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第二顆「迷你月亮」部分特徵 地球未來或有一批太空...

2020-12-17 美國頻道

  從古到今,月亮一直陪伴在地球左右,似乎從來沒有「兄弟姐妹」。但其實,還有一些「迷你月亮」,也曾經繞地球運轉,「任職」地球衛星一段時間後,飛向星際空間。

  11月23日,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利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洛厄爾發現望遠鏡(Lowell Discovery Telescope, LDT)所收集到的數據,揭示了已知的第二個「迷你月亮」的部分特徵。通過研究,科學家可以更好地了解這個「迷你月亮」的自轉速度和軌道特徵,證明其是一個自然天體,而非人造的太空垃圾殘骸。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天文學雜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什麼是「迷你月亮」?為何其他靠近地球的小型天體不會被認為是「迷你月亮」?這些「迷你月亮」有哪些科學研究價值?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實驗室副研究員趙玉暉。

  短暫的「魅力」引來小型天體

  2006年9月,科學家發現了已知的第一顆「迷你月亮」2006 RH120,這是一顆直徑大約5米的近地小行星,通常都是圍繞太陽公轉,但大約每20年左右會接近地月系統一次。

  今年2月,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月球和行星實驗室的卡特琳娜等人發現了第二個「迷你月亮」,被命名為2020 CD3。2020 CD3的直徑約為1—1.5米,相當於一輛小汽車的大小,其距離地球最近時約13000千米。

  何為「迷你月亮」?趙玉暉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道:「『迷你月亮』是指像月球一樣繞地球運動的、尺寸較小的天體。從動力學上講,它處在繞地球運動的軌道上,受到的主要作用力為地球的引力。」

  為何其他靠近地球的小型天體不能稱為「迷你月亮」?趙玉暉表示,因為這類天體主要受到太陽引力作用,繞太陽運轉,只是恰巧在某個時刻與地球距離比較近或者繞太陽運轉的軌道與地球的軌道比較接近。

  因此,是不是「迷你月亮」,需要判斷其主要受到的作用力,如果地球「魅力」足夠大,吸引了天體繞地球運轉,這個天體才能被稱為「迷你月亮」。

  不過,「迷你月亮」不同於真的月亮,它們不能一直「守護」在地球周圍。這是因為,在繞地球運轉的過程中,「迷你月亮」雖然主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但也同時受到來自太陽、月球的引力,以及太陽光壓等攝動力的影響。由於「迷你月亮」所處軌道的特性,這些攝動力可能會對它的軌道產生較大的影響,使其不能穩定地繞地球運動,而會離開地月系統,回到圍繞太陽運轉的軌道上。

  未來會發現大量的「迷你月亮」

  那麼像地球這樣的天體,其衛星一般從何而來?是天生的還是像「迷你月亮」這樣後天捕獲的?趙玉暉表示,這兩種情況都存在且有明顯的差別。

  一般而言,天生的衛星體積較大且是順行的,其運行的軌道距離行星較近且軌道面傾角較小。而那些距離行星較遠、逆行,且在大偏心率或者高傾角的軌道上運轉的不規則小天體,被認為是後來捕獲的衛星。

  當然,也有一類因自然原因後天形成的衛星,比如月球,就被認為是地球受到撞擊之後濺射出的物質所形成的。

  「迷你月亮」2020 CD3軌道近地點遠比地月距離近得多。據悉,「迷你月亮」其實並不稀少,可能有大量小型天體圍繞地球運轉,只是已知的相對較少。隨著望遠鏡等設備的技術革新,科學家預計,在接下來的10年內,會發現大量的「迷你月亮」。

  假如未來真能發現大量的「迷你月亮」,它們又如此靠近地球,我們是否可以實地探測?研究這些「迷你月亮」有何科學意義?

  這些小天體由於與地球距離較近,便於觀測,可能成為未來空間探測任務的潛在目標。

  趙玉暉表示,對於「迷你月亮」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這些小型天體的來源、物理性質和動力學特性,以及與其他小行星和彗星族群的異同等,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太陽系的演化過程。

  研究人員也指出,因為這些「迷你月亮」距離地球很近,未來會吸引科學家探測,以便於了解這些天體的真正起源。除此之外,未來這些天體很可能會作為太空資源,具有潛在的商業價值。

