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老師發飆的視頻大家都看到了,現在相關的處理結果也出來了,、,對老師和相應責任人的處理符合正確的價值觀。這件事讓我想到了7月8日高考的時候,平頂山一女生撕毀別人答題卡的事件,因為兩件事從本質上都是情緒沒控制好的結果,區別是一個是年輕人一個是成年人。那次我是帶領大家從認識人類情緒本質的角度,做了些介紹,當我們的年輕人在遇到壓力的情況下,為什麼產生的不正常的一些行為,同時從教育的角度希望我們的後浪不要重蹈覆轍。那天我也給大家分享了最新對大腦功能控制的研究,讓大家了解了大腦的分工,現在我們知道控制情緒的是前額葉皮層,也知道情緒的表達是受環境的影響的。這次我也希望我的讀者們跟上次一樣,從事件的現象深入到事件的本質,發表時不單單是針對事件發表情緒,而是要學會思考和得到。今天我們來看待和理解我們常見的——嫉妒。
善於思考,理解本質
從視頻來看,事件中的女老師的行為是在表達嫉妒,因為學生給班主任送花而沒給她送,引發了憤怒的情緒。那麼什麼是嫉妒呢?嫉妒是競爭性情感的演變,嫉妒往往發生在競爭的環境中,而且嫉妒者處於弱勢時,當他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威脅,於是會產生嫉妒的心理。嫉妒時並不止產生單一的情緒,它往往附加了憤怒,焦慮,恐懼,困惑,興奮,無助,絕望以及悲傷等情緒。嫉妒也是我們與生帶來的本能,寫在了我們的基因,我們從演化的歷史來分析,我們的祖先曾與飢餓,外族入侵,內部矛盾,強姦、殺嬰等威脅作鬥爭,所以生命是一場從出生就開始的矛盾鬥爭。因此嫉妒也是我們基因得以延續和生存的技能。嫉妒是我們非常常見的一種情緒。從小時候兄弟姐妹之間開始、到我們求學階段與同學之間、再到工作中工作同事之間,嫉妒無所不在。
情緒的表達
嫉妒有自己的思想,當我們嫉妒時,我們常常感到思想和感覺受控於大腦中,仿佛身體和大腦都不是自己的了,好像整個世界正在分崩離析。我們先認識三個概念核心認知、制定規則和認知偏見。核心認知通常指的是我們對事物的思考及看法,其中包括無意識的習慣性偏見,因為我們無論對於自己還是他人,都有一定的核心認知,這些認知直接影響到我們的嫉妒思維,我們常常會互相分享認知與事實,所以依賴我們核心認知的一種結果是判斷偏見,比如如果你認為其他人不可信,那麼你就會選擇性的注意不可信的行為和用虛假的回憶去驗證,導致核心認知的不正確。制定規則是指我們制定一些制度、想法和假設,這些規則不僅被套用於我們自身,同樣也被套用在他人身上,這套規則通常是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那另一種情況肯定也會發生,所以我們會制定自己的規則想法與解假設來驗證自己的想法,我們對他人也會產生一些偏見的思想。偏見是指扭曲的想法會自動自發的來到你的身上,仿佛他們自己在思考,最終將情緒導向不信任和嫉妒,所以最後我們就是會焦慮,會被自己的情緒綁架。
上面解釋有些偏理論,就用這次我們的事件舉例,這個主角老師,因為學生送班主任鮮花沒有送給他,所以他就直接興師問罪,她的核心認知是覺得自己沒有比班主任差,學生的觀點選擇不正確;她制定的規則是必須要得到學生的認可,學生必須要重視她,要對她和班主任一致;因為她的偏見,所以她對自己平時的表現,班主任平時的付出在她腦中都忽略掉了,眼下只有她自己腦中想像的場景了。
如果不想自己出現這次案件中的老師那樣的偏激行為,那麼我們平時應該做些什麼呢?一是平時就要注意控制自己的一些情緒,我們要學會自我接納,要給嫉妒一點空間,別總想著擺脫嫉妒,就讓它在一旁呆著吧,只要不被它控制。二是要與自己的思想共舞,當自己因嫉妒而開始胡思亂想的時候,嘗試將自己的注意放在別處,放在其他更重要更輕鬆更寧靜的地方。三是學會正確對待自己的嫉妒心,我們要讓自己變得更現實、更積極、更自信,我們要知道自己真實的想法,要學會理性思考,想要得到什麼,要有精準的定位。四是正確對待他人,我們也要時常換位思考轉換想法,理解別人的想法,不亂給競爭對手貼標籤,要學會溝通,學會與他人合作,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共同解決問題。最後是要專注當下,忽略嫉妒的情緒,多給自己一點關愛,會關心別人,也接納朋友,讓親友們關心你,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總之我們要學會積極快樂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用善良的視角看待別人。
積極向上,傳遞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