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這一重大判斷,集中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胸懷兩個大局,高瞻遠矚,審時度勢的深刻洞察,科學界定了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深刻理解新發展階段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上的重要意義,精準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特點,是全面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任務新要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取得新成就、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認知前提和實踐依據。根據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和五中全會精神,根據「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的五年規劃發展目標任務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根據國內外環境發生的複雜深刻變化,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深刻理解和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特點。
第一,新發展階段是全面回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新階段。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做出了全局性、歷史性和戰略性的判斷,五中全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是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全面回應和著力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首個五年規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十四五」規劃建議緊緊抓住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回應人民群眾訴求和期盼,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福祉、提高社會建設水平的新任務、新舉措。規劃建議將「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進而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民生方面的遠景目標,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十四五」規劃建議關於民生社會領域的內容最多,提出的12個方面重大任務中,「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這部分內容所佔的篇幅也最大,這成為「十四五」規劃建議的一個突出亮點,這讓我們對未來有了更多新期待。
第二,新發展階段是高質量發展階段,是不斷實現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發展新階段。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十四五」規劃是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全面推進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首個五年規劃,規劃建議中,首次將「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列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方針和主要目標。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十四五」時期,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仍然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但與過去的發展階段不同的是,新發展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必須是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發展。當前和今後較長的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十四五」期間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全面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任務新要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發展和安全,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著力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有重大進展。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實現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發展,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第三,新發展階段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發展新階段。
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濃墨重彩地描繪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宏偉藍圖,吹響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號角。在十九大報告基礎上,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對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更全面、更系統、更具體的國家發展規劃,提出了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實現國家「強起來」的國家發展規劃建議,在中國共產黨奮鬥史、新中國發展史和改革開放實踐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次。新發展階段,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階段。這在我國發展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
新發展階段之「新」,體現為戰略目標實現的時間節點提前,即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發展階段之「新」,還體現為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戰略目標內涵的豐富拓展。比如,規劃建議提出的現代化國家的總體目標強調「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臺階」,把經濟總量和居民人均收入並駕齊驅作為現代化國家的兩大主要衡量指標,體現了強國和富民、經濟建設和民生福祉的高度統一。再比如,政治建設上,進一步明確「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同時,強調「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文化建設上,強調「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社會建設上,在明確「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的同時,強調「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生態文明建設上,強調「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安全保障上,強調「平安中國建設達到更高水平,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等。
第四,新發展階段是全面應對世界大變局,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主動延長和塑造戰略機遇期的發展新階段。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戰也十分嚴峻。」重要機遇期與重大風險期兩種狀態並存、光明前景與嚴峻挑戰兩種趨勢同在,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階段的顯著特徵。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同時,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而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經濟政治格局複雜多變,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
十九屆五中全會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複雜變化,認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我們既要看到我國發展總體態勢是好的,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取得新的偉大成績,也要看到當前諸多矛盾疊加、風險挑戰顯著增多,我國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複雜發展環境。必須深刻把握這一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戰略背景,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保持戰略定力、戰略信心和戰略耐心,辦好自己的事。要深刻認識和把握新時代發展規律,深刻認識和把握外部環境變化的新特點新趨勢,發揚鬥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開拓進取,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
原標題:《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這個「新」究竟指什麼?》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