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史典範四渡赤水,被西點軍校列入教材,美國人都作何評價?

2020-12-09 騰訊網

孫子兵法當中有雲:"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戰場形式瞬息萬變,能夠主動適應戰場環境,出其不意,掌握戰爭的主動權,就能夠最大程度上取得勝利。在我黨歷史之中,長徵絕對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四渡赤水是偉人復出後的第一戰,在國民政府幾十萬大軍的圍困之下,偉人採取靈活的戰術方法,與國民政府軍隊開展運動戰,是中國工農紅軍取得長徵勝利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戰。這一戰被西點軍校列入教材,那麼美國人都作何評價呢?

一:決策失誤,生死存亡之際

在錯誤指揮之下,中國工農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敗,中央紅軍不得已開始了戰略性轉移。在長徵初期,左傾教條主義依舊嚴重影響紅軍的戰略決策。

湘江戰役當中,中國工農紅軍損失高達五萬人,中央紅軍從八萬銳減到三萬人,而距離長徵目的地何在還有千裡,為此中央紅軍上下蔓延著一股悲觀失望的氣息。就是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之下,李德還堅持原計劃向詳細進軍,無疑於要將中央紅軍覆滅的深淵

當時的中央軍委聽從偉人等人的建議,決定往敵軍力量較為薄弱的貴州地區進軍。並且在貴州遵義召開黨內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束縛,決定由偉人輔佐總理指揮軍事行動,實際上的指揮者就是偉人

雖然偉人的復出給我黨帶來了希望,但是遵義會議之後,擺在我黨面前的形勢依舊不容樂觀,國民政府大軍壓境,稍有不慎中央紅軍就可能全軍覆沒

二:大軍壓境,四渡赤水

蔣為了徹底將中央紅軍留在貴州一舉消滅,調集了數十萬大軍,從多個方面向中央紅軍發起進攻。蔣不僅僅調集了薛嶽兵團以及所有的黔軍,還調動四川、湖南、廣西地區的軍隊向遵義地區發起進攻。

面對來勢洶洶的敵軍,當時的中央軍委決定藍田壩、大渡口、江安一線北渡長江,與四川地區的紅四方面軍發起反攻,如果渡江失敗則留在川南,伺機而動,北渡金沙江,國共雙方的戰爭一觸即發

1935年1月19日起,中央紅軍兵分三路從遵義出發,開始突圍行動,國民政府軍隊乘機佔領遵義,與此同時中央紅軍擊潰駐守在土城的軍隊,佔領了土城。國民政府軍隊隨後增援土城地區,準備一舉奪回土城

經過中央紅軍的一番苦戰之後,擊潰了川軍四個旅的軍隊。偉人敏銳的意識到國民政府軍隊會調集重兵圍城,而土城不利於紅軍的轉移,出於長遠戰略考慮,偉人當即決定放棄土城,西渡赤水,伺機而動

在中央紅軍成功渡過赤水之後,並沒有繼續向西進軍,經過當時的中央軍委研究後決定,中央紅軍再次東渡赤水,回軍遵義城。

當時的遵義守軍沒有想到中央紅軍還會再次回來,遵義地區的守備力量相當薄弱,紅軍一鼓作氣奪回遵義城,打國民政府軍隊一個措手不及

當國民政府軍隊得知中央紅軍戰略遵義後,急忙調集軍隊準備圍困紅軍於遵義城之下,不料偉人準主動出擊,殲滅國民政府軍隊共計兩個師八個團,是長徵途中取得的最大一場勝利

隨後國民政府軍隊再次來犯中央紅軍當機立斷撤出遵義地區,並沒有因為一時的勝利而衝昏頭腦,依舊保持冷靜頭腦,再一次西渡赤水,伺機而動。隨後中央紅軍趁貴陽地區守備力量薄弱之時,佯攻貴陽,蔣大驚失色,急忙命令國民政府軍隊回援貴陽。

