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賴香珠李想文/圖
天黑了,瘦弱的男孩四海踩著破舊的三輪車,載著母親,在省新鎮的公路上一路拾荒。每經過一處垃圾堆,四海就要用黝黑的雙手,熟練地翻撿垃圾,多撿一點,多換一點錢……
眼下,四海的姐姐黃美英病了,目前急需用錢,這個瘦弱的男孩,不得不起早摸黑,為一家8口人的生計奔波。
心酸為省生活費吃完上頓餓下頓
25日上午,正在念初二的四海姐姐黃美英被送到南安市中醫院時,臉色慘白、雙額冒汗、不斷作嘔。
「女孩患的是急性瀰漫性腹膜炎、急性化膿性闌尾炎並壞疽穿孔,需要趕緊安排手術,但親人身上一點錢都沒有。」
「救人要緊,手術費用過後再繳!」面對患者的特殊情況,市中醫院當機立斷,及時為黃美英實施手術。
昨日,躺在病床上休息的美英,因傷口還沒癒合不能下床,說話也十分吃勁。身形消瘦的哥哥黃建勝和父親黃卿卡,在病床旁照看她。
「因為家裡窮,妹妹在學校舍不得花錢,吃完上頓沒下頓,比如中午吃了,晚上就餓著,有段時間食堂餐卡丟了,便在校外隨便買點東西填飽肚子。」黃建勝說,在學校每天12元的生活費,妹妹也拿不出來。在家裡也是吃撿來的隔夜、過期的食品,難保身體不出問題。
「學生應該有醫保卡吧?」面對記者的疑問,黃建勝說,因為醫保卡要定期交錢,已16歲的美英沒捨得辦。「回到家裡一有空就幫忙整理分類垃圾,書包背壞了縫一下繼續背,文具學習用品也省著用。」
黃建勝是黃卿卡和前妻的大兒子,他告訴記者,隨著年齡的增長,他也成立了自己的家庭,有了3個孩子。「家裡太擠,我借住在別人不要的舊房子裡,如今老婆孩子都靠著我這雙手養活,實在拿不出錢,父親已經72歲了,出去打工也沒人要。」
這幾天,他也放下工作,撇下家裡的孩子,日夜守著高燒不退的美英,一刻都不敢離開。
困境手術錢靠借家裡揭不開鍋
「目前醫療費已經花了5000元,全都是借來的,家裡都揭不開鍋了。」黃卿卡告訴記者,他一家人住在破舊、漏雨的土坯瓦房裡,一遇雨天,全家人都得跑到廟裡暫住。
而平時的生計,全靠妻子小梅和兒子四海騎著三輪車出門撿廢品,撿回的食物就是他們一家8口一天的夥食,他則在家裡照顧孩子,並種點田。
「一斤鐵皮能賣0.2元,幾個月攢夠一大車,還賣不到100元,請拖車來載就要去掉50元工錢,這手術費得賣多少車鐵皮才能攢夠啊。」黃卿卡心急地算了一筆帳。
「賣廢品換了點錢,就買點油、米、鹽來配蘿蔔乾,就是最好的夥食了,往後蘿蔔乾都吃不起了。」黃卿卡坦言,如今家裡還有兩個孩子都到了上學年齡,因為沒錢,沒法上學。
昨晚,當記者聯繫黃建勝時,他正在四處登門向朋友借錢,但都吃了閉門羹,一分錢都沒借到。「能借的地方都借了,實在沒處借錢了,醫生說還要住院觀察幾天,估計還要3000-4000元,下午護士說還要繳費,也只能暫時欠著。」黃建勝無奈地說。
「還要住院觀察幾天,保守估計要8000-9000元。」負責給美英手術的南安市中醫院外科醫生告訴記者,黃美英的病,跟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經常吃生冷、不乾淨的食物,導致大腸功能紊亂,從而妨礙了闌尾的血液循環和垃圾排空,使闌尾發生病變。
醫療費用讓四海家人一籌莫展。
伸出援手幫幫他們
一家8口靠拾荒換來的錢維持生活,三年前,經過本報報導,四海一家的遭遇令很多人揪心。讓人感動的是,在本報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關注下,即便生活窘迫,四海和母親仍笑對生活,一家人相親相愛。
如今,舊愁未去,又添新債,這家人未來的生活,令人焦灼。幾千元手術費,對一般家庭可能不算什麼,對這個特殊家庭來說,卻是沉重的負擔。四海和母親需要翻多少個垃圾堆,彎腰撿拾多少次,才能換來這筆「巨款」?
如果你想伸出援手,幫助這個家庭,歡迎撥打本報新聞熱線0595-26531010,或在「海絲商報」微信公眾號留言。對此事,本報也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