蕎面攪團,來自陝北的雜糧美食,做法簡單,吃著美味

2020-12-17 西安逛吃指南

攪團這種地方特色美食,其實在西部地區還是比較常見的。

像是甘肅的洋芋攪團、汶川的玉米面攪團以及其他諸如豆面攪團、白面攪團等等,這些按下不表,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來自陝北地區的蕎面攪團。

攪團,字面意思意為將某種麵粉加水、加熱攪成團狀。

而蕎麥,則是中國西北地區的漢族傳統麵食之一,甘肅、陝西等地產量較多。特別是陝北地區,發明了很多種蕎面的吃法,例如蕎面餄餎、蕎面攪團等。

其中,蕎面攪團具有很強的代表意義,原因是,它的製作方法極其簡單且單一,卻吃法眾多,從而被廣大老百姓所普遍喜愛。

對於陝北人而言,蕎麥和小麥一樣,都是平時食用頻繁的主食之一。因此,在種植的過程中,他們就採用種植和培育小麥的方式來種植蕎麥,再加上陝北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每每收穫的蕎麥都是顆粒飽滿、晶瑩剔透,因此,用這樣的蕎麥磨製而成的麵粉的質量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蕎面營養豐富,以蕎面為原材料製作的攪團更是筋道可口。

製作蕎面攪團時,需先燒一鍋開水,然後將蕎麵粉均勻地攪拌於滾開水之中。一手抓蕎面向鍋中慢慢撒下,一手拿一根棍子(大多為擀麵杖)或勺子在鍋裡用力攪拌,攪拌時需注意要沿著用一個方向,切忌讓面打成生面塊兒。持續攪拌,直至鍋中無一點麵疙瘩為止。

俗話說:「攪團要好,攪上百攪」,越多攪,最後出鍋的攪團就會越好吃。

製作攪團時,攪團的稀稠程度可依照自己和家人的喜好決定,無非是多放或少放蕎麵粉而已。

等面水均勻,稀稠適度,可用小火繼續加熱,加熱時還需時時攪動,不可停歇,以防面粘鍋而燒焦冒煙。

攪團做好後,可用勺子或筷子盛出食用,而食用的方式,則有著許多花樣。

通常家常的吃法是,直接舀一團到碗中,然後調上油潑辣子,用筷子夾開食用;也可澆上提前備好的湯汁(或是新鮮的漿水)食用。

吃的時候有講究,將碗斜著端,然後用筷子在靠近自己的這一邊夾下一塊兒吃,不斷地吃,碗中的攪團便會不斷地順著傾斜的碗內壁滑落。這樣直到將一碗攪團吃完,整個碗幾乎都是乾淨的。這種吃法對於飯後刷碗的人極為友好。

也有人發明出一種吃法,即在碗中的攪團中間壓出一個窩來,在其中調好蘸料,然後用筷子在邊兒上夾出一塊兒,蘸上中間的蘸料食用。可以說是非常精緻的吃法了。

家中製作攪團時,如果不小心做多了,或是沒有吃完有所剩餘,也不用擔心浪費。將剩餘的攪團撈出晾涼,然後切成薄厚適宜的片狀,待下一次做飯時,取些配菜燴成一鍋,便又成了另一種美味。

現在除了陝西部分的家庭偶爾會做攪團來吃以外,許多外面的麵館也有攪團售賣。不過一是為了方便食用,二是為了觀感較佳,飯店及酒樓中售賣的攪團則會將其切成小塊兒,然後調上料汁拌勻供食客享用。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蕎面性涼,食用時需注意適量即可,不可貪多,否則對身體可能有所影響,特別是對一些「三高」人群而言。

