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鄉味叫洋芋攪團,香辣可口,最解鄉愁,好吃

2020-12-17 美食快聊

洋芋,又叫土豆,只是在我家鄉叫洋芋,你們哪裡叫什麼呢?一種常見的根莖類食材。可別小瞧洋芋,在勤勞的勞動人民手中能做出各種美味,並且各地有各地不同的風味,可以說是土豆集合了煎、炸、燜、燉、炒、涼拌為一體的各種做法。我家是北方的,對洋芋可是情有獨鍾,接下來的做法會刷新各位食客的想像。

【食材】:土豆2個,薑末、蔥末、蒜末適量。

【配料】:花椒、辣椒粉、熟芝麻、香油、花生碎適量,陳醋20毫升,生抽10毫升,鹽適量,清水適量,食用油適量。

【菜品特色】:香辣可口,最解鄉愁。

— —【製作步驟】— —

1、將洋芋去皮,然後切厚片裝盤,切片的時候我不需要太薄,然後上蒸鍋蒸熟。在農村的時候都是整個洋芋洗乾淨蒸熟,或者煮熟。

2、待洋芋還有餘溫的時候將其將放入石舂中,然後不停錘搗至變得粘稠且有勁道,這個時候就可以盛出備用。這個過程比較費力,需要不停的搗,從開始的洋芋沫到成團上勁道需要有耐心。

以上是關鍵步驟,接下來的做法可以隨緣,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和時蔬調配,這裡教大家常見的做法。

3、起鍋燒油,油溫6成熱放入花椒、蔥末、薑末和蒜末炒香,然後放入一勺辣椒麵,倒入少許清水煮沸。

4、出鍋前,調入陳醋、生抽和鹽,然後關火滴入少許的香油。

5、最後把湯汁澆到洋芋團上面,撒上熟芝麻和花生碎。有心的朋友可以用蔥花和香菜點綴一下,更加的美味。

這算是最簡單的操作了,如過想豐盛一點,可以在做湯汁的時候放入肉沫,香菇或者香腸等一些喜歡吃的食材,做法就隨緣了。

最後給大家普及一下土豆的營養:土豆好吃,營養價值也極高,既可以當做主食也可以作為零食或者配菜,在西方發達國家非常受歡迎,被稱為地下的蘋果。土豆的蛋白質含量非常豐富,和雞蛋的蛋白質含量相當,並且容易吸收消化,優於其他蔬菜的蛋白質。土豆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特別是維生素C ,是所有糧食中維生素含量較全的食材。所以吃肉不如吃土豆,今天您吃土豆了嗎?關注我,阿宏將帶給你更多的美食知識。

