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論語》的18條4字常用語:盡美矣,未盡善也

2020-12-12 龍二行天下

《論語》是儒家文化的經典著作之一,也是中華文化的語言寶庫。現在人們常用的許多成語短句都能在《論語》裡找到他們的身影,有些延續了原義,有些隨著時代發展演化成引申義,還有些演變成了反義。現將出自《論語》的四字常用語歸納整理18條,共同交流學習。

01 、見義勇為

出自《為政》: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意思:不是自己(應該祭祀)的鬼神而去祭祀他,這是諂媚。看見正義的事不去做,那是沒有勇氣。

理解:孔子看到春秋後期禮崩樂壞,出現祭祀不是周禮所定的鬼神的亂象,說出了「見義不為」的話,意指人們失去了維護正義的勇氣。而現在我們反其義而用,提出「見義勇為」。

02、盡善盡美

出自《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意思:孔子評論《韶》:「(樂曲)太美了,(內容)又太好了。」評論《武》:「(樂曲)太美了,(內容)不是太好啊。」註:《韶》,歌頌堯舜的樂曲。《武》,頌揚周武王的樂曲。

理解:孔子讚賞堯舜崇尚仁德,不贊成武王使用武力,所以才有「未盡善也」一說,反映孔子推行仁德主張。現在的意思是做事完美無缺,盡如人意。

03、文質彬彬

出自《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意思:質樸(原始本性)勝過文採(表面修飾)就顯得粗野,文採勝過質樸就顯得虛浮,文採和質樸搭配恰當,這樣才能成為君子。

理解:孔子強調文和質中和,不能傾向任何一方面,才是「文質彬彬」。現在我們通常理解都是誇人的話,表面上看起來有文有質,其實是說文和質的平衡。

04、敬而遠之

出自《雍也》: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意思:從事人們認為正義的工作,尊敬鬼神又要疏遠他們,這樣可以算是聰明了。

理解:孔子提出「敬鬼神而遠之」的觀點,說明他在那個年代雖然解釋不了但不迷信鬼神,而更重視實事求是的生活態度。現在大多時候是指遠離不喜歡的人,而不是鬼神了。

05、華而不實

出自《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意思:有隻長苗而不開花的吧!有開花而不結果實的吧!

理解:孔子原意是說一個人奮鬥不能堅持到底,沒有成就,勸人堅持始終。現在這一詞是貶義,說人不幹實事,只擺花架子。這句話有「華而不實」的意思,而真正從字面出處看還是出自《左傳·文公五年》:且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

06、循循善誘

出自《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意思:老師一步一步地善於引導我們,用學問豐富我們的知識,用禮數約束我們的行為,想要我們停止學習都不行。

理解:這是顏淵讚揚老師孔子的話,也是孔子值得後人推崇的教學方法。現在使用「循循善誘」保留了原義。

07、登堂入室

出自《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意思:仲由的修養已經升堂(進步)了,只不過沒有到入室(精深)程度。

理解:原意是孔子評價仲由(子路)彈瑟的技藝,說出「升堂」、「入室」之詞。現在演變成成語「登堂入室」,也有「升堂入室」一說。但意義已轉化為貶義,不分輕重,不拿自己當外人。

08、察言觀色

出自《顏淵》: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意思:通達的人,本質正直而喜好道義,體會別人的話語而觀察別人的臉色,用謙虛的態度考慮別人的意見。註:下,謙虛。

理解:孔子的「察言觀色」是指謙虛的態度,現在的「察言觀色」是了解別人的狀況和反映,指行為動作。兩者有所不同。

09、以文會友

出自《顏淵》: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意思:君子用學問結交朋友,再用朋友幫助自己養成仁德。

理解:君子交友之道,是相互薰陶,相互提高。

10、一言興邦

出自《子路》: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

意思:一句話可以振興國家,有這樣的事嗎?

理解:孔子向魯定公說明言論的重要性,一言可以興邦,也有一言可以喪邦之說。

11、手足無措

出自《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意思:刑罰不中正(適當),百姓就不知道怎麼辦。註:措,放。

理解:這是孔子治理天下的政治觀點,倡導秩序、規範、法則。現在的「手足無措」泛指一切事不知道怎麼辦,拘束的樣子。

12、怨天尤人

出自《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意思:不埋怨天,不責備人,向下學習而向上通達。

理解:孔子周遊列國不為所用,懷才不遇,依然樂觀,「不怨天,不尤人」,表現積極向上精神。現在用法相反,「怨天尤人」就是抱怨,發牢騷。

13、當仁不讓

出自《衛靈公》:當仁,不讓於師。

意思:面對仁德,對於老師不必謙讓。

理解:孔子一向提倡長幼尊卑,但在仁德面前拋開束縛,體現了追求真理的精神。「當仁不讓」成為名言。

14、有教無類

出自《衛靈公》:子曰:「有教無類。」

意思:享有教育不分群類(高低貴賤)。

理解:孔子把貴族才能享有的教育普及到貧民,是偉大的教育創舉。人人享有受教育權利,不分等級差別。

15、殺身成仁

出自《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意思:志士仁人,沒有為了求生損害仁德,只有犧牲生命去成全仁德。

