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迷你月亮」?地球未來或擁有一批太空「護衛」

2020-12-18 中國微山網

從古到今,月亮一直陪伴在地球左右,似乎從來沒有「兄弟姐妹」。但其實,還有一些「迷你月亮」,也曾經繞地球運轉,「任職」地球衛星一段時間後,飛向星際空間。

11月23日,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利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洛厄爾發現望遠鏡(LowellDiscoveryTelescope,LDT)所收集到的數據,揭示了已知的第二個「迷你月亮」的部分特徵。通過研究,科學家可以更好地了解這個「迷你月亮」的自轉速度和軌道特徵,證明其是一個自然天體,而非人造的太空垃圾殘骸。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天文學雜誌》(TheAstrophysicalJournal)。

什麼是「迷你月亮」?為何其他靠近地球的小型天體不會被認為是「迷你月亮」?這些「迷你月亮」有哪些科學研究價值?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實驗室副研究員趙玉暉。

短暫的「魅力」引來小型天體

2006年9月,科學家發現了已知的第一顆「迷你月亮」2006RH120,這是一顆直徑大約5米的近地小行星,通常都是圍繞太陽公轉,但大約每20年左右會接近地月系統一次。

今年2月,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月球和行星實驗室的卡特琳娜等人發現了第二個「迷你月亮」,被命名為2020CD3。2020CD3的直徑約為1—1.5米,相當於一輛小汽車的大小,其距離地球最近時約13000千米。

何為「迷你月亮」?趙玉暉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道:「『迷你月亮』是指像月球一樣繞地球運動的、尺寸較小的天體。從動力學上講,它處在繞地球運動的軌道上,受到的主要作用力為地球的引力。」

為何其他靠近地球的小型天體不能稱為「迷你月亮」?趙玉暉表示,因為這類天體主要受到太陽引力作用,繞太陽運轉,只是恰巧在某個時刻與地球距離比較近或者繞太陽運轉的軌道與地球的軌道比較接近。

因此,是不是「迷你月亮」,需要判斷其主要受到的作用力,如果地球「魅力」足夠大,吸引了天體繞地球運轉,這個天體才能被稱為「迷你月亮」。

不過,「迷你月亮」不同於真的月亮,它們不能一直「守護」在地球周圍。這是因為,在繞地球運轉的過程中,「迷你月亮」雖然主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但也同時受到來自太陽、月球的引力,以及太陽光壓等攝動力的影響。由於「迷你月亮」所處軌道的特性,這些攝動力可能會對它的軌道產生較大的影響,使其不能穩定地繞地球運動,而會離開地月系統,回到圍繞太陽運轉的軌道上。

未來會發現大量的「迷你月亮」

那麼像地球這樣的天體,其衛星一般從何而來?是天生的還是像「迷你月亮」這樣後天捕獲的?趙玉暉表示,這兩種情況都存在且有明顯的差別。

一般而言,天生的衛星體積較大且是順行的,其運行的軌道距離行星較近且軌道面傾角較小。而那些距離行星較遠、逆行,且在大偏心率或者高傾角的軌道上運轉的不規則小天體,被認為是後來捕獲的衛星。

當然,也有一類因自然原因後天形成的衛星,比如月球,就被認為是地球受到撞擊之後濺射出的物質所形成的。

「迷你月亮」2020CD3軌道近地點遠比地月距離近得多。據悉,「迷你月亮」其實並不稀少,可能有大量小型天體圍繞地球運轉,只是已知的相對較少。隨著望遠鏡等設備的技術革新,科學家預計,在接下來的10年內,會發現大量的「迷你月亮」。

假如未來真能發現大量的「迷你月亮」,它們又如此靠近地球,我們是否可以實地探測?研究這些「迷你月亮」有何科學意義?

這些小天體由於與地球距離較近,便於觀測,可能成為未來空間探測任務的潛在目標。

趙玉暉表示,對於「迷你月亮」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這些小型天體的來源、物理性質和動力學特性,以及與其他小行星和彗星族群的異同等,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太陽系的演化過程。

研究人員也指出,因為這些「迷你月亮」距離地球很近,未來會吸引科學家探測,以便於了解這些天體的真正起源。除此之外,未來這些天體很可能會作為太空資源,具有潛在的商業價值。(記者 張 曄)

