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我來瑞典互惠的一些感受和分享

2020-12-17 樂之惠互惠生

大家好,我是郭鑫,11.14飛到瑞典開始了我的互惠之旅,很開心成為一名互惠生,先祝大家夢想成真。給大家分享一下在疫情下我來瑞典互惠的幾點感受和分享:

第一點:出發前我做了哪些準備

首先是籤證:其實在瑞典的籤證還是挺好辦的,因為它是一個電子籤,然後你去大使館錄指紋,過了一個月你就可以去拿你的居留卡。居留卡拿到以後,你就可以出發了。

再有就是什麼核酸檢測啊、疫苗什麼的都不需要做,因為北歐這邊的話屬於管理比較寬鬆的,他不像國內那麼嚴。比如說你去就必須要隔離或者怎麼樣。這邊呢,是不需要隔離的,來了以後,直接到家庭就可以了。

第二點:關於航程問題

其實我在十多個小時飛行的過程中,還是覺得比較輕鬆的。可能是因為我那個航班的大多數人都是留學生吧,大家的年齡都相仿,然後在飛機上有兩頓的飛機餐,然後都是吃了的,就是吃得還挺放心的。

就是到轉機的時候,很多人都換上了護目鏡和防護服。但是我沒有… …大多是他們都比較擔心轉機的時候會有什麼風險。但是現在因為赫爾辛基機場裡面大多數門店都已經關了。就是人很少很少,我們過安檢的時候,只有我們那一個航班。也沒有太過擔心。

我是14號到的瑞典,到了之後就是瑞典第二波的疫情,就沒有怎麼出門。但是這邊的人的話,基本都沒有戴口罩。可能看你自己的需求,如果你需要戴口罩,你出去就把口罩帶上。但是這邊其實中國人也比較多,戴口罩的基本都是中國人。然後少數的瑞典人會戴。

就是飛機上面的話,就沒什麼。飛機上面和正常我們在國內坐的航班差不多,這次我坐的那個航班,轉機是不需要做那個核酸檢測的。然後,登機的時候需要填一個入境表,然後說你十四天的行程軌跡。問你有沒有接觸過新冠的患者啊,有沒有隔離過啊,其他的還好。只要你是正常,你是安全的就沒有問題。

第三點:關於入境問題

入境方面,我覺得沒有隔離的話,入境其實沒有什麼。入境比較簡單,感覺沒有任何流程。在出發的時候填了一個入境單,然後,就是到了瑞典以後都沒有填入境表,就直接就出來了。

第四點:瑞典生活初感受

我在瑞典的生活,的感受是可能因為疫情原因,另外加上現在是冬天特別的冷,黑得也比較晚,所以說也沒有出去逛啊什麼的。我想先把自己的生活理順。關於防範措施,就是你去逛超市或者去買什麼東西的時候,把口罩戴好就好了。我的家庭,因為是一個中國人加一個瑞典人,所以說他們的防範措施做得也挺好的。

瑞典的話,我覺得他們就是非常的享受,因為他們這邊福利特別的好。來到這的感覺就是:如果說你是屬於那種非常享受生活的人,你來到這會感覺到這就是天堂;但是如果你是屬於那種特別拼命努力工作那種人的話,來到這你會覺得有點不適應,反正我覺得還好。

關於我這些天的生活,我有一個基礎的行程表,每天該幹什麼,周幾周幾幹什麼。我這個家庭裡是兩個孩子,我主要就是圍繞第二個孩子,教她學習一些中文啊,然後做一些家務,到掃一下房間,其實都還是挺輕鬆的。

第五點:未來的規劃

在接下來的生活當中,我打算學一下英語,提高一下自己的英語水平。然後自己給自己規劃一個在其他工作以外的時間可以做一些有意義的事,然後就是因為這邊疫情的原因,暫時也沒有報語言學校,我就直接在網上找一些課程自己學吧。

醫療保險是我來之前就已經買了。結交朋友方面,因為我和家媽的一個朋友單獨住在家庭給提供的一個公寓,這個室友是一個法國人,他可以跟我講英語,其實他也可以講中文,這是非常好的一點。然後他也可以陪我練習,提高我的英語水平。

第六點:關於我對疫情的看法

還有就是有很多小夥伴因為考慮到互惠,國外的疫情怎麼怎麼樣。我提的建議就是:我們不要大量的看國內媒體推的那些文章啊,或者是寫的那些內容,會很影響我們,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樂之惠互惠生。

