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中至少要經歷兩次心動,一次是剛巧遇到令人心動的TA,另一次則是收到一份令人心動的offer。
在MBA報考熱度越來越火爆的當下,很多優秀的職場人,要是由於在面試中表現不佳而與心儀院校失之交臂,未免太得不償失,讓人可惜。
那麼,在MBA面試過程中,考核官們對預錄取學員們的主要考察和評判的標準到底是什麼?考察問題的背後邏輯又是什麼?這些將是本文今天要跟大家探討的問題。
一般來說,MBA面試官都是實戰派出身的院級資深教授,所以他們對職場精英們的能力和素質考核標準自然不會低。
通常他們會通以提問的方式,在考試作答的過程中,從預錄取學員們的軟硬實力這兩個層面敏銳考察,挖掘有潛力的管理人才。
一、硬實力
「我畢業於美國史丹福大學法學院,取得了法學碩士學位國際關係學院法律系,在畢業的時候,通過了國家司法考試和英語專業八級考試,然後也獲得了北京市優秀畢業生和校優秀畢業論文獎項。
被保送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研一的時候代表北京師範大學參加了全國海洋法英文模擬法庭邀請賽最佳辯手,研二去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一年交換學習,研三獲得了英國牛津大學和美國史丹福大學的錄取。」
看過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的朋友,聽到面試者王驍的自我介紹,應該就能立馬get到,什麼叫硬實力。
硬實力主要考察的是客觀背景和條件,比如教育背景、過往的實踐經驗以及工作經歷這些硬性條件。當然還有不可忽視的顏值,雖然基因後天沒法輕易改造,但是保持清爽大方的面試形象還是很加分的。
二、軟實力
第一:職業規劃
我們進出陌生寫字樓,保安大叔經常會問的三個問題就是:你從哪裡來,你要去哪兒,你是做什麼的?對不對?你回答不清楚,他就把你視為懷疑動機分子,不讓你通過。
同理,商學院希望招的每位學員都能夠對未來有清晰的認識和目標,所以當老師問你為什麼選擇現在讀MBA?畢業後,你希望將所學的管理知識如何運用,打算服務哪一個行業的朋友們?
類似上述問題的時候,很可能就在考察你是否對未來的規劃有非常清晰的認知。
假如你這時候回答還不確定,或者單純從職位提升、薪水增加的角度來描述的話,這一項得分應該不高。
其實考官實際上最想聽到的是,你做任何一項選擇都是基於對自己未來職業發展的思考,並且願意肩負一定高度的使命。
第二:個人能力
考察一個管理者的個人能力的維度有多個方面,比如培養團隊的能力、分析決策的能力、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的業務能力。
1、培養團隊的能力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身為管理者,能夠激團隊各個成員發揮各自的潛能。並能夠將他們凝聚在一起。齊心協力,這是對企業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的,所以要考核一個預備學員是否具有優質管理者的潛質,我們需要通過他以前帶領團隊做過的項目案例去評判。
比如考官們常會問以下問題:
1、你和團隊共創的,令你最驕傲的項目是什麼?為什麼?
2、和團隊共創的過程當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挑戰是什麼?後來你們是怎麼解決的呢?
3、在評估團隊各成員的工作表現時,你怎樣才能確保評估客觀公正?
4、談談你曾經鼓勵員工積極主動工作的一些做法
2、分析決策的能力
團隊領導者善於分析和決策,不僅能夠帶領團隊高效的拿到結果。而且能夠給團隊全面的成長路徑指引。相反,如果一個管理者不善決策。那麼導致的結果很可能不僅消耗團隊的士氣和精力,還會損耗公司巨大的投入成本。
雖然在MBA課堂,導師會提供MBA案例實戰場景,鍛鍊學員們的市場分析決策能力。
倘若面試學員在面試的過程中就通過以前做出的實際項目案例的可呈現結果,向面試官證明自己善於分析決策的能力,這將是一個很好的加分項。
在面試中,面試官考察這方面的問題主要包括:
1、如果公司管理層要求你將本部門裁員20%,你根據什麼來決定裁掉哪些人員?
2、在進行項目可行性判斷時,你通常如何決定從事或投資於該項目?
