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中山大學校址系原嶺南大學所在地康樂園(圖)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早期嶺大全景

如今的中山大學校園裡,處處可見嶺大建築(圖為懷士堂)

昔日嶺南大學學生風貌

花園式的嶺大教員住宅

荒原上的教學大樓

  □冀思宇

  中國的很多知名大學總是脫不了「混血」的歷史牽絆,譬如北大的燕園格調,南大的金陵大學背景,同濟「德文醫學堂」的前身,廣東的中山大學則是嶺南大學與原中山大學的結合,與北大同燕大的關係相若,現在中山大學的校址即是原嶺南大學所在的康樂園,校園以紅磚建築為主體,綠樹紅瓦,夾以寬廣的草坪,頗有些美國南方大學的風範。事實上,嶺南大學確為美國基督教會創建,最近發現的一份民國六年十一月刊的(1917年)嶺南學校大觀,對嶺南大學的源起、各類建築的肇建過程、初創及捐款者情況作了詳細的介紹,當能帶我們越過近百年的悠遠時光,重返那個民國初年的「黃金時代」。

  初創

  與紐約州立大學「聯合辦學」

  1917年的嶺南學校是嶺南大學的前身(次年更名為嶺南大學,以下簡稱「嶺大」),為了點明其教會學校的性質,西名稱為廣州基督徒大學,它的創立可以溯源至1884年,這一年,一位來自美國的基督教長老會牧師萌生了在中國創設一座高等學堂的念頭,這位叫香便的女士在廣州傳教多年,切身的經歷使她對中國迫切需要人才的現狀感同身受,於是數度向長老會提議,這激起了該會另一位傳教士哈巴的共鳴,同在廣州傳教的哈巴隨即開始向美國國內的基督徒,特別是一些資產雄厚的慈善家遊說,最終得到一筆8萬2千英鎊的巨款。社會經驗豐富的哈巴沒有將這筆款項轉交自己所屬的長老會,而是「交託此事於紐約傳道萬國總會,示不專屬於某教會,且以為將來聯合擴充之地步,意至深遠也」。建校伊始就不落派系的窠臼,這也為嶺大後來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起初,在學校的選址方面,美方內部的爭論很大。「此議既定,西人中有所謂宜立於中國北部者,有謂宜在中部者,有謂宜在南部者」。此時,一位名叫李宏彰的廣東士紳起到了關鍵作用,他認為,當時中國南部早已通商,引入西學是當務之急,於是聯合數十人草擬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函,遞送至學校董事,力推將校址定於廣州。同時,廣州城中的各教會代表也一致以信函方式表達了學校設於廣州優於北部和中部的建議。不久後的1888年,在廣州城外沙基附近郊遊的人們開始注意到一所貌不驚人的樓宇裡傳出一聲聲清脆的英文朗讀聲,這就是嶺大的前身——格致書院。

  1888年至1891年,格致書院均由哈巴牧師主理,因條件所限,當時的學生不過十幾人,但大部分後來都成為名噪一時的風雲人物,如第一個報考的陳少白,後來成為孫中山最親密的助手之一,其他如鄭金銘、何樂琴,20世紀初也已聞名於香港商界、醫界。經過兩年的短暫停辦,書院又幾易其址,制度和課程設置也日臻完善,1893年11月復辦時,格致與紐約州立大學就約定,以後者為藍本設定課程,且學生畢業後同時獲得紐約州立大學學位,開了現代所謂「聯合辦學」的先河。學校董事會也相應改組,由7名董事共同經營,嶺南大學造型最優美,設計最複雜,因上置鐘錶而被學生們親切地稱呼為大鐘樓的「格蘭堂」即是以董事中最熱心於學校事業的格蘭先生名字命名。

