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都唱過這句經典的紅歌歌詞「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吧,四渡赤水可以說是紅軍長徵途中以少勝多的精彩軍事行動,是毛主席最精彩的軍事戰略。那麼,紅軍的四渡赤水都在哪裡渡過赤水河的呢?
我們先來看看紅軍四渡赤水的背景。此時蔣介石準備進攻我黔北地區的紅軍,他集中了大批的兵力,逼進遵義,妄圖圍困住我中央紅軍。我中央紅軍決定迅速離開敵兵壓境的遵義,攻佔赤水城向北渡過長江,到四川西部或西北部建立革命根據地。
紅軍第一次渡過赤水河是在1935年1月29日,此時敵人兵力漸漸增強,我中央紅軍根據毛主席的指示,果斷決定從西渡過赤水河,然後再看準時機北渡長江。在西渡赤水河的過程中,周副主席親自上陣,發動群眾,帶領軍民在一夜之間就在土城上下遊之間架起了一座浮橋,我中央紅軍成功渡過赤水河。
紅軍第二次渡赤水是在1935年2月18日至21日,此時敵人主力已被我紅軍的行動吸引到了川滇,黔北兵力薄弱,毛主席決定二渡赤水河,進軍黔北甩掉川軍、滇軍的夾擊和國民黨中央軍的追擊。於是,中央紅軍由太平渡、二郎灘等渡口再渡赤水河,並於24日突然向桐梓縣城發動進攻,黔軍棄城而逃,我中央紅軍在婁山關大敗黔軍,再取遵義,取得的紅軍長徵以來的最大一次勝利。毛主席即興填詞一闕,這就是著名的《憶秦娥·婁山關》。
紅軍第三次渡過赤水河是在1935年3月16日。此時的局勢讓蔣介石做出了錯誤判斷,他認為紅軍一直在赤水河附近徘徊,一定有重大舉動,所以召集各路人馬要與紅軍決戰。我中央紅軍組成三個軍事指揮小組。中革軍委在3月16日下達了三渡赤水的命令,我中央紅軍由茅臺及其附近地區第三次渡過了赤水河,擺脫了敵人的追擊,出人意料地又一次出現在川南地區。
紅軍第四次渡赤水是在1935年3月20日,此時蔣介石認為紅軍有再次北渡長江的跡象,慌忙在瀘州上下遊一帶部署長江防線。糾結各路軍馬向川南疾進,並揚言「剿匪成功,在此一舉」。面對此刻形勢,毛主席當機立斷回師東渡赤水河,3月20日我中央紅軍火速於二郎灘、九溪口、太平渡第四次渡過赤水河。3月24日,驚慌失措的蔣介石由重慶飛抵貴陽親自指揮。不料我中央紅軍於28日在鴨溪、白臘坎之間突破了敵人封鎖線,。31日南渡烏江進入息烽西北地區,巧妙地跳出了蔣介石苦心設計的包圍圈,把幾十萬敵軍遠遠地甩在了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