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黏土礦物的研究,或許可助人類進一步發現火星上是否有生物存在

2020-12-20 天文在線

海底玄武巖存在有機資源,為探索火星生命提供新激情

嚴格上來說,真是處處皆是生活。它是在海底的巖石深處被發現的。經過多年的艱辛探索,一個科學團隊發現了一些令人吃驚的事。他們在地殼海底的火山巖的微小裂縫中發現了豐富的細菌生命。這些細菌在微小的裂縫內的粘土礦床中蓬勃生長。

這一發現使人們對在火星上尋找生命的希望產生了新的激情。

這個研究團隊在一篇名為「33.5—1.04億年歷史的大洋地殼在玄武巖界面處的深層微生物擴散」的新論文中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東京大學的副教授鈴木悠是這篇論文的主要作者。這篇論文發表在《自然(Nature)》旗下的《通訊生物學(Communications Biology)》雜誌上。

「我很幸運,因為我幾乎要放棄了」主要作者鈴木悠說。

這些科學家在海洋深處的玄武質熔巖中發現了這些單細胞生物。他們花費了超過十年的時間,才想出鑽探玄武巖心找出這些生物的辦法。他們估計,這些巖石裂縫中每立方釐米含有100億個細菌細胞,其密度大約相當於人的腸道。相比之下,在海底的泥漿中,每立方釐米大約只有100個細胞。

這些細菌在粘土中瘋狂生長,好像是要填滿這些微小的縫隙。根據主要作者鈴木悠所說,哪裡發現粘土,哪裡就能發現生命。

「這些裂縫對生物來說是一個非常友好的地方。粘土礦物在地球上就像一個非常神奇的材料,如果你能發現粘土礦物,你就能發現居住在裡面的微生物。」鈴木悠在新聞發布會上解釋到。

這個團隊花了十年的時間在火山巖中尋找生物。他們2010年收集的巖芯樣本中找到了一些生物,這些巖芯樣本是綜合海洋鑽探計劃所收集的樣本中的一部分。在他們探索期間,他們乘船在南太平洋三個不同的迴旋區收集樣本。他們用了一根長5.7公裡(3.5英裡)的金屬管到達海底。然後他們又往地下鑽了125米——在到達基巖之前,前75米是泥漿。

「在巖石中看見如此富集的微生物,我想這真像是一場夢。」主要作者鈴木悠說。

理解這個發現重要性的其中一個關鍵是樣本的位置。這些樣本不在散熱孔或海底水通道的附近,這意味著細菌不能被水流壓入裂縫。它們是原本生存在這裡的。研究中同樣存在三種年齡的巖石樣本,它們分別為:13.5百萬年,33.5百萬年,104百萬年。

研究人員Suzuki和他的團隊已經使用一些成熟的找尋生命跡象的方法檢查了這些巖石許多次,但是什麼也沒有發現。Suzuki和其他研究人員最終開發出一種新的方法去尋找生命。他們使用了一種類似於病例學家切割薄層組織切片的方法去檢測它們。這種方法是將巖石先磨成粉末再進行細胞計數,與在巖石樣本中檢測生命的標準方法十分不同。

其中一塊巖石薄切片準備在顯微鏡下進行檢查(圖源:東京大學Caitlin Devor CC BY 4.0)方法是在薄片被環氧樹脂穩定後,用DNA染料對其進行染色,再在顯微鏡下進行檢查。在顯微鏡下可見,細菌呈現出綠色的發光球體狀,聚集在發橙色光的隧道和裂縫內。通過分析DNA,研究團隊識別出了生活在粘土填充的裂縫中不同種類的細菌。這些研究樣本包含的細菌種類相似但不完全一致的。

當研究團隊終於在這些裂縫中找到生命存在的證據時,Suzuki感到十分驚訝。從海底122米深處採集的固體巖石樣本中發現,需氧細菌密集地聚集在其黏土礦物的隧道中。圖像B的放大倍率是圖像A的1000倍。每張圖像的左側照片是在正常光下拍攝的,而右側照片是在螢光燈下拍攝的。可以看到,其中固態玄武巖為灰色,粘土礦物為橙色,而細菌細胞為綠色球體狀。(圖源:Suzuki等, 2020年發表,DOI:10.1038/s42003-020-0860-1,CC BY 4.0)

Suzuki說:「平心而論,這是一個非常意外的發現。在我幾乎快放棄時,能發現這些我十分幸運。」他還說:「看到巖石中有如此多而豐富微生物生命,我覺得這簡直像是一場夢」。

