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商用遙感衛星星座「吉林一號」再添兩顆新衛星,光譜01、02星成功升空。新華社發(汪江波 攝)
新華社長春1月31日電(記者張建)探索浩瀚的宇宙是人類的夢想,但夢想需要有科技和產業的支撐。目前,中國多地正挖掘自身比較優勢,瞄準太空產業,培育發展新動能。這是2019年中國多地地方兩會傳遞出來的信息。
吉林省地處東北老工業基地。近年來,該省藉助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等科研院的航空航天科研力量和成果,大力發展航空航天產業。
吉林省省長景俊海在吉林兩會上表示,今年,吉林裝備製造業重點推動「吉林一號」衛星星座組網,積極參與國家低軌網際網路星座建設等重大項目,並將大力發展衛星及航天信息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抓好進取空間探空「小型運載火箭」等項目。
據了解,吉林進取空間探空項目採取整體規劃、分期建設的形式。目前,該項目正在長春新區進行總裝聯調測試和辦公條件建設,並擬在吉林境內規劃建設發動機總裝車間,項目一期達產後,每年可滿足交付35發以上高性能小型運載火箭,同時兼顧航天產品主要零部組件及發動機的生產製造。
長光衛星生產的吉林林草一號衛星。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供圖
景俊海說,長光公司「吉林一號」已實現12顆衛星在軌運行,承制的全球首顆專業夜光遙感衛星「珞珈一號」也已成功入軌。
多個項目的實施,正在推動吉林省航天產業快速發展。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宣明表示,由長光衛星投資建設的航天信息產業園去年已實現全面投產,具備年產30顆衛星、200架無人機的能力,正逐步形成從衛星及無人機研發、生產,到遙感信息加工、應用的產業集群。依託產業園集群條件,吉林省計劃於2030年底實現138顆衛星組網。
除了吉林外,擁有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的海南提出,推動文昌國際航天城相關規劃編制實施,加快航天領域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建設。作為擁有眾多航天科技研發力量的北京,提出爭取深空探測等重點任務和項目在京落地。
長光衛星航天信息產業園一期投產儀式。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供圖
在航天科技研發製造方面擁有比較優勢的四川、黑龍江、湖北等地,也確立了發展航天產業的重要方向。
四川提出,抓好國家智慧財產權軍民融合試點示範,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圍繞航天及衛星應用等優勢領域,培育十大軍民融合產業集群,推動軍民融合重大工程、重點項目落地實施。湖北提出,將深化與央企軍工集團、軍工科技院校的戰略合作,加快航空航天、北鬥導航等產業發展。黑龍江提出,將立足大型軍工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燃氣輪機、航空航天、裝備製造、新材料等領域的科教及產業優勢,推動北鬥導航、遙感及測繪地理信息等軍民兩用技術產業化。
長光衛星大樓。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供圖
中國多地積極發展航天產業的行動,也得到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等單位的積極回應。該集團去年表示,將積極開放供應鏈,向擁有關鍵核心技術、具備自主可控能力、符合集團公司合格供應方要求的企業和單位敞開大門。
國家科技部高新技術司副巡視員梅建平認為,近年來,中國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迅速,商業航天前景廣闊,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在航空航天等領域擁有比較優勢,發展潛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