理解:孔子重視仁,仁勝過生命,殺身以成仁。「殺身成仁」曾是蔣介石訓導屬下的常用語。

16、色厲內荏

出自《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穿窬之盜也與。

意思:外表嚴厲而內心膽怯,比方那些小人,就像挖洞爬牆的盜賊吧。註:荏,膽怯。窬,通逾,爬牆。

理解:孔子歷來欣賞光明正大的人,鄙視表裡不一的人,把裝模作樣、虛張聲勢的人比喻成小偷小摸的人。

17、道聽途說

出自《陽貨》: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意思:把道路上聽說的消息四處傳播,是背棄道德的行為。

理解: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不論做學問還是做事情,堅持以實踐考證為依據,不能聽風就是雨。

18、患得患失

出自《陽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意思:他們沒有得到官位時,害怕得不到官位;已經得到官位了,又害怕失去官位。

理解:孔子批評在朝為官的人,只看官位,不盡職責,是不配為官的人。現在指一切既想得到又害怕失去,貪圖私利的人。也就是孔子常說的「小人」。

出自《論語》的四字常用語還有很多,有些已在我的前面文章講過,就不在這裡一一贅述。如:見仁見智、巧言令色、待價而沽、見賢思齊、溫故知新、犯上作亂、後生可畏、舉一反三、欲速不達、成人之美、禍起蕭牆、一以貫之、不恥下問、血氣方剛、既往不咎、誨人不倦等等,有興趣的可以翻閱前面的文章了解。

