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為什麼是108+28+8?裡頭的中國文化,你搓懂了嗎?

2020-12-23 我不是霞客

麻將

「白板。」

「碰一個。二條。」

「吃。九萬。」

「小甲小乙,又在打麻將?玩了這麼久,你們知道麻將中蘊含的文化含義嗎?」

麻將

「不清楚,我就知道總共144張,每個人用13+1張打,具體的文化含義我還真不知道,霞客,你給我們講講吧。」

「麻將,可追溯到三四千年前,直到清朝道光年間,才逐漸形成了你們剛才的打法。」

「這就和我們的象棋、圍棋一樣,都是隨著歷史的洗滌不斷發展成現在的玩法,對吧。」

水滸傳

「嗯。你們看這108張主牌,就是一到九的『萬、餅、條』,最初的圖案就取材於《水滸傳》的一百單八將,也反映了對一百零八星的推崇,展現了古人樸素的宇宙觀。」

「那為什麼是『萬、餅、條』,不是其他的什麼,比如『千、方塊、紅桃』之類的。」

「這裡頭也是有原因的,相傳元末明初有一個十分喜歡並崇拜水滸英雄的人,叫萬秉迢,『萬、餅、條』三類的名字就是取自『萬秉迢』的諧音。」

萬秉迢

「原來如此,那東南西北中發白有時怎樣產生的呢?」

「這也是跟水滸傳的一百單八將相關,因為他們來自天南地北各個犄角旮旯,所以就引入了『東南西北』四種風牌,並且他們什麼人都有,貴族、佃農,甚至還有和尚,所以又用『發』代表家境富裕者,『中』代表家世中等者,『白』表示貧寒人家,由此構成了136張麻將。」

東南西北

「還有8張花牌呢?」

「這8張花牌就更加暗含中華傳統文化的寓意了,梅、蘭、竹、菊盡佔春、夏、秋、冬,『梅』的高潔傲岸,『蘭』的幽雅空靈,『竹』的虛心有節,再加上『菊』的冷豔清貞,深刻表現了人們對時間秩序和生命意義的感悟,是古代對『四君子』的典範要求,更是對清雅審美人格境界的嚮往。」

花牌

「如此的話,『中、發、白』又可代表『中正』『發達』『純潔』之意。」

「你學的真快,其實還有很多類似的解釋,比如9是最大的陽數,和牌需要12張加上一對門將,寓意12生肖和陰陽屬性等等,這些都充分反映了古代人民對宇宙未知的崇拜,對人才、家庭幸福以及美好未來的嚮往。」