其實我來的時候,也沒有任何人給我參考,我就是靠自己的判斷,再加上我來的時候,那個家媽是中國人,她給我講了很多,就跟我說起這邊還挺好。可能是因為我來的時候,就是第二波開始了,可能會稍微嚴重一點,但是春天來了以後會是一個很好的旅行的開始吧。比如周六周日,你可以到斯德哥爾摩老城裡面去逛逛啊,那些就應該都可以了。

我覺得其實焦慮不必太焦慮,如果你做好決定了,那你就來。因為這個疫情其實你會想很多的事情,你會考慮自己怎麼怎麼樣,然後你會變得更焦慮。反正如果你是做好決定了的話,你就直接上。其實在國外這邊的話,只要你不出門就沒什麼問題。

但是得看你是到哪個國家,反正瑞典這個國家就是,你出門去逛街的時候把口罩戴好,基本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因為本身瑞典這邊的人,他們社交距離就特別遠,比如你和他是陌生人,他都會和你離得很遠很遠。我在瑞典的感受是這樣的,如果要來瑞典互惠的小夥伴可以參考一下我的意見。

其他的國家我不是很了解,但是如果說你是真的很想這個時候出來的話,你可以不用太去關心國內給予這個國家的報導。其實每個國家你來了以後感受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

當然,如果說你真的特別擔心,覺得沒辦法給自己做一個心理工作,沒辦法過自己這個坎的話,那你可以選擇就是等疫情好一點再出發,等春天再來,或者你在國內打完疫苗以後再來,也是可以的。反正就是看你自己了。但是這個東西因為沒辦法說你應該怎麼樣去調節,我覺得你正常對待就可以了。

其實這邊的話,感覺和中國是差不多的,他現在增加的人數有上漲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我們中國是應查盡查。但是在瑞典,他都是屬於自動遞交,比如有時會覺得第二波疫情比波疫情更嚴重一點,原因就是因為波疫情他很多是沒有給你查的,所以數據會很小。但是第二波他是屬於你給他,他就會幫你查,所以說可能就會數據有所上升,你會覺得說第二波比波更嚴重。不過這個不是那麼有依據,根據我到這大概了解到的情況,感受就大概是這樣的。

反正我來到這以後,我的感受也是挺好的,就是不僅可以鍛鍊到自己,然後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然後也可以感受不同國家的文化,就是我來得好是大於不好的,所以你們自己考慮的問題,可以就是想一下你想要的是什麼,大概就是這樣,謝謝。