「這些裂縫對生命來說是非常適宜生存的地方。粘土礦物是地球上的一種神奇的物質;如果你找到粘土礦物,你幾乎總能在其中發現微生物的存在。」Suzuki解釋道。

當然,這一發現不僅本身令人興奮,對於尋找火星上的生命可能還具有重大意義。在火星上曾經溼潤的地方,發現有大量粘土礦物存在。其中一些粘土中的礦物質只有在有水的情況下才會形成。下一個造訪火星的漫遊者-美國宇航局的火星2020毅力漫遊者,將會對其中的一些物質進行採樣。希望其中一些樣本最終能被帶回地球(以便研究)。

火星樣品返回任務計劃將發送一個太空飛行器到火星,收集由火星毅力(2020)漫遊者採集的樣品,然後返回地球。

「我現在超級期待能在火星上找到生命。如果沒有,那一定是生命的存在依賴於其他一些火星上沒有的行為,比如板塊動。」Suzuki如是說。目前還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火星上存在板塊運動,儘管一些衛星已經探測到地磁異常,這可能與板塊運動有關。

但在此次研究中,採樣的巖石類型和火星上的巖石類型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每個星球上獨立形成的巖石,它們的形成條件大抵都相同。「礦物就像粘土形成時的情況指紋。中性到微鹼性水平,低溫,中等鹽度,富含鐵的環境,玄武巖——所有這些條件在地球深海和火星表面都存在,」Suzuki說。

地球上極端微生物的發現為尋找其他星球上的生命增加了一些信心。如果生命能在地球上的極端環境中生存,也許它也能在太陽系中發現的一些極端環境中生存。

衣索比亞擁有超凡脫俗的風景的達洛爾,是地球上唯一一個科學家發現了水卻沒有生命的地方。極端微生物已經在地球上的其他極端環境中找到了茁壯成長的方法,這讓人們對在太陽系中發現生命產生了樂觀情緒。自擬題目:對粘土礦物的研究,或許可助人類進一步發現火星上是否有生物存在。

衣索比亞擁有超凡脫俗的風景的達洛爾,是地球上唯一一個科學家發現了水卻沒有生命的地方。極端微生物已經在地球上的其他極端環境中找到了茁壯成長的方法,這讓人們對在太陽系中發現生命產生了樂觀情緒。

研究的結果也使人們興奮無比,就比如這項研究中得到的結果,至少對於鈴木來說是如此。這使得鈴木和他的團隊,以及美國宇航局之間進行一些合作。研究人員將幫助制定一項計劃,以研究如何檢測火星探測器採集的巖石樣本。

正如作者們在其論文的結論中所寫,「這項研究的結果也暗示了在火星和其他行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玄武質地殼在地球、火星和其他行星上都是普遍存在的。」他們還說,「鑑於火星地下存在甲烷和液態水,地球海底玄武巖中由有機物和甲烷提供燃料的群落為火星以及其他行星地下現存生命和/或過去生命的生物信號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模型。」

鈴木說:「在海底堅硬的巖石中發現生命的這一發現沒有人預料到,這可能會改變在太空中尋找生命的規則。」

相關知識

火星是距離太陽第四遠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僅次於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在英語中,火星(Mars)為羅馬戰爭之神的名字,並且火星通常被稱為「紅色星球」。[16][17]「紅色星球」是指火星表面普遍存在的氧化鐵的影響,這使得它在肉眼可見的天體中呈現出明顯的紅色外觀。火星是一顆大氣稀薄的類地行星,其表面特徵能使人聯想到月球的撞擊坑和地球的山谷、沙漠和極地冰蓋。

由於火星的自轉周期和旋轉軸相對於地球黃道平面的傾斜度非常相似,火星上的日期和季節也與地球的相似。火星是奧林帕斯山(Olympus Mons)的所在地,奧林帕斯山是太陽系中所有行星上最大的火山和已知最高的山;也是水手號谷(Valles Marineris)的所在地,水手號谷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峽谷之一。火星北半球平滑的北極盆地佔地40%,可能是一個巨大的撞擊地貌。火星有兩個衛星,火衛一(Phobos)和火衛二(Deimos),它們體積很小,形狀不規則,可能是被捕獲的小行星,類似於一顆火星特洛伊小行星,小行星5261(Eureka)。

