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王興是富二代,餓了麼張旭豪是富三代,這是他們成功的原因嗎

2020-12-22 天天笑談科技

美團王興是富二代,他爸爸是福建當地水泥大王;餓了麼張旭豪是富三代,他爺爺是上海灘紐扣大王。眾所周知美團創始人王興的父親,是福建當地知名的水泥業大佬,還是福建省最大的水泥上市公司福建水泥股東之一。

美團外賣最大的競爭對手餓了麼創始人張旭豪竟然是富三代,這個就鮮為人知了。他的祖父張韶華是民國時期上海工商界知名人士,是上海灘的紐扣大王,伯父則被稱為「軸承大王」,父親張志平經營漁具生意。

同樣家境優渥,同樣都是學霸,同樣深耕外賣領域,張旭豪選擇了套現離場,事了拂衣去,不顯功與名;王興選擇了不離不棄,乘風破浪,縱情向前。

俗話說,滿瓶不響,半瓶晃蕩!囂張炫富的富二代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的富二代擁有良好的教育,有家族的資金和人脈資源,有父輩的經驗指導,還有家庭背景帶來的思維優勢,有的富二代比普通人更努力更能吃苦,這樣的成功才讓人無可挑剔。

社會的本質和自然一樣就是爭奪資源!富人更能獲取資源! 這就是我們為啥都想做富人的本質!就像李嘉誠紀錄片裡提到的,他兒子小學的時候就讓他旁聽董事局會議,這種培養起來的富二代雖然比得過富一代的不多但一樣是屬於精英階層。當然,如果普通人生長在這樣的家庭也一樣不會差。

因為普通人和窮人畢竟佔大多數,多少都有一些嫉妒心理,都願意相信富二代是敗家的形象。就像拆二代,覺得他們暴富揮霍無度,最後家產都輸光,事實上大部分拆二代該幹嘛還幹嘛,只是生活上沒了很多壓力。

所以呀,創業真的不是普通人幹的事,二代三代們即便創業失敗了,家裡那麼硬的後臺隨便怎麼著依舊衣食無憂,普通人好不容易財富累計了三代有點家產,你一折騰,折騰沒了,那就是倒退好幾代啊,所以還是老老實實的,別瞎折騰,將來子子孫孫,財富累積到一定時候,也會出個人才。

