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迷你月亮」?為何其他靠近地球的小型天體不會被認為是...

2020-12-17 中國創氪網

11月23日,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利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洛厄爾發現望遠鏡(Lowell Discovery Telescope, LDT)所收集到的數據,揭示了已知的第二個「迷你月亮」的部分特徵。通過研究,科學家可以更好地了解這個「迷你月亮」的自轉速度和軌道特徵,證明其是一個自然天體,而非人造的太空垃圾殘骸。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天文學雜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什麼是「迷你月亮」?為何其他靠近地球的小型天體不會被認為是「迷你月亮」?這些「迷你月亮」有哪些科學研究價值?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實驗室副研究員趙玉暉。

短暫的「魅力」引來小型天體

2006年9月,科學家發現了已知的第一顆「迷你月亮」2006 RH120,這是一顆直徑大約5米的近地小行星,通常都是圍繞太陽公轉,但大約每20年左右會接近地月系統一次。

今年2月,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月球和行星實驗室的卡特琳娜等人發現了第二個「迷你月亮」,被命名為2020 CD3。2020 CD3的直徑約為1—1.5米,相當於一輛小汽車的大小,其距離地球最近時約13000千米。

何為「迷你月亮」?趙玉暉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道:「『迷你月亮』是指像月球一樣繞地球運動的、尺寸較小的天體。從動力學上講,它處在繞地球運動的軌道上,受到的主要作用力為地球的引力。」

為何其他靠近地球的小型天體不能稱為「迷你月亮」?趙玉暉表示,因為這類天體主要受到太陽引力作用,繞太陽運轉,只是恰巧在某個時刻與地球距離比較近或者繞太陽運轉的軌道與地球的軌道比較接近。

因此,是不是「迷你月亮」,需要判斷其主要受到的作用力,如果地球「魅力」足夠大,吸引了天體繞地球運轉,這個天體才能被稱為「迷你月亮」。

不過,「迷你月亮」不同於真的月亮,它們不能一直「守護」在地球周圍。這是因為,在繞地球運轉的過程中,「迷你月亮」雖然主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但也同時受到來自太陽、月球的引力,以及太陽光壓等攝動力的影響。由於「迷你月亮」所處軌道的特性,這些攝動力可能會對它的軌道產生較大的影響,使其不能穩定地繞地球運動,而會離開地月系統,回到圍繞太陽運轉的軌道上。

未來會發現大量的「迷你月亮」

那麼像地球這樣的天體,其衛星一般從何而來?是天生的還是像「迷你月亮」這樣後天捕獲的?趙玉暉表示,這兩種情況都存在且有明顯的差別。

一般而言,天生的衛星體積較大且是順行的,其運行的軌道距離行星較近且軌道面傾角較小。而那些距離行星較遠、逆行,且在大偏心率或者高傾角的軌道上運轉的不規則小天體,被認為是後來捕獲的衛星。

當然,也有一類因自然原因後天形成的衛星,比如月球,就被認為是地球受到撞擊之後濺射出的物質所形成的。

「迷你月亮」2020 CD3軌道近地點遠比地月距離近得多。據悉,「迷你月亮」其實並不稀少,可能有大量小型天體圍繞地球運轉,只是已知的相對較少。隨著望遠鏡等設備的技術革新,科學家預計,在接下來的10年內,會發現大量的「迷你月亮」。

假如未來真能發現大量的「迷你月亮」,它們又如此靠近地球,我們是否可以實地探測?研究這些「迷你月亮」有何科學意義?

這些小天體由於與地球距離較近,便於觀測,可能成為未來空間探測任務的潛在目標。

趙玉暉表示,對於「迷你月亮」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這些小型天體的來源、物理性質和動力學特性,以及與其他小行星和彗星族群的異同等,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太陽系的演化過程。