(責編:戴曉宇、姜潔)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迷你月亮」 科學家揭示第二顆「迷你月亮」部分特徵
    什麼是「迷你月亮」 科學家揭示第二顆「迷你月亮」部分特徵 科技日報 | 2020-12-14 10:17:03 11月23日,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利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洛厄爾發現望遠鏡(Lowell Discovery Telescope, LDT
  • 揭第二顆「迷你月亮」部分特徵,地球未來或擁有一批太空「護衛」
    11月23日,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利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洛厄爾發現望遠鏡(Lowell Discovery Telescope,LDT)所收集到的數據,揭示了已知的第二個「迷你月亮」的部分特徵。通過研究,科學家可以更好地了解這個「迷你月亮」的自轉速度和軌道特徵,證明其是一個自然天體,而非人造的太空垃圾殘骸。
  • 科學家揭示第二顆「迷你月亮」部分特徵
    11月23日,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利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洛厄爾發現望遠鏡(Lowell Discovery Telescope, LDT)所收集到的數據,揭示了已知的第二個「迷你月亮」的部分特徵。通過研究,科學家可以更好地了解這個「迷你月亮」的自轉速度和軌道特徵,證明其是一個自然天體,而非人造的太空垃圾殘骸。
  • 什麼是「迷你月亮」?地球未來或擁有一批太空「護衛」
    從古到今,月亮一直陪伴在地球左右,似乎從來沒有「兄弟姐妹」。但其實,還有一些「迷你月亮」,也曾經繞地球運轉,「任職」地球衛星一段時間後,飛向星際空間。11月23日,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利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洛厄爾發現望遠鏡(LowellDiscoveryTelescope,LDT)所收集到的數據,揭示了已知的第二個「迷你月亮」的部分特徵。
  • 地球未來或擁有一批太空「護衛」
    原標題:地球未來或擁有一批太空「護衛」從古到今,月亮一直陪伴在地球左右,似乎從來沒有「兄弟姐妹」。但其實,還有一些「迷你月亮」,也曾經繞地球運轉,「任職」地球衛星一段時間後,飛向星際空間。
  • 地球未來或擁有一批太空「護衛」_中國城市建設網_城市建設雜誌社...
    科學家揭示第二顆「迷你月亮」部分特徵   地球未來或擁有一批太空「護衛」   天聞頻道   從古到今,月亮一直陪伴在地球左右,似乎從來沒有「兄弟姐妹」。但其實,還有一些「迷你月亮」,也曾經繞地球運轉,「任職」地球衛星一段時間後,飛向星際空間。
  • 什麼是「迷你月亮」?為何其他靠近地球的小型天體不會被認為是...
    11月23日,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利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洛厄爾發現望遠鏡(Lowell Discovery Telescope, LDT)所收集到的數據,揭示了已知的第二個「迷你月亮」的部分特徵。通過研究,科學家可以更好地了解這個「迷你月亮」的自轉速度和軌道特徵,證明其是一個自然天體,而非人造的太空垃圾殘骸。
  • 研究這些「迷你月亮」有什麼科學意義呢
    但其實,還有一些「迷你月亮」,也曾經繞地球運轉,「任職」地球衛星一段時間後,飛向星際空間。11月23日,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利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洛厄爾發現望遠鏡(Lowell Discovery Telescope, LDT)所收集到的數據,揭示了已知的第二個「迷你月亮」的部分特徵。
  • 科學家說,地球的「迷你月亮」又走了,下次重逢在千年以後
    第二個月亮」,由於該天體非常小,大約只有不足4米的體積,因此,科學家也將其稱作是「迷你月亮」。不過,遺憾的是,這個「迷你月亮」與地球的短暫相會已經結束了,科學家已經發現,小行星2020 CD3的軌道已經開始偏離,預計,它將很快離開地球軌道。
  • 「迷你月球」曾光顧地球,夜空中出現兩個月亮,可惜我們看不到
    太陽系的衛星數量有上百顆,不過,地球的周圍卻僅有月球這一顆衛星,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為何地球只有月球一顆衛星?這就需要從太陽系中衛星們的來歷說起了。現代研究認為,太陽系誕生早期,太陽系中的行星數量非常多,還有很多原行星(行星胚胎)不斷湧現。
