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想成為蘇明玉,卻活成了樊勝美,原生家庭為什麼難以超越?

2021-01-08 怡如晨曦

近幾年,「原生家庭」一詞被廣泛提及。

電視劇《都挺好》和《歡樂頌》的熱播,更是讓人們對原生家庭的理解越來越深刻。

那麼,什麼是原生家庭呢?

每個人的一生中有兩個家。

一個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

另一個是我們長大以後,自己結婚建立的家。

我們把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

因為天下沒有完美的父母,所以每個人都會在原生家庭中受到傷害。

但是有的人卻能勇敢地走出原生家庭的傷,而很多人一生都無法擺脫原生家庭的桎梏。

比如,同樣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被父母和哥哥輕視。

但《都挺好》中的蘇明玉憑藉自己的努力,逐步治癒了原生家庭的傷,

成為了一個自信獨立、灑脫透徹的女孩;

而《歡樂頌》中的樊勝美,卻在長大後依然被原生家庭牽絆,

成為了一個安於現狀、企圖用婚姻改變命運的女孩。

從蘇明玉和樊勝美的身上,我們更能體會原生家庭對個人的性格,乃至命運的影響。

然而,當我們努力擺脫原生家庭的創傷時,為什麼困難重重?

心裡明明想成為蘇明玉,為啥卻活成了樊勝美呢?

01.原生家庭,是每個人的舒適區

「舒適區」是美國人NoelTichy提出的理論,圖裡的3個區可以表示為學習事物的等級:

舒適區、拉伸區(也稱學習區)和恐慌區。

最裡面一圈,「舒適區」, 對於你來說,是沒有學習難度的知識或者習以為常的事。

中間一圈,「學習區」,對自己來說有一定挑戰,因而感到不適,但通過努力還是可以完成,不至於太難受。

最外面一圈,「恐慌區」,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太多的事或知識,會感覺很不適應,可能導致崩潰或放棄。

如果始終待在你感到的「舒適區」,就不會有任何的進步,

因為「舒適區」內的都是習以為常,不需要努力就可以達到的。

但因為「舒適區」是人們已經習慣的心理模式和行為模式,

一旦需要嘗試新的模式,內心就會感到不安、焦慮,甚至是恐慌。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

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比如構建相同的行為模式和思考模式,而且這種影響深藏在潛意識中,難以察覺。

簡單來說,每個人會在無形中重複父母的某一行為和思考方式,久而久之習以為常,形成慣性。

生活中表現最明顯的表現是:

當我們做某事,他人給我們提出更好的建議時,我們常常會覺得難以接受,或哪怕內心已經認可但仍不願嘗試。

這是因為我們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已經固化,想要改變或進行新的嘗試,就會打破原有的慣性,這會讓內心感到不安。

所以從本質上說,我們難以超越原生家庭的桎梏,是因為我們更習慣呆在舒適區。

在這個區域中,我們更有安全感,不會感到焦慮和恐懼,內心更容易幸福。

而這也正是《歡樂頌》中,樊勝美始終被原生家庭拖累的原因。

她長期被親媽壓榨,結果辛辛苦苦賺的錢都給了不爭氣的哥嫂,無力反抗後默許了親媽的做事邏輯:

對於自己想得到的一切,就寄希望於他人,然後把對方當成救命稻草。

樊勝美雖然痛恨自己的原生家庭,但她自己的人生邏輯和做事方式其實也是這樣的:

把婚姻當做改變命運的捷徑,把愛自己的男人當成了救命稻草,給對方施壓,希望對方成為自己理想中的完美戀人。

王柏川為了討她的歡心,不得不逼著自己成為她心中的理想戀人,因而倆人相處時彼此都感覺很累。

02.留在舒適區,是天性使然

人和低級動物的本質區別是,人是有思維的,可以主動思考和自我反思。

也就是說,人類之所以被稱為高級動物,是因為人類擁有理智,能夠克制動物本能。

但是本能的力量太過強大,理智的力量和本能相比,簡直微不足道,

所以想要時時刻刻打敗本能,就相當困難。

大腦的進化歷程可以幫助我們深刻地看清這一點,《認知覺醒》一書中,作者詳細介紹了這一歷程。

起初,地球上並沒有生命。約3.6億年前,地球進入屬於爬行動物的時代。

為了適應陸地生活,爬行動物演化出了最初的「本能大腦」。

本能大腦的結構很簡單,只有原始的反射區域,以便於對環境快速做出本能反應。

比如遇到危險就逃跑,遇到獵物就捕食,遇到心動的異性就求偶等。

我們如今看到的鱷魚、蜥蜴、蛇等就是爬行動物。

因為爬行動物既沒有情感也沒有理智,只有最簡單的本能反應。

所以很多學者把本能大腦也稱為原始腦。

到了大約2億年前,哺乳動物開始登場。

它們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不僅讓體溫保持恆定,還進化出了情緒。

有了情緒後,哺乳動物就能在惡劣的環境中,更好地躲避危險保護自己。

比如恐懼,可以讓自己遠離危險,興奮可以讓自己專注捕獵,傷心能引來同伴的關注等。

與之相對應,哺乳動物的大腦裡也發展出一個獨特的情感區域,「情緒腦」。

直到距今約250萬年前,人類才從哺乳動物中脫穎而出,在大腦的前額區域進化出了「新皮層」。這個新皮層直到7萬~20萬年前才真正成形,它讓人類擁有理智,比如建立文明和秩序,創造預言和文字,從此在地球上佔據了絕對的生存優勢。這個新的腦區被稱為「理智腦」,也有人稱之為理性腦或思考腦。本能腦和情緒腦雖然看起來很低級,但它們掌管著潛意識和生理系統,時刻掌控我們的視覺、聽覺、觸覺……調控著呼吸、心跳、血壓……因此其運行速度極快,至少可達11 000 000次/秒,堪比當今世界上運行速度最快的個人計算機;而理智腦的最快運行速度僅為40次/秒,並且理智腦運行時非常消耗能量。

所以雖然我們的理智腦不斷進化,而且越來越聰明,但做決策時本能腦和情緒腦仍然主導著我們的大腦。

這決定了人類在基因中更加偏好原始本能,比如避難趨易——只做簡單和舒適的事,逃避有難度的事。

比如急於求成——凡事希望立即看到結果,如果不能馬上看到結果,我們就會缺乏耐心,非常容易放棄。

由此可以看出,想要成長和進步,就是不斷和人的天性或者說本能作鬥爭。

這一過程註定了超越原生家庭的路上充滿了困難和艱辛。

03.如何找到原生家庭的問題並改變

那麼,我們該如何做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自己的原生家庭中有哪些明顯的問題,先從此下手,具體尋找的方法如下:

(1)「最」字法。

關注那些最觸動自己的點:你最討厭的和最喜歡的人和事,最反感的某句話。

這些能觸動你情緒的,必定有更深次的原因,結合自身成長進行思考。

(2)「總」字法。

總結不自覺地跳出來的某些重複念頭,心裡總是揮之不去的事或經常犯的同一種錯誤。

這種情況的存在,是因為我們內心有很多未完成的心結等待打開或喚醒。

然後把這些想法或問題一一列出來,看看它屬於哪個大腦對應的問題。

本能腦的常見問題:做事沒有耐心,行動力弱,遇到困難就想放棄,急於求成;

情緒腦的常見問題:容易被情緒控制,衝動不顧後果,容易被他人的話激怒或感動;

理智腦的常見問題:習慣用自己的固有經驗解決問題,容易被事情的表面迷惑,看不到本質,沒有舉一反三的能力。

其次,針對某一個大腦的問題針對性地進行訓練。

這一過程中,需要遵循三個原則:

第一,讓自己在「舒適區」外邊緣一點點拓展,這樣不至於自己自信心受挫;

第二,刻意練習,讓自己逐漸養成習慣,哪怕中途間斷也不要給自己壓力;