不曾想,這只不過是偉人的金蟬脫殼之計,當國民政府軍隊急忙回師之時,中央紅軍的主力部隊早已經渡過金沙江,逃出生天。這一戰堪稱戰爭史上的典範,採取靈活的戰術擺脫重兵圍困,使得中央紅軍轉危為安。

三:經典一戰,列入教材

中央紅軍巧妙的躲開國民政府軍隊的圍追堵截令當時的不少人都驚嘆不已。

當時的國民政府軍隊的一個旅長李清獻曾經評價道:"蔣經常被紅軍牽著鼻子走,蔣的嘴,我們的腿,紅軍靈活機動的戰術常常使得國民政府手忙腳亂,加上蔣亂指揮,導致國民政府軍隊空有重兵,卻無處發力"。

甚至連蔣本人在日記當中也大發感慨:"我軍各部遲滯呆笨,被其玩弄欺詐,殊為一生用兵莫大之恥辱。"由此可見四渡赤水一戰令對手是心服口服

不僅僅國民政府軍隊對中央紅軍四渡赤水有著極高的評價,就連美國人對這一戰也是推崇備至,那他們是如何評論的?

美國的第一所軍事學校西點軍校,被譽為"美國高級軍官的搖籃",在美國享有極高的聲譽。

就是這樣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軍事院校,對於中央紅軍四渡赤水這一戰是推崇備至,將其當成西點軍校的教學案例來培養學生的思維,還將其列入教材當下供美國人研究。由此可見美國人對於這一戰也是極為推崇的

四:"老對手"美國人的評價

不僅僅美國的軍事院校對中央紅軍四渡赤水一戰推崇備至,而且有不少美國人對這一戰也是頗感興趣。

首先,我們來看美國著名作家、記者索爾茲伯裡對於這一戰的評價,索爾茲伯裡在《長徵——前所未有的故事》當中評價稱:"要重新繪出偉人當年反覆穿越貴州的路線是極為困難的。"

"當年蔣的指揮官尚且搞不清楚,如今的我們依舊也難以捉摸紅軍的想法,甚至連紅軍的官兵也時常搞不清楚自己在幹些什麼,從這一點來看偉人是當之無愧的軍事天才"。索爾茲伯裡的這番話對偉人的指揮藝術可以說的推崇備至,對其大加讚賞。

同樣身為美國作家的史沫特萊,也在《偉大的道路》一書當中高度評價長徵稱:"事實、數字以及千山萬水都不足以說明紅軍長徵的偉大歷史意義,長徵是革命戰爭史上最偉大的史詩。"

她在談及四渡赤水一戰當中也曾經說到"這必將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對於這一戰史沫特萊對於中央紅軍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紅軍指揮官高超的指揮藝術深感敬佩

無獨有偶,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一書當中對於這一戰也是著重描繪:"不管你們對紅軍有什麼看法,但是不得不承認,紅軍的長徵是世界軍事史上最偉大的功績之一,他們在長徵當中靈活機動將對手遠遠的甩在身後,在困境之中依舊掌握著戰爭的主動權。"

由此可見,美國人對於我黨的長徵是推崇備至的,四渡赤水一戰更是一掃之前失敗的陰霾,重整旗鼓。

五:四渡赤水之戰的評價為何會如此之高

從上面的敘述當中可知,無論是國民政府還是美國人對於四渡赤水一戰都是有著極高的評價,高度評價的背後又隱藏哪些原因呢?

