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這話不知道耽誤了多少孩子

2020-08-28 金榜在線高中

「你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這話不知道耽誤了多少孩子!


最近幾天,一部網劇《隱秘的角落》開始在網絡上爆紅,除了它精彩的劇情,其中涉及的各種各樣的教育問題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共鳴。

電視劇的主角朱朝陽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學霸,這一次的期末考試,他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又考了第一名。在期末的家長會上,班主任委婉的提醒朱朝陽母親:朱朝陽成績雖然好,但是性格內向不合群,希望母親能幫幫他的時候,朱朝陽母親卻不以為然,她對班主任說道:「學生就是要以學習為主,其他的都不重要」。


其實在2018年,就有問卷網對「父母是否覺得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行了」做過一項調查,接受採訪的父母高一共有2014人。在他們之中,有65.9%的父母都給出了肯定的答案,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就一定能出人頭地。

「你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其他什麼都不用管。」這句話是很多父母的口頭禪,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個好成績出人頭地,卻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正是被這句話耽誤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句話等於是在告訴孩子:家庭責任、父母、人際關係這些都不重要,學習才是最重要。仿佛只要成績好就萬事大吉,未來該有的東西都會有。

可是等到孩子長大進入大學進入社會,他會慢慢發現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好成績是一張通行證,是進入社會的敲門磚,但絕不是一把萬能鑰匙。只有自理能力,交際能力,責任感同理心全都具備,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只讓孩子專注學習,很容易讓沒有生活自理的能力。

網上曾報導過一個「神童」魏永康的故事,2歲掌握1000多個漢字,4歲基本學完了初中階段的課程,13歲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

從8歲上中學開始,魏永康的媽媽就開始了陪讀。除了學習,家裡任何事情都不讓孩子插手,每天早晨連牙膏都要擠好。甚至為了讓兒子在吃飯的時候不耽誤看書,還親自給他餵飯。


而這樣的行為導致的結果就是,魏永康脫離了母親的照顧後,在學校完全無法安排自己的學業和生活,最終因為生活不能自理被學校勸退。

魏永康近乎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做高分低能,而這樣的孩子也不單單只有他一個。現在的很多孩子,20歲了還不會鋪床鋪,洗衣服,什麼都想著由父母來代勞,漸漸的養成了懶惰的習慣。

孩子的獨立能力不是一夜之間養成的,而是靠日常生活一點一滴培養和積累起來,需要有意識地給他們提供練習的機會。

父母的代勞可能節省了一點時間,但是卻剝奪了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以及通過自己努力獲得成功的喜悅,會讓孩子失去動手能力、自信、勇氣,以及生活能力,缺乏創造性。

適度的給孩子空間,讓他承擔應該屬於自己的事務,幫家裡掃掃地或者洗洗碗,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些東西,是除了課本知識以外,他能收到的最好的禮物。

只注重學習而不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很容易讓孩子變得自私,沒有責任心。

老張夫婦養育了一個兒子,特別溺愛。他們秉持著「孩子只需要好好學習,其他什麼都不要操心」的原則,什麼事情都給兒子包辦好。

孩子也算爭氣,成績很不錯,重點高中重點大學一路考上去,大學畢業也在大城市找了份不錯的工作。就當老張想讓兒子接他到城裡享享兒孫福頤養天年的時候,多年疼愛的兒子居然一直推脫,後來乾脆連電話也不接了。

再後來老張的老伴病重躺床上,讓兒子回來看看,兒子卻說工作太忙,沒辦法回來,最後只打3000元過來,說:「再多的錢我也沒有。」老兩口聽完心都冷了一半。他們為了兒子付出這麼多,結果最終卻只養出了一個白眼狼。

