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至 糖粿香 泉州七夕傳統民俗有哪些

2020-12-19 閩南網

今日是農曆七月初七。「七月初七,七娘生。」泉州人把今日定為七娘媽的誕辰,要拜七娘媽、吃糖粿……昨日上午,記者走訪了泉州老城區,發現不少市民忙著採購「七夕」用品。

在市區的金魚巷口,記者看到不少市民前來買糖粿。一家店鋪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泉州的傳統民俗,早在800年前的宋朝,有一本書叫做《東京夢華錄》,上面記載:七夕以油麵糖蜜,造為壓笑兒,謂之『果食』。我小時候每年暑假都和家人一起做糖粿,如今店裡也有小朋友DIY的活動,讓孩子們感受民俗的樂趣無窮。」市民陳阿姨今年75歲了,她說,泉州人喜歡糖粿,將糖粿放進碎花生糖碗裡,滾一滾,待糖粿蘸滿碎花生糖,一口而入。嚼之Q感十足,糯米的細膩、碎花生的香脆、糖的甜,祈求生活甜甜蜜蜜。

在泉州的民俗文化中,天帝把第七個女兒「七仙女」變為七位神娘,即主管婦女、幼童的神,分管送子、催生、養生、乳母、痘疹、眼光、引業等事項。每年七夕,有孩童的家庭都會以特別的儀式祭拜七娘媽,以祈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

祭拜七娘媽,除了糖粿,還要有「七娘媽亭」。在霞淮菜市場,市民劉女士正在買祭拜七娘媽的物品,她介紹,不少人家都會買個「七娘媽亭」, 這是一種「紙紮」工藝。泉州有些地方,剛結婚或者是小孩子剛出生的人家,在七月初就開始懸掛七娘媽燈和花串,祈禱新婦早生貴子,新生兒平安長大。

「七夕祭祀的時候,還需要準備生花、熟花、胭脂、紅髻繩等用品。」家住城東的94歲何阿婆一大早就從家中的陽臺採了「千日紅」,把它們串成一串,她告訴記者:「時代變化,傳統不變。泉州七夕的民俗延續,寄託著婦女對美和巧的追求以及對美滿家庭的期盼。」 (記者魏婧琳)

延伸閱讀:

《七夕》古詩大全 七夕唯美詩句描寫七夕的詩詞優美句子

相關焦點

  • 七夕至 糖粿香
    泉州網8月25日訊 (記者魏婧琳)今日是農曆七月初七。「七月初七,七娘生。」泉州人把今日定為七娘媽的誕辰,要拜七娘媽、吃糖粿……昨日上午,記者走訪了泉州老城區,發現不少市民忙著採購「七夕」用品。在市區的金魚巷口,記者看到不少市民前來買糖粿。
  • 泉州七夕傳統民俗添浪漫 拜"七娘媽"過"情人節"
    昨日是農曆七月初七,俗稱七夕,因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平添浪漫色彩,近年更是與「東方情人節」畫上等號,受到年輕一族青睞,中心市區大街小巷儘是過節人群。值得一提的是,在泉州,七夕的傳統民俗代代傳承,拜「七娘媽」成了必不可少的環節。
  • 【網絡中國節 七夕】浪漫獨特的泉州版「七夕套餐」
    [新聞頁-臺海網] 到月老殿許下約定,搓糖粿吃糖粿,還可以登高觀星、相約看一場戲 —浪漫獨特的泉州版「七夕套餐」
  • 泉州七夕祭拜「七娘媽」祭品 學習搓糖粿(圖)
    博友 名不虛傳的馬大哈/攝石獅日報8月25日訊(實習生 黃怡然 記者 佔婷)在閩南,都認為織女是天帝的第七個女兒,隨著演變把天帝的第七個女兒演變成「七位娘媽」;而在中國民間七夕節流傳著閩南人將兩個傳說「合二為一」,共同構成七夕祭祀「七娘媽」的習俗,其中祭品糖粿除了用於祭拜「七娘媽」之外,還有一個美麗的說法——「用來盛放織女的眼淚」。蔡曉紅是一位大一學生,她就借著七夕的機會向媽媽和外婆體驗了一把糖粿的製作過程。
  • 七夕泉州傳統秀出「愛意」 祭祀「七娘媽」(圖)
    吳小麗 攝    2日,正值民間傳統「七夕節」,東亞文化之都泉州上演祭祀「七娘媽」傳統佳節熱,與時尚多元文化相邂逅。圖為市民選購敬祀「七娘媽」祀品。 吳小麗 攝   中新網泉州8月2日電 (劉真真 郭斌)祭七娘媽、掛七娘神燈、燒七娘神轎與七娘亭、吃糖粿……2日,正值民間傳統「七夕節」,東亞文化之都泉州上演祭祀「七娘媽」傳統佳節熱,與時尚多元文化相邂逅。  據《泉州府志》記載:泉州俗稱「七夕節」為「乞巧節」、「陳瓜果」、「小兒拜兒孫」。
  • 泉州七夕多雲天午後或有陣雨 浪漫賞雨看星空
    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泉州出現了較明顯的焚風效應,午後氣溫飆升到37℃以上,最高溫度市區37.4℃,安溪38.9℃,南安39.5℃。今明兩天,高溫緩了些,泉州以多雲到陰為主,沿海偏南風5~6級,短時陣風7級。  七夕多雲天 午後或有陣雨  七夕節,牛郎織女相會,一年才一次總會依依不捨。
  • 泉州人千餘年前就過七夕
    近日,泉州一位收藏者向記者展示了一枚清末珍稀火花(火柴商標)——「雙星七夕圖」,以及一枚早期火花「七巧」。這兩枚珍貴的火花體現了七夕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影響。而五代時安溪縣令詹敦仁所作《牛女夜有感》一詩,更是證實泉州人早在千餘年前就在過七夕節了。
  • 七夕,古代泉州小仙女們是如何過節的?
    ……簡單來說,很多很多年的今天是而這樣的傳統在閩南泉州依然在延續01泉諺有云:「七月初七七娘生。」在閩南,特別是泉州過七夕節不重乞巧,更看重為孩子祈福平安健康,更像是孩子的節日。人們口中的「七仙女」不單指一位仙女,而是把天公的七個女兒合稱為七娘媽(織女是其中一位)。閩南地區有「拜契」的信俗,按照傳統信仰十六歲以下的囝仔家長們都會拜契給神明當義子,以求神明庇護。其中七娘媽就是囝仔們最主要的寄拜對象。
  • 七夕有專屬節日的食物,你知道嗎?
    在泉州,七夕有專屬的美食,那就是糖粿。糖粿的樣貌很美,梨渦淺淺、笑意盈盈,像極了女人。記得奶奶說起她小時候的事,七夕這一日,女孩兒不但要舉行手工比賽,還得到孔廟去拜拜,並在孔廟的石縫中摘一朵花草,戴在頭上,以示在孔廟討得聰明。女人有了巧手和巧思還不夠,還得討喜。按照現代人的說法,是有了IQ還不夠,還得有EQ。只有情商高,控制得了情緒的人,才能控制得了人生。
  • 「搓糖粿」盛織女眼淚
    今天就是七夕初七「七夕節」,也稱七娘媽生,或是乞巧節或女兒節。在南安民間,七夕節有著獨特的民俗文化,讓我們一同去看看。    家家「搓糖粿」    祝福牛郎織女笑面相會    「七月初七七娘生。」泉州人都說織女是天帝的第七個女兒,即「七娘媽」,而在中國民間七夕節流傳著「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閩南人將兩個傳說「合二為一」,共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七夕風俗。其中,「糖粿」是家家必備品。    南安民俗專家雷永鍛告訴記者,在碼頭周邊農村裡,七夕當天家家都會「搓糖粿」。