相關焦點

  • 定邊家常菜【李師傅農家宴】長期送實惠,每周星期一吃100元送40元,李師傅親手為各位父老鄉親做正宗陝北農家菜.
    李師傅農家宴,長期為新老顧客送優惠,每周星期一吃100元送40元,歡迎您品鑑李師傅親手做的正宗陝北農家菜。488元標單蒜泥豬蹄、紅油雞胗、芝麻牛肉條、自製皮凍、大豆芽拌麵筋、泡小白菜、土雞肉攤饃饃、蒜泥金牌魚、清蒸丸子、豬灌腸、蕎面攪團、雜糧拼盤。
  • 隴東攪團,七十二攪攪出來的美味
    在隴東,攪團是當地民眾普遍歡迎的一種美食,尤其在冬夏時節,其歡迎程度更是超出想像。因為它製作簡單、食材常見、好吃可口,因而廣受讚譽。據傳,攪團是諸葛亮發明的美食。那時攪團的名字叫「水圍城」。為調節軍中夥食和士兵的思鄉之情,便發明了這道美食。有言道:「攪團饊飯,老漢娃娃的好飯。」多數人用雜糧面做攪團,將麵粉與玉米面按比例和勻,倒進開水鍋中,同時不停地攪拌,直至沒有乾麵粉為止;再倒入開水,用擀麵杖劃團,待燒開冒泡之時,再攪動直至無顆粒;第二次注入開水加熱,待熟後,最後一次攪勻,一鍋攪團就算完成。
  • 「長壽美食」——靖邊剁蕎面,特別的吃法,特別的鮮美!
    蕎麥是陝北的主要雜糧之一,高蛋白,低脂肪,維生素含量高,營養相當豐富。用蕎面製成的食品,有軟化血管、保護視力、清熱、降火、健胃、預防腦血管出血等食療價值,被譽為「長壽食品」。靖邊盛產蕎麥,當地群眾以蕎麥為原料,創造出種類繁多的系列飲食:蕎面餄餎、蕎面攪團、蕎面圪託、蕎面漫黃、蕎面抿夾、蕎面涼粉、蕎面煎餅、蕎面烙餅、蕎面灌腸、蕎面碗託、蕎面蒸卷、蕎面油饃、蕎面蒸餃以及蕎麥酒、蕎麥醋等10多種名吃。剁蕎面就是其中最受歡迎的一種。剁蕎面,是靖邊人待客、逢年過節和喜慶時必吃的一道美味佳餚,也是聞名於陝西的一種傳統風味小吃。
  • 心有千千結,攪團情綿綿!
    攪團的發源地是甘肅省、陝西省,其中陝西省關中地區最為著名。其歷史十分悠久,相傳是來源於諸葛亮在西祁打仗時發明的一道美食——水圍城。攪團分為蕎面攪團、米麵攪團、玉米攪團以及洋芋(土豆或馬鈴薯)攪團。面魚兒就是把做好的攪團,用漏勺製成小魚兒似的一種美食;而漿水魚魚則是在面魚兒的基礎上,使用漿水製作的一道美食,其又名蛤蟆骨鬥(陝西方言詞彙)、酸菜面魚子,且漿水魚魚是陝西特有的。可見攪團、面魚兒、漿水魚魚三者是繼承與發展的關係。
  • 玉米面做成的奇異美食,陝西特色「攪團」,帶你領略純正西北風味
    「誰家娶的媳婦兒賢不賢惠,要看她打的攪團筯不筯道。」在陝北,鄉裡農家有這麼一種說法。雜糧精吃是陝北人民的代名詞,攪團是其中代表性的食物。與攤黃兒稍複雜的做法不同,攪團更為簡單,因其含水量大,少量的粗糧便可做出大量的食物,是以,也是過去的「救命糧」。
  • 難忘的攪團
    難忘的攪團文·悠然覽山攪團是咱陝西的一道特色吃食,故名思義就是「用擀杖攪成的雜糧麵團」,西府岐山一帶尤為好吃。攪團是用新鮮的雜糧面熬成糊狀,用擀杖在黑老鍋裡不停滴使勁攪動,攪滴慢了雜糧面就結塊,攪滴快了不易筋道,火候分寸要拿捏到位,雜糧面燒熟後粘成一團,所以當地人把這種飯叫做攪團。
  • 五穀雜糧大盤點,一起來說說你最愛吃的是哪一種呢?