歡迎一起討論,關注「百家號-都市散步」。

相關焦點

  • 起名大全男孩:起名字大全:大方優雅、美麗溫存的出自論語有典故的...
    【敏秀】 「敏」這個字出自《論語·公冶長》:「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敏是寓意女孩以後能夠有敏而好學的高貴品質。
  • 為何美則美矣,毫無靈魂?美則美矣,了則未了?美則美矣韻猶未也?
    論一個人或事物時,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些評價,——「美則美矣,毫無靈魂」, 「美則美矣,然缺內涵」,「美則美矣,了則未了」,「美則美矣,可惜虛妄」,「美則美矣,韻猶未也」......這諸多的不能全美到最後無不是回到孔子的「美則美矣,未盡善焉」,以及莊子的「美則美矣,而未大也」 這個終極方向上來了
  • 古往今來出自《論語》最好的名字top 100(1-5)
    很多父母為了給孩子起更有內涵意蘊的名字,都會借鑑一些古書名句,《論語》就是之一。1. 美琪出自《論語》:「盡美矣,又盡善也」。解釋:可提取「美」字取名,寓意著心地善良,青春無限,慈眉善目等意思。2.立卓出自《論語》: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之,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矣」。釋義:顏淵感嘆地說:「(對於老師的學問與道德),我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我努力鑽研,越鑽研越覺得不可窮盡。看著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後面。
  • 出自《論語》的115個成語,讓孩子學習掌握!
    【出自】《論語·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4. 比而不周【解釋】搞幫派,但是不團結。結黨營私。【出自】《論語·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5. 屏氣凝神【解釋】屏氣:抑制呼吸;凝神:聚精會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 換個角度讀《論語》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 3.24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譯文孔子淡到《韶》樂時,說:「《韶》樂的曲調是完美的,內容又是完善的。」美,樂曲音律美。善,樂曲表現的內容、思想美。武,《武》,武王時代的樂曲名。多有表述徵戰歷代大儒對此章的註解都表達出同一個意思,尚文抑武,舜的時代是最好的。周朝雖然好,但畢竟是靠武力推翻商紂王的。
  • 男孩名字大全及寓意,200個男孩名字最高分常用字帶木字旁
    出自《晉書殷浩傳》:「識理淹長,風流雅勝,聲蓋當時。」3、新雨——出自「草色新雨中,松事晚窗裡,及茲契幽絕,自足蕩心耳。」4、德厚——仁厚,德澤深厚。5、熙茂——形容盛美。6、喬木——出自《詩經伐木》:「出自幽谷,遷於喬木。」
  • 出自《論語》的40個成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見賢思齊,當仁不讓
    《論語》這部書,對後世影響非常之巨大,全書一萬多字,出現了非常之多的成語和名言警句。這裡選擇40個程序,和大家一起探討。1、巧言令色【釋義】意思是好聽的語言,美好的臉色。形容用花言巧語和諂媚的態度討好於人。
  • 10個出自論語中 靈魂有味 古韻並存 彰顯國風的女孩名字
    靈魂有味 古韻並存 彰顯國風的女孩名字韶涵出自《論語》:「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解釋:可提取「韶」字取名,寓意著心地善良,青春無限,慈眉善目等意思。懷純出自《論語》:「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解釋:可提取「懷」字取名,寓意著心地善良,品性端正等意思。
  • 《論語》名句賞析:20個楚楚可人的女孩名字,每一個都美的驚豔
    希念出自《論語》: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伯夷、叔齊不記過去的舊仇,別人對他們的怨恨因此很少。2. 容慧取名出自《論語》:「入公門,鞠躬如也,如不容」。懷依出自《論語》:「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解釋:可提取「懷」字取名,寓意著心地善良,品性端正等意思。4. 新可出自《論語》: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論語》中這4句話,讓你識善惡,知美醜!
    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譯文】孔子說:「仁難道離我們很遠嗎?只要我想達到仁,仁就來了。」【評析與感悟】這段話極為重要。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論語為政》【譯文】子張要學謀取官職的辦法。孔子說:「要多聽,有懷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說,其佘有把握的,也要謹慎地說出來,這樣就可以少犯錯誤;要多看,有懷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餘有把握的,也要謹慎地去做,就能減少後悔。
  • 論語中文藝唯美的女孩名字梳雲掠月 書香濃鬱 滲透了濃濃的國風
    梳雲掠月 書香濃鬱 滲透了濃濃的國風微菡出自《論語》:「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解釋:可提取「微」字取名,寓意著冰清玉潔,聰明伶俐,才華橫溢等意思。玉瑩出自:鬢雲松,紅玉瑩。因此篇粉香脂膩,近花間語,就不寫詳細的解析。主要看單字解析。「紅玉」是紅色寶石,比喻女子紅潤之肌膚。
  • 孔子《論語節選》
    孔子(前551一前479)2 字仲尼,春秋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在魯國曾任委吏、乘田一類小官。魯定公時任中都宰、司寇,因不滿魯國執政季桓子所為,去而週遊衛、宋、陳、蔡、楚列國,皆不為所用,歸死於魯。曾長期聚徒講學,開私人辦學之風,傳說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
  • 孔子論語大全:妍姿俏麗的女孩名字,不想脫穎而出都不行
    益可出自《論語》: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孔子說:殷代沿襲夏代的禮儀制度,增添的和廢棄的可以知道。3. 之知這句話和《論語》裡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含義類似。4. 美莉出自《論語》:「盡美矣,又盡善也」。解釋:可提取「美」字取名,寓意著心地善良,青春無限,慈眉善目等意思。5.
  • 一部《論語》竟然藏有60個成語典故
    【出自】:《論語·陽貨》:「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出自】:《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出自】:《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 美矣,未盡善也。』」
  • 《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
    在切入主題以前,小編先整理一下《論語中》容易被誤解的句子。
  • 論語八佾第三3.25、3.26原文及翻譯
    論語八佾第三3.25原文及翻譯「原文」:子謂《韶》①:「盡美②矣,又盡善③也。」謂《武》④:「盡美矣,未盡善也。」「注」: ①《韶》:古代歌頌虞舜的一種樂舞的名稱。②美:就樂曲的音調和舞蹈的形式而言。此外這裡還涉及評判藝術的標準「善」和「美」,須知若純粹以「善」為善,亦會創造出許多善而不美的藝術來。後世許多「助人倫、美教化」的文章詩歌,包括「文革」時期的許多作品,由於過度求「善」,以致磨滅了藝術真實,最終只能淪為失敗品。
  • 論語史鑑:詳解孔子的軍事思想!
    4, 衛靈公18歲時,他的叔叔公子朝和他的嫡母宣姜偷情併合謀發動政變,不久被鎮壓,宣姜被殺,公子朝逃往晉國,很多人不認真理順關係,誤以為和宣姜偷情的是衛靈公的大夫兼大舅子宋子朝。5, 衛靈公夫人南子是個非常出色的女政治家,但是,個人作風不好,曾和自己的哥哥宋子朝偷情,衛靈公被戴了綠帽子。
  • 《論語》全文之八佾第三
    《論語》全文之八佾第三: 3.1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2 三家者以《雍》徹。3.4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3.6 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3.7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