相關焦點

  • 地球未來或擁有一批太空「護衛」
    原標題:地球未來或擁有一批太空「護衛」從古到今,月亮一直陪伴在地球左右,似乎從來沒有「兄弟姐妹」。但其實,還有一些「迷你月亮」,也曾經繞地球運轉,「任職」地球衛星一段時間後,飛向星際空間。
  • 揭第二顆「迷你月亮」部分特徵,地球未來或擁有一批太空「護衛」
    11月23日,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利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洛厄爾發現望遠鏡(Lowell Discovery Telescope,LDT)所收集到的數據,揭示了已知的第二個「迷你月亮」的部分特徵。通過研究,科學家可以更好地了解這個「迷你月亮」的自轉速度和軌道特徵,證明其是一個自然天體,而非人造的太空垃圾殘骸。
  • 地球未來或擁有一批太空「護衛」_中國城市建設網_城市建設雜誌社...
    科學家揭示第二顆「迷你月亮」部分特徵   地球未來或擁有一批太空「護衛」   天聞頻道   從古到今,月亮一直陪伴在地球左右,似乎從來沒有「兄弟姐妹」。但其實,還有一些「迷你月亮」,也曾經繞地球運轉,「任職」地球衛星一段時間後,飛向星際空間。
  • 科學家揭示第二顆「迷你月亮」部分特徵 地球未來或有一批太空...
    11月23日,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利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洛厄爾發現望遠鏡(Lowell Discovery Telescope, LDT)所收集到的數據,揭示了已知的第二個「迷你月亮」的部分特徵。通過研究,科學家可以更好地了解這個「迷你月亮」的自轉速度和軌道特徵,證明其是一個自然天體,而非人造的太空垃圾殘骸。
  • 什麼是「迷你月亮」?為何其他靠近地球的小型天體不會被認為是...
    11月23日,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利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洛厄爾發現望遠鏡(Lowell Discovery Telescope, LDT)所收集到的數據,揭示了已知的第二個「迷你月亮」的部分特徵。通過研究,科學家可以更好地了解這個「迷你月亮」的自轉速度和軌道特徵,證明其是一個自然天體,而非人造的太空垃圾殘骸。
  • 什麼是「迷你月亮」 科學家揭示第二顆「迷你月亮」部分特徵
    通過研究,科學家可以更好地了解這個「迷你月亮」的自轉速度和軌道特徵,證明其是一個自然天體,而非人造的太空垃圾殘骸。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天文學雜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什麼是「迷你月亮」?為何其他靠近地球的小型天體不會被認為是「迷你月亮」?這些「迷你月亮」有哪些科學研究價值?
  • 研究這些「迷你月亮」有什麼科學意義呢
    通過研究,科學家可以更好地了解這個「迷你月亮」的自轉速度和軌道特徵,證明其是一個自然天體,而非人造的太空垃圾殘骸。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天文學雜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什麼是「迷你月亮」?為何其他靠近地球的小型天體不會被認為是「迷你月亮」?這些「迷你月亮」有哪些科學研究價值?
  • 科學家揭示第二顆「迷你月亮」部分特徵
    11月23日,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利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洛厄爾發現望遠鏡(Lowell Discovery Telescope, LDT)所收集到的數據,揭示了已知的第二個「迷你月亮」的部分特徵。通過研究,科學家可以更好地了解這個「迷你月亮」的自轉速度和軌道特徵,證明其是一個自然天體,而非人造的太空垃圾殘骸。
  • 科學家說,地球的「迷你月亮」又走了,下次重逢在千年以後
    第二個月亮」,由於該天體非常小,大約只有不足4米的體積,因此,科學家也將其稱作是「迷你月亮」。不過,遺憾的是,這個「迷你月亮」與地球的短暫相會已經結束了,科學家已經發現,小行星2020 CD3的軌道已經開始偏離,預計,它將很快離開地球軌道。
  • 「迷你月球」曾光顧地球,夜空中出現兩個月亮,可惜我們看不到
    目前科學界的主流觀點,也認為月球是地球和另一顆天體撞擊而形成的,碎片進入太空後被地球的引力俘獲,最終變成了地球的天然衛星。此外,查看太陽系衛星的分布,大家會發現,木星、土星等這些氣態行星周圍,衛星數量都是非常多的,這是因為它們質量足夠大、引力足夠大,可以將這些衛星牢牢抓獲。
