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用品市場緣何冷清

2020-12-20 青海新聞網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人老了,身體各方面機能衰退,就需要一些生活小助手,但記者近日走訪了西寧的大街小巷,卻發現,專門針對老年人的生活用品店屈指可數,店面冷清,貨品寥寥,不能滿足老年人真正的需求。

老年生活用品店很少

9月8日,在位於大十字的一家醫藥保健品店的櫃檯前,一對老年夫妻正在挑選全自動煎藥壺,銷售人員給老人介紹並親自操作後,老人比較滿意,一位老人說:「我今年80歲了,身體不太好,幾乎每天要靠吃藥維持,有了這個全自動煎藥壺,就方便多了。」

另一位老人看到了電子提醒藥盒,標價49元,也一併付款了。店員小侯說:「很多老人經常忘記吃藥,這種藥盒可以提前設置吃藥的時間,幾個小時後盒子就可以發出鈴聲,提醒老人該吃藥了。」

這家店寬敞明亮,正對主街道,在醫療器械區域的門口有幾個輪椅,裡頭的架子上擺放著摺疊拐杖、血壓儀、手電筒、放大鏡、防失禁紙尿褲、接尿器等。看得出,這裡的老年用品更多的還是針對有疾患的老人用的,雖然店面大,但顧客還是比較少。小侯說:「現在來店裡買用品的老人比較少,有時候早上也就四五個顧客,最多的時候一天也不超過十單。」

位於南山路的一家老年用品店,其實只是一家日用雜貨品店,只有角落裡放著拐杖、血壓儀等。店員說:「老年用品沒人買,房租又高,只能和別的東西一塊賣了。」據店員介紹,她所知道的貨品較多的兩家店位於冷湖路和五四大街,沒想到,找到這兩家店時,前者因為裝修無法營業,後者也是緊閉店門,門上的紙條上寫著需要購買時聯繫人的電話。

近日,記者走訪了西寧的大街小巷,卻發現老年生活用品店屈指可數,很多都是醫藥店裡附帶的醫療器械用品,比較冷清。

找不到

如何能夠及時買到老年人用品,也困擾著不少老人。

市民王先生的老伴是一位半失能老人,平時需要各種老年用品,但是給老伴買東西很費事,經常不知道哪裡有賣的,只能到處打聽。「去商場或者藥店,有時候看了很多家也沒有合適的。各種用品也很分散,得到不同地方買,要跑好多路。」王先生說,醫療器械類賣場,還有很多護理用品也不集中。

「我也打聽過有沒有適合老年人用品的專賣店,可是在西寧問了很多地方都沒有。」市民姜女士說,她去年為了給中風的父親買特製的防褥瘡墊和移位機,找了幾家藥店、商場都沒有,聽朋友介紹有一家老年用品店,但距離特別遠,花了半天才找到。家住城東開發區的郭女士告訴記者,他經常跑到海湖的老年用品店購買太極劍、平底鞋、太極服等用品,希望能夠有更多的老年用品店成立,方便老年人選購。

青海省輔具中心主任唐利庚介紹,目前,我省老齡產業總體上仍處在起步階段,很多老年用品店規模較小,老年用品還是低端的比較多,目前,在西寧專門為老年人提供的專賣店或者商場專區幾乎沒有,由於進商場有種種限制,很多專賣店只能開在社區或者醫院附近,老年用品的種類也有限。

價格高

75歲的市民孫先生行動不便,生活自理沒有問題,但是躺下和起來時腿特別疼,走幾步也容易累。「去年,兒子從外地給我買回來一部全自動老人代步車,出行自己可以操控,只需要動動手就能在院子裡遛遛,雖然比較實用,但是價格不菲,花了近萬元。」孫先生說。

還有不少像孫先生一樣行動不便的老人,但是要花大價錢去買這些輔助器械用品,很多人還是會有顧慮。

69歲的張先生說:「我的腎功能不好,腿腳有些浮腫,女兒上個月給我買了一雙老人鞋,穿著比較舒服,但我到店裡一看,500多元,我買質量好點的鞋子才200多元,這比普通的鞋子要貴一倍多,實在太貴了。」