相關焦點

  • 家鄉的味道,不過是一碗洋芋攪團
    水開之後先把饃饃葉放進水裡燙一下,把光滑的一面鋪上面,這樣蒸出來的洋芋沒有水蒸氣,做出來特別好吃。做洋芋攪團要用這種小土豆,用大火蒸三十分鐘,趁熱把洋芋皮剝下來,洋芋蒸的特別爛,一動就破了。接下來就是做洋芋攪團最重要的步驟了,把蒸好的白胖白胖的洋芋放進槽裡搗成攪團,把裡面的洋芋疙瘩砸細,揉到一塊,跟麵筋一樣,這個工序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累人的,一般要砸半個小時才能成形。記者 雲嬌:看來把小小的土豆砸成攪團可真是不容易啊,但是要想吃到美食,費些功夫和時間還是很值得的。
  • 臨洮美食——洋芋攪團,你不知道的美食
    洋芋攪團是甘肅隴東南比較有名氣的小吃,主要分布於隴中臨洮、隴南武都和平涼華亭。洋芋攪團臨洮縣隸屬於甘肅定西市,定西被中國特產之鄉組委會審定命名為「中國馬鈴薯之鄉」馬鈴薯也就是洋芋。臨洮也是洋芋的主產區之一。獨特的氣候造就了臨洮洋芋的精良品質,好的洋芋才能做出好的洋芋攪團。洋芋攪團風味獨特,口感滑潤、清香,是美食養生的理想之選。洋芋攪團是精選本地精品洋芋,煮熟後剝皮放入專用的醬窩(音譯一種專門為打洋芋攪團準備的木槽)裡用木錘砸,砸成洋芋泥。一般要做好洋芋攪團需要砸特別長時間。打好的攪團柔韌勁道,不粘醬窩。
  • 金黃的洋芋攪團,外地人吃一次就成了懷念
    作者:唐虹在隴南,各縣對洋芋的吃法不一樣,西和人用洋芋粉做成粉條,武都人用洋芋砸洋芋攪團,這兩樣東西都是我愛吃的。而成縣吃洋芋的方法主要是下鍋或加上包包菜、豆腐和西和的粉條,炒成一種大雜燴的菜。1995年以後,開始有一家武都人在成縣小吃街上砸洋芋攪團賣,大家新奇,都去吃,站在攤位前,看那家男人將煮熟的洋芋剝皮後放在木槽裡砸成洋芋攪團,取出來放在一個大盆裡,再由坐在攤位前的女人給大家分盛在碗裡,舀上酸菜。等的人多,砸洋芋攪團的男人心急,攪團砸得不夠細,吃起來粗粗的,沒有粘粘的柔韌感,甚至於裡面還有沒砸化的小洋芋疙瘩,一粒一粒的。
  • 桑約(洋芋)攪團
    一直打算寫這篇文章,但是一下又沒構思好,如何下筆呢,看了前幾天寫的一篇文章「一盤武威寒菜」,很多網友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其中的一句話讓我很受鼓舞,她這樣說道:「終於明白了曾經有位老師給我說過的一句話,文章不需要用華麗的語言去刻意裝飾,樸實、自然、接地氣、能引起讀者共識的文章就是好文章
  • 洋芋攪團好吃又好做,看看你就會了,色香味俱全!行動
    洋芋攪團洋芋攪團是甘肅平涼、隴南一帶有名的小吃,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對這種食物情有獨鍾,不論是大人小孩還是男女老少,閒下來的時間吃上一頓洋芋攪團,餘香滿口,幾日不絕。攪團是流傳已久的一種家常飯,多見的有玉米面;玉米畛攪團,兼有蕎面攪團,洋芋,雜麵建團多種形式。攪團是那時候生活貧困時期經常吃的飯,漸漸發展成當地的著名小吃。做法呢很簡單,先是炒點蒜苗或者酸菜,再和點汁子,然後就往開水鍋裡一把把攪面,直到攪得濃稠,再摻點水,攪勻,煮熟,舀到盤子或碗裡,夾一塊就著有蒜苗或酸菜的汁子,吃起來很軟很熱,絕對美味!!
  • 土豆控最愛之洋芋攪團,面糯可口酸辣開胃,好吃到飛起!
    前段時間看了風味人間,對裡面的洋芋攪團垂涎不已,作為一個土豆控,一邊看打的糯糯的土豆一邊吞口水。尤其是最後淋辣椒油和酸漿水的時候,想像著辛香酸辣的味道,饞的不行。迫不及待給自己做了一份,沒想到韭菜和土豆搭配起來這麼合拍,又面又糯的土豆,配上有滋有味兒的辣椒油和酸漿水,簡直好吃到飛起,趕緊把做法分享給大家!準備食材:大小適中的土豆三個(最好用荷蘭土豆,更粉糯),新鮮韭菜一把,純牛奶一瓶(牛奶是拌在土豆泥中的,吃起來更香糯。)
  • 前幾天無意中看到洋芋攪團,試驗了一下口感滑潤麻辣鹹香酸爽可口...
    洋芋攪團小時候家裡冬天基本就白菜、土豆、蘿蔔為主,雖然土豆吃的很多,但是土豆對於我來說還是最喜歡的菜之一,熱衷於嘗試各種土豆的新鮮做法,前幾天無意中看到洋芋攪團,試驗了一下口感滑潤、麻辣鹹香、酸爽可口,喜歡的同學試試哦。
  • 隴東攪團,七十二攪攪出來的美味
    在隴東,攪團是當地民眾普遍歡迎的一種美食,尤其在冬夏時節,其歡迎程度更是超出想像。因為它製作簡單、食材常見、好吃可口,因而廣受讚譽。據傳,攪團是諸葛亮發明的美食。那時攪團的名字叫「水圍城」。攪團出鍋以後還有一種東西也特別好吃,就是它粘在鍋上被烤焦的部分,我們稱「鍋巴」,用鐵鏟一整塊剷出來,咬一口,焦香酥脆!一般來說,人們的飲食文化特色與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攪團」作為一種飲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祖輩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攪團、攪團」,其最大的特色在於一個「攪」字上,而「攪」的時候,是有一定講究的。
  • 我發現了一個秘密:管土豆叫洋芋的地兒都好吃哭了