研究人員也指出,因為這些「迷你月亮」距離地球很近,未來會吸引科學家探測,以便於了解這些天體的真正起源。除此之外,未來這些天體很可能會作為太空資源,具有潛在的商業價值。(記者 張曄)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迷你月亮」?地球未來或擁有一批太空「護衛」
    通過研究,科學家可以更好地了解這個「迷你月亮」的自轉速度和軌道特徵,證明其是一個自然天體,而非人造的太空垃圾殘骸。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天文學雜誌》(TheAstrophysicalJournal)。什麼是「迷你月亮」?為何其他靠近地球的小型天體不會被認為是「迷你月亮」?這些「迷你月亮」有哪些科學研究價值?
  • 什麼是「迷你月亮」 科學家揭示第二顆「迷你月亮」部分特徵
    通過研究,科學家可以更好地了解這個「迷你月亮」的自轉速度和軌道特徵,證明其是一個自然天體,而非人造的太空垃圾殘骸。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天文學雜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什麼是「迷你月亮」?為何其他靠近地球的小型天體不會被認為是「迷你月亮」?這些「迷你月亮」有哪些科學研究價值?
  • 科學家揭示第二顆「迷你月亮」部分特徵 地球未來或有一批太空...
    什麼是「迷你月亮」?為何其他靠近地球的小型天體不會被認為是「迷你月亮」?這些「迷你月亮」有哪些科學研究價值?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實驗室副研究員趙玉暉。
  • 揭第二顆「迷你月亮」部分特徵,地球未來或擁有一批太空「護衛」
    什麼是「迷你月亮」?為何其他靠近地球的小型天體不會被認為是「迷你月亮」?這些「迷你月亮」有哪些科學研究價值?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實驗室副研究員趙玉暉。
  • 研究這些「迷你月亮」有什麼科學意義呢
    通過研究,科學家可以更好地了解這個「迷你月亮」的自轉速度和軌道特徵,證明其是一個自然天體,而非人造的太空垃圾殘骸。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天文學雜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什麼是「迷你月亮」?為何其他靠近地球的小型天體不會被認為是「迷你月亮」?這些「迷你月亮」有哪些科學研究價值?
  • 科學家揭示第二顆「迷你月亮」部分特徵
    什麼是「迷你月亮」?為何其他靠近地球的小型天體不會被認為是「迷你月亮」?這些「迷你月亮」有哪些科學研究價值?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實驗室副研究員趙玉暉。
  • 地球未來或擁有一批太空「護衛」
    什麼是「迷你月亮」?為何其他靠近地球的小型天體不會被認為是「迷你月亮」?這些「迷你月亮」有哪些科學研究價值?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實驗室副研究員趙玉暉。
  • 地球未來或擁有一批太空「護衛」_中國城市建設網_城市建設雜誌社...
    什麼是「迷你月亮」?為何其他靠近地球的小型天體不會被認為是「迷你月亮」?這些「迷你月亮」有哪些科學研究價值?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實驗室副研究員趙玉暉。
  • 科學家說,地球的「迷你月亮」又走了,下次重逢在千年以後
    第二個月亮」,由於該天體非常小,大約只有不足4米的體積,因此,科學家也將其稱作是「迷你月亮」。不過,遺憾的是,這個「迷你月亮」與地球的短暫相會已經結束了,科學家已經發現,小行星2020 CD3的軌道已經開始偏離,預計,它將很快離開地球軌道。
  • 月亮和其他天體的引力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
    從前,人們認為光速和引力波的傳播速度都是無限大的,可以在瞬時間發生作用。但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這些引力波與電磁波的傳播速度雖然快得不可思議,但依舊是有限值——大約每秒三十萬千米。任何東西的速度都無法超越光和引力(圖片授權自Pexels)由於引力能夠跨越長距離進行作用,因此無論是源自星球的引力波,還是源自太陽系中無論多渺小、無論距離我們多遠的天體的引力波,最終都將抵達地球。不過,這些引力波能夠給地球上的生命帶來任何能實質性的影響嗎?
