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分享我的習水土城古鎮行。古鎮內眾多的博物館、紀念館讓我欣喜不已,要好好參觀學習了。
這裡是古鎮中心的四渡赤水紀念館的廣場,廣場一角有土城博物館的介紹。赤水河畔的習水縣土城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千年文化歷史、四渡赤水厚重積澱與獨特的地域文化交相輝映。近年來,我們以紅軍長徵四渡赤水文化內涵為核心,以地域文化為重點,以其他文化為補充,陸續建起了四渡赤水紀念館、女紅軍紀念館、貴州航運博物館等一系列的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
四渡赤水紀念館是由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同志題寫館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洪麥恩教授主持陳列布展形式設計,外觀為黔北民居風格的建築。基地佔地面積7710平方米,主館建築面積3659平方米,展線600多米。紀念館翔實地再現了紅軍1935年1月遵義會議後在毛澤東等的領導下,四次飛渡赤水河,至5月9日渡過金沙江,取得戰略轉移偉大勝利的光輝歷史。紀念館憑身份證免費領票參觀。
館內序廳正面牆為紅軍四渡赤水河情景浮雕,場面寬闊,氣勢恢宏。浮雕前為四渡赤水戰役主要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張聞天、王稼祥的塑像。遊客紛紛在此合影留念,現在的紅色旅遊熱度極高。
四渡赤水戰役,也是毛澤東與蔣介石在戰爭棋盤上的一次對弈,處於絕對劣勢的毛澤東,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氣,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將擁有絕對優勢的蔣介石玩弄於股掌之上,成為毛澤東一生中的「得意之筆」。
紀念館裡有「二渡赤水,避實擊虛」的專題介紹。紅軍進至扎西地區,敵仍判斷紅軍我將北渡長江,除向宜賓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調滇軍和川軍潘文華部向扎西地區逼近,企圖對紅軍分進合擊。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決定悄然揮師東進,轉入敵力量薄弱的黔北。紅軍迅速東渡赤水河,攻佔婁山關,再佔遵義城,殲滅和擊潰敵軍兩個師又八個團,取得了長徵以來的第一個大勝利。
長徵時任紅三軍團第十三團團長彭雪楓將軍寫的《婁山關前後》節選。限黃昏前後奪下婁山關!這是命令,也是全體紅色健兒的意志!搶山,奪下點金山,這一艱巨的任給了一營。第一梯隊進入衝鋒出發地,第二梯隊在不遠的隱蔽地集結,火力隊位置於指揮陣地中對著敵人猛烈擊。衝鋒號發出了,嘁聲如雷,向著敵人的陣地撲過去,一陣猛烈的手榴彈,在煙塵蔽天一片殺聲中奪得了點金山。
登臨點金山頂,可以四望群山,婁山關口,也清楚地擺在眼前,敵人一堆一堆地在關的附近各要點加修工事。婁山關,雖然不遠,然而仍需翻過兩個山頭,而這兩個山頭,都被敵人佔據著。機關槍連續地向著我們射擊,這是敵人最後掙扎的地方了。
將近黃昏,加以微雨,點金山的英雄們並未歇氣就衝下去。疲乏、飢餓控制著每一個人,然而並未減少他們的勇氣。在團的首長直接領導下,組織衝鋒,配備了火力。一陣猛烈射擊,一個跑步,敵人後退了。但不等你穩固地佔領這一陣地,他們吶喊著反攻回來了,陣地又被敵人所恢復。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終究不能奏效。大家看的清楚,有一軍官,在後頭督隊(以後俘虜說是個旅長)。他的士兵坍下了,又被他督上來。「弟兄們,打死壓迫你們的長官啊!
「白軍士兵們,你們拼命,為的哪個呢?看你們的官長,再看看你們自己!」紅色戰士們於衝鋒之後的空隙,向著白軍兄弟們喊話。「打死他,特等射手!」指戰員的命令。於是集合了四五個特等射手,集中向著那位官長瞄準聲「瞄準—放!」軍官倒了。衝鋒部隊乘機衝上去。敵人好像竹竿之下的鴨子,呼哈、呼哈地滾下去了。婁山關的整個敵人,因之動搖,自取捷徑各自逃去。婁山關佔領了!婁山關是我們的了!
中央紅軍在5天之內,取桐梓,佔婁山關,再奪遵義城,共擊潰和殲滅敵2個師又8個團,斃傷敵人2400餘人,俘敵3000 餘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遵義戰役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紅軍的士氣,狠狠打擊了敵人,特別是蔣介石嫡系部隊的氣焰。蔣介石承認「這是國軍追擊以來的奇恥大辱。」
待續,我在土城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