第三,看到自己的進步,及時給自己獎勵,形成正向反饋。

《微習慣》一書中,作者史蒂芬·蓋斯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要求自己每天只做一個伏地挺身、每天只讀一頁書、每天只寫50個字。

這種簡單無負擔的習慣養成法,最終促使他擁有了良好的身材,養成了閱讀習慣,還寫出了自己的書。

如果你恰恰是一個行動力很弱的人,也可以試著像作者一樣,輕鬆地開始和訓練,

直到習慣養成,然後給自己小小的獎勵。

再次,及時反思和復盤,以免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景或問題時,犯同樣的錯誤。

最好能把反思的內容寫成日記記錄下來,這樣可以隨時翻閱,提醒自己。

比如,當別人否定我的意見時,我的情緒腦往往佔了上風,習慣打斷對方給自己辯解。

當我意識到這一點後,我就不斷暗示自己:先耐心聽完對方說的再解釋。

剛開始我還是常常忍不住打斷對方,但每次發生同樣的事情後,

我就及時反思,發現對方說的確實很有道理,是自己看問題不夠全面。

然後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我還是不斷暗示自己,結果發現自己等待的耐心越來越強。

希望我們都可以用正確的方法,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讓自己更強大。#原生家庭#

我是怡如晨曦,一個有趣而深刻的小姐姐,專注個人成長

相關焦點

  • 飽受原生家庭摧殘的只有樊勝美和蘇明玉?其實房似錦的人生更悲慘
    好在樊勝美自己爭氣,不僅考上了大學,畢業後還在一家大企業當HR,日子過得可以說是很滋潤了。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堪比吸血鬼的原生家庭再次出現了。他們一次次地向樊勝美伸手要錢,讓樊勝美貼補哥哥,慢慢地將樊勝美逼上絕路。
  • 現實版「蘇明玉」:你對原生家庭的解讀,讓你成為了現在的自己!
    前段時間電視劇《都挺好》還在熱播的時候,有一個詞很為之火熱:原生家庭。很多人把原生家庭看作是「洪水猛獸」,是自己沒辦法逃脫掉的宿命,就好像若是自己出生在了一個比較窮困的原生家庭裡,這一輩子無論怎樣努力都很難逃離原生家庭。可真的是如此嗎?難不成出生不如他人,原生家庭不如他人,就真的沒辦法擺脫困境嗎?
  • 同樣被原生家庭拖累,樊勝美、房似錦結局差距大,只因這一點
    導讀:同樣被原生家庭拖累,樊勝美、房似錦結局差距大,只因這一點《歡樂頌》中的樊勝美,《都挺好》中的蘇明玉,《精英律師》裡的慄娜,如今又來了個《安家》中的房似錦,這四個兩人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無一例外地,都是被原生家庭拖累的美強慘!
  • 原生家庭的悲哀,比恐怖片還讓人害怕
    那麼說到原生家庭呢,大家- -般的理解就是重男輕女,其實呢我一直認為重男輕女的家庭是很悲哀的,甚至是可怕,搞不好毀了一個人的一生。那麼喜歡看電視的小夥伴們肯定都知道樊勝美和蘇明玉了,真的是,樊勝美的那個媽我都想打人了,樊勝美也是沒用,再就是蘇明玉了,這兩個都是可憐的人,誰不痛心呢。
  • 《都挺好》:為什麼蘇明玉非常疼愛小咪?真實原因太寒心!
    文/羅小可中年女演員姚晨和高露在正午陽光的新劇《都挺好》又火了一把,她飾演的女強人「蘇明玉」一時成為劇迷們討論的焦點。雖然很多人認為蘇明玉就是另一個版本的樊勝美,但區別在於同樣是重男輕女的家庭裡長大。蘇明玉很有錢,實現了命運的逆襲,這是個不爭的事實;而樊勝美成了撈女,依然被原生家庭剝削和壓榨。劇中,蘇明玉對二哥蘇明成和大哥蘇明哲態度冷漠,卻對自己的小侄女小咪關愛有加。為什麼呢?真實的原因太寒心了!
