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中誰發揮的作用最大?有人說:那都是情報的功勞

2020-12-20 剪影集結號

作者:coco侃歷史

引言:四渡赤水是中央紅軍長徵以來轉危為安的一場重要戰役,其改變了中央紅軍長久以來被國民黨圍追堵截的局面。四渡赤水中,紅軍在赤水河兩岸,採用大規模的運動戰,以各種佯動調動敵人,靈活穿插,聲東擊西,最終在敵人的眼皮地下,成功地在雲南姣平渡渡過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極大地鼓舞了紅軍將士,保存了革命火種。毫不誇張地講,四渡赤水展現了毛主席的高超靈活的軍事指揮藝術。

那麼毛主席在四渡赤水中到底發揮了多大的作用,四渡赤水能成功到底是毛澤東的軍事才能發揮作用還是情報發揮了作用呢?

毛主席之所以能夠在重重包圍的國民黨軍中自由穿插,最終締造了經典的四渡赤水戰役,帶領紅軍跳出包圍圈,當然離不開情報工作了。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情報工作,最早可追溯到1927年5月,時任中央軍事部部長的周恩來在武漢倡議並成立了中央特務工作處,隸屬於中央軍事部,以情報保衛工作為重點。在周恩來的領導下,情報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至後來出現了有「龍潭三傑」之稱的錢壯飛、李克農、胡底等重要情報工作人員。他們為黨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情報。多次挽救黨於危難之中。

在這裡就不得不提——總部二局了。總部二局由曾希聖任局長,錢壯飛任副局長。紅軍長徵出發以來,總部二局對國民黨粵軍、桂軍、湘軍、黔軍所用的密碼,已基本掌握其規律。在局長曾希聖,副局長錢壯飛的領導下,憑著小功率的電臺收報機,在長徵中一路走一路24小時不間斷收聽各路國民黨軍的電報,成功地破譯了敵人千變萬化的各類密碼860多種,摸清了蔣介石「圍剿」紅軍的戰略部署,並對敵人的一舉一動都掌握得清清楚楚。

毛澤東1939年在一次講話時談起長徵,他說:「沒有二局,長徵是很難想像的。有了二局,我們就像打著燈籠走夜路。」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四渡赤水中,情報確實在四渡赤水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一點毫無疑問。那麼,毛主席在四渡赤水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對於有些人說的:那都是情報的功勞。對於這樣的說法,那肯定是不客觀的。

用馬克思主義的一句哲學觀點來說:內因決定著外因,內因是一切事物發展的動因。內因是主要原因,外因是次要原因。

在毛主席領導的四渡赤水中,雖然情報對於戰役影響是巨大的,但這畢竟是外部因素。如何利用這些外部因素,去做出軍事判斷,則全在一個人的思考和軍事能力,軍事素養了。

這裡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情報是死得,面對一個情報,需要去解析情報的真假性,時效性。

第二,情報背後藏露的敵軍真實意圖,情報人員是不會做出分析的,這點也是需要由人去進行分析,判斷出情報背後的意圖,然後再做出行動。

第三,一份情報,可能會得出不同的軍事解讀,那麼就會有很多種對應的軍事方案,如何在眾多方案中得出一個最優解,這極大考驗一個軍事指揮者的軍事能力。

第四,在針對情報制定出軍事方案,調兵遣將,那也是需要極大的魄力和軍事指揮能力的。

四渡赤水放眼古今,沒有一定胸懷的人,很難有這般神級指揮。在當時,論軍事指揮的能力,當時的朱德,劉伯承、林彪等人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但在四渡赤水之初對於毛澤東的軍事意圖都還是一片茫然的。像林彪、聶榮臻還致信中央,質疑中央的這一戰略意圖。軍級首長都如此了,下面的紅軍戰士不就更茫然了 。

四渡赤水後,蔣介石就感嘆道:紅軍就是在我們的眼皮底下溜走的。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在接見蒙哥馬利時就說了,四渡赤水是其一生中最為得意之作。

所以,小編認為,情報在四渡赤水發揮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毛主席在四渡赤水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也是不容置疑的。四渡赤水離不開毛主席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同時,頁離不開紅軍將士的堅韌不拔、英勇作戰的精神,在四渡赤水期間,紅軍大範圍的迂迴、穿插,急行軍,非常考驗紅軍將士們的戰鬥意志。

因此,重要的情報+神一般存在的軍事指揮員+鐵一般的紅軍將士,最終成就了戰爭史上經典的戰役。你們覺得呢?