  • NASA證實新發現的迷你月亮是六十年代的火箭推進器
    如今這個神秘物體——代號「2020 SO」,已經成為地球的新一個「迷你月亮」。根據NASA在夏威夷莫納克亞山的紅外望遠鏡收集到的數據,以及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近地天體研究中心(CNEOS)開展的軌道分析,NASA於12月2日證實,該物體是一枚60年代的火箭,來自於勘測者2號探月任務,於50多年前發射升空。
  • 漲知識|打嗝、放屁和「月亮臉」,航天員在太空如何處理?
    漲知識|打嗝、放屁和「月亮臉」,航天員在太空如何處理?在太空中還是儘量避免打嗝,「推打嗝」雖然有機會將體內多餘的氣體排出,但如果操作不當,使打嗝變成了嘔吐,後果就十分嚴重了。抬頭看地球的航天員神秘的太空頭痛第一批駕駛太空梭進入太空的航天員在太空裡經歷了神秘的頭疼。
  • 「小小超人 護衛地球」 米其林可持續未來英文演講比賽啟動
    2019年4月8日,首屆「小小超人 護衛地球」米其林可持續未來英文演講比賽正式啟動。活動由米其林攜手上海日報及旗下新媒體品牌iDEALShanghai共同舉辦,旨在培養和激發兒童的綠色環保、道路安全和動物保護意識,通過英文演講的方式,暢想可持續的未來。
  • 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陽差不多大,那從月球上看地球也一樣大嗎?
    月球作為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陪伴地球有數十億年了,可以說它參與了地球生態的形成,參與了地球生命的誕生和進化演化。古時候的人們對於月球基本是沒有什麼認知的,那個時候的人們看到天上的月亮跟太陽差不多大,會錯誤地認為太陽也只有月球那麼大。
  • 太陽和月亮誰對地球更重要?如果沒有了月球,地球會發什麼?
    在我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月亮只是嫦娥居住的宮殿。但是傳說是沒有任何科學根據的,人們也只是把它當作一個美好的願望去欣賞。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人類的航天科技也在不斷進步,對於月球也有了更科學更切實的了解。月亮位於太陽與地球之間,月亮和地球圍繞太陽公轉。關於太陽和月亮誰對地球更重要的問題,我們可以分開來了解。
  • 月亮在遠離地球,如果月亮消失,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
    一直以來我們人類對月亮都有著很多遐想,古時候便想像月亮上有廣寒宮,有嫦娥玉兔。隨著科技的進步,其實我們知道月亮是地球的一顆衛星,一直都圍繞著地球進行轉動,但你是否想過未來我們的後代可能看不到月亮了。像剛剛提到的,角動量守恆,如果月亮消失了,那地球的自轉中心將回到地球的中心,同時自轉會加快,這會使地球的結構開始不穩定,或許會有大規模的地震、海嘯等災害。
  • 如果月亮「嗖」一下飛走了,地球會發生什麼?
    與很多科幻主題電影不同,這次的「受害者」是月球,而我們人類和地球似乎並沒有直面危險。劇中,即使在撞擊瞬間,遠在38萬千米外的我們也沒感覺出有什麼「異樣」。那麼,為什麼故事裡的主人公還要大費周折把月球「拉回來」呢?如果月亮「嗖」一下飛走了,我們的地球會發生什麼事?
  • 什麼是超級月亮?下一次又是什麼時候?
    INKBOTTLE當滿月或新月發生在月球最接近地球的近地點時,通常被稱為超級月亮。5月7日晚,我們將迎來可稱得上是「超級月亮」的「大月亮」。如果天氣清朗,我們將看到一輪圓滿的大月亮,掛在夜空散發著皎皎清輝。
  • 如果月亮從未形成,地球上會是什麼樣子?
    月亮一直是我們好鄰居,在天上已經數十億年了,它照亮我們回家的路,幫助我們掌握時間,保護我們,推動我們探索太空,甚至還掀起了舞蹈熱潮!,很難想像沒有月亮我們該怎麼辦,但是為了科學起見,我們假設世界上沒有月亮,地球將會怎樣?人類還會存在嗎?生命會是什麼樣子?
  • 今年中秋月亮「瘦」了!原因竟是地球和月亮「異地戀」
    由於月地之間距離不一樣,地球上人們眼中的月亮也就有了大小之分,「大月亮」和「小月亮」兩者視直徑相差八分之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今年中秋月最圓時刻是何時?當日凌晨2時45分,月球過遠地點,此時月地之間的距離為40.6394萬公裡,是全年當中月球距離地球最遠的一刻。天文專家表示,中秋最圓月如果在月球過遠地點前後出現,就會「小」一點。距離遠了,月亮看起來就變小了,地球和月球這次「異地戀」距離有點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