「老人消費觀念目前來說還比較落後。」位於崑崙東路的一家老年人用品店負責人劉莉莉說,一般專門為老年人生產的器具、用品比普通的要貴一些,大件的大多價格不菲,比如一臺按摩儀器、按摩椅動輒就要幾千元甚至上萬元,一些保健品幾小盒就賣到幾百元上千元。雖然老年人用著方便,但對於不少老人來說,達不到這個消費水平。」之前西寧有幾家做老年用品的專賣店,都因為各種原因而關閉了。

「一些基本的老年用品銷量最好,比如輪椅、老花鏡等,但是利潤非常薄,再加上送貨,基本上很難賺到錢。」劉女士說,網店的銷售也給實體店一定的衝擊,這也是行業銷售的難題。唐利庚說,目前國內很多地方都面臨著這樣的問題,老年人的消費觀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著老年產業的發展。

用不著

這些年,家住五四大街的李女士給父母買的老年用品堆了滿滿一屋子。不算各種各樣的保健品,光制氧機、理療儀、按摩儀等大件就花了好幾萬元。讓她感到煩惱的是,這些儀器只用過幾次就被老人冷落在一旁,成了閒置物品。

70歲的蔡女士說:「我的腰椎不好,兒子在網上給我買了臺護腰按摩器,但是用了幾次,覺得沒什麼效果,索性就不用了。」

唐利庚說,由於一些老人對老年用品不了解,才會覺得用不著,現在購物網上,只要輸入老年用品,會有各種各樣的產品彈跳出來,保健品、醫療器械等,市場上的老年產品良莠不齊、魚龍混雜,而且在質量控制上也存在著問題。有時買的老年用品根本沒有作用,有一些商家為牟取暴利,銷售不合格產品,使老人容易上當受騙。

「我國養老市場還不完善,老年用品店的冷清與不能滿足老人真正的需求有關。」唐利庚說,目前市場上大部分老年用品是從失能老人的角度設計的,但真正適合有自理能力的老人使用的東西太少。例如,目前市場上很少有專門針對老年人的化妝品、老人食品等。

