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家長不少喜歡英式小學教育對於國內的小學教育詬病多多,但英式小學教育的課程內容了解多少?上課方式是什麼樣的?中英兩國小學教育課程上有什麼區別?真的比中國小學教育更好嗎?下面30秒大概比較下中英小學教學方式與課程設置:
其實英國小學跟中國小學教學差別不會很大,主要差距在於整體的教學配套設施方面不完善與副科多樣化師資方面不足限制了學校更多課程的教學能力,而且英國小學學校數量私立學校比例是比中國高出很多的,可支配在學校本身的資金相對於國內學校更為雄厚。
不過因現在國內還是應試教育佔統治地位的原因,副科的學習對於家長來說除了多花錢與時間沒有任何作用,如馬術、網球、手工、烘焙等這些副科就算開了多半都不會有幾個選的。所以羨慕歸羨慕,教育體制的升學方式沒有太大變化的情況下,英式小學教育的課程設置不適用於國內大部分小學學校,不過英式教育裡的教學思想是可以借鑑予以本土化來提升整體小學教學質量的。
公平教育討論
在8月27日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小學起始年級要嚴格按照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但國內學生因家庭經濟基礎的不平等與家長社會視角的大小導致入讀小學時與入學後學生的知識儲備一般不會在一個水平線上,而讓小學起始年級要嚴格按照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認真施行下去的話,可能會加劇學校分班分等級進行區別授課的問題,導致學校好的教學資源更傾斜進那些起點高的學生群體中去,畢竟這樣能為學校帶來更高的升學率與名氣,但教育部改革的目的就真的在下面學校利益下跑偏了。
現實社會生活中很少會有真正的公平兩字,因為有爭才有進步的動力很現實,而在教育領域的公平教育與精英教育哪邊更好的教學方式問題也是扯了很多年的嘴仗了。
以一年級入學前學生對課程熟悉程度滿分十分來算,學生一般在0-6分的居多,7-10分的一般是家裡砸錢填鴨教育填出來的所謂精英教育然後跑到普通教學體系裡面來以期跳級或拿各種名譽的學生,但數量較少畢竟這類大部分學生不是父母自身學歷就很高捨得花時間教育子女,就是家裡經濟條件很好請得起各種老師授課,不過學校對這類學生處置方式也是通常引起學校是否能公平教育問題的導火線。
就像一個50人的班裡成績有3個特別突出,10個中等,37個普通的學生,但學校把前面13個划進了重點班接受學校更好的老師來進行強化培訓,37個普通的學生只能接受普通教師常規上課,然後進行末位淘汰制篩選,在學校方面看法這是以點帶面全面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方法;而在家長方面看法這是區別對待,搞特殊化教育不公平的教學方式。
但這13名學生確確實實是憑自身能力獲得的更好教學資源,畢竟起點或學習能力比那37個學生更高,要是兩夥合一處都是以零起點學下去,可能會發生一邊感到教的都是知道的容易懈怠,另一邊覺得一直趕不上前面學生的學習速度容易疲累,這直接打擊的將是兩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普通小學的老師教學方式一般還是以前那種照本宣科上完課布置完作業沒了,這種方式在以前或許可以說是中國上下五千年儒家教學傳統,但現在還一成不變就不適合現代小學教育的需求了,搞學科培訓的培訓機構老師卻教得花樣百出這也是值得學校深思這後背的原因所在,而且現在的小學生教育家長也應該參與進來而不只是託管於學校就萬事大吉了,不該以沒時間與不會來當藉口,你可以言傳身教小孩思想與品德也可出門拓展些戶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