  定基

  康樂園購地問題延宕了13年

  1904年,已從四牌樓經花地萃香園再遷至澳門的格致書院終於在廣州的珠江南岸覓得了一塊永久的家園,即現在中山大學所在的海珠區康樂園(「於省河之南康樂之埠購得山地二百餘畝,其中經營之苦,奔走之勞,時過境遷猶有回味」),這位在清末的動蕩年代裡,仍孜孜投身於教育,且費心轉圜於官僚、商人之間購地疏通的負責人,就是後來擔任嶺南大學校長的鐘榮光。在中國,土地的觀念深入人心,且分散於很多小業主之中,如此之大的一項購地工程,此中的艱辛可想而知,對此檔案有詳盡的記述:「本校當始遷校時,校地僅得二百餘畝,至1912年已達300餘畝,今則截長補短,有700餘畝,本校所以得此地者,向由零星購置而來,其中十之六七為山地,十之二三為農田,價格不一,約共值銀十萬餘元,前貼近各校舍間墳墓尚多,高索其價」。要將一塊塊散處的土地如碎布料般慢慢拼接起來,不知要耗去鍾榮光多少個不眠之夜,實際上,購地的問題一直延宕了13年,直至1917年植樹節前,當時的廣東省省長朱慶瀾下令積極勸導相關業主,他們才慢慢接受價格,陸續遷離。

  地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房屋居所,現在的人們走進中山大學,常會為它考究的建築、遮天的綠樹所迷醉,而初創時代的嶺大同仁們所要面對的,則是雜草叢生、人跡罕至的一片荒地。誠如檔案所言:「是地也,遠隔珠江,向稱盜蔽,批闢榛莽,良非易圖,況購地已苦其難,築堂更兼無力,不得已乃在此地北隅支蓋板屋兩幢,凡教員、書齋、學生宿舍、膳室鹹寓其內」。一片荒地、幾座板屋,寥寥組合成康樂園早期的一組剪影。直至1906年,由美國董事、來自辛辛那提州的工業家亨利·馬丁捐建的馬丁堂才宣告落成。其後,嶺大也迎來了它的「馬太效應期」,「內則省港京津漢滬,外則美洲南洋官紳士商無不聞而樂助,多則萬千,少則十百」。有了這些海內外的捐助,嶺大的懷士堂、格蘭堂以及一、二、三、四棟宿舍依次落成,中西教員的住宅也隨後動工,嶺大的主體已基本成形。

  立廈

  建築群賦予自然主義清新之風

  嶺大在初創之際即對不同的校園建築類別及造型作了系統設計,全部校舍計分為兩類:一為暫設,一為永久,地基和樓板均用三合土所築,「牆用紅磚,屋蓋碧瓦,固求美觀,且保國粹,而工程亦務求堅固」,這可以看作是如今中大紅磚綠瓦綠樹三景交映的濫觴了。這種用色的強烈和用材的樸實,恰與燕京大學或金陵大學「折中主義」類型的宮殿式建築形成鮮明對比,後者突出的是華美和雍容,而前者更重寫意,以南派藝術最具代表性的赭紅和象徵南方植被豐茂的翠綠作為主色調,再輔以大屋頂設計,雜以敞闊的草坪,給整個建築群賦予了一種自然主義的清新之風。

  在這些永久性建築中,格蘭堂當是形制最為特殊的,當時是用作事務所。該所「名格蘭堂,為美國堅尼特夫人所捐築,以紀念董事局書記格蘭君,用去美金二萬五千元,所內陳設值三千五百金元,則蘇夫勒夫人所捐,樓上為監督辦事室、中西書記室、教員會議室、圖案室、影畫室、編輯所,樓下為大學校長室度支處、售書處、郵政局、學生銀行、書報室、校醫室,土庫為印刷局、工程處、儲物室,門外有測日表,乃1914年畢業生所立,屋頂有大時鐘,為美國高禮士博士所贈」。

  沿著嶺南大學的主幹道一直往南,便可見兩條主幹道交匯處的「小禮堂」,這座如今已成為中山大學地標的建築當時也是嶺大的會堂。該堂「名懷士,乃美國大天文儀器製造家史懷士先生所捐贈,值華銀5萬元,立於本校大道之南端,為本校青年會所,會友之閱書報室、遊戲室、董事之會議室、職員辦事室,皆設其內」。檔案又言:「本校將來尚須建一座全校禮堂於此堂之正北,可容2千人者,今則暫藉此堂為之」。這位作者恐難想到,終嶺大一世,此設想仍未實現,直至嶺大併入中山大學後的1984年,由香港商人梁銶琚捐建的梁銶琚堂方在懷士堂西南落成。