相關焦點

  • 探秘四渡赤水:毛澤東究竟神在哪裡?(圖)
    這就使得紅軍雖然人少裝備差也照樣能在戰場上聲東擊西縱橫馳騁,國民黨軍隊對紅軍的動態卻一知半解甚至一無所知,僅靠飛行員在空中肉眼偵察非但像霧裡看花,更要命的是往往中了紅軍設下的圈套,偵察結果幫了倒忙。因此,從戰場信息掌控這一點來看,我強敵弱的形勢是顯而易見的。不知何故,對四渡赤水的研究幾乎都忽略了紅軍情報工作所起的重大作用,與之相關的史料也很罕見。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47) | 赤水行記之:四渡赤水!
    我回想這次走進赤水,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和韓正副總理對赤水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的指示,也是學習紅軍長徵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初心,獲取參與新時代偉大長徵的思想和動力的具體行動。這層意思,都源於毛主席指揮的著名戰役——四渡赤水。我想,這是發自我們內心的期盼。
  • 看懂四渡赤水,領導力上一個臺階
    來源|商業評論(ID:shangyepinglun)毛澤東曾說,四渡赤水是他軍事指揮生涯中的「得意之筆」。《長徵組歌》中也有一句話:「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我所在的商學院有一個專門的課程,就是四渡赤水。開這個課程,就是想通過這個戰例,幫助大家理解什麼才是不確定環境下的戰略與領導力。
  • 土城古鎮這個景區不得了,《亮劍》總導演張前傾力打造「四渡赤水出...
    與四渡赤水實景體驗園一牆之隔的遊客中 「四渡赤水」實景體會園為立異體會型紅色旅遊景區,一改傳統紅旅景區以參觀為主的單一形式,在玩法和體會上做了很大的立異
  • 四渡赤水 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肖義武說,中央紅軍渡過赤水河後,當天下午便從陛昭溝、石梅溝、沙坨溝往古藺方向撤退。「大約下午兩點左右,紅軍在河邊召開擴紅會議,動員百姓參加紅軍。」當時,有八九個附近村寨的村民來到大會現場報名,但是紅軍都沒有同意,「他們年紀最大的才15歲,而且個個身瘦體虛。」    「1935年2月6日,中央紅軍在天寒地凍中到達雲南東北部的扎西鎮,又一次召開了政治局會議。」
  • 四渡赤水出奇兵,「奇」在哪裡?
    遵義會議的可貴之處,在於黨開始獨立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和解決中國革命的問題,而緊隨其後的四渡赤水,則是這場偉大實踐的開始。會議與戰鬥細看長徵的歷史,會發現一場會議的成功與一場戰鬥的勝利似乎並沒有直接關係。土城戰役的失利無法否定遵義會議的價值,後者的偉大,必須放在歷史的長河中,才看得出。
  • 長徵途中精彩的軍事戰略,四渡赤水出奇兵,紅軍的四渡赤水在何時
    大家一定都唱過這句經典的紅歌歌詞「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吧,四渡赤水可以說是紅軍長徵途中以少勝多的精彩軍事行動,是毛主席最精彩的軍事戰略。那麼,紅軍的四渡赤水都在哪裡渡過赤水河的呢?我們先來看看紅軍四渡赤水的背景。
  • 到習水土城體驗紅軍長徵「四渡赤水戰役」
    9月6日,四渡赤水實景實戰體驗園景區在遵義賓館召開景區發布會。「四渡赤水實景實戰體驗園景區」於2019年落地習水土城古鎮,該景區首創的「沉浸式紅色旅遊」引發全場關注。「沉浸式紅色旅遊」以四渡赤水戰役為故事背景,拆分出若干真實歷史劇情,由遊客抽取隨機角色卡,在高度還原1935年真實場景的四渡赤水實景體驗園景區內,重返1935年,參與四渡赤水真實戰役,體驗真槍實彈。目前,有情報戰、物資戰、殲滅戰三種戰爭體驗,更有大型實景實戰演出,重現四渡赤水戰役。
  • 貴州土城和丙安鎮:著名的四渡赤水就發生在這裡
    自駕走赤水出來,去茅臺鎮或者遵義,一般都會考慮沿著赤水河,看看著名的四渡赤水戰場,這個距離不長,沿途比較有名的四洞溝,赤水瀑布,佛光巖景區,然後就是丙安鎮了。遵義方向去赤水玩的話就必須先過土城鎮,依照南方人眼光,赤水河不算太寬,河水也不是清澈見底的那種顏色,但是,水急彎多,因為上遊著名的大酒廠很多,加上紅色旅遊的緣故,應該說赤水河保護的還不錯。
  • 戰爭史典範四渡赤水,被西點軍校列入教材,美國人都作何評價?
    戰場形式瞬息萬變,能夠主動適應戰場環境,出其不意,掌握戰爭的主動權,就能夠最大程度上取得勝利。在我黨歷史之中,長徵絕對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四渡赤水是偉人復出後的第一戰,在國民政府幾十萬大軍的圍困之下,偉人採取靈活的戰術方法,與國民政府軍隊開展運動戰,是中國工農紅軍取得長徵勝利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戰。
  • 紅軍長徵遺址:婁山關、四渡赤水遊記