作者:universetoday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火星發現粘土礦物或存在過微生物生命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鮑勃-布爾納博士表示:「表面上看,火星上的斯蒂文石更有可能源自於地質過程,例如火山活動。但根據我們的研究發現,斯蒂文石也可以由生物形成。這種生物被稱之為「產烷生物」,能夠利用氫和二氧化碳進行新陳代謝,產生甲烷。北京時間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火星上發現一種被稱之為「斯蒂文石」的粘土礦,證明這顆紅色星球可能一度出現生命。科學家發現地球上最早期的微生物能夠形成這種礦物,說明火星上也可能出現過類似微生物,形成這種粘土礦物。自古代以來,人類便開始使用斯蒂文石。埃及的努比亞婦女會用這種礦物美容。
  • 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來自火星的隕石是否能夠給我們答案?
    有數塊火星隕石中被發現帶有被一些人認為是火星生命的化石的物體。其中最著名的一塊是在南極艾倫山上被發現的(編號ALH84001)。它大約在1600萬年前被從火星上拋射了出來,並在約13000年前到達地球。隕石的裂縫中填充有約4000-3600萬年前的碳酸鹽成分(意味著表面有水的存在)。同時,在隕石上發現了多環芳香烴(PAH)的跡象,並且濃度由外向內增大。
  • 好奇號在新樣本中發現粘土礦物 進一步證明火星過去可能存在水
    在上個月鑽探獲得兩個新樣本後,火星車終於確認了其含有大量的粘土礦物,這進一步證明了古代火星曾經可能是個溼潤世界。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 MRO)在好奇號抵達火星之前已經檢測到該地區存在粘土 - 實際上,這是選擇好奇號著陸點的決定性因素之一。那是因為粘土通常在水中形成,這進一步表明火星曾被河流、湖泊甚至海洋覆蓋。
  • 火星上真的存在水嗎?
    隨著時間的推進,科學家們的發現將人們的期望逐一打破,但一些問題仍舊存在:火星是否有過生命?它的條件能否支持人類移民?這兩種情況都要依賴液態水。圖解:幾十年來,像Echus Chasam這樣的地貌特徵始終俘獲著科學家和幻想家們的想像,火星表面的峽谷是否由火星水蝕刻出來的呢?
  • 【中國科學報】研究揭示黏土礦物高嶺石化過程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何宏平、博士生李尚穎等人在黏土礦物演化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美國礦物學家》。  黏土礦物是一類具有納米結構的含水層狀矽酸鹽礦物,廣泛分布於地球表層系統。
  • 黏土礦物演化機制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何宏平、博士研究生李尚穎等人在黏土礦物演化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美國礦物學家》上。
  • 2019年8月火星上的新發現-1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號探測車(Curiosity rover)已經登陸火星七年了,探測車從著陸點累積行駛了21公裡,爬升了368米來到了現在的鴨山脊(Teal Ridge,圖2)。沿著這一路走來,探測車發現了火星古代時期存在能夠讓微生物存活的各種條件。
  • 好奇號火星車最新發現火星存在紫色巖石
    好奇號火星車最新觀測圖像顯示,火星夏普山脈底部散亂分布著紫色巖石。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人們通常認為火星是一顆紅色行星,但目前「好奇號」火星車最新圖像顯示,火星表面分布著紫色巖石。美國宇航局指出,這種神秘紫色巖石暗示著巖石成分的多樣性,類似情況出現在好奇號火星車探測到火星其它赤鐵礦區域。  火星紫色巖石是好奇號火星車桅杆相機右眼鏡頭拍攝的,三幀圖像組合在一起,照片拍攝於2016年11月10日,當時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表面工作1516個火星日。  在當時的火星季節,風力使火星表面巖石沒有灰塵,從而呈現出巖石的真實顏色。
  • 研究人員提出了火星上古代粘土礦物形成的新方法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火星上的粘土礦物的大部分可能是隨著地球的地殼冷卻並凝固而形成的,而不是像後來長期以來假設的那樣,是由於後來與地表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布朗大學的行星科學家提出了一種在火星上形成古代粘土礦物的新方案,如果證明是正確的話,它可能會改寫紅色星球的早期歷史。
  • 黏土礦物中水存在的5種形式及特點
    水在地下的分布非常廣泛,一些水甚至參與了礦物的形成過程,成為了礦物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這些水雖然都在礦物裡面,但是存在形式卻各有不同,正是這些不同,很大的影響了黏土礦物的性質。  黏土礦物中的水按存在形態可分為5種類型:1、結構水又稱化合水,以(OH)形態存在於膠體結構中,具有固定的配位位置和含量比。結構水並不是真正的水分子,而是以OH-和H3O+的形式參與組成晶體結構,並具有固定的配位位置和確定的含量比。
