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祥因癌離世:他得的是什麼癌,為什麼一發現就擴散了?

2020-12-19 騰訊網

2020年1月16日早上,趙忠祥因病逝世,享年78歲。據其子趙言在外界發布的消息,趙忠祥是在2019年身體出現不適,之後去醫院查出癌症,但已經擴散。

此後,趙忠祥積極配合治療,但很無奈,最後還是回天乏力。

據了解,趙忠祥逝世原因系鱗狀細胞癌擴散。

所以,鱗狀細胞癌到底是什麼呢?今天小艾帶大家一看究竟。

第二高發的皮膚癌,老年人多見

我們經常聽到肺癌、胃癌、腸癌等。這是根據癌症所處位置來命名的。至於鱗狀細胞癌,則是按病理類型命名,它其實可以發生在多種不同的器官和組織,像肺、食管、皮膚、咽喉、肛管、宮頸等等。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醫師楊淑霞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鱗狀細胞癌是第二好發的皮膚惡性腫瘤,在老年人很常見。

鱗狀細胞癌總的來說不算是發展速度特別快的癌症,但到了晚期發展就會很驚人。有患者從發現到死亡只經過了一兩個月的時間。

鱗狀細胞癌的預後跟這種癌症的分化、所處部位、大小有關。分化越高,預後越好。皮膚的鱗狀細胞癌多為高或中分化,且容易被發現,預後會比較好。但一些特殊部位,如眼周、口周、鼻周等的預後就會差一點。

鱗狀細胞癌有兩個特殊類型,一類是角化棘皮瘤,病史短,生長快;另一類叫鮑溫氏病,屬於原位鱗癌,面積會隨時間增大,但很少會侵襲和轉移,相對來說比較安全。

鱗狀細胞癌症狀多種多樣

鱗狀細胞癌可發生於多個部位,因而要細數它的症狀,可以說非常多。很多看來很普通的身體問題,可能就是鱗狀細胞癌引起的。

比如,鱗狀細胞癌會引起牙齒腫痛。一開始,這種症狀會被認為是空腔發炎,但過幾個月後整個臉可能會腫起來。

如果鱗狀細胞癌出現在食管、咽喉等處,則會導致患者無法吞咽。一開始,患者會吃不下幹的東西,繼而是半流質的食物,最後可能是唾液和水都吞不下。

人老了就會出現老年斑,這很正常。但是,老年人皮膚上的斑可能發生變化,出現突起,滲出液體,甚至會糜爛,這有可能是鱗狀細胞癌。

舌頭出現白斑,也可能是鱗狀細胞癌。它剛出現的時候,一般不疼痛,也不會影響舌頭的活動。但時間長了,白斑會出血、變紅,也可能發生潰瘍,還有可能導致聲音變化,進食困難,出現腫塊等。

肺鱗癌(肺鱗狀細胞癌)的表現有刺激性乾咳、咳血、發熱、胸悶、胸痛。鼻咽鱗癌會導致患者出現耳鳴、流涕、出血。宮頸鱗癌常有陰道出血、白帶異常的症狀。

如何及時排查和減少風險?

從上面的症狀可以看出,鱗狀細胞癌可以出現在多個地方,而且有不同症狀。當出現像上述的一些小問題的時候,就該有所警惕,尤其是中老年人。當然,大多數時候,輕微的症狀真的只是一些小問題引起的,而且很多時候,我們自己和醫生無法斷定是什麼問題。像牙齦痛是很多人都會有的,但很難一時知道是什麼原因,就歸結為含義不明的上火,而且這些小問題都會自己消失的,我們不必因為一些小問題而過於緊張。

但是,如果小問題一直不好,有惡化的趨勢,那麼就要有所警惕,儘早去醫院檢查。醫生會根據具體部位的可能症狀做篩查。

另外,不少鱗狀細胞癌是與人乳頭狀瘤病毒有關的,比如宮頸癌、口咽癌。接種人乳頭狀瘤病毒疫苗,可使宮頸癌的風險大大降低。

參考資料:

[1]《趙忠祥因鱗狀細胞癌病逝 這種惡性腫瘤常見於老年人》.中國新聞網.2020年1月16日

[2]《趙忠祥因患鱗癌去世,到底什麼是鱗癌?哪些部位容易得鱗癌?》.澎湃新聞.2020年1月16日

[3]《夠科普:鱗癌、腺癌、大細胞癌、小細胞癌 這些「癌」其實你都知道……》.央視網.2020年1月16日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從發現癌細胞擴散到去世不到1個月 這種癌為什麼如此兇險?
    1月16日,著名主持人趙忠祥78歲生日當天因病去世。他的兒子趙方在今日頭條發文悼念稱,父親2019年底身體不適,就醫檢查發現患癌,已經擴散。為了不影響家人心情,一直樂觀積極配合治療。住院期間母親一直陪伴在身邊,盡心照顧,直到父親安詳離去。據中國青年網報導,從知情人士獲悉,趙忠祥是在去年12月因腿部不適前往世紀壇醫院就醫。
  • 主持人趙忠祥因癌症去世!這種癌誘發因素很常見,千萬別大意
    據報導,1月16日上午,趙忠祥因罹患鱗狀細胞癌不治離世。 他的兒子趙方發文悼念稱,父親2019年底身體不適,就醫檢查發現患癌,已經擴散。 有媒體從知情人士獲悉,趙忠祥去年12月因腿部不適,於世紀壇醫院診斷發現,患有鱗狀細胞癌。
  • 趙忠祥患癌去世!為什麼有些癌症從發現到去世只有幾個月的時間?
    今天早晨,趙忠祥先生的兒子趙方通過趙忠祥的個人認證社交媒體帳號發布消息,趙忠祥2020年1月16日7:30因病在京去世,享年78歲。從這條消息看,趙方稱父親2019年年底因身體不適,趕去醫院檢查,才發現身患癌症,已經擴散。雖然目前沒有確切消息獲知趙忠祥具體患的是什麼癌,但可見其「兇猛」。
  • 趙忠祥確診癌症時已擴散,腫瘤早期可能有哪些信號?
    原諒今天的文章Dr.X用了這樣的開頭,這是5天前@觀察者網的闢謠新聞,新聞中記者向趙忠祥經紀人求證,得到的回覆是:「某自媒體,胡說八道,趙忠祥老師現在生活得好好的。有關網絡傳趙忠祥逝世的消息,是不真實的。」
  • 趙忠祥患癌去世!這些高發癌的早期預警信號,為自己、為家人看一眼
    圖源/新浪微博 趙忠祥老師可以說是幾代人的回憶了,他主持了15屆春晚、《正大綜藝》、《人與自然》、《動物世界》等節目,無一不讓人印象深刻。 有網友說,前陣子還看到趙老師健健康的,怎麼就突然患癌去世了呢。
  • 「國嘴」趙忠祥患癌去世,為什麼癌症一發現就是晚期?
    1月16日,趙忠祥之子趙方在社交網站發布消息稱:趙忠祥於2020年1月16日7:30分因病在京去世,享年78歲。而這一天又是趙忠祥的生日。家父於2020年1月16日7:30因病在京去世,享年78歲。父親於2019年底感到身體不適,就醫檢查,發現身患癌症,已經擴散。為了不影響家人的心情,父親一直樂觀而積極地配合治療。他非常尊敬醫護人員,多次向他們表示感謝。住院期間,母親一直陪伴在身邊,盡心照顧,直到父親安詳離去。
  • 趙忠祥78歲生日這天因癌去世!警示我們10大體檢項目+10大臨床症狀...
    1月16日7時30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著名主持人趙忠祥,因患癌症晚期搶救無效,在北京世紀壇醫院溘然長逝,享年78歲。他逝世這一天,正好是他的78歲生日。趙忠祥之子趙方在趙忠祥個人社交媒體上發布噩耗。
  • 《屍速列車》女星胰臟癌病逝!胰臟癌症狀難查覺,關鍵一招才能早發現
    韓國女星李相玉曾演出《屍速列車》、《仿聲靈》等電影一角,日前因不敵胰臟癌病魔,病逝醫院,享年46歲。
  • 一歌手因牙齦癌去世,牙齦癌是什麼病,它有什麼症狀?
    去年12月初,就有一位知名的馬來西亞歌手因牙齦癌去世,很多人看到這個消息,都很疑惑,牙齦癌是什麼病,居然這麼厲害? 什麼是牙齦癌 牙齦癌,顧名思義,是發生在牙齦的惡性腫瘤,多為高分化的鱗狀細胞癌,以潰瘍型最為多見。
  • 主持人趙忠祥患癌去世,離世時間讓百萬網友淚目!
    主持人趙忠祥患癌去世,離世時間讓百萬網友淚目!1月16日,趙忠祥之子在社交帳號上確認其父因病去世!他寫道:「父親於2019年底感到不適,就醫檢查,發現身患癌症,已經擴散」,沒想到在今日七點半在京去世,這一消息讓無數網友感到吃驚和痛心,趙忠祥作為一位老藝術家,即便是現在的年輕人都熟悉他的名字,聽到這一消息後,網友們紛紛留言一路走好!
  • 又一演員因癌離世,盤點因癌去世的幾位明星,肯定有你熟悉的身影
