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地區最大管片廠為大灣區地鐵「造隧道」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羅仕 通訊員 徐大政
近日,正在飛速建設的廣州地鐵18號、22號線傳來好消息,兩線交匯的番禺廣場站即將封頂。而鮮為人知的是,這兩條地鐵的部分隧道管片就是在番禺製造。
目前,在番禺區石樓鎮清流村,華南地區最大管片廠——中鐵二十二局集團建築構件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在熱火朝天地忙碌著,為廣州地鐵18號、22號線隧道施工製造管片。30公裡外的南沙大崗鎮新宮圍地鐵18號線施工現場,隨著盾構機的推進,一片片管片被迅速拼裝成環,有機構成地鐵隧道。
「廣州地鐵18號線和22號線全線共需盾構管片約86000環,我們廠負責製造其中的30028環,約佔全線總任務的34.9%。」該公司負責人韓波告訴記者。
探訪地鐵管片廠:智能生產,效率令人驚嘆
廣州地鐵18號線全長60多公裡,為廣州速度最快地鐵,時速可達160公裡每小時。它自南沙萬頃沙至廣州東站,實現了廣州中心城區與南沙新區的快速連通,未來還規劃延伸到中山、珠海,是名副其實的大灣區地鐵線。
「在地鐵施工中,連綿的隧道由盾構管片一環一環連接而成。」韓波說,地鐵盾構管片和建築的其他混凝土構件一樣,由鋼筋骨架和混凝土在模具中澆築成型。
中鐵二十二局集團建築構件有限公司管片廠區位於番禺區蓮花山水道西岸,佔地面積約111000平方米,水陸交通便利。根據功能主要劃分為:生產區、水養區、存儲區、地材存放區、綜合配套區及其他附屬設施等。目前,廠內有2座生產車間總面積達15241平方米,比兩座足球場總面積要大,配備有4條「3+1」自動化生產線,若「全力開火」,每天可以生成100環、700片管片,生產規模和產品質量都處於國內先進水平。
在工作人員帶領下,記者參觀了這座龐大工廠。在一座大型封閉車間裡,通過智能化設備、機器人配合400餘名施工工人製作鋼筋籠,它們構成了管片的「筋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廠區每天加工約1455噸重的鋼筋,在高峰期,每天就要消耗20輛12米重載板車滿載的鋼筋原料。
鋼筋籠製作完成後,就開始了管片預製工作。韓波介紹,從鋼筋布料到模板支立,從混凝土澆築到產品養護等,實行流水線作業、智能化控制。通過引進智能機械化系統,該工廠將工作效率提高了7倍,每日每道模具可以生產2.5番,是傳統工藝的2.5倍,勞動力節省60%。據統計,全廠智能化率達40%,生產的管片合格率100%,優良率超過95%。
28天「出廠記」:管片先「蒸養」再水養7天
在廠區裡行走,記者看到數座很大的水池,管片通過龍門吊機拖入其中「泡澡」。在航拍鏡頭中,整齊排列的管片靜靜地「站立」在清澈的水池,蔚為壯觀。
這是做什麼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完成預製後,每一個管片要在高溫蒸養窖經過4個多小時蒸養,再經過出模靜置冷卻後,進入水養池。為防止開裂,它們需在水養池裡足足泡7天。
據了解,該廠區共有三個區域16個水養池,兩層立放,可同時存放892環管片。考慮到水養池數量多且需水量大,管片廠在建廠時增設了水循環系統,避免了因水養池中的水無法循環形成死水、滋生綠藻影響水質而造成浪費。
從流程上來看,一片盾構管片要經過模具脫模清理、塗刷脫模劑、鋼筋籠吊裝、預埋件安裝、質量檢查、混凝土澆築、初次抹面、二次收面、覆蓋塑料面膜、蒸汽養護、管片脫模、成品檢驗、水池養護、噴淋及自然養護等15道嚴格程序,一片管片才算完成了生產。
「成品檢驗後,我們要對管片表面進行修補,給它打打粉,美美容,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再送出去。」工作人員表示,水養工序之後,管片還要被運送至管片存儲區進行噴淋、自然養護,在自然環境下晾曬21天才能算成品。一片管片從生產到出廠,需要經過整整28天。
神奇!每片管片都有二維碼「身份證」
對於地鐵這樣的地下「巨龍」工程來說,每一片管片的質量都至關重要,不容有一絲馬虎。
在管片存儲區域,記者注意到,每一片管片上都張貼一張二維碼。工作人員介紹說,這相當於管片的「身份證」,用手機一掃,頁面上馬上跳出管片的型號、配筋型號、強度等級、廠家、班組、生產日期、管片編碼等詳細信息,一目了然。「每一片管片都實現廠家、材料等信息的完全可追溯。」
「我們堅持匠心製造,確保每一片管片質量上都是完美的。」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每個車間都精心梳理管片生產流程圖,對關鍵環節進行考核把控。廠區還配備三環水平拼裝臺、抗彎試驗臺、抗滲試驗臺,每一片管片都經過嚴格檢測,才能出廠。
為了提升管片生產質量,公司加大了技術攻關,破解了一系列技術難題。例如,地鐵管片兩側處於模板死角,難免產生一定數量的氣泡,這是質量通病,也是成型後的地鐵隧道滲漏水的重要原因。面對這一行業難題,技術人員開展了質量提升活動,多次組織科技攻關,他們先後進行32次試驗,做出80餘個試驗品,最終科學調整了混凝土配合比,使成品每側氣泡處不大於8處,業內水平一般為20餘處氣泡。
為大灣區地鐵提供完美的「每一環」
近日,記者跟隨工作人員來到南沙大崗鎮新宮圍,這裡是地鐵18號線工程橫瀝站-番禺廣場區間一處地鐵隧道施工現場。
通過下井樓梯,記者來到地下30多米的地鐵盾構隧道施工現場,隧道已鋪設了數公裡,軌道也鋪展開去。
遠遠望去,隧道深處,燈光閃爍,盾構機正轟鳴作業,工人們忙碌著操作拼接機,掘進一環,拼裝一環。隨著工人操作,隧道一環一環向前延伸,「通過螺栓固定、注漿等等工序,確保每一環都絕對穩定、安全。」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工段盾構已累計掘進1690環,每環1.6米,共計2704米。這裡拼裝的地鐵管片都是來自中鐵二十二局集團建築構件有限公司廣州管片廠區,這也是該公司參與大灣區地鐵建設的一個縮影。
「我們將用心製造每一片管片,為粵港澳大灣區地鐵建設提供完美的『每一環』。」韓波說。目前,中鐵二十二局集團建築構件有限公司承接的廣州市軌道交通18號線和22號線管片預製任務已接近完成。此外,還積極參與珠三角城際琶洲支線、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相關管片預製供應任務,為大灣區基礎設施建設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