首先,四渡赤水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中央紅軍四渡赤水之前,紅軍的士氣可以說是跌落到了一個冰點,重兵圍困,不僅僅武器裝備相對落後,而且在人數上有著極大的差距。

當時的蔣可謂是信心滿滿要將中央紅軍"絞殺"於西南地區,但是就是在敵我雙方如此巨大的差距之下,依舊讓中央紅軍逃出生天,不僅僅鼓舞了士氣,而且還再一次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以少勝多的戰役無論是在哪一個時期都是值得被推崇的

其次,是中央紅軍在四渡赤水一戰當中所表現出高度的靈活性和機動性。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戰爭形式瞬息萬變,唯有靈活應變才能夠最大程度的取得勝利。

四渡赤水一戰當中,瞞天過海,四渡赤水,將數十萬大軍玩弄於鼓掌中,讓蔣視為一生用兵最大之恥辱。這種戰爭的權變精神值得學習和欽佩。

最後,是四渡赤水一戰當中紅軍表現出極大的毅力,中央紅軍不僅僅要面對國民政府軍隊的圍追堵截,而且還時常面臨補給不足的情景,四渡赤水之前,紅軍早已經是疲憊不堪。

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之下,紅軍表現出極大的毅力,在短時間內四渡赤水,穿梭於雲貴高原之中,紅軍基本上是靠兩條腿完成四渡赤水的任務的,其機動性遠不如國民政府軍隊。

而就是在這種人困馬乏的情況之下,能夠取得戰爭的勝利,和紅軍上下所表現出來的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精神是分不開的。長徵的勝利來之不易,四渡赤水之戰直接奠定勝利的基礎,這一戰是紅軍上下共同女郎的結果,是難以複製的一戰。

