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令人心動的offer》這個節目,評論很多,槽點也很多。如果拋開行業背景和綜藝效果,在面試這個環節上,確實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
畢竟,在現實中,四位面試官在場的情況不多,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一對一——應屆生的群面除外,所以,在更大的壓力下,這些候選人的表現,無論是緊張還是穩重,也會被放大。
因為涉及內容比較多,我會拆分成3篇文章,分別從:自我介紹、職業規劃,以及面對尖銳問題如何回應,這三點切入。
今天第一篇,先談自我介紹。
很多人可能沒有特別重視「自我介紹」,所以往往在打招呼、寒暄之後,等面試官說了「你先自我介紹一下」之後,再寥寥幾句重複簡歷上的內容。
例如前面幾位出場的實習生,都是千篇一律地重複了一變自己的學歷。
這樣做,屬於無功無過型。
作為剛走出學校的實習生,哪怕是名校畢業,對面的面試官也不會有太多的期待,所以哪怕你說的內容無功無過,面試官也會依照常規程序,接著提出後面的問題。
不過,在這個節目中,我還發現了兩個少見的案例。
一個是丁輝,他成功地用一個自我介紹給自己挖下了無數的坑;
另一個是王驍,他的自我介紹不僅加分,而且直接鋪墊了整個面試的走向,非常值得學習。
一正一反兩個案例,我們來拆解一下 。
1、通過「關鍵詞」建立第一印象
先來看丁輝的自我介紹:
我叫丁輝,今年二十八歲,畢業於華東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專業。讀研期間曾經在上海大成律所跟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有過短暫的實習,畢業之後做了一年的律所助理。我現在已經辭職。
要知道,自我介紹是建立面試官對你第一印象的關鍵,往往只有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卻基本決定了面試成敗的一半。
而一段話中,每天見不少人陌生人的面試官往往只能記住關鍵詞。於是,這幾個關鍵詞就決定了你面試時話題的走向。
丁輝自我介紹,聽完後能留下印象的是三點:
年齡大(因為面試的實習生)、「短暫的實習」,「已經辭職」。
而這三點,顯然不能突出的優勢,果然,聽到這一段後,面試官的回應是:
你現在已經辭職了?
這就把話題帶到了「你為什麼裸辭」的討論中。
最關鍵的是,面對「辭職」這個話題,特別是「為了這個節目辭職了」,面試官顯然不贊同丁輝的做法,覺得是「賭徒心態」。
這一點在律師這個行業中是很致命的,因為律師天然忌諱風險。如果你是一個賭徒,靠的是運氣而非能力,那麼在未來的工作中,你會不會賭上公司的名譽為自己博一個更大的利益呢?這是任何一個大公司都承擔不起的風險。
正是因為這裡的「先入為主」,讓後來丁輝在談到自己「從銷售轉行到律師」時,明明是為了更好的前程而奮力一搏的「背水一戰」,也變成了面試官眼中的「不安定」因素。
這部分我在第三篇「應對尖銳問題」時細說。
回到自我介紹,對比一下王驍:
各位尊敬的律師你們好,我是王驍。
我今年畢業於美國史丹福大學法學院,取得了法學碩士學位。
我本科畢業於國際關係學院法律系。通過了國家司法考試和英語專業八級考試,然後也獲得了北京市優秀畢業生和校優秀畢業論文的獎項。
之後我被保送到了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攻讀國際法學碩士。在研一的時候,我代表北京師範大學參加了全國海洋法英文模擬法庭邀請賽,拿到了最佳辯手的稱號。在研二的時候,我經過學校選拔,去了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進行一學年的交換學習,最後以Distinction(優秀)的成績結束了一年的交換。在研三的時候,我申請了英國和美國的法學院,獲得了英國牛津大學和美國史丹福大學的錄取。
