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萬讀大主編計劃 ☜點擊了解
樹獺(Shu Ta)先生:一個認真寫字的神經病。
微信公眾號:樹獺先生(ID:shutaxiansheng) 微博:@樹獺先生不懶
我們都熟知這樣一句話:你現在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楊絳先生也曾說過:年輕人,你的問題就是想得太多而讀得太少。
讀書對於我們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也會嘗試著去讀各類書籍,然而我們很快就會發現,我們讀書,就是僅僅讀了而已。我們總是很難將書中的有效信息吸收消化掉,很難將書中的寶貴財富轉化到自己的大腦中。
今天,我們來一起來探討一下怎樣有效讀書,才能將書中的精華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呢?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講:好的讀書方法一般包括這四個步驟:如何選書、如何購書、如何讀書與記錄、如何活用。
如何選書:怎樣選擇自己真正想讀的書
如何購書:怎樣買到對自己真正有益的書
如何讀書:怎樣加深理解,深入思考
如何活用:怎樣運用從書中獲得的知識
收集日常生活中所有與書相關的信息,記錄想讀和需要讀的書。這樣做可以減少與內容乏味、自己不感興趣的書的接觸,提高選書的「命中率」。
一般對網上的信息以及一些書評裡面對書的介紹,將感興趣的書列出來。如果記不清書名或者忘了記錄,只要記下作者名或關鍵詞,日後再通過網絡找到書名即可。
書評對於選擇書籍也是具有一定的幫助的,因為書評是給那些沒有看過的人看的,所以會具體說明這本書的概要以及評論者的感想。所以只要認真讀了書評,你基本就能確定這本書是不是你需要的了。
根據自己的需要,檢查書籍本身是不是像自己筆記本裡記錄的那樣值得購買。
回想一下,我們是不是經常站在琳琅滿目的書架前,看著那些精緻的包裝以及誇張的廣告詞,在幾本書之間猶豫不決。如何從一開始就養成列購書清單的習慣,流程就完全不一樣了。
列出讀書清單——在書店確認,——購買。這樣不僅可以節省時間,淘汰掉一些對自己沒有什麼作用的書,還可以更加清楚地意識到「為什麼要讀這本書了」
列購書清單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在不斷更新的列表中可以看清楚自己真正的讀書需求。
列夠數清單也不需要太過複雜,只要在一張白紙上,寫下這三類信息就好了。包括:書名、作者、出版社、備註。
在讀的過程中,做好寫讀書筆記的準備。製作讀書筆記,可以記錄讀書過程中產生的感動或思考。用筆記把讀過的書,變成精神財富。
有這麼一句老話·:你為別人講解書的內容的時候,才會真正理解它。也就是當你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讀書的時候,思想輸入的質量也會有所提升。
寫讀書筆記也是有竅門的:只寫對自己很重要的事情,只關注自己想關注的內容就好了。而書寫這個過程,不僅會讓你記憶深刻,為以後閱讀留下筆記,還可以整理自己的想法。
比如說,哇塞,這個人真的好厲害。可是,哪裡厲害呢,為什麼厲害,不寫出來下次應該還會忘記的吧。
比如《島》裡面,瑪麗婭在經歷了母親的去世,自己患病,未婚夫的逃避,以及姐姐的疏遠之後,並沒有像常人一樣對生活絕望掉。依然平靜地去迎接新一段的生活,依然選擇幫助別人,去勇敢面對生活的暴風雨。本來只是一句話,結果把感受一股腦寫出來了,並由此展開思考,讀書筆記就這樣充實起來了。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強調了筆記讀書法。而筆記讀書法需要我們讀書、畫重點、寫讀書筆記三個步驟,每個步驟都很重要。
而在寫讀書筆記時,要記得「摘抄對自己來說很重要的文章」和寫「摘抄讓自己心動的句子」。雖然現在手機截屏很方便,可是我們會有多少人過後再去翻看呢?
而摘抄不僅可以加深對書的記憶,還可以加深理解。
讀過之後,再次瀏覽筆記,在檢索和參考的過程中幫助自己活得智慧、得到提升。
通過寫讀書筆記,讀書已經成為一種成功的體驗。而做筆記的最後一步就是將這次讀書體驗利用起來,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
在固定場合重讀筆記:比如我每天晚上睡覺前,大約十點到十一點,會躺在床上看前幾天的讀書筆記。養成重讀的習慣:比如一周一次,或者三天一次。有時候,看筆記也需要場合,找個安靜的,可以獨處的環境,會更好。
在重讀的過程中,你可以發現意外的收穫,比如更好的句子,新的理解,新的人生感悟等等。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會將名著讀好幾遍,因為人生閱歷的不同,沒一次的感受,收穫也是截然不同的。
• 不依賴網絡、多用參考書
• 通過訂閱來提醒自己
• 書店裡不只有新書舊書,還會有意外發現
• 把名著放在枕邊
• 常帶三本書同時閱讀
• 書架是讀書生活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