中發白

「原來如此,麻將蘊含了這麼多中華文化!」

「不過霞客提醒大家一句:雖然麻將蘊含了豐富的國學知識,但小打怡情,不可深陷賭博。」

打麻將

「點擊關注最有料,每天都能學新知識呢!」

相關焦點

  • 你喜歡搓麻將嗎?春節期間和牌友搓麻將了嗎?你知道麻將的由來嗎
    春節期間,我們忙碌了一天終於回到了家,年前忙著準備年貨,過完了這個年,人們也終於閒了下來,走親訪友,會會牌友,在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中和春晚回放的節目聲中我們和自己的牌友四個一夥在一起搓幾局麻將,把結婚的事情,生孩子的事情,掙錢的事情,買什麼洗髮液生頭髮的事情通過搓麻將,把這些事情的閒言碎語全部搓進麻將桌
  • 要什麼熱搜,搓麻將不香嗎?
    搓麻將的歡樂,連明星也難抵這檔子誘惑。麻將曾是劉嘉玲人盡皆知的愛好,這位娛樂圈的「大姐大」,是「天后麻將團」的主力成員,團裡的王菲和那英都是妥妥的麻將迷。而娛樂圈除此以外,陳道明、張信哲、汪涵、徐靜蕾等人也都是公認的「麻將癮患者」。如果明星以麻將作娛樂尚且平常多見,但你能想像文人學者也會沉迷麻將嗎?論學術界最愛打麻將的,梁啓超應該是數得著的。
  • 麻將:走進中國的捷徑 其中的文化與故事你知多少
    因為麻將是最真實、最廣泛的大眾文化,它根植於每個中國人的內心深處,其遊戲規則是中國人百年來真正的「潛規則」。那麼,你知道麻將遊戲究竟隱藏著哪些「潛規則」嗎?你知道在麻將遊戲中為什麼會有「三缺一」的說法嗎?「麻將的番種」又是如何制定的?贏牌了為什麼稱為「和」呢?
  • 中國人搓了這麼久的麻將,還是輸給了老外
    作為一個美國女人,除了在社區做志願者、上老年大學、做園藝、去教堂做禱告之外,最大的樂趣就是瞞著丈夫偷偷地去中央公園搓麻將。在這個星球上最發達的城市市中心,你發現的不是背著公文包的IT精英,不是西裝革履的政界大佬,而是左手持聖經右手摸紅中的大媽。
  • 專訪|油畫家劉溢自解10年前那幅《搓麻將的女人》
    是的,你沒有聽錯。而劉溢,就是這幅畫的作者。  對於網友的「空前大討論」他作何感想?作品是否如外界猜測的那般「富含深意」?08年至今他又在創作什麼作品?最近又在醞釀什麼新作?  北京奧運十周年,東方網·縱相新聞走訪了劉溢在北京的工作室,聽聽作者本人是如何解讀《搓麻將的女人》。
  • 不搓麻將怎叫過年!連外國人都為之痴狂,但要謹防「踩雷」
    據某跨境電商平臺報告顯示,海外華人緩解鄉愁的方式也是多樣化,除了麻將桌,還有民族樂器、春聯年畫、泡腳盆等。甚至有網友表示:泡腳+搓麻才是家的味道。外國友人為「搓麻」瘋狂如果你以為搓麻只是中國特色,那就大錯特錯。
  • 中國特有麻將文化,徵服一眾美國人民,老外的麻將是英文嗎
    導語:中國特有麻將文化,徵服一眾美國人民,老外的麻將是英文嗎?評世間萬事,覽人間美景,大家好,歡迎點閱本期內容。麻將,這種在中國的街頭巷尾,各個家庭中,都能看見,並且被廣大中老年甚至是年輕人喜愛的娛樂休閒活動,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了。而閒暇之餘打那麼幾圈麻將,也成為了很多人放鬆心情,溝通感情的好方法。不過這種在中國特有的麻將文化,幾個年也已經異軍突起走向世界了,那麼徵服了一眾美國人民的麻將,傳到國外之後,還是原來的樣子嗎?會不會就變成了英文的呢?
  • 學生搓「麻將」衝刺中考 校長:不是教賭博
    學生在搓「英語麻將」。「英語麻將」在五月底走進教室的時候,也入選了由中國教育科學院組織的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初中學生社會實踐成果展示活動。成都市機投中學官網顯示,學校創建於1969年,是直屬武侯區教育局管理的一所全日制公辦中學。目前,學校有在編教師92名,30個教學班,學生1300餘人。
  • 油畫搓麻將的女人引外交解讀 暗喻中美日俄博弈
    >    舊版《搓麻將的女人》    新版《搓麻將的女人》    新快報畫家劉溢創作的油畫《2008-北京》從去年至今,    但其實早在去年7月,劉溢已對這幅畫作了修改,新版本的油畫叫《搓麻將的女人》。劉溢說,這幅畫是對《2008-北京》的再創作,該畫的背面有他代籤的部分議論此畫的網友的名字,以此記錄並感謝網絡時代和所有參與關注此畫的朋友。    相較於《2008-北京》,《搓麻將的女人》主體內容與基本結構沒有太大改動,但諸多細節上的變化則更耐人尋味,引起了觀者新一輪的解讀。
  • 走進教室的「麻將牌」:校長讓學生搓「英語麻將」
    學生在搓「英語麻將」。  與普通麻將牌不一樣的是,這些初三學生手中的牌面上,印著一個英文字母。在「打法」上,需要接住上家打出的牌,與自己手中牌面上的字母組合成英語單詞,單詞越長,得分越高。  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英語麻將」的發明者,成都市機投中學校長田精耘反覆強調,這套麻將牌是「教具」,而非娛樂工具,將其引入校園的目的,則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 話說麻將