也許這樣的例子有些極端,但孩子自私的性格,正是在生活之中一點一滴形成的。

一開始,孩子們都會心疼父母,主動的想要幫父母做做家務,但每次得到的回答都是「你去學習吧,不用管。」

慢慢的,孩子開始習慣這種模式,覺得父母做這些事情都是理所當然。我什麼都不用管,只要學習就好了。於是,看著父母疲憊的面容,為他們操勞的身影,孩子會慢慢的無動於衷、視而不見。失去了自己本應該有的責任心和同理心。

如果我們過分關注孩子的成績,而不注重孩子的道德品質培養,很容易讓孩子的人格變得不健全,成為一個冷漠自私,沒有感恩之心的人。

孩子的世界,遠遠不止學習那麼簡單,在不同的年齡段,都有屬於他的責任。承擔這些責任,他才能知道父母為他們做了些什麼,付出了什麼,才會對父母滋生出感恩之心,才能擁有健全的人格。


林清玄說:&34;

孩子們最大優勢就在於他還有無限的可能性。

教育就是通過啟發和引導,把一個人潛在的能量激發出來,讓他成為更好的自己。讓每一個人都能擁有更美好的世界,成就更幸福的人生。


正因為如此,教育才更不能與生活脫節。在學校裡學習知識與思維能力,在家庭和社會中學習與人、與世界相處的能力。

只有當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不再錯位,在互相配合中實現無縫的連接,孩子的成長過程才不會糾結與混亂,人生也不再四分五裂般零碎,成為一個完整與真實的過程