    9月5日,著名演員及配音演員譚炳文因肺癌去世,享年86歲。據報導譚炳文在醫院治療僅僅3個月,便早早離世。可以說這是不幸,也是幸運!不幸的是他終究沒扛過死神的黑手,幸運的是沒有過多承受病魔帶來的痛苦。可惜生命無常,紅顏薄命,2009年年僅33歲的李珏因為淋巴癌不幸離世。李珏離世的時候,正和「京城四少」之一的汪雨談著戀愛,在她的葬禮上,汪雨以男友的身份出席。葬禮上,汪雨送上祝福,汪雨哭訴,願你在那邊一切安好。
  • 身體強壯、很少感冒的人易得癌,體弱多病的不易得癌,是真的嗎?
    與他形成強烈對比的是被我們稱之為「藥罐子」的陳大爺,今年已經79歲了,從年輕的時候身體就不好,小病不斷,幾乎每年冬天都會準時來醫院報導。崔陳兩位先生的事例,不禁讓人想到國學大師南懷瑾的一種說法,說:有些人容易生病,但帶病延年,這種人可憐兮兮的卻能活得很長。
  • 得癌前,經歷的「癌前病變」,是什麼意思?癌前病變就等於癌症嗎
    演進三個步驟,在臨床上也將癌症分為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癌前病變」,之後就是原位癌、浸潤癌。得癌前,經歷的「癌前病變」,是什麼意思?,所以也把它稱為癌前疾病。癌前病變,是一個特殊的階段,在這段時間裡,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能忽視疾病的存在,放任疾病對細胞反覆的破壞,這樣才能降低身體出現癌症的機率,所以大家也要多了解一些癌前疾病的症狀,這樣在身體出現異常時,才能第一時間發現,常見的癌變病變有很多,例如黏膜白斑、交界痣、子宮頸慢性炎症
  • 肺腺癌、胰臟癌、腎臟癌...6大徵兆揪出看不見的癌!
    我們能做些什麼?關注生命和健康,太極養生堂微信公眾號:taichitang「子宮頸癌疫苗+抹片,給你雙重防護」是最近的防癌宣導,另外像是乳房超音波、乳房攝影,即使是健康檢查的大腸鏡、胃鏡檢查,都可以幫助早期發現大腸直腸癌、胃癌,早期治療。此外,大家都知道戒菸、戒酒、戒檳榔有助遠離肺癌、肝癌及口腔癌。
  • 原位癌、微浸潤癌、浸潤癌有什麼區別?聽聽醫生講解
    很多人在肺癌的病理報告單上,常常看到原位癌、微浸潤癌、浸潤癌等字眼,對於這些不同的病理結果,大部分人可能都不太理解是什麼意思,劉醫生今天就從醫生的角度給大家講一講他們的區別,希望能夠對大家所有幫助。首先給大家講講原位癌。
  • 金斯瑞解讀|Nature:轉換抑癌/促癌作用,腸道細菌的顛覆性新發現
    但實際情況卻剛好相反,小腸原發性腫瘤的概率卻很低,只佔胃腸道腫瘤的2%,而結腸卻高達98%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結腸比小腸更容易發生癌變呢?研究人員一直對該問題十分熱衷,上周發表在 Nature 上的一篇新研究可能給出了相關的答案[1],該研究由來自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Yinon Ben-Neriah教授領導,研究表明,我們很可能「誤解」了突變型p53基因。
  • 這種病不是癌,卻像癌一樣擴散,所有女生都該了解
    這種病不是癌,卻像癌一樣擴散,所有女生都該了解 2019-12-07 13: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健康科普】癌中之王!最致命、難發現、擴散快!出現這些症狀要當心
    胰腺癌被稱為21世紀的癌中之王,最致命,最難發現,擴散最快,是目前最難以攻克的醫學堡壘之一。不少胰腺癌患者發病前沒有明顯症狀,而一旦確診,往往已是中晚期,連手術的機會都沒有了。惡性程度高,死亡率高,5年生存率低,一系列數據,讓大家談胰腺癌色變。那麼,如何早期發現胰腺癌的蛛絲馬跡?
  • 體檢發現磨玻璃樣結節是癌嗎
    因瘤體大小都是在5毫米到10毫米之間,即僅在≤1cm的範圍內,故又稱微小癌。如果沒有淋巴結的轉移,5年生存率非常高,可以達到了98%~100%。最後有增粗,是什麼?是腫瘤血管的增粗。有這樣的四增基礎,就是微小肺癌的影像特徵,這就是早期肺癌的特徵。結節內血管越多,危險程度越大,癌轉移風險越高很多人的CT報告上有「分葉徵、毛刺徵、空洞」等詞,不禁讓人害怕,這些專業名詞是否代表癌呢?
  • 得癌和年齡有關?有人說,只要活得久,就一定會得癌,是真的嗎?
    人們慢慢的隨著對於癌症的了解,發現了一件事情,得癌和年齡有關,只要是一直活下去,活得久,也就一定會得癌,雖然這個話題出現的次數有很多,但確實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很多研究癌症的專家都認為,癌症最大的一個風險因素不是性別或性格,而是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