在西寧,能夠完全符合老人需求的產品種類還是太少,這類用品的銷售點也太少,整個西寧沒幾家成規模的商店,幾乎全在醫院周邊的小店裡銷售。

「人老了,各方面身體機能衰退,行走坐臥等不一定非到困難時才求助工具,早早用起來,能防微杜漸。」唐利庚說。

相關焦點

  • 老年用品緣何總買不到
    「老年用品的範圍非常廣,產業鏈非常長,涉及的領域又非常多,衣、食、住、行、用,各個方面都涵蓋了,你去購物網站搜老年用品,什麼東西都有。但是另一邊,老年人都在喊,買不到老年用品,這是為什麼呢?」全國老齡辦原副主任曹炳良如今是中國老齡產業協會的副會長。對於老年用品產業及市場,他有著長達20年的研究經歷。
  • 老年用品市場調查:過分誇大產品功效 誤導老人消費
    對於老年用品市場存在的一些問題,遼寧大學中國老齡政策法律研究所所長任際認為,這些問題的產生主要是兩大原因所致,一是老年用品需求快速增長,而市場機制尚未健全;二是老年用品市場有多樣化需求,而有效供給能力卻有所不足。
  • 養老產業消費潛力大 老年用品市場發展前景廣闊
    在國際市場中,發達國家養老產業較為成熟。日本的老年用品製造業處於全球領先水平,全球共有6萬多種老年用品,其中日本生產的近4萬種,且日本老年用品智能化水平較高。老年用品覆蓋的範圍非常廣闊,涉及到醫療健康、營養保健、飲食服裝、文化傳媒、日常家居等多個領域,產業鏈極長。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對保健用品、康復輔具、娛樂產品等用品需求不斷上漲,消費潛力巨大。而我國老年人的消費市場中,保健食品消費佔比超過30%,食品和衣服等日常用品的消費超過50%,其餘產品消費佔比非常小。這表明我國老年用品種類相對匱乏,老年人可選性較小,消費結構較為單一。
  • 九部門:加快實施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 發展老年用品消費市場
    《指導意見》明確了兩個階段的目標任務:今年底前,推進符合條件的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兜底保障;「十四五」期間,繼續實施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創新工作機制,加強產業扶持,激發市場活力,加快培育居家適老化改造市場,有效滿足城鄉老年人家庭的居家養老需求。
  • 二手玩具市場冷清
    可是,二手玩具市場卻十分冷清,願意購買二手玩具的家長少之又少,大多數家長都擔心二手玩具會存在衛生問題。  閒置玩具數量多  「我們家的舊玩具可多了,現在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都捨得投資。自己和親戚朋友都愛給孩子買玩具,孩子根本玩不過來。」一位年輕媽媽楊女士表示,他們家僅推車就有3個。隨著孩子的長大,又添置了學步車、電動車和自行車。
  • 全國首家專營老年用品超市在北京開業
    全國首家專營老年用品超市在北京開業來源:聯商網2016-12-20 09:4412月19日,北京也是全國首家專營老年用品的超市正式開業。業內表示,開設專營老年用品商店在北京並不新鮮,但近年來就連部分較知名的商店也開始出現規模萎縮、經營舉步維艱等情況,老年用品超市無疑將會形成影響市場走勢的新變數。據介紹,展示中心建築面積為6800平方米,經營面積約5000平方米,由政府免費提供給運營方,初期入場產品約3700種、12大類。
  • 老人購物好去處,北京市老年用品展示中心
    北京市老年用品展示中心有限公司由北京市老齡產業協會和北京城鄉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設立,公司致力於建設中高端老年用品展示中心、體驗中心和銷售、租賃服務平臺。專注於成為各類養老機構以及居家養老的適老用品和適老服務專業供應商。
  • 海口難覓老年人用品 "銀髮用品"市場待開發
    但是,記者在採訪時發現,不少從島外前來海口度假或養老的老人們對於用品的購買常有抱怨之嘆:海口的老年用品市場亟待開發。該店的老闆告訴記者,海口的老年人用品市場幾乎是空白的,很少有人在這個領域投資。記者還了解到,由於市場上缺乏老年人用品專賣店、專櫃,許多老人不得不在街邊地攤、小店購買拐杖、服裝、按摩器等物品,而這些街邊地攤出售的老年用品質量令人堪憂。
  • 北京鶴逸慈老年生活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強:老年用品門店可通過一...
    作為「2019北京老年消費月」的收官活動,此次論壇以「新銀髮時代享品質生活」為主題,從政府、專家、企業等多個維度深入研討,在消費結構調整大背景下,北京老年消費的新趨勢、新變化。在圓桌論壇環節中,作為老年用品行業企業代表,北京鶴逸慈老年生活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強表示,我們在營銷中經常會發現,不少老年人對自己的需求並不十分明確,且對很多產品的功能以及售後服務等情況也不太了解,這可能是老年用品銷售中的一大難題。對此,企業應探索,通過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來提升老年人的購買體驗以及客戶黏性。
