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華南最大管片廠:為大灣區地鐵「造隧道」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每片管片都有二維碼「身份證」。徐大政 攝

中新網廣州12月18日電 題:探訪華南最大管片廠:為大灣區地鐵「造隧道」

作者 程景偉 徐大政

在廣州番禺區石樓鎮清流村,華南地區最大管片廠——中鐵二十二局集團建築構件有限公司廣州管片廠的工人們正為廣州地鐵18號、22號線隧道施工製造管片。而在30公裡外的南沙大崗鎮新宮圍廣州地鐵18號線施工現場,隨著盾構機的推進,一片片管片被迅速拼裝成環,有機構成地鐵隧道。

「廣州地鐵18號和22號線全線共需盾構管片約86000環(一般7個管片構成1環),我們廠負責製造其中的30028環,約佔全線總任務的34.9%。」近日,該公司負責人韓波告訴記者,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需要交通的互聯互通來支撐,這給地鐵隧道管片業務帶來了機遇。

華南地區最大管片廠——中鐵二十二局集團建築構件有限公司位於廣州番禺 徐大政 攝

管片廠智能生產效率高

廣州地鐵18號線自南沙萬頃沙至廣州東站,將實現廣州中心城區與南沙新區的快速連通,未來還規劃延伸到珠海、中山,是名副其實的大灣區地鐵線。

「在地鐵施工中,連綿的隧道由盾構管片一環一環連接而成。」韓波表示,地鐵盾構管片和建築的其他混凝土構件一樣,由鋼筋骨架和混凝土在模具中澆築成型。

目前,中鐵二十二局集團建築構件有限公司廣州管片廠內有2座生產車間,總面積達15241平方米,比兩座足球場總面積要大,配備有4條「3+1」自動化生產線,若「全力開火」,每天可以生成100環(共700片管片),生產規模和產品質量都處於國內先進水平。

在一座大型封閉車間裡,通過智能化設備、機器人配合400餘名工人製作鋼筋籠,它們構成了管片的「筋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廠區每天加工約1455噸重的鋼筋。

鋼筋籠製作完成後,就開始管片預製。韓波介紹,從鋼筋布料到模板支立,從混凝土澆築到產品養護等,實行流水線作業、智能化控制。通過引進智能機械化系統,該工廠將生產效率提高了7倍,勞動力節省60%。據統計,全廠智能化率達40%。

在完成預製後,每一個管片要在高溫蒸養窖經過4個多小時蒸養,再經過出模靜置冷卻後,進入水養池。為防止開裂,它們需在水養池裡足足泡7天。

據介紹,一片管片從生產到出廠,需要經過整整28天。

地鐵隧道管片 徐大政 攝

每片管片都有二維碼「身份證」

對於地鐵這樣的地下「巨龍」工程來說,每一片管片的質量都至關重要,不容有一絲馬虎。

在管片廠管片存儲區域,記者注意到,每一片管片上都張貼一張二維碼。工作人員介紹說,這相當於管片的「身份證」,用手機一掃,頁面上馬上跳出管片的型號、配筋型號、強度等級、廠家、班組、生產日期、管片編碼等詳細信息,一目了然。「每一片管片都實現廠家、材料等信息的完全可追溯。」

為了提升管片生產質量,該公司加大了技術攻關,破解了一系列技術難題。例如,地鐵管片兩側處於模板死角,難免產生一定數量的氣泡,這是質量通病,也是成型後的地鐵隧道滲漏水的重要原因。

面對這一行業難題,技術人員先後進行32次試驗,做出80餘個試驗品,最終科學調整了混凝土配合比,使成品每側氣泡處不大於8處,業內水平一般為20餘處氣泡。

工人製作鋼筋籠構成了管片的「筋骨」 徐大政 攝

管片環構成地鐵隧道

記者跟隨工作人員來到廣州南沙大崗鎮新宮圍,這裡是廣州地鐵18號線工程橫瀝站-番禺廣場區間一處地鐵隧道施工現場。

通過下井樓梯,記者來到地下30多米的地鐵盾構隧道施工現場,隧道已鋪設了數公裡,軌道也鋪展開去。

遠遠望去,隧道深處,燈光閃爍,盾構機正轟鳴作業,工人們忙碌著操作拼接機,掘進一環,拼裝一環。隨著工人操作,隧道一環一環向前延伸。

「通過螺栓固定、注漿等工序,確保每一環都穩定、安全。」工作人員介紹,此工段盾構已累計掘進1690環,每環1.6米,共計2704米。這裡拼裝的地鐵管片都是來自中鐵二十二局集團建築構件有限公司廣州管片廠區。

目前,該公司承接的廣州地鐵18號線和22號線管片預製任務已接近完成。此外,該公司還參與珠三角城際琶洲支線、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相關管片預製供應任務,為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建設貢獻力量。(完)