  • NASA證實新發現的迷你月亮是六十年代的火箭推進器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今年9月份發現了一個神秘物體。如今這個神秘物體——代號「2020 SO」,已經成為地球的新一個「迷你月亮」。這枚火箭如今被稱為2020 SO,現在是地球的一顆新的臨時迷你月亮。2020年9月17日,科學家首次注意到這個物體,當時該物體正飛向地球附近。軌道模型很快表明,2020 SO的低速度和運動軌跡都有點異常。軌道模型還預測,地球將短暫地捕獲2020 SO,使其成為新的迷你月亮。11月8日,地球果不其然捕獲了這個不尋常的物體。12月1日,2020 SO抵達靠近地球的位置。
  • 科學家終於找到「第二地球」,和地球十分相似,距離也很近!
    如果人類對地球環境再不加以重視的話,那麼終有一天地球環境將不再適宜人類的生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人們一邊治理環境,一邊科學家也在積極地尋找太空中的「第二地球」,為未來宜居太空做好充足的準備。不過經過科學家的不懈探索,終於發現了「第二地球」,據了解這個「第二地球」是由美國宇航局(NASA)發現的,這個「第二地球」就是克卜勒-1649c,它的環境與地球是非常相似的,而且它也處於宜居帶中,溫度與地球也極為相似,因此科學家認為這顆星球很有可能有液態水。
  • 科學家發現「第2地球」?環境和地球非常相似,科學家卻有些擔憂
    環境和地球非常相似,科學家卻有些擔憂在宇宙太空中有很多的星球,但是這些星球和人類所生存的地球相比都是有著很大差距的。人類能生存在地球上看似是一種偶然,可其實蘊含著必然。不過人類真的除了可以生存在地球上,就不能夠去往太空中的其他星球嗎?其實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多人都是不相信的。
  • BBC《從太空看地球》,一個你從未見過的地球
    谷 君 說 這次BBC藉助20顆不同衛星拍攝的300多張照片,用一個全新視角向我們展示這顆神奇星球的美麗景象。 本片以人造衛星從太空俯瞰地球的視角,層層展示地球系統內部的運作方式,以及各子系統之間令人驚嘆的相互作用,並揭示了它們如何塑造和維繫地球的各種生命。
  • 科學家證實發現第2顆「月球」,直徑只有1.5米大
    據《環球網》對外報導,近日英國《天文學雜誌》對外宣稱科學家發現了地球大氣層之外的第2顆「月球」,不過因為這顆「月球」的直徑實在太小,只有1.5米大,所以直至如今還有許多科學家對此提出質疑。但既然詳細數據已經公布,這項天文觀測足以被稱之為21世紀重大發現!
  • 探索宇宙奧秘,奇妙的時鐘證人,有第二個月亮嗎?
    這與月亮圍繞地球旋轉的周期正好相當,經過研究科學家發現,地址年代不同鸚鵡螺的生長紋各不相同。並隨著化石年代的上溯而逐漸減少,在新生代有26條,在中生代白堊紀是22條,在侏羅紀有18條,在古生代石炭紀有15條,在奧陶紀則只有九條。這樣推斷下來,在距今4.2億年前,月亮繞地球轉一周只有九天。
  • 科學家發現「第二地球」?環境相似度達98%,專家:怕已經有人!
    不過話說回來,也有很多專家非常擔心,克卜勒452b星球如果真的跟我們預測的一樣,是一個非常適合孕育文明的星球,那麼在這顆星球上就很可能已經有外星人了。並且就目前的觀測來看,克卜勒452b星球的體積是地球的1.6倍,如果這顆星球的文明成型,那麼該文明的發達程度一定要比我們人類文明要高出很多。
  • 果蠅揭示太空飛行對心臟的影響
    當地時間11月25日,來自美國桑福德伯納姆普雷比斯醫學發現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細胞報告》雜誌中發表論文稱,果蠅的心臟在經歷長時間的太空飛行後,其結構和生化指標會產生深遠變化,而太空人很可能也會遭受類似影響。
  • 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陽差不多大,那從月球上看地球也一樣大嗎?
    月球作為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陪伴地球有數十億年了,可以說它參與了地球生態的形成,參與了地球生命的誕生和進化演化。古時候的人們對於月球基本是沒有什麼認知的,那個時候的人們看到天上的月亮跟太陽差不多大,會錯誤地認為太陽也只有月球那麼大。
  • 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 距離地球僅32.7光年
    觀測完超級月亮,照片刷爆朋友圈。如果你想更高逼格,那麼今天可以刷一下超級地球的圖片。讓他們知道你才是真正擁有好奇目光,探索宇宙的小夥伴。最近天文學家觀測到一顆「超級地球」, 所謂「超級地球」因為其條件與地球相似,及其有可能孕育了生命。比如溫度,水,大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