相關焦點

  • 被西點軍校列入教材的四渡赤水,看外國人和國民黨是如何評價的?
    然在土城、青槓坡戰役中與敵川軍戰爭膠著,未取得戰爭預期,在這樣的形勢之下,開始了一渡赤水,為四渡赤水拉開了帷幕。此時的敵我雙方力量對比差距太大。——軍事力量的差距。紅軍在扎西進行了整編。全軍除幹部團,共編為 16 個團, 紅一軍團縮編為 2 個師 6 個團,紅三軍團縮編為 4 個團,紅五、紅九軍團各編為 3 個團。
  • 四渡赤水 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紅色經典史詩《長徵組歌》的第四曲。歌詞表現毛主席用兵如神,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指揮中央紅軍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界地區,巧妙地穿插於敵人重兵集團之間,在運動中大量殲滅敵人。    9月9日,是毛主席逝世40周年紀念日。
  • 軍校中的「霸主」-西點軍校
    西點軍校校徽 西點軍校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陸軍軍事學院,也是全世界最好的軍校,全稱為美國陸軍軍官學校,又叫美國軍事學院。因為校地址在西點,人們習慣稱它為西點軍校。
  • 新西點軍校魔鬼訓練班:西點軍校校長麥克阿瑟
    ,黃埔軍校近代在我國可謂是佼佼者才有資格進去的,在美國的西點軍校也是如此,為了西點軍校的發展和保住準將的頭銜,麥克阿瑟會怎樣做呢?由於多次受到毒氣彈的襲擊,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病床上度過的。直到1919年3月16日,麥克阿瑟的健康狀況才有所好轉。這一天,潘興來到彩虹師,為麥克阿瑟舉行了授勳儀式他獲得了服役優異勳章。這使得麥克阿瑟尤其與眾不同。他既有服役優異十字勳章,又有服役優異勳章,這是對參謀軍官的最高獎勵。獲得兩種勳章的軍官在美國遠徵軍中很少,包括麥克阿瑟在內,一共只有3人,另外兩人分別是巴頓和威廉·多諾萬。
  • 看懂四渡赤水,領導力上一個臺階
    草鞋沒樣,邊打邊像如果我們還原一下四渡赤水整個戰役的經過,就會發現,四渡赤水並不是事先設計出來的。一渡赤水的時候沒有想到要二渡,二渡赤水的時候也沒有想到要三渡。但是,三渡赤水的時候想到了四渡。可見,四渡赤水是一個不斷試錯與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根據環境調整方案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在機動中尋找新的機會的過程。
  • 高清:美國西點軍校掠影
    高清:美國西點軍校掠影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2012年12月01日13:21 Point),常被稱為西點軍校,是美國第一所軍事學校,位於紐約州西點鎮,距紐約市約80公裡。 西點鎮曾是美國獨立戰爭中的重要軍事要塞,當時的大陸軍司令喬治·華盛頓將軍認為西點是「打開美國的一把鑰匙」,因此於1778年邀請戰爭英雄波蘭人考斯俄茨科準將協助設計西點軍事要塞。 美國獨立後,華盛頓總統萌生建立全國性軍校的構想,但遭到時任國務卿託馬斯·傑弗遜的反對而落空。後者認為聯邦憲法並未賦予總統創立軍校的權力。
  • 與西點軍校有關的謠言:《孫子兵法》只是參考讀物
    隨後,這個報導出現在許多報刊上,又有更為詳盡的報導說:「西點軍校正在開展著學雷鋒的活動……校園張貼著雷鋒的畫像,學員傳誦著雷鋒的日記,教室裡抄錄著雷鋒的名言。」於是,美國人學習雷鋒精神的說法在國內蔚然成風,甚至不少人認為,美國人都學習雷鋒精神,中國人卻將之拋諸腦後。
  • 四渡赤水中誰發揮的作用最大?有人說:那都是情報的功勞
    那麼毛主席在四渡赤水中到底發揮了多大的作用,四渡赤水能成功到底是毛澤東的軍事才能發揮作用還是情報發揮了作用呢?毛主席之所以能夠在重重包圍的國民黨軍中自由穿插,最終締造了經典的四渡赤水戰役,帶領紅軍跳出包圍圈,當然離不開情報工作了。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 探秘四渡赤水:毛澤東究竟神在哪裡?(圖)
    當年紅四方面軍負責接待廖承志的傅鍾回憶:「那本密碼電報破譯法萬分寶貴,敵軍的兵力部署和行動企圖,我們都了如指掌。1935年春天,當一方面軍為了衝破敵人的圍追堵截進行'四渡赤水'戰役時,情況極度緊張,常常難以架設偵察電臺,也多虧有了承志同志帶來的破譯法,才得以把我們的偵察電臺截獲的敵軍情報,按中央軍委指示,及時轉了過去。」
  • 四渡赤水出奇兵
    四渡赤水是中央紅軍長徵中,在貴州、四川、雲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國民黨軍進行的運動戰戰役,也是遵義會議毛澤東進入決策核心後指揮的第一個戰役。這是一場3萬人對40萬人的懸殊較量,毛澤東根據敵情的變化靈活用兵,促使敵我強弱轉化,並通過「調虎離山「」贏得了勝利,四渡赤水從此成為了中國工農紅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
  • 四渡赤水出奇兵,「奇」在哪裡?
