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農曆七月初七。「七月初七,七娘生。」泉州人把今日定為七娘媽的誕辰,要拜七娘媽、吃糖粿……昨日上午,記者走訪了泉州老城區,發現不少市民忙著採購「七夕」用品。
在市區的金魚巷口,記者看到不少市民前來買糖粿。一家店鋪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泉州的傳統民俗,早在800年前的宋朝,有一本書叫做《東京夢華錄》,上面記載:七夕以油麵糖蜜,造為壓笑兒,謂之『果食』。我小時候每年暑假都和家人一起做糖粿,如今店裡也有小朋友DIY的活動,讓孩子們感受民俗的樂趣無窮。」市民陳阿姨今年75歲了,她說,泉州人喜歡糖粿,將糖粿放進碎花生糖碗裡,滾一滾,待糖粿蘸滿碎花生糖,一口而入。嚼之Q感十足,糯米的細膩、碎花生的香脆、糖的甜,祈求生活甜甜蜜蜜。
在泉州的民俗文化中,天帝把第七個女兒「七仙女」變為七位神娘,即主管婦女、幼童的神,分管送子、催生、養生、乳母、痘疹、眼光、引業等事項。每年七夕,有孩童的家庭都會以特別的儀式祭拜七娘媽,以祈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
祭拜七娘媽,除了糖粿,還要有「七娘媽亭」。在霞淮菜市場,市民劉女士正在買祭拜七娘媽的物品,她介紹,不少人家都會買個「七娘媽亭」, 這是一種「紙紮」工藝。泉州有些地方,剛結婚或者是小孩子剛出生的人家,在七月初就開始懸掛七娘媽燈和花串,祈禱新婦早生貴子,新生兒平安長大。
「七夕祭祀的時候,還需要準備生花、熟花、胭脂、紅髻繩等用品。」家住城東的94歲何阿婆一大早就從家中的陽臺採了「千日紅」,把它們串成一串,她告訴記者:「時代變化,傳統不變。泉州七夕的民俗延續,寄託著婦女對美和巧的追求以及對美滿家庭的期盼。」 (記者魏婧琳)
延伸閱讀:
《七夕》古詩大全 七夕唯美詩句描寫七夕的詩詞優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