相關焦點

  • 家長必看:你家孩子挺聰明就是不好好學習,你是怎樣理解的?
    老師對家長說:「你家孩子挺聰明的,就是不好好學習」,很多家長認為自家的孩子就是不好學,只要努力一番可能就會變得非常優秀,不知道各位家長有多少人是這樣的想法呢?想必有很多人,其實老師一般這樣說,只是找到不到孩子的優點了,其實句話讓很多學生和家長都存在一些誤區,當老師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注意了。
  • 你以為的督促孩子好好學習?實則害慘了孩子
    考試,作為一個學生的必經之路,它的本意是能有效檢驗出你的學習成果,亦能檢驗出你的不足之處,從而督促我們好好學習。但是,到了今天卻變了味。大家都知道,現在稍微大一點的考試,都會將試卷和答題卡分開,考試只用交答題卡就行了,這就給了很多人鑽空子的機會。比如考試快結束的時候,老師不可能時時盯著,只需要其中一個把答案全部寫在試卷上,和另外一個人交換,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將答案傳遞出去。你以為只有差生會作弊嗎?
  • 「不好好學習,將來只能掃大街!」對孩子說過這話的父母,你錯了
    「你看見了吧!我希望你明白,你如果現在不好好學習,將來就跟他一樣沒有出息,只能做這些卑微的工作!」然而,這位媽媽的「教育夢」還沒有成功,就已經破滅了。老人是集團總裁,閒暇時間出來修剪花木,卻被男孩的媽媽認為是老園丁。
  • 我家的孩子你隨便打,只要不出毛病就行,老師能照做嗎
    在教學的過程中,一些老師一定遇見過個別調皮、不聽話、愛惹事的學生,有時候會把他們的家長請到學校,希望藉助家長的力量對他們進行有效的教育。此時在老師的心目中,最好的家長,莫過於到學校之後,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讓孩子好好聽老師的話,然後會當著孩子的面對老師說:「老師,孩子不聽話、犯錯誤,你該吵吵,該打打,只要打不出毛病就行。你就放心大膽地管吧!」
  • 你的英語被耽誤了,你還要耽誤你的孩子嗎,解決方法在這裡(內有資源福利)
    加我微信beeper_helen交流我的英語成績其實一直都不差(準確地說英語考試分數不低)。雖然初中前根本不知道英語為何物,我還是成功地在初中前的暑假裡背熟了26個字母。即使在零基礎的情況下,我在初中三年裡經常被老師喊起來回來問題(很少有人願意舉手),我的作文還被老師當成範文當堂念。
  • 父母一直要求你好好學習,卻從來不說為什麼
    在中國很多父母在有關孩子教育方面總會說到這句話:「要好好學習,將來好找工作,要用知識改變命運」那麼為什麼父母大多不會去講,好好學習,會怎麼改變自己的命運?好好學習將來對自己都有什麼好處?既然他們不知道如何給自己的孩子講,好好學習,會給你的將來帶來什麼改變?就讓我替他們講給你聽:1.小學,初中,高中會讓你們整體了解這個世界,學習正確的價值觀。
  • 為什麼要讓孩子好好學習?你不讓孩子累,這個社會就會讓孩子更累
    經常看到有人說「讓孩子那麼辛苦幹啥?都沒有童年了!」「你看多少博士都在給小學畢業的打工,學習有啥用!」「我們上學的時候也沒有學這麼多,不照樣有好工作嘛!」……遇到這樣的人,城媽真是很無語了,都什麼年代了,還在那宣揚讀書無用論,你家要是有礦也就罷了,可你就是個普通老百姓,你不讓孩子好好學習將來讓他幹啥?等他們就業時競爭都多麼激烈了,你沒看到餘杭區的公務員都清一色的清北碩士生了嗎?
  • 在中國,不好好讀書的孩子究竟有多傻?
    「讀書無用論」,還要荼毒多少孩子呢?他們的家裡,連好的風扇也安不起,孩子只能呆在狹窄擁擠的屋子裡吃飯,睡覺,學習。看到這些孩子經歷,讓人感到心酸又難過。我們的孩子,有什麼理由不好好讀書呢?多少孩子因為不愛讀書,從小就和老師、父母故意做對。可等過了叛逆的年紀,才會感嘆「我還想讀書!如果再讓我回到校園,我一定好好學習!」不管你家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請把這些道理趁早講給他聽。一個人的美貌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但「滿腹經綸」的才氣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越聚越濃。
  • 媽媽教育孩子: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只能回家種地,當農民
    進入小學後,父母自然比較關心的一件事就是孩子的學習了。這不,前天晚上臨睡前,孩他媽就就開始給孩子上課,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她媽不經意的說了這樣一句話:「你要不好好學,將來就只能回家接受你爺爺奶奶的3畝地,回家種地了,那活可很累。」這樣類似的話,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對孩子說過。
