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修從濤
為激發專業技術人員活力,搭建專業技術職務治理體系,12月2日,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召開專業技術職務聘任暨研究員大會。會上,山東產研院創新聘任機制,搭建研究員治理體系,首批61位研究員獲得提名認定,被聘任為研究員。
與傳統的技術職稱評審方式不同,山東產研院專業技術職務採用提名認定製,產研院院長提名領域研究員,領域研究員根據工作需要提名方向研究員,依次逐級提名,經產研院人才工作委員會審核認定。
「提名認定時不唯學歷、不唯論文、不唯獎勵著作、不唯『帽子』,誰有能力、誰能更好的履行崗位職責,誰能更好推動創新發展,就聘任誰為研究員,比傳統的評定方式更貼近創新需求。」山東產研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產研院按照「能責統一、據能賦責、按責設崗、以崗聘任」的原則,創新構建了產研院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實現崗位專業能力要求、崗位職責與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高度匹配。
據悉,山東產研院專業技術職務包括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研究助理,其中研究員分為領域研究員、方向研究員和項目研究員。本次大會上聘任的61名研究員分為領域研究員、方向研究員、項目研究員。按照產研院創新發展規劃,產研院在信息與智能融合、先進材料、微納與智能製造、綠色與健康等4個領域進行布局,產研院研究員也相應設置4個領域研究員;在每個領域中,產研院又布局了不同方向,對每個方向相應設置了方向研究員;每個方向中有很多創新項目,對每個項目相應設置了項目研究。
「產研院專業技術職務不同於傳統的專業技術職稱,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含義卻截然不同。」相關負責人介紹,傳統專業技術職稱更多體現個人的專業技術能力,而產研院專業技術職務是與崗位能力要求緊密結合的,更多體現了崗位的要求與職責。
王玉林曾在軍隊某研究所做了30年研究員,在受聘山東產研院之前已是高級研究員。此次被聘為方向研究員,在王玉林看來,產研院的專業技術職務體現的是職責和任務,與薪資不掛鈎,儘管他有提名他所在方向的項目研究員權限,但他的薪資並不一定比項目研究員高,「不少項目研究員薪資比我高,都是按市場化方式定薪資。」
據山東產研院院長孫殿義介紹,產研院研究員不是一個「虛」的頭銜,而是產研院創新發展的主體力量。通過研究員這套治理體系,可以把產業創新每個環節全面打通,形成由「領域-方向-項目」全方位的產業技術創新治理體系,有效推動產研院產業技術創新。
會上,山東產研院還成立了產研院研究員委員會,作為產研院研究員的自治組織,是產研院產業技術創新發展的重要管理諮詢機構。研究員委員會按照產研院創新發展布局,發揮多層次、多類別、多學科、專業性等優勢,從產業布局、技術布局和空間布局等方面開展專業研究,積極建言獻策,推動產研院多專業技術領域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