    面對並不了解的強敵,貿然選擇決戰,這免不了讓人想起第五次反「圍剿」時「禦敵於國門之外」的口號。所謂「左傾」,就是在客觀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仍然執迷不悟一意孤行!或許,土城戰役的失利也是好事,至少它讓黨和紅軍認識到正確的思想必須落實到行動上,才有意義。這是紅軍四渡赤水舊址:土城渡口(資料照片)。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47) | 赤水行記之:四渡赤水!
    至此,採訪團全體成員全部到齊,正式參加採訪報導的記者達20人,如果加上三省四市縣市區融媒體中心的記者,參與報導的記者達30餘人。我回想這次走進赤水,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和韓正副總理對赤水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的指示,也是學習紅軍長徵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初心,獲取參與新時代偉大長徵的思想和動力的具體行動。這層意思,都源於毛主席指揮的著名戰役——四渡赤水。我想,這是發自我們內心的期盼。
  • 走進美國西點軍校(組圖)
    我們的車子開得風馳電掣,因為大家對這次採訪都分外期待。  我給西點軍校呈報的採訪者有三名,除了我,還有《心在遙遠》雜誌美國版的編輯經理洛倫佐(Lorenzo),以及攝影師艾德裡安(Adrain)。此外,西點軍校特批我當天可以攜帶攝像機全程拍攝(我之前看過該校的訪問條例,是禁止攝像的),所以洛倫佐又兼職攝像師。他們兩人是土生土長的紐約人,雖然對「西點」如雷貫耳,卻從來未曾涉足。
  • 伊拉克戰爭生負面影響 美報考西點軍校不再時髦
    據美聯社報導,截止到10月底,美國軍事學院(即西點軍校)的入學申請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海軍學院和空軍學院也分別減少了20%和9%。雖然距離2005年秋季班的報名截止日期還有幾個月,但「軍校熱」降溫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不想給政府當炮灰2001年「9?11」事件後,在愛國主義精神的鼓舞下,美國青年中曾掀起一股從軍熱,幾家著名的軍事院校也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報名熱潮。
  • 到習水土城體驗紅軍長徵「四渡赤水戰役」
    9月6日,四渡赤水實景實戰體驗園景區在遵義賓館召開景區發布會。「四渡赤水實景實戰體驗園景區」於2019年落地習水土城古鎮,該景區首創的「沉浸式紅色旅遊」引發全場關注。「沉浸式紅色旅遊」以四渡赤水戰役為故事背景,拆分出若干真實歷史劇情,由遊客抽取隨機角色卡,在高度還原1935年真實場景的四渡赤水實景體驗園景區內,重返1935年,參與四渡赤水真實戰役,體驗真槍實彈。目前,有情報戰、物資戰、殲滅戰三種戰爭體驗,更有大型實景實戰演出,重現四渡赤水戰役。
  • 長徵途中精彩的軍事戰略,四渡赤水出奇兵,紅軍的四渡赤水在何時
    大家一定都唱過這句經典的紅歌歌詞「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吧,四渡赤水可以說是紅軍長徵途中以少勝多的精彩軍事行動,是毛主席最精彩的軍事戰略。那麼,紅軍的四渡赤水都在哪裡渡過赤水河的呢?我們先來看看紅軍四渡赤水的背景。
  • 赤水河畔的千年古鎮,因四渡赤水而馳名,好多人卻沒有來過
    萬裡河山收眼底,一川赤水壯襟懷。四渡赤水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那段歷史不僅僅是在書本中,或者展現在銀幕。它更是長徵路上真實的寫照,是滔滔赤水河上永久的史詩。貴州遵義習水縣的土城古鎮,是一個因航運而興的古鎮,因四渡赤水而馳名的土城。
  • 因四渡赤水而馳名的習水縣土城古鎮
    遵義習水縣的土城古鎮,是一個因航運而興的古鎮,因四渡赤水而馳名的土城。古鎮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們到達的第一時間就去參觀四渡赤水紀念館。四渡赤水紀念館的正門。這裡門票是免費的,憑身份證登記領取就可以。紀念館舊址為二層中西合璧式建築。分為戰史陳列和輔助陳列兩部分陳列進行。
  • 盤點關於西點軍校與中國的傳聞 《孫子兵法》只是普通參考書
    隨後,這個報導出現在許多報刊上,又有更為詳盡的報導說:「西點軍校正在開展著學雷鋒的活動……校園張貼著雷鋒的畫像,學員傳誦著雷鋒的日記,教室裡抄錄著雷鋒的名言。」於是,美國人學習雷鋒精神的說法在國內蔚然成風,甚至不少人認為,美國人都學習雷鋒精神,中國人卻將之拋諸腦後。
  • 上遊帶你去旅行 | 習水土城 四渡赤水第一渡
    1月29日拂曉,紅軍以土城渾溪口為主要渡口,揮師一渡赤水河,揭開了紅軍「四渡赤水」的光輝篇章。土城(青槓坡)戰鬥是毛澤東在遵義會議後親自指揮的第一戰,土城是四渡赤水河第一渡口。為弘揚長徵精神,積極啟動紅色旅遊,於2005年9月建成四渡赤水戰役陳列室,為紅色旅遊開發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