不知道你對王興和張旭豪的創業經歷有什麼不同看法呢,歡迎留言參與討論。

相關焦點

  • 外賣餓了麼負重遊戲VS美團千億拼圖 縱軸與橫軸之別
    與此同時,正在上海交通大學的張旭豪發現周遭同學對於「可以在宿舍收到訂餐」的強烈需求,將一句「餓了麼」作為品牌名稱,重塑了校園市場的消費潛力,也率先在未來的O2O戰場上築起了高牆。   看上去,這仍然是一個有關「送雞腿」的商業課題。   多年以後,王興欽點其老戰友、美團產品副總裁王慧文負責美團的外賣O2O業務,後者接手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回校園。
  • 美團的護城河與王興的星辰大海
    阿里巴巴集團與餓了麼聯合宣布,阿里巴巴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完成了對餓了麼的全資收購。餓了麼創始人張旭豪將出任餓了麼董事長,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健康CEO、前淘點點負責人王磊(花名:昆陽)接任餓了麼CEO。隨著該項交易的塵埃落定,也意味著餓了麼創始人張旭豪沒能最終成功率領餓了麼從競爭對手的夾縫中殺出重圍,成為中國網際網路行業新的一極。
  • 冒犯者張旭豪
    張旭豪答:要恩威並重,不能使用暴力。巨頭入場後,張穎對他說,巨頭來了,說明你已經到了風口了。然後,害怕被風口吹跑的張旭豪用了當年的討債方式鼓舞士氣。但創業跟討債不一樣。討債不用暴力,餓了麼跟美團外賣的一線人員發生了肢體衝突。討債有成功,也有失敗,但餓了麼馬上10歲,越活越大,它估值超過60億美元,中國有7億移動網際網路用戶,3個人裡就有1個是它的用戶。
  • 張旭豪放下槍桿:餓了麼的十年創業故事
    過去十年,張旭豪把一家叫「餓了麼」的外賣服務平臺,從一文不名的大學生創業公司,帶到95億美元估值並出售給阿里巴巴。這是中國網際網路迄今全現金收購的最大一筆。張旭豪的十年創業史恰好反映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創業的一個完整周期:從無到有攀至頂峰,和對手鬥、和巨頭鬥、和資本鬥、和自己鬥,最終在行業成熟、紅利將近、資本遇冷時離場。餓了麼的故事或許構成這輪創業潮中一個重要註腳。
  • 馬雲以665億收購餓了麼,那當年失去餓了麼的大學生,現狀如何了
    說起餓了嗎,那個餓了麼創始人,馬雲以665億元拿下他的公司,現狀他如何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現在外賣的量大巨頭就是美團和餓了麼,美團的創始人叫王興,餓了麼的老闆叫馬雲,一開始餓了麼的創始人並不是馬雲,是一名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生叫張旭豪,他在2018年的時候將餓了麼以96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馬雲,在當時折合人民幣為665億。
  • 年少成名的餓了麼前創始人,套現665億後,如今過得怎樣?
    要想財富自由還是要看網際網路,曾經風光一時的餓了麼創始團隊,在被阿里收購後,躬身而退。外賣需求的放大,造就了這個團隊的風光。當人們有選擇的定外賣時,這個需求便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當時的餓了麼和美團,成為了最後的大贏家。而其中餓了麼的前創始人張旭豪,更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套現立場。
  • 2年前,把「餓了麼」賣給馬雲,套現665億的張旭豪,如今怎樣了?
    隨著現在經濟水平的提升及現代生活的壓力,人們對於時間越來越敏感,特別是當代年輕人,為了節省時間,在吃飯方面,更多的是選擇外賣來節省用餐時間,在這「網際網路」時代,有了更多的選擇方式,目前國內最大的兩大外賣平臺是「餓了麼」及「美團」。而「餓了麼」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平臺,但它的創始人並非馬雲,而是名為張旭豪的年輕人。
  • 當年那個把餓了麼賣給馬雲的大學生,三年過去了,如今在做什麼?
    說起現在的外賣平臺,應該屬於「地球人都知道」了,那就是美團外賣和餓了麼外賣,每天成千上萬的外賣,都是通過這兩大外賣平臺,經過匯總和調度後,再由騎手送到每個用餐者手中。大家都知道美團,提起美團,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創始人王興,因為美團是由王興一手創立和發展起來的,而餓了麼的原創始人,就是當年的這位叫做張旭豪的小夥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張旭豪在外賣界的地位是和王興平起平坐的。
  • 2年前,將「餓了麼」賣給馬雲,套現665億的張旭豪,現在怎麼樣?