3、如果有一個非常緊急的決策需要由你做出,如果成功可以給你的公司帶來很大利潤,但為了明確成功的把握,還需要拿出很多時間用於收集信息,但收集相關信息又很有可能導致企業錯失重要的市場機遇。在這種情況下,你將如何進行抉擇?
3、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
在日常管理中,管理者總要不斷面對企業內外部市場的新情況、新問題。因此,一名優秀的企業管理者應當針對具體問題提出靈活的解決方案,並能夠平衡不同的工作重點,達到最終的企業經營管理目標(提高企業總體利潤、擴大市場份額和提高企業品牌知名度等)。
怎麼樣看出一個面試者具備一定的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呢?當然也要根據他過往做過的事例,所透露出的信息細節去做一個論斷。
關於這方面,面試官們很可能諮詢的問題包括:
1、假設你的老闆讓你承擔非本職工作的任務,而接下任務的話,你就無法按時完成你的本職工作。在這種情況下,你將如何處理?
2、你怎樣判斷哪些工作是重點,哪些不是重點?
4、創新的業務能力
國家科技、經濟能夠持續發展的源泉來自於各企業精英管理人士的創新能力。
所以商學院,非常重視考察學員的能力就是創新。但是很多人會說「創新太難了,我們不是專業的科研人員,哪會有這麼多創新?」
事實上,任何對於制度的調整、方法機制的變化,甚至小模式的變化,只要你所做的這些事情,能提升企業效率或者降低成本,都是創新。
不過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考官從來不會直接問你,「你的創新能力怎麼樣」、「你能否舉個創新的例子」……他們會以其他的方式來進行提問,這個大家就要研究背後的提問邏輯。
第三:思維格局
如果說前2點軟實力需要通過以往做過的具體事例來證明,那麼第3點軟實力,考官在聽你回答問題的對話中,就了如指掌了。
①邏輯思維
考察思維格局的軟實力主要涉及兩個層面,第1個層面的是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不僅對語言表達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同時呢。平時的。思考深度和知識面的積累。。
舉個例子,比如你做網際網路,但是你做的僅僅是一個售後的工作,但這時考官可能會問你「雲計算的趨勢和方向」,甚至有可能問你「人工智慧未來發展的趨勢是什麼?」
在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如果零零碎碎的說出一些內容別人很容易聽的雲裡霧,你能夠聽出來你平時沒有關注這一塊。
所以想要把一個大而複雜問題快速拆解,並且回答的有理據有層次,我們平時需要關注整個行業和企業的前沿信息,並且自己有更深層次的思考。
②戰略全局觀
都說屁股決定腦袋,一個人思考的維度和寬度,決定了他能夠到什麼樣的位置,如果面試者是一名普通的部門經理或項目經理,他關注的焦點往往放在本部門或本項目的內部管理情況、人員配備、職責權限和項目進度等具體管理層面上。
但是如果面試者是公司CEO的管理者,他需要對企業整體的管理架構、未來市場的發展趨勢做出分析和判斷,然後從宏觀上把握企業至少3年發展的總戰略方向。
相應地商學院當然希望培養出越來多能獨當一面、有戰略格局的 CEO,所以考生的戰略全局觀也是其是否具有高級管理者培養潛質的重要考察指標。
對此,考官們從側面考核學員是否具備戰略全局觀的面試問題主要包括:
1、未來十年裡,你所處的行業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什麼?你準備如何應對未來的行業變化?
2、你認為你們企業目前的業務布局合理嗎?是否考慮過多元化的企業發展戰略?
3、作為企業高層管理者,你認為對於企業而言,市場份額和經營利潤兩項指標,哪一個指標更為重要?
4、如果你們企業在未來3-5年需要大筆資金支持業務拓展,你會選擇怎樣的融資方式?債權融資還是股權融資?
5、你們公司的核心文化是什麼?你認為這樣的核心文化符合你們企業所處的市場競爭環境嗎?
以上就是對MBA面試官考核標準的具體介紹。關於軟硬實力問題背後的考核邏輯,你掌握了嗎?期待你早做準備,爭取面試一次性通過,拿到心儀院校的專屬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