大學,這真真是教育史上的笑話!位於杭州錢塘江畔的之江大學就是其中之一。這所大學起源於1845年美國北長老會在寧波創辦的崇信義塾。1867年改名為育英義塾並遷往杭州皮市巷。1911年才遷至秦望山麓,並於1914年改名為之江大學。時任浙江省教育廳長的馬敘倫對此校十分關注,親自創作了校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多年後正是這位共和國第一任教育部長的馬敘倫,親手消滅了這所教會大學。
  • 銀校往事(江前進)
    銀校往事 ⋯⋯ 江前進 上世紀八十年代高等教育的架構是大學、大專、中專三個層次。每年7月份高考結束後,考生預估自己的分數再填志願。這種盲填,利弊得失均有極端化的表現。有一飛沖天進好學校喊」螞蟻高德」的,他敢填又撞了大運;有撞撞跌跌從大學跌進中專的悲情考生。得益於此,當時的安徽銀行學校雖是中專,但錄取的考生總分大多偏高,也是異數可笑傲江湖了!
  • 江蘇鎮江最值得讀的2所一本大學——江大領銜,江科大斷後!
    省會南京是中國四大科教之都之一,高校雲集,「上」有雙子星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中」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南京理工大學等中層高校,「尾」有眾多行業頂尖高校:河海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一眾大學。有人或許會好奇,為什麼南京的大學沒有用「江蘇」命名,大多數都是用「南京」?
  • 老照片:之江大學學生自治會立法院·行政院·司法院
    之江大學(Hangchow University)是基督教美北長老會和美南長老會在中國杭州聯合創辦的一所教會大學。建國前,中國共有13所基督教教會大學,也是中國的十三所基督教大學之一,1951年被浙江省文教廳接管,美籍教員離校回國。前身為1845年於寧波創立的崇信義塾。
  • 今日一校:東吳大學
    1879年起,美國基督教會重要差會之一監理會先後在蘇州創辦博習書院、宮巷書院,在上海創辦中西書院,1900年,監理會決議以宮巷書院為基礎,在蘇州天賜莊博習書院舊址建立一所大學。該年12月制定校董會章程,推林樂知先生(萬國公報創辦人)為董事長、孫樂文先生為校長,中國第一所民辦大學東吳大學正式誕生。
  • 今日一校:東吳大學
    1879年起,美國基督教會重要差會之一監理會先後在蘇州創辦博習書院、宮巷書院,在上海創辦中西書院,1900年,監理會決議以宮巷書院為基礎,在蘇州天賜莊博習書院舊址建立一所大學。該年12月制定校董會章程,推林樂知先生(萬國公報創辦人)為董事長、孫樂文先生為校長,中國第一所民辦大學東吳大學正式誕生。
  • 民國時期的二十四所教會大學
    1919年(民國8 年)增設中學部,並於奉天省教育廳備案。1924年(民國13年)因改革學制,大學部停辦。1876年改義塾為三一書院,附設三一神道院。1916年-1952年書院轉變為私立三一中學。十四、之江大學 Hangchou Christian College由基督教美北長老會和美南長老會聯合創辦,1914年正式定名為之江大學。其前身是寧波崇信義塾,1845年由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創辦。
  • 民國時期的二十四所教會大學及其變遷
    1919年(民國8 年)增設中學部,並於奉天省教育廳備案。1924年(民國13年)因改革學制,大學部停辦。十二、太谷銘賢學院OberlinSansi Memorial School1907年,美國歐柏林大學(Oberlin College)委託孔祥熙先生,在山西太谷縣創辦私立學校,取名「銘賢學校」,追念各位殉道人士(銘記先賢)。歐柏林大學以經費、教學、教師進修等支持。
  • 郭富民:夏勤論學集序——記民國法學家、朝陽大學創辦人夏勤【政治憲法學第589期】
    >為學篇 (一)論文 犯罪與氣候之關係(1913年) 論判例(1925年) 對於本刊之感想(1928年) 工廠法私案(1929年) 無過失損害賠償責任論(1930年) 物權法專號序言(1931年) 論新民法之法源(1931年) 刑法之沿革
  • @之江2020級小萌新 | 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新生報到告知書,請查收!
    第三類「正常報到」   除上述情況外,其餘我院2020級新生請於10月17日(全天)、10月18日(上午)來校報到。新生請按規定時間報到,確有特殊情況請與所在二級學院及時取得聯繫。   二、報到事項   (一)新生報到前   1. 更新個人信息。
  • 黔西北記憶(60)走近三百多年歷史的畢節一小
    今日的畢節一小泮池、泮橋(圖片提供:高君儒)畢節一小的前身為松山書院,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畢節知縣李曜創建,書院後期由進士楊紱章任山長並主講。民國二年(1913)八月,貴西道署遷安順,模範小學完全遷入原貴西道署,即原畢節行署大院(今盤古中心),從而結束了六年半一校兩址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