  懷士堂東邊不遠處即是調養室,又名馬應彪院,為嶺大的校醫院,落成後大大緩解了原有校內醫療場所狹窄逼仄的窘境,檔案中稱「學生調養室經已兩遷,仍覺地方不甚適宜,故另行籌建,今年3月(1917年),幸得先施公司總理馬應彪君熱心此舉,特慨助銀1萬5千元,為建築費,今已鳩工庀材,約明年6月即可告成。所有診症、割症、看護、藥劑、特別養病、普通養病、各房室,布置均妥,惟室內家私、床褥、几案、藥櫃、醫具等,均需添置,需費1萬元,全仗好善諸君捐助,校醫兩員皆美國名手。」學校為建築醫院不惜成本,幾度遷址,且初創之時即聘用外籍名醫,這在當時的國內其他教會學校中也是鮮見的。

  教員住宅是嶺大特色之一,因教師中外籍居多,這些住宅往往建成英國都鐸式別墅與中式屋頂的混合,大多在屋前屋後還闢有花園,加建茶室,儼然一派歐洲田園風光。但也正因了這些住宅空間的闊達,使得嶺大教師們可以給學生們提供一個超然於課堂之外的師生交流空間,「時而請數位學生來晚餐,時而請一班學生來茶會,時而各家互相請飯,或開交際會,其於教育有莫大之補助」。嶺大住宅建築全部由美國個人捐贈,三合土構築,堅固耐用,大都保存至今,其中有如黑石屋者,因曾容留宋慶齡避難於此,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跡。

  今日漫步於中山大學園西路,愜意地在各色國有商業銀行辦理業務的學生們當不會想到,大概一百年前,嶺大就已經創辦了頗為現代化和新潮的大學生銀行,非但與現在的校內銀行業務基本相同,且主要工作人員都由嶺大學生擔任:「本校為保存學生錢銀使免失竊或浪費起見特設立學校銀行,凡本校學生抵校時,即可存款其中,按時支取,所有職員由學生充當,使其受商務實習之利益,且有主任教員為之指導,俾可洞悉一切。」這種超前的理念無疑是後來嶺大學子中巨商雲集的原因之一。同時,銀行還頗具人性化地承擔了監督學生日常支出的責任:「如有家長特別請求,先將款項存貯本銀行,囑令按月支給該生費用,本銀行亦樂於為之效勞」

  「大觀」成文於1917年,從滿目荒冢、四下清寂的河岸原野,到如今綠樹紅瓦、古色古香的南方第一學府,98年的歲月彈指而過,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當創業的艱辛為溫潤的環境弱化,披荊斬棘的進取之心在亭臺樓宇間暫眠之時,重新撿拾起這段初創歷史,應該是大有裨益的。