相關焦點

  • 我的瑞典留學感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的瑞典留學感受 不知不覺,已經在瑞典生活和學習近兩載了,對於這個國家不能說了解透徹,但多多少少也有些自己的見解。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起北歐留學,可能大家最感興趣的問題之一就是瑞典留學與其他主流歐美國家之間的優劣勢吧。
  • 疫情之下,瑞典頂尖醫學院中國留學生的抉擇
    但不足兩個月,中國逐漸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又在歐美暴發。王加一轉身又聯繫國內貿易商,向在瑞典的中國學生、學者提供口罩和防護服。面對未知的敵人,瑞典多名教授寫公開信敦促政府採取必要行動,其中有5名是KI的教授。瑞典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已遠超北歐其他四國,政策卻一直不溫不火。
  • 請告訴你的孩子: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惠
    在心理學中,根據互惠原理,人們在和別人的交往中,如果只知索取,卻不懂得為別人付出,那麼就不會有人願意和他繼續交往,他將陷於「孤家寡人」的境地。正是由於互惠原理,人們間的交往才有取有予,有來有往,交際才能順利進行下去,人與人之間才能有融洽和諧的關係。
  • 法大學子親歷海外抗疫:在瑞典感受來自祖國的溫暖
    在最冷的時候抵達,在最溫暖的日子離開,經歷了瑞典的冬夏,雖然只有短暫的6個月,卻讓我對這個在疫情中處於風口浪尖的北歐國家的文化有了一些見識。身處異國也更能目睹祖國的強大,感受到祖國飄洋過海的惦念,這也是疫情帶給我的特別禮物。」
  • 分享的本質是互惠而非失去,了解「互惠原理」,讓孩子學會分享
    不願分享,只想自我獨佔。孩子的物權觀需要被尊重,物權意識也應該被認同。但是物權意識並非是萬能藉口,對於孩子一些不合理的獨佔行為,其實他的物權觀已經發生了扭曲。家長如果沒有及時的引導和糾正,孩子很有可能成長為一個自私,霸道、不願意分享的人。這對於孩子的未來生活有著頗多的不良影響。
  • 美國互惠分享|打破陳規的英語課堂,我的英語是這樣學的
    互惠對我來說是一段驚奇的機遇,在大三的時候接觸到這個項目,我動心了,回想往昔有多少想做卻沒有做的事,本就是英語專業的我想抓住這個機會趁著青春年少去一個更好的語言環境來鍛鍊提高我的英語。我的美國家庭是全美,家爸家媽也是俊男美女,說著一口純正的美音,孩子們金髮碧眼,不得不說,英語聽力和口語在無形之中就提高了。日常的英語交流,平日帶孩子去公園玩來來往往的路人都會熱情地打招呼,時不時公園裡曬太陽的爺爺奶奶還會跟你閒談一番。我喜歡在工作空閒的時候跟家庭聊天,不僅是為了練習口語,還可以通過聊天更加了解彼此,分享一天下來發生的事,也可以說說各自國家的文化,溝通真的是增進彼此感情很好的方法。
  • 在瑞典,自然醒!瑞典旅遊局分享72小時自然解壓靈感
    通過活動,讀者可以沉浸式感受瑞典拉普蘭的極光露營、瑞典北部森林的冥想小屋、瑞典高海岸的山巔木屋、瑞典西海岸孤島燈塔中的日出日落、瑞典樹屋自然交響樂等極致自然體驗。   瑞典旅遊局希望藉由#在瑞典,自然醒#活動,將瑞典人最珍愛的大自然和瑞典式幸福秘訣通過線上的方式帶給中國遊客,感受72小時沉浸大自然的強大治癒力。
  • 時尚,在疫情之下
    但是也看到一些有趣的信號,最近店鋪的消費者都額外喜歡一些明亮歡快的色彩,更能凸顯身體線條的時裝,是不是可能在疫情之後,大家更會想要用美好的時裝設計來傳遞自己的溝通語言,我覺得在當下這是設計可能擁有更多語言表達和溝通機會的契機。 InStyle: 疫情還將持續,對於那些深受影響的設計師,你有哪些建議?
  • 疫情之下的一場特殊畢業典禮
    鹿鋮攝/光明圖片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社交網絡上高校畢業生各種獨特的畢業典禮不斷刷屏。而在8月10日的緬甸仰光,12名剛剛在中國高校完成學業的緬甸留學生,在我駐緬甸大使館中參加了一場特殊的畢業典禮。這些緬甸留學生都獲得中國商務部獎學金。他們當中,有人因疫情原因無法返回中國參加畢業典禮,也有人是在中國學成返緬、剛剛結束28天的封閉隔離。
  • RAC留學分享會 | 疫情之下,RAC成都和大家一起聊聊留學與未來
    在家宅得快要發黴的你是否擔心 疫情下的留學之路 ?「最難的一屆」OR「最簡單的一屆」?你想要學長學姐與你分享經驗嗎?你想要設計大咖為你指點迷津嗎?分享主題(一)疫情之下的2021fall申請規劃從多方面(選擇留校國家、選擇項目、材料準備、申請規劃以及其他申請的重點疑難)展開講述,疫情之下想申請出國留學的學生應該怎麼準備,
  • 疫情之下,如何靠抖音和快手自救?