    小編作為一個小吃貨也是非常挑食的,而小編的媽媽經常對小編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們現在都被白米細面吃的挑食的不行了,五穀雜糧吃多了給你開開胃。其實小編也不是不吃五穀雜糧,就只是有那麼一點點挑而已啦,話說五穀雜糧也是非常好吃呢。
  • 洋芋攪團好吃又好做,看看你就會了,色香味俱全!行動
    洋芋攪團洋芋攪團是甘肅平涼、隴南一帶有名的小吃,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對這種食物情有獨鍾,不論是大人小孩還是男女老少,閒下來的時間吃上一頓洋芋攪團,餘香滿口,幾日不絕。攪團是流傳已久的一種家常飯,多見的有玉米面;玉米畛攪團,兼有蕎面攪團,洋芋,雜麵建團多種形式。攪團是那時候生活貧困時期經常吃的飯,漸漸發展成當地的著名小吃。做法呢很簡單,先是炒點蒜苗或者酸菜,再和點汁子,然後就往開水鍋裡一把把攪面,直到攪得濃稠,再摻點水,攪勻,煮熟,舀到盤子或碗裡,夾一塊就著有蒜苗或酸菜的汁子,吃起來很軟很熱,絕對美味!!
  • 美味的「攪團」吃起來
    攪團。啥菜?韭菜。把阿舅吃成口袋……」聽到這首青海童謠,就會不自覺的想起青海特色美食攪團。土生土長的互助土族自治縣的盛萬昌回憶道,從小在外婆家長大,那時候每到做攪團的時候,外婆站在鍋臺旁邊,透過霧氣氤氳的水汽,一邊用力地攪著攪團,一邊給我們幾個孩子傳授攪攪團的技藝。
  • 分享六道麵食的做法,簡單易學,健康美味,趕緊做起來!
    哈嘍大家好又來給大家推薦美食了,烘焙早餐各色茶點還有一些家常食譜一應俱全,喜歡的美食的你千萬不要錯過,喜歡的話可以關注一下哦!導語:分享六道麵食的做法,簡單易學,健康美味,趕緊做起來!黃燦燦的玉米面餅軟嫩甘甜,咬了一口,美味的了不得~【豆腐臊子蕎面餄餎】食材:蕎麥麵100g、水豆腐100g、辣椒粉、醬油、食用油、味精、熟芝麻、蔥蒜、莧菜做法:
  • 五一假期,老同學的家庭聚會,3家9人10個涼菜加攪團,感覺特溫馨
    一個要好的老同學打電話來,說想吃我做的攪團,我便很愉快的答應了。就在昨天,他約上另一個老同學,帶著老婆孩子,來我家做客,吃我親手做的攪團。攪團是我們家鄉的家常飯,在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這個。但由於城裡條件限制,不好做,所以吃攪團也變成了一種稀罕物。而我平時喜歡鑽研美食,在母親的指導下,我學會了打攪團。
  • 到陝西的陝北榆林必須要吃號稱「陝北第一碗麵」的四十里舖羊肉麵
    到陝西的陝北榆林必須要吃號稱「陝北第一碗麵」的四十里舖羊肉麵。陝西人愛吃麵,面的種類有成千上百種,比較有名的如關中的油潑麵、寶雞的臊子麵、延安的香菇面、定邊的剁蕎面、綏德的羊肉麵等等。陝北的羊肉麵屬綏德四十里舖羊肉麵最為好吃,貨真價實,麵筋道肉量足,湯鮮肉不羶,食材硬實,香料獨特,口味地道,深受大眾喜愛。外地來的遊客必點美食之一,沒吃過陝北第一碗,不算來過陝北,不算來過榆林。陝北的羊肉肉質鮮美,肉質鮮而不羶,嫩而不膩,離開了陝北在哪都吃不到地道的陝北羊肉。
  • 青海特色美食攪團,攪出了幸福美好生活,攪出了家的溫暖
