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分享我的習水土城古鎮行。古鎮內眾多的博物館、紀念館讓我欣喜不已,要好好參觀學習了。
這裡是古鎮中心的四渡赤水紀念館的廣場,廣場一角有土城博物館的介紹。赤水河畔的習水縣土城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千年文化歷史、四渡赤水厚重積澱與獨特的地域文化交相輝映。近年來,我們以紅軍長徵四渡赤水文化內涵為核心,以地域文化為重點,以其他文化為補充,陸續建起了四渡赤水紀念館、女紅軍紀念館、貴州航運博物館等一系列的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
當然,四渡赤水紀念館是土城眾多博物館類裡面的重中之重。四渡赤水紀念館是由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同志題寫館名,外觀為黔北民居風格的建築。基地佔地面積7710平方米,主館建築面積3659平方米,展線600多米。紀念館翔實地再現了紅軍1935年1月遵義會議後在毛澤東等的領導下,四次飛渡赤水河,至5月9日渡過金沙江,取得戰略轉移偉大勝利的光輝歷史。
紀念館憑身份證免費領票參觀,自由行的驢友爭取文明地「蹭」一下導遊,聽聽講解,收穫更大。館內序廳正面牆為紅軍四渡赤水河情景浮雕,場面寬闊,氣勢恢宏。浮雕前為四渡赤水戰役主要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張聞天、王稼祥的塑像。
紀念館裡對「三渡赤水,調敵西進」有著詳細圖文介紹。遵義戰役勝利後,蔣介石指揮多路國民黨軍向遵義、鴨溪一帶合圍。黨中央、中革軍委為進一步調動敵人,迅速跳出國民黨軍的合圍圈,佯作北渡長江姿態,再次轉兵川南地域,誘敵西進,第三次渡過赤水河。
1959年4月5日,毛澤東在八屆七中全會的講話:「比如苟壩會議,我先還有三票,後頭只有一票。我反對打打鼓新場,要到四川繞一圈,全場都反對我。那個時候我不動搖,我說,要麼就聽我的,我要求你們聽我的,接受我的這個建議。如果你們不聽,我服從,沒有辦法。散會之後,我同恩來講,我說,不行,危險,他就動搖了,睡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又開會,聽了我的了。」
1972年6月10日,周恩來在黨中央召集的一次會議上講話中說:「遵義會議開了以後,要繼續前進。這個時候爭論又起來了,打仗如何打法也起了爭論。那個時候困難羅,八萬人剩下三萬多人。每一個部隊裡都減員,傷員病號都不少,的確有困難。在那個關頭,只有堅定不移地跟毛主席走。這時問題就出來了,一個比較小的問題,但是個關鍵性的問題,就是從遵義一出發,遇到敵人一個師守在打鼓新場那個地方,大家開會都說要打,硬要去攻那個堡壘。只毛主席一個人說不能打,打又是啃硬的,損失了更不應該,我們應該在運動戰中去消滅敵人嘛。
但別人一致通過要打,毛主席那樣高的威信還是不聽,他也只好服從。但毛主席回去一想,還是不放心,覺得這樣不對,半夜裡提馬燈又到我那裡來,叫我把命令暫時晚一點發,還是想一想。我接受了毛主席的意見,一早再開會議,把大家說服了。這樣,毛主席才說,既然如此,不能像過去那麼多人集體指揮,還是成立一個幾人的小組,由毛主席、稼祥和我,三人小組指揮作戰。」
待續,下文繼續講述土城四渡赤水紀念館裡的動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