    當初,這四個鎮子連同赤水縣、習水縣政府,都想把四渡赤水紀念館建在自己的地盤上,最後是時任軍委副主席的張震拍板定在土城。因為土城是第一渡,又有青槓坡戰役,毛主席、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也是在這裡渡的河。展覽館裡有一張耿飈的照片,下面寫著他的職務是紅一軍團一師參謀長。
  • 因四渡赤水而馳名的習水縣土城古鎮
    遵義習水縣的土城古鎮,是一個因航運而興的古鎮,因四渡赤水而馳名的土城。古鎮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們到達的第一時間就去參觀四渡赤水紀念館。四渡赤水紀念館的正門。這裡門票是免費的,憑身份證登記領取就可以。紀念館舊址為二層中西合璧式建築。分為戰史陳列和輔助陳列兩部分陳列進行。
  • 看四渡赤水電影,老紅軍笑:王家烈的兵,哪敢和我們拼刺刀
    這場戲,是電影《四渡赤水》中的重頭戲。在當初幹攝像的時候,《海鷹》、《閃閃的紅星》、《南海風雲》、《今夜星光燦爛》都是他的作品。之後,由於工作需要,也由於蔡繼渭藝術素質的全面提高,他「導兼攝」了《路漫漫》,頗受好評,《四渡赤水》這場重頭戲也就落到他身上了。 對於蔡繼渭來說,拍《四渡赤水》,最難的不是劇本創作,也不是戰爭場面,而是如何塑造好主席的人物形象。
  • 紅色旅遊,這次親臨四渡赤水之土城渡
    土城,是一座以古鎮聞名的小城市,後來,在這裡又發生了土城戰役和四渡赤水的第一渡,讓這座小城更是名聲在外,所以朋友就和我隆重推介了這裡!我首先來到了四渡赤水紀念館,在這裡我知道了,當年戰鬥的大體情況,1935年1月中央紅軍長徵來到了這裡,月底在這裡與川軍在土城附近的青槓坡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土城戰役」正式打響了!當時紅軍的高級將領都參加了這次戰鬥,這次戰鬥啊!
  • 四渡赤水出奇兵
    紀念館內的「四渡赤水」大型雕塑。■ 深圳特區報記者 嚴俊偉 文/圖「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長徵組歌》中的這兩句歌詞耳熟能詳。四渡赤水是中央紅軍長徵中,在貴州、四川、雲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國民黨軍進行的運動戰戰役,也是遵義會議毛澤東進入決策核心後指揮的第一個戰役。這是一場3萬人對40萬人的懸殊較量,毛澤東根據敵情的變化靈活用兵,促使敵我強弱轉化,並通過「調虎離山「」贏得了勝利,四渡赤水從此成為了中國工農紅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
  • 兩位偉人動情回憶三渡赤水,土城四渡赤水紀念館的動人故事
    這裡是古鎮中心的四渡赤水紀念館的廣場,廣場一角有土城博物館的介紹。赤水河畔的習水縣土城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千年文化歷史、四渡赤水厚重積澱與獨特的地域文化交相輝映。近年來,我們以紅軍長徵四渡赤水文化內涵為核心,以地域文化為重點,以其他文化為補充,陸續建起了四渡赤水紀念館、女紅軍紀念館、貴州航運博物館等一系列的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
  • 赤水河畔的千年古鎮,因四渡赤水而馳名,好多人卻沒有來過
    萬裡河山收眼底,一川赤水壯襟懷。四渡赤水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那段歷史不僅僅是在書本中,或者展現在銀幕。它更是長徵路上真實的寫照,是滔滔赤水河上永久的史詩。貴州遵義習水縣的土城古鎮,是一個因航運而興的古鎮,因四渡赤水而馳名的土城。
  • 被西點軍校列入教材的四渡赤水,看外國人和國民黨是如何評價的?
    然在土城、青槓坡戰役中與敵川軍戰爭膠著,未取得戰爭預期,在這樣的形勢之下,開始了一渡赤水,為四渡赤水拉開了帷幕。此時的敵我雙方力量對比差距太大。——軍事力量的差距。紅軍在扎西進行了整編。全軍除幹部團,共編為 16 個團, 紅一軍團縮編為 2 個師 6 個團,紅三軍團縮編為 4 個團,紅五、紅九軍團各編為 3 個團。
  • 土城四渡赤水紀念館裡的故事,彭雪楓將軍回憶婁山關之戰
    這裡是古鎮中心的四渡赤水紀念館的廣場,廣場一角有土城博物館的介紹。赤水河畔的習水縣土城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千年文化歷史、四渡赤水厚重積澱與獨特的地域文化交相輝映。近年來,我們以紅軍長徵四渡赤水文化內涵為核心,以地域文化為重點,以其他文化為補充,陸續建起了四渡赤水紀念館、女紅軍紀念館、貴州航運博物館等一系列的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
  • 上遊帶你去旅行 | 習水土城 四渡赤水第一渡
    1月29日拂曉,紅軍以土城渾溪口為主要渡口,揮師一渡赤水河,揭開了紅軍「四渡赤水」的光輝篇章。土城(青槓坡)戰鬥是毛澤東在遵義會議後親自指揮的第一戰,土城是四渡赤水河第一渡口。為弘揚長徵精神,積極啟動紅色旅遊,於2005年9月建成四渡赤水戰役陳列室,為紅色旅遊開發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