  • 消耗品短缺、輔具器械堆積 老年用品商家遭遇雙重難題
    在市場逐步復甦的背景下,老年用品行業卻陷入了一場「圍城」苦戰之中。近期,國內173家涉老企業籤署了聯合自律公約,承諾不隨意哄抬物價、不亂收費、維持正常的市場秩序等內容。另一方面,老年用品市場上的輪椅、拐杖等輔具器械卻因銷售渠道尚未完全打開而出現了滯銷情況,轉場線上困難重重,疫情期產品銷量平均環比下降八成,虧損面逐步擴大。有企業無奈地表示:「如今,國內大量老年用品企業步入了『前所未有的艱難時期』。」
  • 深度| 老年專賣店,「夕陽」用品還在盼「朝陽」
    近年來,專盯老年人進行虛假宣傳、欺騙老人高價購買的所謂「保健品」無處不在,然而記者調查發現,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日用品卻難覓蹤跡,就算是北京老牌老年生活用品店鶴逸慈以及兩年前開業的最大老年人日用品展示中心,目前也都是在艱難經營。
  • 五部門印發老年用品產業發展指導意見 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商品製售行為
    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日前聯合印發《關於促進老年用品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到2025年,老年用品產業總體規模超過5萬億元,產業體系基本建立,市場環境持續優化,市場監管力度不斷加大,政府公共服務能力顯著提高,市場競爭秩序和消費環境明顯改善。
  • 老人用品市場亂象叢生 如何讓「銀髮」不受傷?
    重陽節前夕,記者走訪惠州老年用品市場發現,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多,「銀髮經濟」吸引了越來越多商家前來淘金,在南壇等老城區集聚了不少老年用品店,然而市場魚龍混雜,有一些商家為謀求暴利,銷售「三無」產品。由於擔心老年人被欺騙,不少市民呼籲政府進一步規範老年用品市場。「銀髮大軍」催生市場商機老齡化速度加快已經是當今社會不可迴避的問題。
  • 商場超市不賣老年用品,專賣店貨品齊卻舉步維艱
    「可以說,目前老年用品市場正面臨著供需嚴重不匹配、實體商店運營步履維艱的雙重壓力」,趙強告訴記者,這幾年鶴逸慈一直虧損,西直門店搬到賓館裡面實屬無奈,因為這樣租金可以至少節省30%以上。不過記者注意到,鶴逸慈和平裡店面積則很大,超過300平方米,產品豐富,具有各種功能的輪椅、淋浴椅、適老床等。
  • 市民推薦的老年服裝店還真不少呢 要買老年用品,去這些店裡逛逛吧
    生活日報10月 29日訊(記者 李麗)自重陽節以來,本報連續報導了省城市場缺少老年用品及服裝專賣店的情況,應很多老年讀者的要求,29日,本報向市民徵集老年服裝或老年用品專賣店。
  • 專門店走俏綜合店難找概念店檔次高 老年用品商店路在何方?
    「老年用品的範圍非常廣,產業鏈非常長,涉及的領域又非常多,衣、食、住、行、用,各個方面都涵蓋了,你去購物網站搜老年用品,什麼東西都有。但是另一邊,老年人都在喊,買不到老年用品,這是為什麼呢?」全國老齡辦原副主任曹炳良如今是中國老齡產業協會的副會長。對於老年用品產業及市場,他有著長達20年的研究經歷。
  • 老年用品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出爐!官方:2025年規模超5萬億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17日電 據工信部網站1月17日消息,工信部、民政部等五部門印發《關於促進老年用品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到2025年,老年用品產業總體規模超過5萬億元,產業體系基本建立,市場環境持續優化,形成技術、產品、服務和應用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
  • 全國首家專營老年用品超市在京開業 京城銀髮族有了輔具大賣場
    北京市老年用品展示中心日前開張,老人們在選購適合自己的用品。   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   本報記者 範曉   北京市老年用品展示中心日前在海澱區玉泉路地鐵站北側開張,成為全國首家專營老年用品超市,京城「銀髮族」有了自己的「大賣場」。展示中心不僅品類齊全,提供上門服務,明年還將開通網店,實現線下體驗線上購買。
  • 本報記者為您探訪老年用品店 重陽中老年服裝店搬到文化東路啦
    生活日報10月28日訊 (記者 李麗)「重陽老年服裝專賣店到底搬到哪裡了?」
  • 一些老年用品店一個月僅賣幾百塊
    &nbsp&nbsp&nbsp&nbsp近日,山東省老齡產業博覽會在濟南召開,來自全國的306家企業和46家養老機構參展,不少老年用品在展覽會上亮相。老年用品展覽雖然多,可是買起來卻很困難。有專家表示,山東老年產業整體處於起步階段,存在規模小、品牌化程度低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