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一口氣讀完的一本書,無論是語言文筆,還是真情實感,作者喬葉處處有著她自己的獨一無二,流暢的表達,一氣呵成的抒情,發自肺腑的感慨,毫無保留的自我剖析自己的羞恥心,真是讓人敬佩和感動。
本書講述著二妞和祖母的故事,而作者採用了第一人稱的寫法,讀來更加地親切,許是因為這樣的寫法,許是因為自己和奶奶的故事,讀完之後眼睛潤潤的。
有情到深處的感動,有無可奈何的憂傷,有舐犢情深的柔情。
小說用第一人稱,回憶自己與奶奶的點點滴滴。奶奶重男輕女思想的桎梏,導致主人公從小就對奶奶充滿牴觸與偏見,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她似乎在重走奶奶的路,也漸漸理解了奶奶對生活的執著,兩人相互不喜歡卻又相依為命。最終在奶奶去世時候,她徹底原諒奶奶,面對周而復始的生活。
本書是敘述時間線,以生命的延續,講解活著的永恆。活著就是一種希望,喬葉是站在女性的角度講。女性的細膩情感,文字緩緩划過心間,留下溫情。
「我」是家裡最小的孩子,素來有著封建,重男輕女思想在奶奶心中紮根。生來就被認為命硬,不被奶奶喜歡,甚至嫌棄,「我」便從小就與奶奶對著幹,倔強的我長大後離開了家鄉,逃離了奶奶的「魔爪」。後來父親母親的相繼去世使得要強的奶奶變得柔軟了,不再那麼尖銳。往後的時光,「我」一直陪伴著奶奶,一直不被喜歡的「我」,成為奶奶最親密的陪伴,無論在身體與精神上,都帶給了奶奶莫大的支持。後來漸漸明白,奶奶對「我」的用心良苦,陪伴奶奶的歲月中,兩人推心置腹,成為了彼此的唯一。
在我的身上,祖母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命硬、克親人,祖母不喜歡我,正如不喜歡自己的克夫命。在與我相撕相剋地相處當中,卻不知不覺中成為感情最深的親人。因為了解才傷害,因為傷害才懂得。
「奶奶」既代表奶奶,也代表媽媽,姐姐,家長……
「我」與「奶奶」之間,好像隔著三輩子,欲言又止;
「我」與「奶奶」之間,似乎走得很近,像兩姐妹,無話不談。
我們用生命畫一個圓,從起始到終點,從女孩到女人,一個輪迴。
喬葉流暢而樸實的文字,細膩地將一位老人和一位年輕女人的成長記錄下來,呈現出不同年代女人的成長史。
活著這件原本最快的事,也因此,變成了最慢。生命將因此而更加簡約,博大,豐美,深邃和慈悲。
薄薄的一本書,很快讀完了,文字簡樸溫厚,全書給人一種透入內心的感動,樸素平實的話語,讀來輕鬆有夾雜著淡淡憂鬱,是對奶奶的懷念,對以往的回憶。
不愧是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也是很久以來我讀到的一本讓我淚溼眼眶的書,文字樸實無華,沒有任何的矯揉造作,就像書中寫的祖母。可正是這些樸實的文字,讓我找到了仿佛從自己血液裡流淌出來的共鳴,就像書的結尾寫到,她是所有人的祖母,或多或少的,書中的祖母,以及作者對祖母的情懷,讓我找到了原鄉。
所有的繁華都是過客,而我們最終都將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