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打算寫這篇文章,但是一下又沒構思好,如何下筆呢,看了前幾天寫的一篇文章「一盤武威寒菜」,很多網友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其中的一句話讓我很受鼓舞,她這樣說道:「終於明白了曾經有位老師給我說過的一句話,文章不需要用華麗的語言去刻意裝飾,樸實、自然、接地氣、能引起讀者共識的文章就是好文章。」是啊,如何與讀者產生共鳴很重要,也許正如她所說的語言要樸實、自然、接地氣......
一碗桑約攪團,在青春的歲月裡,他給我們帶來了歡樂,愉悅了我們的生活,更承載著我們多少童年的美好的記憶和回憶!也許是我念舊吧,周末,老媽給我做一碗桑約攪團,還是曾經的味道,我一連吃了三碗,吃美了,至今回想仍覺回味無窮。
提起桑約攪團,應該說在涼州的8090後的心中,都是一道忘不了的美食。涼州方言中把土豆、洋芋稱作桑約,是故將洋芋攪團也稱之為桑約攪團。說到桑約攪團,很多人都會想到隴南的洋芋攪團,隴南的洋芋攪團與涼州的桑約攪團屬於同一種類美食,但是做法各有千秋,吃法也是各有不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涼州的桑約攪團是如何製作的。
對於涼州桑約攪團的製作應該有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是挑選優質上好的土豆了,比如大西洋之類的,去皮後洗淨備用;然後就是起鍋燒水,將事先準備好的土豆切成小塊,放入鍋中蒸煮,直至土豆塊全部煮熟;之後將其反覆碾壓,(這個地方要注意的是,在反覆碾壓的時一定不要用力過猛,否則容易把鍋底搗通
)等到鍋中土豆塊全部搗攪至團狀,再根據鍋中水分的多少,撒如適量麵粉,使其更加粘稠,同時不停攪拌至一定火候即可出鍋,最後放入適量食鹽、花椒麵、蔥花,熬澆一勺清油,刺啦一聲脆響,一股盪氣迴腸的香味撲面而來的,再用勺子拌勻,一鍋絕世美味的桑約攪團,就出鍋啦!回想一下,口水直流,這攪團做法簡單,風味悠長,是故鄉的原創,也是故鄉味道,更是故鄉勞動人民的智慧。
對於吃桑約攪團,我們也是有講究滴,吃一碗上好的桑約攪團,需要配上特製的油潑辣子,蒜泥,就著在當地醃製的寒菜一起吃,那真叫一個絕配,口感順滑、酸爽可口,怎麼吃都吃不夠!
在那兒時的歲月裡,桑約勝過任何美味,是故鄉恩賜的難忘佳餚,填滿了一個孩子飢餓的記憶。每一鍋煮沸熱氣騰騰的桑約,早已融進我的血液根骨裡,對於桑約,我們煮了吃罷烤著吃,烤了吃罷炒著吃。都說涼州人憨厚,多麼高尚的評價,這也許是桑約(洋芋)蛋哺育的功勞呀,外表憨,內心實,待人接物總是實誠相待!
無論是馬鈴薯、土豆還是洋芋、桑約,這些名稱,無不透露著他給人們帶來的滿足。每次去外面聚餐,讓我點菜時,我都會冒出一個菜名乾鍋土豆片或是酸辣土豆絲,我脫開而出,滿座高朋定會對一臉我不屑,我卻微微一笑笑。我想人生在世,即便是走遍天涯,有些味道是終身不能遺忘的,而今我們也已經長大成人,但是桑約卻已經頑固的根植在我的味蕾和故鄉的記憶裡。那一碗桑約攪團,攪拌著故鄉的泥土,必哺育著我的一生。
桑約的吃法還有很多很多,除了桑約攪團之外,咱涼州人的桑約面拌麵,也是人們心中不能忘卻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