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在我國已流傳多年,因此在許多地方都有寺廟的身影,我國的山西省自古就是一個人文底蘊十分深厚的地方,也走出很多名人大家,這裡自古還被譽為是琉璃之鄉,保存有很多精美絕倫的古建築,是我國古建築的博物館民居群、祠堂、寺廟等眾多,其中最為著名的旅遊景點便是雲岡山石窟和平遙古城,而在這些古建築當中,有一個名為榆次城隍廟的古建築,其在晉中榆次老城景區內,它精巧的建築結構在全球富有盛名,被評為是「全球最美建築」,就在山西晉中,卻是少為人知。
榆次城隍廟雖不如上海城隍廟的名氣大,但卻是陝西省保存最為完整,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古廟宇,大約有6000多平方米的佔地面積,山門面闊五間並且它的頂部還是單簷歇山結構,十分壯觀,在整個山門周圍還有許多藍色琉璃裝飾,這些琉璃大多都以動物為原型,歷經多年,歷久彌新,由於不同年代的修繕整理,使這裡的建築充滿著不同時期的風格。
榆次城隍廟作為全球最美古建築之一,也受到了很多國內外遊客的青睞,在明代時期城隍廟建立數量達到頂峰,大約有一千多座,同時也使得城隍文化開始盛行,而榆次城隍廟之所以能夠在眾多寺廟中脫穎而出,主要就是由於城隍廟中的玄鑑樓,在這個古建築中,人們可清晰看到各種木質結構的堆砌,還有許多極具古特色的鬥拱。
玄鑑樓所以坐大約有十八的樓閣,由於樓閣上處兩層,相隔距離較近,給人以震撼之感,它的建立不僅充分運用了風水學,也運用了道教文化,「玄」表達的是高深莫測,」「鑑表達的是鏡、家文化,並且這裡的屋簷翹角十分靈動鮮活,緊湊式的設計在我國也十分罕見,在玄鑑樓建立之後,又相繼修建了樓和戲臺,古建築群渾然一體,是我國古建築的代表作。
山西被譽為我國的「琉璃之鄉」實在是名不虛傳,在寺廟當中也有所體現,榆次城隍廟是一個三進院落,在東西面的戲臺上還建立了琉璃影壁,全部都是用各種琉璃構件組成的建築,通過顏色的對比,刻畫的精巧,使它成為了城隍廟中最為珍貴的寶物,即使歷經多年,依舊可以看出該琉璃壁上的光澤,並且還是空心製作,富有層次感,因此明代時期這裡的琉璃技藝在我國也是位居首位。
在榆次城隍廟中有一座思鳳樓,每當人們看到這座樓,就會想到在天空中翱翔的飛鳥,這座閣樓共有三層,並且是一座石塔式建築,四角屋簷向外凸起仿佛有乘風飛翔之勢,它的建立主要是為了懷念西晉時期當地的一位知縣,由於他當政為官時為百姓著想,也留下了許多豐功偉績。
榆次城隍廟以其獨特的造型和文化吸引著很多遊客,其中還會還擁有我國最大的縣衙,縣衙也通過木雕、石雕文物的留存使這裡更具歷史感,並且古時慈禧太后喜歡聽戲,因此在頤和園建立戲臺時也曾命人到這裡學習建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