相關焦點

  • 廣州地鐵18號、22號線隧道管片1/3為「番禺造」
    華南地區最大管片廠為大灣區地鐵「造隧道」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羅仕 通訊員 徐大政 近日,正在飛速建設的廣州地鐵18號、22號線傳來好消息,兩線交匯的番禺廣場站即將封頂。
  • 中鐵物貿集團北京公司助力天津地鐵4號線盾構管片項目正式開工生產
    天津地鐵4號線全線共需盾構管片23000環,生產盾構管片所需的材料鋼材45000噸、水泥85000噸將全部由中鐵物貿集團北京公司組織供應。為保證管片廠正式開工生產,籌備初期,天津物供中心負責人多次進行實地考察,並與天津地鐵4號線總包部負責人前往管片廠項目部,就管片生產的原材需求和困難、生產計劃、周期以及資金情況等問題召開專題會議,對該項目的物資供應進行全面部署。
  • 「搭積木」拼裝隧道 大連地鐵五號線明年底全線洞通
    張永超 攝「搭積木」拼裝地鐵隧道 大連地鐵五號線明年底全線洞通中新網大連6月22日電 (劉心羽)地鐵隧道裡,轟隆隆的機械聲此起彼伏,工程車正向隧道裡運送施工材料;起重機將一塊重約2噸的管片吊起,輸送至拼裝機進行組裝;隧道盡頭,盾構機(一種隧道掘進機)正繼續向前掘進。
  • 地鐵隧道是咋打通的 這高科技玩意是咱青島造
    青島新聞網7月15日訊 您知道青島地鐵的隧道是怎樣打通的嗎?那您知道打通用的工具又是什麼呢?日前,青島新聞網在位於青島高新區的中船重工(青島)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見到了這個傳說中的高科技「大傢伙」。
  • 大連地鐵 5 號線:盾構雙子星在桃源站始發,3噸重水泥管片像拼積木...
    現場:3 噸重管片像搭積木一樣拼裝起來在現場,記者看到," 大連 7 號 " 盾構機的刀盤已經插入巖層,幾位施工人員正在忙碌著將一片片水泥管片運送到盾構機前端進行拼裝。" 這些水泥管片單片重量在 3 噸以上,我們可以直接在隧道內完成拼裝。"
  • 地鐵是怎麼建成的?
    在3億多年前的古生代,廣州絕大部分地區為淺海,沉積了以碳酸鹽巖為主的巖系,之後中生代沉積了以紅色碎層巖為主的巖系,並伴隨著巖漿巖的侵入,經過多年的地質運動、水網發育,至今已形成了非常複雜的地質——位於華南板塊構造的斷陷盆地內,不同巖土類交錯組合,還有複雜的斷裂帶和地下河。廣州被稱為「地質博物館」名副其實。
  • 地鐵建設「黑科技」 數位化技術指導隧道盾構施工
    近日,北京地鐵19號線積水潭站至北太平莊區間盾構隧道實現雙線貫通。據承建方中建八局介紹,這是其在京首條使用盾構法施工的地鐵隧道。盾構施工,現代最常用的隧道施工方法之一,是指將盾構機械在地中推進,通過盾構外殼和管片支承四周圍巖防止發生往隧道內的坍塌;同時在開挖面前方用切削裝置進行土體開挖,通過出土機械運出洞外,靠千斤頂在後部加壓頂進,並拼裝預製混凝土管片,形成隧道結構的一種機械化施工方法。此次施工中,數位化技術的應用成為一大亮點。
  • 「深埋近距離地鐵隧道穿越敏感建構築物關鍵技術及裝備」工博會獲...
    12-04  瀏覽: 盾構機是地鐵施工中最主要的施工設備,它如同一隻巨大的穿山甲,在城市地下挖掘土體、運送渣土、整體前進和安裝管片,從而完成地鐵隧道的修建。
  • 心臟搭橋成功 成都地鐵9號線成功下穿高鐵隧道
    心臟搭橋成功 成都地鐵9號線成功下穿高鐵隧道 為國內首個小淨距、小夾角、長距離下穿高鐵隧道成功案例   成都軌道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土建三中心副主任王玉龍介紹,所謂小夾角是指高鐵隧道與地鐵隧道的夾角只有21度,直接帶來的影響就是穿越距離將達到80多米,「加上兩端的穿越保護距離,整個下穿隧道的影響段達到156米。」而小淨距是指盾構結構的頂板距離高鐵隧道的底板只有10米,「嚴苛的外圍邊界條件和施工作業條件,加上此前國內尚無可供借鑑的盾構穿越成熟經驗,整個工程的難度極大。」
  • 東麗區工廠為天津地鐵11號線生產管片,本線工程進度可能較有保證
    天津地鐵11號線是一條在2020年才開始建設的新線路,目前這條線路的建設已經有了比較好的跡象。位於天津市東麗區的一個高級工廠,已經開始為11號線生產地鐵管片。由於天津地鐵11號線的附屬設施已經開始建設,因此本條線路與之前相比,工程進度可能也是比較樂觀的。天津地鐵11號線的地圖如下所示。下面是為天津地鐵11號線生產附屬設備的工廠,它位於天津市的東麗區。
  • 如此質量的預埋槽道竟能用在深圳地鐵9號線上
