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了一篇講讀書方法的文章,目測十分可以,小編總結歸納了一些內容,推薦給大家。
1.將書中內容轉化為資料庫
在書上寫上日期和評價,用5種符號給書做評價,比較像打星級那樣,用螢光筆做標記。
2.讀完立即整理筆記
讀完書使用紙張做總結筆記,一個主題下寫能回憶起的相關內容,不用注意措辭,想到什麼寫什麼,寫完之後歸類放好,3個月後拿出來快速瀏覽一遍,6個月後再次確認,這就是在檢索的過程,之前在《認知天性》這本書當中做過介紹。
3.專注閱讀一本書
同時讀好幾本書的話,會很難讀完一本書,且容易忘記之前讀的內容,會有壓力,這樣做並沒有效率,建議閱讀一本書就要一口氣讀完,改變觀念就可以做到。
4.儘量購買書籍閱讀
這樣可以隨時劃線做批註。讀紙質書體驗更好一些,想買一本書也可以先電子版閱讀一部分覺得不錯後再購買紙質書,對於選書也很有幫助。
5.買書後即可開始閱讀
書買來不立刻開始閱讀的話會失去新鮮感及好奇感,不讀就不要買。
6.不在閱讀時做筆記
閱讀時做筆記會影響閱讀速度,樊登老師的《如何讀懂一本書》也說讀書的時候儘量不要停下來記筆記,會影響閱讀的連貫性和整體性。
7.即使有不理解的地方,也不要重讀
抱著不重讀的心態去閱讀,這樣書中的內容在閱讀時會更加專注,記得更牢固。
8.讀書時儘量關閉網絡和手機。為了專注,自控力好的人可以不用。
9.思考「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讀書要基於好奇心和求知慾去閱讀,閱讀前明確「我想從這本書學到什麼」,以及「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做到這兩點專注程度就會大大提升。
如果以上兩點都沒有的話,可以和對自己有興趣的相關領域的人多交流,優秀的人總有過人之處,所以從交流當中可以獲得目標意識。
10.不用過多的時間整理書架
這會浪費很多時間,需要書的時候總會找到,並不需要刻意去整理,當然得出以上觀點的前提是作者也嘗試過用各種分類法進行過書架的整理。
二、如何將書中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
1.建議多嘗試將書中的知識進行輸出,輸出方式有以下幾種。寫博客、發微博等,讀書後立即寫博客。可以從讀者得到反饋,鍛鍊自己的寫作能力。其實相當是列提綱,每個小標題概括這段內容寫什麼,這樣目標明確,邏輯結構清晰。
2.演講。演講不僅能夠整理知識,還可以建立判斷標準,構建人脈關係,提升工作熱情。
讀完一本書,儘量跟他人做分享。不僅能自己整理複習一遍書中的內容,也能聽到別人對於你所表述內容的另一種觀點,可能有意外的收穫。
3.和夥伴展開討論,可以和朋友一起讀一本書,針對這本書大家一起去討論書中的內容,會更加深刻的記住書中的內容。
4.在「讀書檔案」上寫明具體目標,付諸行動。
5.半年後重新閱讀,目的很簡單,就是再次複習書中的內容。
以上就是推薦的讀書及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方法,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穫,總結適合自己的內容。另外,我認為所有的方法技能,最重要的不是方法本身,而是我們能行動起來,去實踐,才知道合適與否,才能有大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