    1月30日起,黑馬大學APP上線「戰疫情」公益直播課。希望通過分享應對疫情的創業實戰經驗,幫助創業者定策略、降損失,積蓄力量,迎接挑戰。2月14日晚上,系列直播課的第17課開講,我們請來微播易創始人兼CEO、黑馬營3期大師兄徐揚,分享關於「危機還是機會—企業如何靠視頻營銷來場翻身仗?」的思考。 口述 | 徐揚 整理 | 朱丹 今天,我分享的主題是《危機還是機會?企業如何靠視頻營銷來場翻身仗!》。
  • 疫情之下的教育「觸網」,分享一些幫助孩子降低視疲勞的好物
    疫情之下,我們為了儘快恢復常態而選擇了短暫的宅家不出門。這次疫情火了短視頻和直播,畢竟央媽也加入了直播大軍。Part 1、老師變主播,孩子變「田雞」疫情之下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高達有個女兒叫應姐。而為了讓應姐別早早帶上眼鏡,前前後後為她配置了幾樣法寶保護她的雙眼,為父的也是煞費苦心。接下來就為大家來盤點盤點。1、學習桌說實話,一開始高達我並不care學習桌這個東西。畢竟我小時候也是隨便找張吃飯的桌子就把作業做了。
  • 疫情之下,我是這樣上語文課的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生活的規律,一切都慢了下來,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去學習,作為一名高三語文老師,這段時間我收穫了很多,反思了很多,下面就我在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經歷做一個總結:
  • 瑞典即將出臺疫情大流行法,以應對新冠疫情
    @這裡是瑞典Followlocalsweden 瑞典議會監察員瑞典政府提出的新的疫情大流行法律提案提出了批評。新法律是什麼?為什麼需要這部新法律?目前的進展如何? 瑞典為什麼需要新的疫情大流行法律?
  • 優分享|疫情之下中學英語在線課堂的思考與實踐
    傳統課堂只能通過舉手發言或者是小組分享來實現學生觀點的傳播,時間和範圍無法兩全。但是線上教學打破了這一局限,同學們可以在評論區同時、即時發表自己的見解,所有人能第一時間瀏覽他人意見,開展進一步探討,促進了觀點的多元和個性的表達。教師可以鼓勵和帶領學生與文章作者互動,推測作者在發表觀點或描述事件時動作、神態、環境,仿佛自己就在寫作現場一般。
  • 疫情之下,海外學子們的鍋碗櫃瓢盆交響曲
    疫情之下,「吃好飯」成了當務之急,護好舌尖「花式」抗疫的同時,海外學子也在「抱團取暖」。餐館停業 學子自食其力「如今居家上網課,時間自由充裕。疫情期間基本是我自己做飯,飲食習慣也更健康規律了。」盧鑫目前在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讀研,所修專業是建築學。
  • 分享疫情期間的生活和感受,可能收到蔣勳、方文山、幾米等人回信
    疫情期間,居家隔離的你會不會感到孤獨和焦慮?寫一封信吧,蔣勳、方文山、姚謙、程璧、周雲蓬、幾米等文藝界人士會專門回覆你,和你分享疫情期間的生活和感受。橋梁:傳遞人與人的守望「長夜來信」計劃的發起者是藝文力研究所的創辦人汪莎,她是一位在京工作的武漢人,疫情期間就在京居家隔離。「疫情開始後,大家更多關注的是新聞信息和醫務人員,但還有很多普通人都處在各自的焦慮中。」她覺得,此時的藝術文化界人士可以給普通人帶來力量,像燈塔一樣陪伴他們度過這段時光。
  • 疫情之下,究竟是什麼吸引我移民澳洲?
    從業的這幾年,接觸了不少的移民客戶,也曾和他們當中的一些人閒聊過他們移民的初衷是為何。有的客戶會著眼於孩子未來的教育,有的客戶更看重澳洲宜居的生活環境,有的客戶初衷是為了減輕生活壓力,享受澳洲全面的醫療和福利制度,為未來生活和養老而早作規劃。不可否認,澳洲作為世界上最早實行社會保障體系的國家之一,其完善的社會醫療和福利網覆蓋全國,涉及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種類多而齊全。
  • 我把外公和媽媽都借給你了!」疫情之下,14億人的朋友圈讓人...
    一場肺炎讓所有普通人在新的一年真正理解了什麼是「渺小」什麼是真正的「難」圖源自新浪微博@環球網但疫情之下我們也看到了所有人窮盡智慧後,心酸的樂觀圖源自新浪微博@梨視頻更感受到了平凡人所迸發出的巨大力量,我在長江;2008 年冰災,我在一線,我在武漢;今年疫情來了,我當然要再到武漢去。」
  • 一個瑞典小姐姐po了篇「考古」文,為中國...
    一個生活在浙江寧波的瑞典小姐姐昨天在社交媒體「臉書」上分享了一篇小文章,梳理了新冠肺炎疫情發展的時間線,總結對比了中國與西方世界對抗擊疫情的態度,淋漓盡致呈現了西方的「傲慢與偏見」。她還給小文章起了個奪人眼球的標題:中國如何「欺騙」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