  • 泉州祭拜「七娘媽」誕辰 祭品糖粿和傳統禮俗
    東南網-晉江經濟報8月23日訊(實習生 沈茜 記者 王婉芳)今天就是「七娘媽」的誕辰———農曆七月初七(七夕節)了,晉江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許多貢品祭拜七娘媽,舉行祈福活動,俗稱「做七娘媽生」。跟許多傳統節日一樣,七夕也有自己的應令祭品,老晉江人在今天都要吃糖粿。
  • 2017七夕情人節是幾月幾日?七夕的習俗民俗有哪些盤點
    2017七夕情人節是幾月幾日?七夕的習俗民俗有哪些盤點  2017年七夕情人節是幾月幾日,2017年8月28日星期一,是中國的情人節。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是我國最浪漫的傳統節日。在古代,人們對「七夕」的重視程度更勝於今天。
  • 安溪咱厝人的「七夕」民俗!
    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女兒節」,在閩南又稱為「七娘媽生(日)」。民間傳說,每年的這一晚上是牛郎織女在天河相會的時間,民間又認為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
  • 北京民俗博物館七夕節投針乞巧憶傳統
    昨天,北京民俗博物館舉辦「愛滿京城 相約幸福」系列文化活動,通過線上直播與線下觀眾體驗傳統民俗場景復原、乞巧遊藝會、詩情七夕等,讓人們沉浸在這個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裡,品味精巧別致的傳統節俗。七夕當天,關閉多時的月老殿重新開放。但見「來廟前獨一無二,進殿後無獨有偶」楹聯懸於殿前,豔麗的紅線置於案上。一些期盼兒女能有幸福姻緣的老人紛紛前來求取紅線,圖個好彩頭。七夕夜拜織女場景也現場復原。只見牛郎織女掛像前的香案上,擺放著茶酒、瓜果、鮮花、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供品,呈現出舊時過七夕的場景。
  • 七夕節「情人節」:傳統習俗時尚浪漫在泉州匯聚
    ­  七夕節被視為「中國情人節」 ­  傳統習俗時尚浪漫在古城匯聚­  七夕節在閩南地區又稱「七娘媽生」,凡有孩子的家庭,都會準備貢品祭拜「七娘媽」,祈佑孩子健康成長。隨著時代變遷,七夕也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年輕男女視其為「中國情人節」,街頭尋求浪漫和狂歡,不少市民當作團圓日,家庭聚會樂融融。這一天,可謂傳統習俗和時尚浪漫匯聚。
  • 拜床神、崇蛇祭拜巡遊 福建各地七夕民俗知多少
    廈門、泉州  祭拜七娘媽  大部分閩南人認為七月初七是七娘媽生日。「七娘媽」是保佑孩子的神靈,織女是她們中的一位。有的地方,在清早時分,家裡的主婦就會將早已準備好的胭脂、香粉、七娘媽花燈用絲線綑紮,然後扔到屋頂,以便讓喜鵲銜去給七娘媽梳妝打扮,然後降臨人間接受供奉。
  • 「七娘媽」誕辰祈祥 桃粿龜粿糖粿必不可少
    桃粿龜粿 七夕甜品亮晶晶在這一天,吃糖粿是必不可少的。在泉州的一些沿海地區,桃粿和龜粿也是祭祀時不可缺少的。昨日,記者來到泉州臺商投資區東園鎮郭阿婆家中,了解這兩樣甜品的做法。昨日上午10點多,在東園鎮郭阿婆的家中,郭阿婆正忙著製作桃粿和龜粿。
  • 七夕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之一 七夕都有哪些習俗
    七夕是我們國家重要的傳統節日,是國內情侶們的節日。那麼,七夕節有什麼風俗呢?一起來看看吧。七夕節的風俗七夕節習俗眾多,主要有香橋會、接露水、拜七姐、鬥巧、乞求姻緣、遊七姐水、種生求子、儲七夕水、為牛慶生、七巧貢案、迎仙、拜牛郎、拜魁星、拜床母、染指甲、七夕觀星、聽悄悄話、淨水視影、結紅頭繩、姑娘洗髮
  • 從前的七夕,閩南人都在給這位媽媽慶生
    在閩南泉州依然在延續 泉諺有云:「七月初七七娘生。」>閩南地區有「拜契」的信俗,按照傳統信仰十六歲以下的囝仔家長們都會拜契給神明當義子,以求神明庇護。每年七夕,是七娘媽的生日。因此在泉州七夕這天庇佑孩子健康成長的七娘媽的誕辰當中,有著獨特的民俗。不管有沒有給七娘媽拜契,她都會默默庇佑和守護著每一個囝仔~
  • 閩南過七夕 最忙是小孩
    「七夕多有微雨,俗謂之天孫淚。」這場在俗話中說定了的雨,有沒有譜?有。還記得昨天說的熱帶擾動雲團嗎?預計今天它將登陸我省東北部沿海,閩東北有明顯降水。泉州位於擾動附近,預計全市局部地區將有中雨。誰知道你會不會恰好就在這個局部地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