  • 《完美關係》:佟麗婭、黃軒、田依桐攜手探尋超越原生家庭之路
    《都挺好》中,姚晨飾演的蘇明玉面對母親不公待遇,決絕地與父母籤訂了協議:十八歲以後不用家裡一分錢,將來父母老死,也不需她養老送終。原生家庭留給兒女的痛,一天天撕裂著他們的心,如何跳出原生家庭傷害帶來的後遺症,逃離魔坑,走出原生家庭的深潭,與原生家庭和解,探尋一條超越原生家庭之路成為當下許多受原生家庭所累的人的人生必修課。
  • 面對原生家庭的「索取」,義務與人情的衡量,會決定你的人生走向
    近期熱播的《都挺好》也劇終了,結尾引得觀眾熱議,其實《都挺好》的作者和《歡樂頌》的作者是同一個人,都是圍繞原生家庭相關問題展現。兩部劇中,受原生家庭迫害的兩個主角人物,一個是蘇明玉,一個是樊勝美。雖然有著類似的境遇,但是人生軌跡卻是大不相同。
  • 多少女人,被娘家拖累,本想活成蘇明玉,卻都變成了樊勝美
    姚晨主演的《都挺好》中,蘇明玉是一個事業有成的女人,她可以完美處理工作總的事情,卻總是被家裡的事情煩擾著。那個家裡,有這蘇明玉不美好的童年記憶,獨立後的蘇明玉,是打定主意不再來往的,但是血緣不是說斷就能斷的。蘇明玉還是會時不時幫助家裡,幫自己的父親。
  •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原生家庭的痛,沒經歷的人不了解
    什麼是原生家庭?其實人這一生會有屬於自己的兩個家庭,一個是和自己父母在一個的家,這就是所謂的原生家庭;而另一個則是成年後走入婚姻後組成的新家,也是以後我們孩子的原生家庭。對於原生家庭也是這幾年頻繁出現在大眾視線中的字眼,它的出現讓更多人知道了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百分百的愛,但是卻會有百分百的傷害。
  • 被原生家庭「毀掉」的女明星們
    原生家庭這個詞,近幾年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影視劇裡刻畫的原生家庭問題層出不窮。最近的熱播劇《以家人之名》裡幾個主角的家庭背景分別是單親、棄養、控制欲神經質的母親……堪稱問題家庭大集合,再早一點的樊勝美、蘇明玉、房似錦也籠罩在原生家庭之殤中,讓「中國最慘女兒」的影視劇形象持續升級,一個賽一個的慘。
  • 原生家庭的影響就是這麼大,我們終會變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都挺好》裡的蘇明玉有句臺詞,「我這麼努力,就是為了脫離原生家庭。」臉上的疲倦和無奈令我頗有感慨。蘇明玉的母親非常重男輕女。蘇明玉靠著自己的倔強勁兒,一步步地變得更優秀,開創了屬於自己的事業。年紀輕輕的她買豪車、住豪宅,誰能想到如今的她,是當初那個,因為1000塊錢沒有上清華的蘇明玉呢?正是因為蘇明玉小時候沒有得到原生家庭完整的愛,她在長大以後,更希望找回在原生家庭的位置和存在感,這裡有她很深很隱秘的遺憾,她無法徹底逃脫。
  • 努力奮鬥,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原生家庭
    什麼是原生家庭?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結婚後的家就不是原生家庭。我們從原生家庭繼承而來的不僅僅是關愛與呵護,還有可能是苦澀與傷害。《歡樂頌》中的樊勝美,在原生家庭的深淵中掙扎,讓樊勝美變得虛榮和現實,一心想要嫁個有錢人,只有錢才能給她安全感。劇中她說的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一個人的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
  • 合格父母第一課《超越原生家庭》