    資料顯示,預埋槽道(滑槽)作為一種固定設備與器材的產品,不僅能夠消除施工過程中對隧道的損傷,而且在全生命周期內具有十分大的成本優勢。業內人士指出「傳統的打膨脹螺栓,一般每25年會將膨脹螺栓進行一次更換,在隧道的100年全生命周期內,這樣的工作會重複四次。如果採用質量可靠的預埋槽道,則完全可以避免對隧道管片的重複打孔作業。
  • 頭頂12條鐵路軌道 武漢地鐵4號線最難隧道段打通
    盾構機裡施工人員正為管片安裝做準備。記者詹松 攝    武漢晨報訊(記者史強 陶常寧 通訊員孫巍)近日,武漢地鐵4號線一期工程最後一段隧道工程,武昌火車站至梅苑小區站區間左線隧道,從武昌火車站12條鐵路軌道地下順利穿過,成功完成了4號線技術難度最大一個區間隧道。
  • 探訪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 世紀「潛龍」潤灣區
    作為廣東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輸水線路最長、受水區域最廣的水利工程,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通過高難度的「西水東送」為珠三角東部城市群「解渴」、為香港提供備用水源,堪稱潤澤大灣區的「世紀工程」。  從前期規劃到全面開工,這一國務院部署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粵港澳大灣區又一「標杆」工程,用改革開放前沿「敢為人先」的魄力詮釋著創新不懈,用極致匠心書寫著卓越的「廣東速度」。
  • 挖洞神器濟南造盾構機明天下線 每月可挖進200米
    原標題:挖洞神器濟南造盾構機明天下線 每月可挖進200米由濟南重工設計製造的我省首臺大直徑地鐵隧道盾構機「開拓一號」順利完成組裝調試,將於5月17日驗收下線,6月份在濟南軌交R1線王府莊站施工區間完成始發。
  • 地鐵是怎麼建成的?我們用「繪圖」直觀地告訴你
    Step1工人在管片廠將一片片盾構管片預製好,再運送到施工現場Step2通過龍門吊,將管片吊入盾構始發井Step3盾構管片搬運車將管片運送進隧道Step4盾構機對管片進行拼裝,形成隧道盾構機就像一條「鋼鐵蚯蚓」盾構機就像一條「鋼鐵蚯蚓」,它經過的地方,一條長長的隧道就建成了。
  • 為什麼建地鐵時都要遮起來,隧道到底是怎麼挖的?看完不可思議!
    地鐵相信很多人都坐過,地鐵也是城市交通的重要部分。而地鐵的出現也是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並且還緩解了地面交通的壓力。而一般地鐵的隧道都是建在了地下深度20米左右,一點也不會和地面交通有衝突,那麼問題來了地鐵的隧道是怎麼挖的呢。
  • 天津地鐵1號線小白樓至土城貫通 分3區間段施工
    地鐵 1號線盾構施工任務分三個區間段,由 2臺德國造的盾構機和 1臺日本造的盾構機分別入地,從下瓦房入地的 2臺德國機器沿右線分別向小白樓、南樓推進,從土城站入地的盾構機沿右線向南樓推進。 3臺機器在分別抵達後,從目的地處的接收井出地面,分解後用汽車運回始發井再推左線。
  • 日本隧道與地下工程_2020年日本隧道與地下工程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1.1 超大直徑盾構技術 1.2 DOT盾構工法 1.3 MF盾構工法 1.4 H&V盾構工法 1.5 偏心多軸(DPLEX)盾構工法 1.6 擺動型盾構工法 1.7 莖盾構工法 1.8 球形盾構工法 1.9 盾構隧道預應力管片工法 1.10 PSS-Arch工法(彎曲頂管) 本資料為PPT格式,共計142頁。
  • 5分鐘看懂地鐵是怎樣建成的
    但是否知道 地鐵是怎樣建成的呢 現在以成都地鐵為例 就給大家「科普」一下 地鐵的建設過程 地鐵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修建一條地鐵,需要經歷哪些步驟呢?
  • 天津:地鐵一號線小白樓至土城貫通 全長2.8公裡
    地鐵1號線盾構施工任務分三個區間段,由2臺德國造的盾構機和1臺日本造的盾構機分別入地,從下瓦房入地的2臺德國機器沿右線分別向小白樓、南樓推進,從土城站入地的盾構機沿右線向南樓推進。3臺機器在分別抵達後,從目的地處的接收井出地面,分解後用汽車運回始發井再推左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