我想成為一名代表中國的國際法律師。可以說國際法律師是「中國的另一艘航空母艦」,我願意做其中的一名國際法律師。
這是我的簡單的自我介紹。
聽到這裡,何炅老師誇張地說「還簡單!」
也是 ,對比丁輝的自我介紹,這一段確實很長,全程王驍的語速也飛快,很明顯是有排練過的,但這裡的「簡單」,真的不是「凡爾賽」,而是說:
「作為自我介紹,我只能說這麼多,我還有很多成績、背景和想法,歡迎面試官提問。」
果然,在這一段信息量密集的自我介紹,面試官 首先記住了「國際法律師」,這個代表職業規劃的詞,於是話題的方向引向了「為什麼對國際法律師有興趣」,讓王驍順利進入了「描述個人經歷」的環節,避開了不必要的價值觀問題。
在設計自己的自我介紹時,你要知道,你最後落腳的哪句話,已經「伏筆」在其中的「高光時刻」或「關鍵詞」,很可能成為面試官提問的重點。
做的好,可以讓面試官的問題沿著你期望的方向發展,這樣,你就有更多的機會來展現你以前的成績,就像王驍這樣;而做的不好,很可能就是一個一個得給自己挖坑。
可能,丁輝是覺得「既然我的經歷不夠精英,比不過斯坦福之流,那我乾脆坦誠相待,用真誠來打動面試官。」可是,真誠不需要給自己揭短,這是一場面試,不是朋友私底下的談心,你需要抓住每一個機會表現自己內在的品質。
2、描述經歷的技巧
這一段既沒有單一地用時間順序,也沒有單一地強調兩點,而是做了很好的融合,可以說是應屆生面試的範文了。
如果拆解成模板,可以是:
第一,時間倒序。
這一點其實丁輝也注意到了,這一點確實比完全沒有面試經驗的同學好一些,也有意避免了「非法本」的缺陷,如果不是又多餘的「短暫的實習」和「我已經辭職了」這兩個多餘的修飾,丁輝的面試就不會這麼慘了。
第二,亮出結果。
「取得了」「通過了」「獲得了」「拿到了」這些都是表示結果的,穿插在每一個時間段中,就很好的豐富了簡歷的內容,給人一種「雖然沒有實習過,但經歷很豐富」的感覺。
第三,強調稀缺點。
他特意強調了幾個細節:「保送」、「代表學校」、「經過選拔」,這些看上去只是「過程」的經歷,不是添油加醋,是在「還沒有實習經歷」的時候用來豐富自己的。潛臺詞是:雖然我沒有去公司實習,但我的成績一直是有目共睹。
特別是最後的「獲得了英國牛津大學和美國史丹福大學的錄取」,絕對不是多此一舉。
雖然一開始他就強調了自己是「畢業於美國史丹福大學」,但這裡有單獨講了到了「申請學校」的事情 ,就是告訴面試官:我的能力同時得到了牛津和斯坦福的認可。
這樣,即便沒有去牛津上學,牛津也給他的簡歷點亮了一筆。
第四,主動提出職業規劃。
在一起面試的8位同學中,王驍是唯一一個在自我介紹的最後一句,說出了「我的個人規劃是什麼」的候選人,而其他候選人都是在被面試官問到的時候才答,而且內容還不清晰,不是「受父母影響」,就是「等以後的藍海領域」,只有王驍非常堅定。
因此也獲得面試官「他很清楚自己要什麼」的評價。
無論是應屆生還是社招,「職業規劃」都是用人單位非常關心的問題,這涉及到你與公司、與崗位是否匹配,能一起走多遠,在第二篇拆解文章中,我們重點討論。
3、注意細節
其實,王驍建立第一印象,博取面試官好感的動作,從他進來的第一句話就開始了。
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在大多數人都說「面試官好」的時候,只有王驍說了「各位尊敬的律師」。
這一招對很多本職工作是工程師、技術人員、律師等專業人員來說是非常討喜的,畢竟面試對於他們只是臨時工作,而「律師」才是他們的本職。
所以,如果面試你的人不是職業的HR,這個小心機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