    我曾一直在思考,想要成為父母,第一步我們需要做什麼?提高收入?制定教育計劃?報家庭教育班?直到我在讀到這本《超越原生家庭》時,我才真的恍然大悟。超越原生家庭其實很多家庭的教育模式一直在輪迴,我們教育子女的方式,基本取決於父母教育我們的方式。這樣說很多人都會反駁,覺得我們的教育理念一直在進步,哪些陳舊的教育理念在慢慢被遺棄。
  • 超越原生家庭——原生家庭中的關係模式
    既然我們已經了解了家庭內部的運行機制,那麼接下來我們就需要了解一下,在原生家庭中的關係模式,我們到底在原生家庭中都扮演了什麼角色呢?這是兩種類型的角色,卻是同一個人扮演的,就會使家庭關係陷入了負面的交流之中。實際上,無論是「功能過度者」,還是「功能不足者」,他們互相依賴,都沒有超越原生家庭,形成自己的獨立人格。
  • 原生家庭是什麼意思 都挺好原生家庭對蘇明玉有哪些影響
    【原生家庭是什麼意思 都挺好原生家庭對蘇明玉有哪些影響】近日《都挺好》熱播,很多人都在討論一個詞,就是原生家庭。有的網友並不知道原生家庭是什麼意思。其實這個概念在《奇葩大會》中有過涉及,不過大家也是懵懵懂懂。其實原生家庭對我們每個人的影響其實很大的。  原生家庭說的其實就是我們和父母在一起的家庭,沒有兒媳婦,沒有女婿的家庭。
  • 原生家庭之惡,都市劇又一俗梗?
    近日,一個話題引發不少追劇的網友熱議:被原生家庭傷害的角色。《不完美的她》中的林緒之、《安家》裡的房似錦,《完美關係》裡的邦尼,《都挺好》中的蘇明玉,《歡樂頌》裡的樊勝美……諸多熱播國產劇的角色「榮獲」提名,吃瓜群眾紛紛列舉她們的悲慘遭遇,爭論誰是原生家庭中最慘女性角色。
  • 你能否走出原生家庭帶來的心理陰影,就看你能否做好這五點
    原生家庭會影響人的一生,如果童年時受的創傷沒有得到療愈,那麼就會讓成年後的我們依然陷在這個限制之中,並且越陷越深,苦苦掙扎。那麼應該如何走出原生家庭帶來的陰影,活出自我呢?可憐可恨的樊勝美,一邊痛恨自己被原生家庭拖累,一邊又任由一家六口從她身上無底線的壓榨和索取。事業上不思進取,上班混日子;愛情上想釣只金龜婿,嫁入豪門做闊太,這也許是很多女人的願望。樊勝美的問題在於,不相信依靠自身能力能夠扭轉現狀,而是相信「宿命論」,並發出了「一個人的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的感嘆。
  • 《都挺好》帶火「原生家庭」概念: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父母
    蘇明玉: 渴望愛和治癒的「樊勝美2.0」 蘇明玉的遭遇最讓人心疼,許多觀眾都在深夜為她哭過。她表面風光、幹練利落,卻也缺乏安全感,渴望愛與呵護。可以說,她被原生家庭無盡地壓榨,比《歡樂頌》裡的樊勝美更甚。 蘇明玉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 孫儷飾演「樊勝美2.0」:原生家庭的爛牌,你要逼自己打成王炸
    在最近播出的劇集中,慢慢揭開了她原生家庭的面紗。她努力賺錢是因為她「欠」人錢,她欠一名叫「潘貴雨」的人100萬。潘貴雨不是別人,正是「生她的人」。和蘇明玉、樊勝美一樣,房似錦出生在一個糟糕的原生家庭,她本名房四井,是房家扔在井裡沒死、排行老四的姑娘。
  • 楊紫告訴你:忘不了原生家庭的痛苦?原諒別人不如放過自己
    比如,《歡樂頌》的樊勝美。她可謂是當中的始祖,從此之後便有無數的「樊勝美」。樊勝美不只是原生家庭的受罪者,而且被不斷榨乾榨乾。她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給家裡寄錢,孝順的女兒就該受這份苦?接著,就是《都挺好》的蘇明玉。她還比較好,原生家庭是她奮鬥的源動力。不能讓家人瞧不起,一定要當人上人。《安家》的房似錦,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