    □文/趙大年  怎樣看待麻將牌?為什麼很多人喜歡打麻將?這要先從理解休閒的意義說起。  明朝有位辭職的官員,在杭州家裡掛起「天許做閒人」的條幅。人們對此多有批評,說「閒人」就是寄生蟲。前年參加杭州「世界休閒博覽會」,發現西湖引入錢塘江的活水,更美更大了。餘杭和蕭山併入杭州,城市也擴大了。
  • 為什麼重慶人不羨慕北上廣深?因為喝茶搓麻將就是他們的生活!
    首先,重慶司機都非常有個性,說著一口重慶話,也不管我聽不聽得懂。然後油門一踩,人的身體因為慣性會先前仰,再後倒,這是重慶司機對乘客的最高禮遇。他們的車技就如戰場上將軍一樣,殺伐果斷,不裹帶任何一片落葉。我懷疑王家衛的《重慶森林》一開始的拍攝地點應該是重慶,因為這裡不需要抽幀、不需要調慢快門速度就能達到重慶森林效果。
  • 中國人搓了這麼多年麻將,還是輸給老外了
    每次聚會,近百位衣著考究的美國老太太都在裝修時尚的義大利餐館裡邊品紅酒邊搓麻將。 聚會地點是Linda和店家談下來的,參加的牌友每次只要繳納40美金,就能享受四個小時愜意的麻將時間,期間還有午飯、甜點和飲料等免費供應。不僅僅是老年人,現在的麻將在國外的年輕人與中年人之間也非常流行,甚至能夠變成消除隔閡的工具。有人通過打麻將戰勝病魔,還為醫療研究進行募捐。
  • 麻將可不僅僅是一種賭具,關於麻將起源的3種說法,你都聽說過嗎
    麻將,因為賭博有人對它深惡痛絕,但是也有人對它愛不釋手,總的來說,麻將作為娛樂項目在中國是十分受歡迎的。且不說麻將已經成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打麻將,即使不喜歡打麻將的在新春佳節親人相逢總是會手癢的玩上幾把,由此可見麻將的影響力之大。那麼,對於我們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麻將究竟是怎樣誕生的,你有沒有好奇過呢?老實說,現在對於麻將的起源還沒有一個定。
  • 金毛犬會認字母成「明星狗」 懂108張麻將牌(圖)
    狗狗認麻將,一認一個準。河南商報見習記者 王文凱/攝  認識26個英文字母、會10以內加減法……  認識26個英文字母、會10以內加減法、懂108張麻將牌,而且還會認32個數字。鄭州市民李女士一提起家裡的金毛犬「喜力」就高興得不得了。「喜力」不但是李女士的寶貝,也是眾街坊眼裡的「明星狗」。
  • 為什麼阿爾法狗不敢挑戰麻將?
    如果阿爾法狗挑戰麻將會怎樣?  它會贏嗎?  作者:灰鴿 來源:踱步的灰鴿(walking-pigeon) mycaijing獲授權轉載  生活的每一秒,都會有奇妙的發現。今年,灰鴿分享給大家的,多數是你不知道、或者未曾關注的事情。什麼李世石在和阿法狗下圍棋,別裝作你在看,你連天元在棋盤的哪裡都不知道,你就在趁機複習終結者,裝什麼裝。
  • 大過年打撲克、搓麻將比比誰的玩法更有意思(組圖)
    本報接受意見,想請大夥一起動動腦筋,琢磨琢磨撲克、麻將的新玩法。你想想,大家都在按你的套路「出牌」,健康快樂地度過這個年,那是多麼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盤點舊玩法之撲克  撲克牌不限人數,對場地要求也不高,玩法多樣,老少皆宜,是很受大家歡迎和喜愛的一種娛樂工具。
  • 誰發明了近代麻將?
    從今天來看,日本的骰子花色與中國一致,但「四」字仍然為黑色,可見骰子在唐玄宗改色之前,已經東渡一衣帶水的日本。事實上,近代麻將的花樣一部分源於紙牌「馬吊」。顧炎武《日知錄》中說:「萬曆之末,太平無事,士大夫無所用心,間有相從賭博者,至天啟中,始行馬吊之戲。」這說明社會太平,老百姓閒暇時間打馬吊娛樂,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 老外迷上中國麻將(組圖)
    拿著麻將牌週遊各地,似乎也是一種樂趣。在美國:麻將帶動生意近年來,美國麻將文化的「帶頭大哥」「國家麻將聯盟」在美國各地的新會員不斷增加,從上世紀70和80年代初「黯淡時期」的10萬人增加到40萬人。一些社區中心每周一至五,都有人在打牌,少則兩三桌,多則五六桌。「麻將在紐約的流行程度可與馬提尼酒相提並論。」《華爾街日報》甚至發出了這樣的讚嘆。
  • 中國麻將未派出最強陣容 對競技麻將缺乏了解
    法制晚報訊 如果說中國足球還能拿足球人口基數小作為成績差的藉口,那麼當中國麻將兵敗世界賽場,眾多中國麻友著實看不下去了。  在本月結束的第五屆麻將歐錦賽上,受邀參賽的兩支中國隊伍鎩羽而歸,個人最好名次第30名,團體第37名,很多網友吐槽稱,這簡直比國足慘敗給泰國隊還丟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