  • 有多少家長知道孩子為什麼突然就不愛學習了呢?看完你就全知道了
    小編在後臺時不時就會看到一些家長留言說自己的孩子不愛學習乃至是厭煩學習:「孩子小時分很愛學習,現在年歲越大越厭煩學習了,是不是到了叛逆期?」「之前孩子一直學習挺認真,最近不知道了,成績下降的厲害,昨日竟然說他不想上學了。」從家長的言語中,小七不難看出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關心。
  • 孩子不好好吃飯,姐姐這一招輕鬆搞定
    姐姐也在頻繁跟弟弟互動,爺爺奶奶責怪姐姐,「你別理他,你理他,他更不好好吃了。」姐姐委屈,好像是因為她,弟弟才不好好吃飯似的。可是,這次她也沒生氣,以往可是要反抗的。「弟弟,我們來玩個石頭剪刀布的遊戲吧。」好傢夥,聽到這話弟弟起勁了,爺爺奶奶更生氣了。
  • 大人好好學習 孩子天天向上
    我說你錯了,現在不是教育孩子們,而是教育身邊的大人。有一個老總,咱們國內品牌的一個老總,通過《今日說法》的記者找到我說,「李老師,我這兒子老偷錢,我想領他來見見你。」我跟他電話裡講,你兒子不用來,你來就行。什麼意思?問題在你的身上,不在孩子的身上。家庭撫養不僅僅是物質的,更重要的是親自陪伴。在珠海曾經有一個父親很有本事,通過幾年打拼,存了家財百萬。
  • 孩子不好好學習,領他到以下地方多轉轉,比你磨破嘴皮有用多了
    如今家長們也已經知道,養孩子最該費精力的不是吃喝穿戴,而是孩子的教育。而目前能體現孩子教育成果的,就是孩子的學習。如果孩子不好好學習,家長們自然愁眉苦臉,並自動在腦海裡演繹出一系列後果:學習不好上不了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開啟不了好人生。但如何才能讓不愛讀書的孩子好好學習呢?這恐怕是最讓家長頭疼的一件事。
  • 「耽誤我家孩子考清華,你負責得起嗎?」霸氣媽媽遭網友質疑
    學生們可是我們國家未來的棟梁之才,苦了誰也不能苦了學生啊,耽誤誰也不能耽誤學生們的學習啊,是不是?所以今年的網課非常火爆,不管是學校自發的網課,還是一些其他教育機構開設的網課,非常受家長們的追捧。小李修改完自己WIFI密碼之後,當天鄰居就找上門來鄰居阿姨非常霸氣的質問小李:你修改WIFI密碼為什麼不通知我?你知不知道你這麼做耽誤我們家孩子上網課了呀,耽誤我家孩子考清華,你負責得起嗎?面對鄰居阿姨的質問,小李一頭霧水,原來這就是蹭自己網的鄰居呀?怎麼蹭網的人這麼理直氣壯呀?
  • 每天教育孩子放下手機,好好學習,作為家長你又做到了嗎?
    話雖絕對,道理卻不假。很多家長不是不知道讀書好、讀書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否則也不會為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感到頭疼:一不知道讓孩子讀什麼,二擔心孩子讀「閒書」耽誤學習,三抱怨孩子沉迷遊戲,四心疼孩子上課太累課餘時間也不多。
  • 學習不難,只要這個方法你會了
    我相信,看了標題願意點進來的同學都是擁有著一顆上進心,願意花時間花精力去學習的人,既然我們有緣,能於茫茫網際網路中相遇,我必然也不會讓你失望!不就是提升成績嗎?只要你能好好記住我說的方法,我相信,你所期望的好成績下次一定會來找你!
  • 小學時期,別讓這些壞習慣耽誤了孩子
    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孩子保持學習的興趣,進而取得良好的成績。而壞的習慣,同樣可以讓孩子厭倦學習,比別人落後。小學正是孩子打好基礎的時期,習慣更是重中之重。所以,別讓這些壞習慣耽誤了孩子。畢竟第一步都沒走好,後面就更難走了。
  • 馬化騰關閉網遊後會不會有學生好好學習呢
    一部分小學生確實是受到了網遊的影響,但是如果馬化騰關閉了網遊,還是會有一部分小學生不好好學習的,先說一下馬化騰關閉了網遊之後的狀況:但是關閉了網遊之後還是會有一部分孩子不好好學習的,一下是我的觀點,還請在閱讀一會:
  • 多少教育理論,讓家長不敢說「必須聽我的」,耽誤孩子的成長
    所以小朋友,理解力還達不到的時候,你只要說「下來,危險」,簡單明了,就行了。值得「聽我的」是不是又有教育理論說,要跟孩子溝通交流,得讓他知道原因。這裡有個誤區,「不要總是試圖去說服孩子」,你去跟他講道理,和努力說服孩子是兩個概念,想想自己,父母對我們說了一輩子「好好學習。
  • 「孩子很聰明,但就是不努力」,這話有「毒」
    一位來訪跟我說,她對孩子要求不高,混個中等成績就行了。不像別的家長要求那麼高,但是現在孩子的狀態實在太差了,作業拖拉,成績中下。必須死死盯著,才願意學習。不盯著就不做作業,經常寫作業寫到晚上十一二點。盯的時候成績就能上去一點。現在才小學五年級就這樣,以後真不知道要怎麼辦,想想都發愁。她覺得自己給了孩子很多鼓勵,也不打壓孩子。怎麼這個孩子還是會發展成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