  • 揭秘:地球為何能讓月亮「生鏽」
    揭秘:地球為何能讓月亮「生鏽」 2020-12-24 14:24:50 來源: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最近,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的一項研究證實,月球表面高緯度地區存在赤鐵礦
  • 地球圍繞太陽轉,月亮圍繞地球轉,那麼有沒有天體能圍繞月亮轉啦
    可以,理論上說,月亮可以有自己的月亮。在每一個天體的周圍,都有一個定義明確的區域,叫做希爾球,在這個區域內,該天體的引力支配著一個體積更大、質量更大、但距離更遠的天體的引力。圖解:二體因重力互相繞行的等效位能的等位能圖,希爾球是分別環繞著這兩個大質量天體的圓型區域。
  • 月亮圍著地球轉,地球圍著太陽轉,太陽和更大的天體結構怎麼轉?
    有人問:月亮圍著地球轉,地球圍著太陽轉,太陽又是圍著誰轉?其實從月亮到地球再到太陽,它們並不是圍繞著某個天體在轉,而是圍繞著共同的質量中心旋轉,知道了這一點,就知道更大天體結構旋轉的秘密了。所有的天體都是在萬有引力作用下運動。
  • 「迷你月球」曾光顧地球,夜空中出現兩個月亮,可惜我們看不到
    太陽系的衛星數量有上百顆,不過,地球的周圍卻僅有月球這一顆衛星,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為何地球只有月球一顆衛星?這就需要從太陽系中衛星們的來歷說起了。現代研究認為,太陽系誕生早期,太陽系中的行星數量非常多,還有很多原行星(行星胚胎)不斷湧現。
  • NASA證實新發現的迷你月亮是六十年代的火箭推進器
    如今這個神秘物體——代號「2020 SO」,已經成為地球的新一個「迷你月亮」。根據NASA在夏威夷莫納克亞山的紅外望遠鏡收集到的數據,以及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近地天體研究中心(CNEOS)開展的軌道分析,NASA於12月2日證實,該物體是一枚60年代的火箭,來自於勘測者2號探月任務,於50多年前發射升空。
  • 月亮的存在地球有何影響,地球失去月亮會發生什麼?
    在地球上,人們除了太陽之外,最常見的天體就是月亮,晚上我們基本都能看到它,但是它發出的光無法和太陽相比,十分微弱,既無法提高地球溫度,也不能促進植物光合作用,那麼月球的存在,對地球來說是不是就不重要呢?其實,地球上的生命是離不開月亮的。
  • 地球為啥只有月亮一顆衛星?若有兩個衛星會怎樣?那樣麻煩就大了
    其實人造衛星大都距離地球很近,受月球引力影響較小,並且自身有運行控制系統,所以可以長期圍繞地球運行,但是地球是不可以擁有兩顆或者多顆像月亮這樣的天然衛星的,因為月球的質量太大了。月亮的體積是地球的1/49,質量是地球的1/81,在整個太陽系八大行星系統中,沒有任何一個衛星和行星的比例有如此的規模。
  • 如果有一立方釐米的黑洞靠近地球,看看會發生什麼?
    黑洞一旦靠近其他天體,巨大的引潮力可以撕碎一切。 何謂引潮力? 一個體積約1cm^3的黑洞雖然很小,但質量已經接近金星,而月球質量只是金星的1/57,且靠近了地球,因此對地球的引潮力作用就完全不是月球可比了,它對地球將形成潮汐瓦解作用。而潮汐瓦解正是黑洞吞噬天體的基本過程。
  • 什麼是超級月亮?下一次又是什麼時候?
    當新月在離地球最近的地方出現時,它就被稱為超級新月。另一方面,「小月亮」是指滿月或新月在離地球最遠點附近,在遠地點附近。它也被稱為迷你月、迷你滿月或迷你新月。月球軌道上最接近地球的點稱為近地點,最遠的點稱為遠地點。近地點的新月通常也被稱為超級月亮。然而,這一事件通常不太受關注,因為在地球上看不到新月。
  • 先有地球,還是先有月亮?為什麼地球是個球,月亮卻有各種形狀?
    作者:石蘭(抄襲必究)關於月球不可否認,不同於太陽系中的其他天體,月球應該是地球上的人們最關注的一顆衛星。雖然,它不及白天裡的太陽那樣耀眼奪目,也不像夜晚的滿天繁星那樣似乎總在對著我們眨眼睛。那麼,宇宙中到底是先有地球,還是先有月球?為什麼地球從任何角度看上去都是一個球形外觀,而我們眼睛看到的月亮,卻在不同的時間呈現出各種形狀?這看似複雜的一系列問題,其實圍繞的核心信息不過就是月球和地球的誕生和演化,當然,其中還涉及到了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恆星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