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西新聞3月6日電(劉操 李澤)在確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不鬆勁同時,廣西桂平市石龍鎮千畝牛蛙養殖扶貧基地也逐漸忙碌起來,近日,該基地投放了第一批3000萬隻蛙苗,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有序推進基地復工復產。
受疫情影響,餐飲業大多停業,養殖成本持續投入,而牛蛙銷售困難,但是基地老闆蘇文錦卻毫不氣餒,他鬥志滿滿的說:「我們現在增加蛙苗投放數量,就是為了加大生產規模,在疫情結束後力爭追回損失,如期兌現參與入股貧困戶的分紅。」
目前,該基地年出貨量可達到50多萬公斤,每公斤市場價格在8至16元不等,按照以往逢年過節的時候,基地的牛蛙供不應求。當初在選擇這個項目的時候,蘇文錦不僅看中了牛蛙有巨大的消費市場,同時也能帶動周邊的的貧困戶共同發展,實現很好的社會效益。在他的帶動下,100多戶貧困戶通過投資保本分紅的方式參與到項目經營,2019年12月,第一筆分紅3.55萬元也兌現給了入股貧困戶。同時,基地還優先為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每天可以增加務工收入80至100元。
該基地作為石龍鎮重點引進的扶貧產業項目之一,生產經營情況直接關係貧困戶一年的收入,如何有序推進基地的復工復產也是石龍鎮黨委書記羅漢軍牽掛的「大事」。為此,羅漢軍多次前往基地實地調研,協調解決消毒水、口罩等防控物資採購,發動周邊村屯的貧困勞動力到基地工作。
在加大生產力度的同時,該基地繼續兼顧做好疫情防控,嚴格遵守復工復產要求。在基地內,記者看到進出工作人員一律佩戴好口罩,每天上下班進行體溫測量和健康監測,並安排專人堅持每天對蛙池、工作場所進行早晚兩次消毒,蘇文錦最近經常跑到基地「轉悠」,監督消毒防疫工作。
「防疫是前提,只有做好了防疫,才能確保基地有序復工復產,貧困戶的收入才能有保障。」蘇文錦介紹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