    化隆縣本康溝村賀阿姨家裡迎來了很多客人,賀阿姨打算用一道青海傳統的特色美食來招待這些客人,那就是攪團。攪團,顧名思義就是用面攪成的漿糊,過去在白面匱乏的年代,攪團大多數都是用雜糧製作而成的,而現如今,生活越來越好,雜糧攪團反而成為了稀罕。
  • 桑約(洋芋)攪團
    一碗桑約攪團,在青春的歲月裡,他給我們帶來了歡樂,愉悅了我們的生活,更承載著我們多少童年的美好的記憶和回憶!也許是我念舊吧,周末,老媽給我做一碗桑約攪團,還是曾經的味道,我一連吃了三碗,吃美了,至今回想仍覺回味無窮。提起桑約攪團,應該說在涼州的8090後的心中,都是一道忘不了的美食。
  •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耀州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天下美味都吃遍,首推耀州窩窩面」。延安羊雜碎湯、洋芋擦擦、煎餅用不起眼的土豆做成的洋芋擦擦,色澤金黃的土豆泛著淡淡的油光,土豆的清香洋溢開來,吃上一口,既有薯條的口感和嚼頭,又有肉末紅椒的鮮香。這是用土豆裹蕎麥粉蒸了後再炒出來的美味,遵循了西北菜少油不少鹽的風格。
  • 陝北特色小吃「攪團」
    攪團為西北一特色小吃,比較小眾。以前是用玉米面,或者白面兩摻,攪動成麵糊,再下入開水裡,順著一個方向一直攪動。民間有句話說:攪團要打好,72攪少不了,就是指打攪團的過程一定要使勁不停的攪拌才行。清明節前後,天氣還是微涼,時而下雨,雨天吃攪團暖身又暖心。
  • 到榆林旅遊,這14道當地特色美食讓你品味陝北飲食文化
    榆林是一個具有陝北風情的城市,旅遊資源豐富且獨特,各類傳統特色美食眾多。到榆林旅遊,定不容錯過當地的這幾大美食,讓你品味這座城市的飲食文化。黑楞楞黑楞楞也是洋芋饃饃,是用土豆製作而成的,外表偏褐色,口感軟糯,味道獨特,吃完讓人難以忘懷。
  • 陝北麵食精選推薦,以下這些特色麵條,地道好吃,總有一款屬於你
    陝北油潑麵在陝西眾多麵條中,油潑麵如果排第二,那就沒有排第一的麵條。陝北的油潑麵和關中等地的油潑麵做法和口味大同小異,陝北的油潑麵是將煮熟的面中調入鹽、雞精、味精、醬油、辣椒粉、姜蔥蒜末,然後用熱油激發出調料的香味和色澤。最後加入適量的香菜段,攪拌均勻即是一道非常家常的陝北油潑麵。
  • 一碗攪團的味道
    雜糧打成的「饑荒飯」   一碗攪團的背後,是一段食不果腹的日子。生活困難的年月,精細的麥麵很少,老百姓常吃五穀雜糧,如玉米面、高粱面。粗糙疏鬆的雜糧很難成團,自然無法做成麵條,給粗糧裡和上一點兒麥麵,打成糊糊,喝個水飽,就當吃過細糧了。   同樣分量的糧食和成面能餵飽2個人,打成攪團卻能填滿4個空空如也的胃。
  • 雜糧小飯糰的簡單做法
    有一個特別簡單的方法來測量水的量,用食指放入米水裡,只要水超出米有食指的第一個關節就可以。3.泡米先把米在冷水裡浸泡1個小時。這樣可以讓米粒充分的吸收水分。這樣蒸出來米飯會粒粒飽滿。4.增香如果您家裡的米已經是陳米,沒關係,陳米也可以蒸出新米的味道。就是在經過前三道工序後,我們在鍋裡加入少量的精鹽或花生油,記住花生油必須燒熟的,而且是晾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