相關焦點

  • 現中山大學校址系原嶺南大學所在地康樂園(組圖)
    如今的中山大學校園裡,處處可見嶺大建築(圖為懷士堂)荒原上的教學大樓  □冀思宇  中國的很多知名大學總是脫不了「混血」的歷史牽絆,譬如北大的燕園格調,南大的金陵大學背景,同濟「德文醫學堂」的前身,廣東的中山大學則是嶺南大學與原中山大學的結合
  • 廣州市海珠區康樂園早期建築群圖片展
    海珠區位於廣州市中部,北部與荔灣區、越秀區、天河區隔珠江相鄰,東部、西部、南部分別與黃埔區、荔灣區(含芳村)、番禺區相望,全區總面積90.40平方公里海珠區文物保護情況表孫中山大元帥府舊址,位於紡織路東沙街18號,原為清末官辦廣東士敏土(水泥)廠。
  • 嶺南大學的前身後事 名校志
    於是,校址選在廣州的事情終於塵埃落定。  1888年,按照美國式大學規範創辦起來的格致書院在廣州沙基金利埠(現六二三路)開課。哈巴擔任管教,學生才十多名。因為資金有限,校舍分外簡陋。但是住在校舍附近的人們多年以後仍然能夠記得,每天早上那所貌不驚人的房子裡傳出來的清脆的英文朗讀聲。  不知道香便文與哈巴等人是否料到,格致書院在此後數十年內經歷常人難以想像的漂泊不定。
  • 探訪中山大學紅牆綠瓦老建築:由海外華僑捐助
    中山大學檔案館館長呂雅璐注視眼前的懷士堂,「它的外觀像教堂,曾是嶺南大學青年基督教會會所,1923年中山先生在這裡演講。」  懷士堂由美國紐約斯道頓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大樓建成初期,學校每年6月畢業典禮在此舉行,懷士堂還曾用作小學校舍。2003年,德國總理施洛德訪問中山大學時在此發表演講。  據了解,嶺南大學時期,學校校門開在北邊,門外就是珠江。
  • 【活動報導】重返康樂園,共話嶺南情 ——記2019中大嶺南EMBA值年...
    【MBA中國網訊】重返康樂園,共話嶺南情——記2019中大嶺院EMBA值年返校日9月21日,由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EMBA教育中心和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EMBA同學會(嶺峰會)共同主辦的「2019中大嶺院EMBA值年返校日」在中山大學嶺南學院MBA中心大樓舉行。
  • 民國時期的中山大學(組圖)
    中國的很多知名大學總是脫不了「混血」的歷史牽絆,譬如北大的燕園格調,南大的金陵大學背景,同濟「德文醫學堂」的前身,廣東的中山大學則是嶺南大學與原中山大學的結合,與北大同燕大的關係相若,現在中山大學的校址即是原嶺南大學所在的康樂園,校園以紅磚建築為主體,綠樹紅瓦,夾以寬廣的草坪,頗有些美國南方大學的風範。
  • 最「擁擠」的高校大門:一個校門上兩所985、三所全國重點大學
    比如有著「亞洲第一門」的南昌大學校門,其大門是仿照原國立中正大學的校門建成的,全長三百多米,如下圖,當然,還有的高校校門美則美矣,只不過設計的造型並不對稱,能夠逼死強迫症。如廣州大學的校門,如下圖。這就是原中山大學的老校門:通過上圖我們不難看出,這個校門上面是寫著「國立中山大學」,左右兩邊則分別是「華南理工大學」與「華南農業大學」。
  • 廣州嶺南大學(今中山大學)舊址-廣州民國建築
    1952年,嶺南大學在院系調整中與國立中山大學及其他院校的相關專業合併,組成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嶺南大學於1967年9月由嶺南大學校友在香港復建,時稱嶺南書院,後於1999年正名為嶺南大學,現為香港八所著名公立大學之一。
  • 中山大學:大學氣質與城市氣質的隱秘關聯
    東 馬丁堂 嶺南大學傳世建築  草坪東邊就是馬丁堂,這是當年嶺南大學第一座永久性建築,現為人類考古學系辦公樓。與中區草坪一塵不染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這裡正在整修,腳下到處是玻璃碴和生活垃圾。  走進馬丁堂,大廳中是幾尊石像,希臘女性、獅子,還有科林斯柱廊,據說都是康有為從羅浮宮帶回來的,歷史有多長?———康南海去世都75年了。
  • 追思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董事會名譽主席伍沾德...