    為了爭奪外賣市場,美團外賣和餓了麼兩個巨頭打得不可開交。很多人認為餓了麼能夠與美團競爭,是因為背靠阿里巴巴。但餓了麼並不是馬雲一手創辦的,而是一個年輕人以665億元的價格賣給了馬雲。這個人就是餓了麼的創始人張旭豪。
  • 將餓了麼賣給馬雲,小夥從阿里巴巴手中套現665億,現在怎樣了!
    如今掌管美團的是王興,而餓了麼的老闆雖然是馬雲,但這家公司並不是從阿里巴巴內部孵化出來的產品,它的創始人是一個在大學讀研究生的小夥子名叫張旭豪。作為在讀研究生的張旭豪經常遇到樣的問題,由於課程需要常常做實驗到很晚,有時結束都已經是三更半夜了,這時候如果想用一份美食補充體力非常苦難,校內的食堂半夜不營業出校門也很不方便。
  • 餓了麼賣給馬雲已經2年,這位85後創始人怎樣了?
    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在外賣工作很忙,一般都會點個外賣,一想到外賣,就會想起餓了麼和美團,甚至是很久之間的外賣大戰,那時候像什麼滴滴、達達都有送外賣,有上百家外賣在互相競爭,真的就是雷軍說的:站在風口上,連豬都會起飛。但也如同馬雲的話:飛得越高,摔得越疼。
  • 餓了麼官網首頁致歉美團,市值95億美元對450億美元
    餓了麼在官網首頁發布聲明,對美團進行致歉。雖然致歉聲明位置顯著,但是字體很小,且全文並未出現美團字眼,但是明眼人一看就是「餓了麼致歉美團」。聲明中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根據啟信寶信息顯示,其主要股東就是美團創始人王興,持股為95%,為實際控制人;另一個股東就是穆榮均,持股為5%。
  • 一手創辦餓了麼,後從馬雲手中套現665億的高材生,如今怎樣了?
    而對於很多辦公人士來講,「點外賣」這件事也成了我們生活中必做的一件事了。只需通過一部手機,便可下單一份外賣,半個小時後騎手便會將你想要的餐物送到手中,而這樣的生活也逐漸被廣大用戶所接納。那麼對於外賣平臺來講,在國內市場主要的還是以美團與餓了麼這兩大平臺為主。對於美團來講,其背後的老闆叫做王興。
  • 85後小哥張旭豪:把「餓了麼」以665億賣給馬雲,如今在做什麼?
    正是由於他的這一想法,到了2009年4月份,張旭豪認為外賣行業在餐飲界是很有發展前途的,於是他叫上自己的好朋友,想要邀請他們成為自己的合作夥伴。最後,康嘉、汪瀾、葉峰和曹文學決定加入張旭豪的團隊,他們四個都認為這一計劃是可行的,當時他們即將面臨畢業,正是創業的大好時光。
  • 把餓了麼賣給馬雲的外賣小哥,套現665億離場後,如今竟活成這樣
    把餓了麼賣給馬雲的外賣小哥,套現665億離場後,現狀如何?眾所周知,阿里巴巴實際上很喜歡「收購」,並收購了許多公司,例如優酷。當然,餓了麼也是阿里巴巴的「收購計劃」之一。2018年,阿里巴巴直接收購了外賣巨頭餓了麼。它的價格為95億美元(約合665億元人民幣)。低調的創始人浮出水面,出現在我們面前,他就是最牛「外賣小哥」張旭豪!
  • 「餓了麼」創始人張旭豪:我們要做「餐飲淘寶」
    餓了麼的增長速度被O2O業界稱為「前無來者」——僅半年時間(5月份宣布獲得大眾點評8000萬美元B輪融資至今),員工從200人迅猛增長到4000人。但是,你知道這其實是個學生網絡創業的品牌嗎?  叫外賣未果激活創業夢  我們總是遙望大洋彼岸,為什麼那裡可以出現扎克伯格和賈伯斯這樣的人。本質上,他們都受到了某種個人英雄主義的感召,相信人要獨立創造,並且改變這個世界。
  • 當年把餓了麼賣給馬雲,一次性賺到665億的外賣小哥,現狀如何?
    導語:一個人想要成功,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要抓住機遇。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很多新興的行業出現在了我們的面前。尤其是在行動支付普及之後,我們的生活變得方便多了。其中外賣行業,就是這幾年開始崛起的。在如今的外賣市場上,主要有美團和餓了麼這兩個平臺。
  • 美團10年:王興的5次危機與「無限遊戲」
    幹嘉偉 圖片來源:MT三塊錢 「千團大戰」中,美團不打補貼戰、重視線下運營,是美團成功的重要因素。 實際上,最開始美團沒有打算自己做,王慧文向餓了麼創始人張旭豪提出收購意向,但被張旭豪果斷拒絕。11月美團外賣正式上線,12月阿里的淘點點正式上線。那時, 餓了麼、美團外賣、淘點點、百度外賣四家就佔據近80%的市場份額,其中2008年就成立的餓了麼,在市場份額以及細分市場方面均居行業第一。
  • 2年前,把「餓了麼」賣給阿里,套現665億的張旭豪,現狀如何?
    2年前,把「餓了麼」賣給阿里,套現665億的張旭豪,現狀如何? 目前在我國大家最熟悉的兩大外賣平臺,無非就是「美團」和「餓了麼」,幾乎佔據了國內外賣市場近80%的份額。
  • 餓了麼賣身記:創始人資本局裡的身不由己
    王興在關鍵時刻倒向了騰訊——讓紅杉資本牽線搭橋,2015年10月,美團與騰訊系的大眾點評完成了合併,而紅杉當年和阿里一起投資的美團。合併之後,王興專門跑到杭州拜訪了馬雲和逍遙子,他希望複製滴滴和快的的模式,讓騰訊和阿里同時成為新公司的股東。