  • 廣州地化所在黏土礦物演化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高嶺石化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2:1型黏土礦物向1:1型黏土礦物轉變的反應,但目前對其反應過程與機制還存在不同認識,即固相轉變(solid-state transformation)和溶解-再結晶(dissolution-recrystallization)。
  • 火星上發現「八腳怪」,躲在巖壁縫內,專家:人類首次發現外星生物
    「機遇號」的這一發現立馬就引起了全球天文學家的注意,畢竟這可能是人類首次在外太空中發現生物。科學家們在看到機遇號傳回的照片後,馬上就通過NASA的圖像甄別技術進行鑑定,而鑑定結果顯示這個「八腳怪」並不是天然形成的石塊。此鑑定結果一出,立馬就轟動了整個天文學界,因為這張圖意味著火星上是有生命的,甚至還有可能還存在著大量的生物,只不過人類還沒發現到而已。
  • 什麼是黏土礦物?常見的有哪些?
    黏土礦物是一類含水矽酸鹽或鋁矽酸鹽礦物,其化學成分中,除水外一般還含有大量的SiO2和Al2O3,有些還含有一定量的Fe2O3、MgO及少量的K2O、Na2O、CaO等。黏土礦物大體上可分為結晶質與非晶質兩類。
  • 黏土礦物——天生的吸附材料
    2、高嶺土作為自然環境中最重要的黏土礦物之一,高嶺土在固定和延緩汙染轉移中起著關鍵作用,高嶺土具有一定的比表面積和吸附性能,經改性處理後,內部孔道有所改善,可呈現出選擇吸附性能,在廢水處理、重金屬吸附、燃煤處理、光催化等環境保護治理方面均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 馬東課題組在環境黏土礦物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馬東課題組在環境黏土礦物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馬東博士課題組在環境黏土礦物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Coupled Manganese Redox Cycling and Organic Carbon Degradation
  • 黏土礦物增白10大方法
    白度是衡量黏土礦物經濟價值和產品質量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其主要影響因素有3類:第一類是由有機質造成的,它們以有機碳的形式沉積在黏土礦物中,將其染成黑色或灰色;第二類是由Fe、Ti、V、Cr、Cu、Mn目前,黏土礦物增白主要有以下方法:1、機械粉碎法機械粉碎法是浮選法和磁選法的基礎,通過將物料粉碎磨細來增加黏土礦物的比表面積後,再使用浮選法和磁選法增白黏土礦物,從而提高黏土礦物的白度
  • 研究發現氟氯烴可暗示宇宙高等智慧生物存在
    騰訊科學訊(Everett)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幻想對人類改造外星世界將其變為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進行長時間的憧憬,比如有科幻小說提到我們要徵服火星,可以先提升這顆紅色星球的溫度,同時將火星稀薄的大氣變厚,溫度和壓力的改變可使人類在火星上漫遊而不需要穿著太空服
  • 紅色星球黏土起源有新解 由稠密水汽和火星殼反應而成
    紅色星球黏土起源有新解由稠密水汽和火星殼反應而形成科技日報北京12月7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6日發表的一項行星科學研究稱,美國科學家通過演化模型發現,火星黏土可能由火星巖漿海冷卻期間釋放的稠密水汽與火星殼反應而形成
  • 火星上發現「水冰庫」,人類是否可以通過改造,加快移居的腳步?
    地球還能讓人類生存多久?火星上發現「水冰庫」,移居更近了!在地球環境日益惡劣的情況下,有很多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地球還能供人類居住多少年呢?美國私人公司Space 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也表示,會在未來的幾年時間內想辦法實現火星移民。那麼他的這一計劃是否會成為現實呢?根據目前科學研究所發表的最新成果來看,科學家又在火星上有了新發現,人類距離移居火星變得越來越近了,那麼他們究竟在火星上發現了什麼呢?根據最新的報告指出,在火星之下很有可能存在一個天然的水冰庫。
  • 假如火星上發現生命,對人類是好事還是壞事?為什麼?
    外星生命到目前為止對於人類來說都是未知的,而人類向來對未知充滿了好奇心,所以,如果是在火星上發現了生命,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可以滿足人類的好奇心。那麼,綜合來說,如果在火星上發現了生命,對現在的人類來說是個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呢?我們不妨開一下腦洞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