    伍沾德博士紀念視頻國務院原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黃華先生夫人何理良,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臺山市臺港澳事務局,北京大學,美國嶺南基金會,香港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香港大學校長張翔,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香港浸會大學校長錢大康,香港中文大學原校長劉遵義,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院長David Schmittlein,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管理學院原院長Mahmood Zaidi
  • 十四所著名的教會大學校訓
    後期由燕京大學直接拆分而成的大學包括:中國政法大學(燕京大學法學院)中央財經大學(燕京大學經濟系)中央民族大學(燕京大學歷史系)2、輔仁大學校訓: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更名後址現為「北京師範大學輔仁校區」及「輔大北京校友會」的所在地。
  • 那些曾經赫赫有名的教會大學
    1952年,聖約翰大學被分拆至上海各大名校後解散,聖約翰大學原校址給華東政法大學。聖約翰大學培育了林語堂、張愛玲、鄒韜奮、顧維鈞、宋子文、榮毅仁、劉鴻生、貝聿銘、施肇基、經叔平等一大批影響中國歷史的傑出人物。四、東吳大學東吳大學校門今天位於蘇州大學校園內的情系東吳碑。
  •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師生來韶參觀嶺南大學舊址
    前日,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師生、廣東省「三師」專業志願者、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一行來到湞江區犁市鎮大村嶺南大學舊址參觀,並開展環境清理、研學交流等活動,實地回顧了抗戰時期在嶺南大學舊址發生的故事。
  • 嶺南大學雙墓軼聞/江勵夫
    圖:嶺南大學雙墓(資料圖片)  嶺南大學(校址在今中山大學)首位華人校長鍾榮光的墓與基督教首位華人牧師梁發的墓,原並列於校園內,「文革」時被牷C二○一三年二月,有中山大學學生在網上披露,雙墓原址就在該校南校區小禮堂前大草坪旗杆下
  • 嶺南大學確為美國基督教會創建 購地問題延宕了13年
    中國的很多知名大學總是脫不了「混血」的歷史牽絆,譬如北大的燕園格調,南大的金陵大學背景,同濟「德文醫學堂」的前身,廣東的中山大學則是嶺南大學與原中山大學的結合,與北大同燕大的關係相若,現在中山大學的校址即是原嶺南大學所在的康樂園,校園以紅磚建築為主體,綠樹紅瓦,夾以寬廣的草坪,頗有些美國南方大學的風範。
  •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MBA和中山大學嶺南學院MBA有什麼不一樣?
    嶺南學院簡介1887年,北美長老會牧師哈巴安德在美募得10萬美金,原計劃在京辦學,廣東的官紳士縉400餘人聯名函請於穗設校,故1888年於沙基興辦格致書院,為中國自1879年聖約翰大學後的第二間中國教會大學。1903年得名嶺南,1904年遷址今中山大學南校區(康樂園),1927年,正名嶺南大學,鍾榮光任首任華人校長。
  • 昔日中山大學有多牛:分離出九大院系,今天個個是翹楚
    1952年,新中國成立後不久,對全國院系進行集中調整後,中山大學的各大院系進行歷史性重組。原中山大學文理院系與嶺南大學文理院系合併,組建成全新的中山大學,併入主原嶺南大學校址康樂園。也就是今天中山大學主校區所在地。
  • 王則柯:探訪國立中山大學舊址
    他們還要探訪曾經隱姓埋名的皇宋趙氏古村、南海翰林松塘村、開平碉樓,還將遊覽原教會學校嶺南大學古建築群,遊覽黃埔軍校舊址,拜謁康有為、孫中山、梁啓超故裡和學術大師陳寅恪故居。最後他們還會一起漫步海陵島十裡銀灘,回歸大海的懷抱,徹底放空自己……我提了一個意見,就是也要看看民國時期老中山大學「石牌新校」建築群,並且表示樂意義務導遊嶺南大學建築群和老中大精華建築。
  • 中大連續五年推出「校徽」月餅,又是別人家的大學!
    盒子封面底色為米黃色,側面為木棉花的紅色,表達中秋之喜慶,作為廣州市市花的木棉花之色盡顯嶺南風情,色彩殷紅而不媚俗,風骨剛傲。盒子的底紋是嶺南傳統建築中窗花的形狀,嶺南庭院的雅致古樸盡顯紙上,沉靜而脫俗。康樂月圓和山高水長禮盒統一包裝盒子側面印有古典的雲水紋,標誌著以海洋文化為源頭之一的嶺南文化。
  • 嶺南大學教會山-廣州民國建築
    嶺南大學(校址在今中山大學)首位華人校長鍾榮光的墓與基督教首位華人牧師梁發的墓,原並列於校園內位於廣州市海珠區新港西路中山大學校院內蒲園區北海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