    用傳統的銅鍋燜煮,不僅保持了洋芋飯的醇香可口,而且還增加了幾分獨有的清香。 酥鬆香糯的油糕配上一碗色澤嫩黃、口感細膩潤滑的稀豆粉,才最好吃! / 烤洋芋/
  • 風味人間洋芋攪團:土豆的這種吃法,不愛吃土豆的人也能食指大動
    風味人間洋芋攪團,舌尖上的甘肅農村美食,這才是土豆的高級吃法》,有網友私信說能不能再詳細介紹下,那今天就再來聊聊洋芋攪團這件事。洋芋攪團說到洋芋攪團,不得不提及一下「攪團」這種食物,攪團也是甘肅的一種做法,不過攪團的食材一般是小麥麵粉、玉米面粉或者豆面等雜糧麵粉,和洋芋攪團是完全不一樣的吃法,關於攪團,以後再給大家介紹
  • 臨洮最好吃的4種美食小吃,涼麵排第1名,洋芋攪團風味獨特
    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一方土地養育一方人,臨洮——我的家鄉。作為一個遠離家鄉的遊子,記憶中最為清晰的還是童年那純潔的心靈,時常映入眼帘的總是家鄉山山水水,和那記憶中家鄉美味的味道了。記得,還是很小的時候,母親經常給我們做一些叫做熱涼麵、洋芋攪團、臊子麵和漿水面等家鄉特色美食,母親總是不煩辛勞,不時地變著花樣儘量讓我們吃好,至今好記憶猶新。但是,小時候頑皮,也不懂什麼才是真正的地域特色,就想著每天能夠吃一些紅燒肉、手抓羊肉、涼拌牛肉之類的肉食,那該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啊!
  • 「要想吃好飯,洋芋砸攪團」,甘肅隴南的攪團什麼魔力
    老徐是在廣西桂林讀的大學,開學的時候是父親陪著我去的,學校的周邊的飲食對於老徐陌生極了,有桂林米粉,有柳州的螺螄粉,還有別的小吃,因為不知道味道如何,和父親的桂林的幾天裡一直沒有陪著父親去吃,等父親離開桂林以後,我逐漸愛上了那裡的桂林米粉和螺螄粉,沒有陪父親去試吃也成為老徐多年以來的遺憾,不知道這種遺憾何時能夠彌補上,或許還有機會,也或許錯過了就是一輩子。
  • 吃洋芋攪團用的「漿水」原來這麼簡單,在家不用漿水引子也能做
    《風味人間》的播出,帶火了甘肅的小吃「洋芋攪團」,洋芋攪團在甘肅各個市州的吃法也都不同,其中最正宗最獨特的吃法,莫過於甘肅隴南的「漿水版洋芋攪團」,當地人都知道的,沒有漿水的洋芋攪團是沒有靈魂的;漿水當地人也叫「酸菜」,不僅吃攪團能用,漿水面
  • 土豆、洋芋和山藥是同一種東西?那麼在中國,哪裡的土豆最好吃?
    有這麼一種蔬菜,它既是菜,又能當飯吃,被稱為是蔬菜當中最不像蔬菜的植物,它就是土豆,土豆大家都不陌生,它原產於南美洲,在晚清時期才流傳到國內,雖然是外來物種,但它很快的佔據了中國人民的味蕾,成為了妥妥的「蔬菜一哥」。
  • 難忘的攪團
    難忘的攪團文·悠然覽山攪團是咱陝西的一道特色吃食,故名思義就是「用擀杖攪成的雜糧麵團」,西府岐山一帶尤為好吃。「攪團要好,七十二攪;攪團要黏,溝子(岐山方言:屁股)輪圓(岐山方言:不停地擺)!」可見打攪團確實吃力費事,吃起來嘛當然爽滑可口。攪團的吃法可謂多種多樣。
  • 秋意漸濃,寧海有一種美味叫「烤洋芋」,你吃過嗎?
    大街小巷,上山下鄉,東西南北,各有各香。在寧海,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特色風味源遠流長。在浙江寧波,說起洋芋,對於寧海人來說,沒有不熟悉的,每當洋芋成熟的時候,幾乎每個寧海人的餐桌上都少不了它。洋芋也叫洋芋艿、馬鈴薯,土豆等等。秋意漸濃,有一種美味,叫寧海烤洋芋。在我們的方言中土豆就是洋芋。
  • 洋芋攪團的詳細做法,這麼做滿滿的都是鄉愁的味道
    我是一個洋芋控,今天想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家鄉菜——洋芋攪團的做法,又面又糯的土豆配上有滋有味的辣椒油和酸漿水, 我能說我可以吃兩大碗嘛?好了趕快給大家分享教程吧!鍋內加水煮沸放入切好的土豆塊煮到軟爛(可以用筷子插一下,可以輕鬆穿透後即可)撈出煮好的土豆,瀝乾水分,在盆子中按壓搗成泥加入純牛奶(牛奶根據個人喜好添加)繼續反覆攪拌按壓,使土豆泥越來越細膩2、辣椒油:2勺辣椒麵、1勺白芝麻、少許十三香、韭菜切小段放在小碗裡,平時炒菜用的油燒至八成熟淋在盛有辣椒麵的小碗裡
  • 令軍信:祭灶糖、攪團、故鄉
    糜子收割翻曬打碾,加工後叫黃米,顆粒比小米略大些。但營養價值沒有小米高,所以小米成為超市常見的雜糧,而黃米銷聲匿跡。但是,若磨成面,做饃饃,黃米的面,遠遠優於小米的。小米磨成面,顏色土黃,味粗糙。而黃米麵,呈金黃色,口感綿軟。小時候,母親常做黃米麵饃饃,我們叫它「糜面饃饃」。雜糧面的饃饃,其實是很難做的。
  • 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
    製圖/周三 一顆土豆,十多個稱呼,土豆和洋芋是最常見的,馬鈴薯因酷似馬脖子上掛的鈴鐺而得名,華北人叫「山藥蛋」、嶺南人多稱「薯仔」…土豆的吃法,遠比名字多。看著「寡淡無味」的土豆,其實含有鮮味物質穀氨酸,燉炸煎炒樣樣行,就連白水煮土豆,都透著鮮。 大西北,土豆有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